图书介绍
西洋政治思想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逯扶东著 著
- 出版社: 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571436747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90页
- 文件大小:215MB
- 文件页数:62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西洋政治思想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政治思想之发生1
二、政治思想之作用3
三、研究政治思想史之意义5
四、研究政治思想史之态度7
第一章 西洋政治思想的发源地——希腊9
第一节 希腊概说9
一、希腊的地理环境10
二、希腊政治思想发达的原因10
三、城邦国家的一般状况12
第二节 斯巴达及雅典13
一、斯巴达14
二、雅典16
第二章 哲人派与苏格拉底19
第一节 哲人派19
一、哲人派的言论20
二、哲人派思想之检讨21
第二节 苏格拉底23
一、苏格拉底其人23
二、对哲人派之批驳24
三、建立新道德观25
四、反对雅典民主政治26
第三章 柏拉图29
第一节 柏拉图的生平及思想性质29
一、柏拉图的生平简述29
二、柏拉图的思想性质31
第二节 《共和国》32
一、阶级划分33
二、教育制度36
三、共产公妻40
四、理想境界42
第三节 《政治家篇》43
一、政治家的统治44
二、政体分类45
第四节 《法律篇》46
一、法律观点46
二、国家的客观条件48
三、财产、婚姻及教育49
四、政治原则与政治组织51
第五节 柏拉图思想之讨论54
一、柏拉图的理想与实际54
二、亚里斯多德的批评56
三、忽视经济及忽视自由57
四、不朽的贡献60
第四章 亚里斯多德63
第一节 亚里斯多德的生平及思想性质63
一、亚里斯多德的生平简述63
二、亚里斯多德的思想性质65
第二节 国家论67
一、国家的起源68
二、国家的目的69
第三节 政体论72
一、政体分类72
二、政体优劣的分析73
三、何谓良好的政体76
四、维持安定的条件78
第四节 主权、宪法及革命81
一、主权与宪法81
二、革命论83
第五节 亚里斯多德思想之讨论86
一、一贯的道统86
二、亚里斯多德政治思想的倾向87
三、亚里斯多德的贡献88
第五章 希腊晚期政治思想91
第一节 政治变化与思想变化91
一、政治哲学之冷落92
二、世界主义之萌芽93
三、个人主义之诞生93
第二节 伊壁鸠鲁学派94
一、创始者伊壁鸠鲁94
二、快乐主义95
三、政治观点98
四、影响99
第三节 斯多噶学派100
一、齐诺及其后继者100
二、思想之胚胎101
三、思想内容103
四、影响105
第六章 罗马政治思想109
第一节 罗马政治制度109
一、罗马概述109
二、罗马政治制度之演变110
第二节 波里比斯及西塞罗115
一、波里比斯115
二、西塞罗119
第三节 罗马的法律122
一、罗马法的形成122
二、罗马的法律家124
三、罗马法的影响126
第七章 中古教政之争129
第一节 中古的形成与基督教的产生129
一、中古的形成及其性质129
二、基督教的产生及发展131
第二节 早期基督教的理论134
一、耶稣及其门徒134
二、圣奥古斯汀及其他早期的教父136
第三节 教政之争140
一、二剑论的开端141
二、胜利的教皇们142
三、教皇的拥护者145
四、皇帝的辩白147
第八章 圣汤玛斯阿奎纳149
第一节 经院学派与圣汤玛斯阿奎纳149
一、亚里斯多德与经院学派149
二、圣汤玛斯阿奎纳的著作与思想性质151
第二节 国家论153
一、国家的成立与目的153
二、政治统治者及政体154
三、教政关系157
第三节 法律论157
一、法律的定义157
二、法律的分类158
三、法律的演化160
第九章 中古末期之君权伸张163
第一节 民族王国的诞生163
一、民族王国诞生的因素163
二、腓力四世的胜利166
三、腓力四世的拥护者167
四、但丁169
第二节 马栖略及其同道171
一、马栖略的国家论172
二、马栖略人民主权的观念173
三、马栖略的教会论175
四、奥铿176
五、威克里夫177
第三节 宗教议会运动179
一、大分裂与宗教议会之召开179
二、议会运动的理论家181
第十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马基维里183
第一节 马基维里的时代及著作特性183
一、马基维里的时代背景183
二、马基维里著作的特性186
第二节 霸术论188
一、人性说与驭民术188
二、如狮似狐的君王190
三、拓殖政策192
四、宗教——政治之工具194
五、手段与目的194
第三节 政体论196
一、盛衰循环说196
二、共和政体的优点197
第四节 马基维里思想之讨论200
一、理论与实际200
二、理论的检讨201
三、贡献与影响204
第十一章 宗教革命时期政治思想207
第一节 路德及喀尔文207
一、宗教革命的因素207
二、马丁路德208
三、喀尔文211
四、宗教革命的后果214
第二节 布丹216
一、布丹的时代及治学态度216
二、国家的成立218
三、主权的性质219
四、主权的限制220
五、国体与政体222
六、革命论223
第三节 阿尔雪修斯及格老秀斯224
一、阿尔雪修斯224
二、格老秀斯226
第十二章 霍布斯及斯宾诺沙231
第一节 霍布斯的时代背景231
一、乌托邦作者的反抗呼声231
二、霍布斯其人及其时代233
第二节 霍布斯理论下的人性及自然社会236
一、人性说236
二、自然社会237
第三节 霍布斯的契约说与主权论239
一、契约说239
二、主权论241
第四节 霍布斯思想的讨论244
一、关于人性说与契约说的检讨244
二、关于主权论的检讨245
三、霍布斯思想的影响247
第五节 斯宾诺沙248
一、人性的了解248
二、国家的产生250
三、自由的重视253
第十三章 洛克——光荣革命的代言人257
第一节 光荣革命与洛克257
一、光荣革命的成功257
二、光荣革命中的洛克259
第二节 自然社会及契约论262
一、自然社会262
二、契约论265
第三节 政府分权及政府解体268
一、政府分权论268
二、政府解体与社会解体270
第四节 洛克思想的讨论272
一、洛克的幸运272
二、契约论的探讨274
三、自然法与自然权利276
四、民主政治施行的原则278
第十四章 开明时代的孟德斯鸠279
第一节 孟德斯鸠的时代背景279
一、十八世纪法国的专制政治279
二、开明时代与孟德斯鸠282
第二节 法律论284
一、法律的解释284
二、法律与环境285
三、法律与自由287
第三节 政体论289
一、政体的分类289
二、政体的适应291
第四节 分权论293
一、分权与制衡293
二、制衡理论的借镜295
三、制衡理论的后果296
四、结论298
第十五章 卢梭301
第一节 卢梭其人301
一、卢梭的生平及为人301
二、卢梭的时代及著作304
第二节 早期论著306
一、〈论科学艺术进步与风化之关系〉306
二、〈论不平等之来源与基础〉307
三、〈政治经济论〉310
第三节 《社约论》——全意志与全民主权311
一、社约312
二、全意志314
三、全民主权319
第四节 《社约论》续——法律与政府321
一、法律321
二、政府324
三、政体的分析325
四、政府的衰败与防止328
第五节 卢梭思想的讨论329
一、关于社约的讨论330
二、关于全意志的讨论332
三、自由与服从334
四、贡献与影响335
第十六章 十八世纪末期保守派思想之代表——柏克339
第一节 柏克的时代及生平339
一、柏克的时代背景及政治生涯339
二、柏克的思想性质342
第二节 柏克的保守思想344
一、维护宪法与倡导政党政治344
二、同情美国与印度347
三、反对卢梭与法国革命348
四、尊重历史传统与斥责革命暴乱350
第三节 柏克思想的讨论352
一、柏克的一贯态度352
二、柏克保守思想的分析353
三、影响与贡献355
第十七章 美法革命期中的急进思想家——佩因359
第一节 佩因其人其事359
一、佩因的时代及生平359
二、佩因的背景及气质362
第二节 佩因急进维新的思想364
一、维护人权与反抗传统364
二、重视现在与维新革命366
三、国家与政府368
四、宪法与政体371
第三节 佩因思想的讨论373
一、佩因的思想性质及著作特色373
二、自英美法革命性质不同中看佩因之思想376
三、贡献及影响378
第十八章 德国唯心主义的创始——康德及斐希特381
第一节 德国唯心主义之产生381
一、德国的时代背景381
二、法国革命与德国382
三、德国唯心主义的特征384
第二节 康德386
一、纯粹理性与实践理性386
二、历史哲学388
三、《永久和平》391
四、权利与义务393
第三节 斐希特397
一、自由的鼓吹397
二、《自然权利的基础》399
三、〈闭关贸易国家〉401
四、「告德意志国民书」403
第十九章 黑格尔——唯心主义之集大成者407
第一节 国家理论407
一、基本观点408
二、国家性质410
三、国家与个人412
四、国家与社会414
第二节 宪法论及历史观415
一、宪法涵义415
二、君主立宪政体416
三、战争的颂赞417
四、历史的行程418
第三节 黑格尔思想的讨论420
一、环境的影响420
二、辩证法则的批评421
三、国家理论的检讨423
四、全体与部份的讨论424
第二十章 个人主义的兴起与边沁之功利学派427
第一节 个人主义的兴起427
一、个人主义兴起的背景427
二、重农学派432
三、亚当斯密434
第二节 边沁的前驱及时代背景439
一、边沁的前驱439
二、英国的背景441
第三节 功利原理与法律理论444
一、边沁的著作及为人444
二、功利原理445
三、法律理论448
第四节 政治理论与改革意见451
一、国家的存在451
二、安全的重视452
三、政府的目的453
四、改革的意见454
第五节 功利主义思想的讨论455
一、功利主义的健将——詹姆斯·穆勒与奥斯丁455
二、功利主义思想的评论456
三、功利主义的成就459
第二十一章 新自由主义的先锋——约翰·穆勒461
第一节 约翰·穆勒的生平及对功利主义之修正461
一、约翰·穆勒的生平简述461
二、思想的转变与著作的特色463
三、功利主义的修正465
第二节 政府论467
一、政体的存在467
二、政府的职务及优劣之鉴别468
三、代议政治的解析470
第三节 政治及经济的改革472
一、扩大选举权472
二、复票制与比例代表制473
三、古典经济学说的保留与修正475
四、倾向社会主义的改革意见476
第四节 《自由论》478
一、社会与个人478
二、思想言论的自由480
三、行为的自由481
四、《自由论》的评价483
第五节 约翰·穆勒思想的讨论及其后继者484
一、约翰·穆勒思想的面貌及贡献484
二、十九世纪最后的自由主义者——斯宾塞486
第二十二章 早期的社会主义者489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兴起489
一、社会主义兴起的原因489
二、社会主义之涵义及回溯490
第二节 欧文、圣西门及傅立叶492
一、欧文492
二、圣西门494
三、傅立叶497
第三节 路易布兰及蒲鲁东499
一、路易布兰499
二、蒲鲁东502
第二十三章 马克思主义507
第一节 马克思的生平及思想之构成507
一、马克思的生平简述507
二、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著作509
三、时代环境510
四、思想来源511
第二节 主要的理论513
一、唯物史观513
二、阶级斗争515
三、剩馀价值517
第三节 革命的进行及天堂之臆测519
一、经济危机的发生及后果519
二、共产党与无产阶级的革命521
三、无产阶级专政522
四、国家消逝及共产天堂的构图523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讨论525
一、对于「唯物史观」之讨论525
二、对于「阶级斗争说」之讨论527
三、对于「剩馀价值说」之讨论530
四、对于「经济危机说」之讨论532
五、对于「无产阶级专政说」之讨论533
六、对于「国家消逝说」之讨论536
第二十四章 各主要社会主义派别539
第一节 国家社会主义539
一、国家社会主义在德国之产生539
二、洛柏图斯540
三、拉萨尔541
四、斯泰因543
第二节 修正社会主义544
一、修正社会主义之产生544
二、柏恩斯坦之批评马克思545
三、修正主义的主张548
第三节 费边社会主义550
一、费边社会主义在英国之产生550
二、费边社会主义的基本态度553
三、费边社会主义的主张554
四、费边社会主义的贡献556
第四节 基尔特社会主义557
一、基尔特社会主义之产生557
二、基尔特社会主义的主张559
三、基尔特社会主义的国家观560
第五节 无政府主义562
一、斯特涅562
二、巴库宁与克鲁泡特金564
三、对无政府主义之评论567
第六节 工团主义568
一、工团主义在法国之产生568
二、工团主义的主张569
三、对工团主义之批评571
第二十五章 法西斯主义与极权政治573
第一节 法西斯主义的产生及其特性573
一、法西斯主义产生的背景573
二、法西斯主义的特性574
第二节 法西斯主义思想的内容575
一、反理智主义575
二、国家绝对论576
三、优秀种族论579
四、独裁的统治581
第三节 极权与民主583
一、极权政治的面貌与本质583
二、对民主政治的探讨585
三、结语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