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影与视频剪辑技术 历史、理论与实践 原书第5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美)肯·丹西格著;吴文汐,何睿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28894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69页
- 文件大小:271MB
- 文件页数:392页
- 主题词:电影-剪辑;视频制作-剪辑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电影与视频剪辑技术 历史、理论与实践 原书第5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电影剪辑史1
第1章 无声电影时代2
埃德温·鲍特:电影连贯性的开始3
D.W.格里菲斯:戏剧结构4
国际视角11
伍瑟沃罗德·I.普多夫金:结构性剪辑与高度真实11
谢尔盖·爱森斯坦:蒙太奇理论14
长度蒙太奇15
节奏蒙太奇16
音调蒙太奇18
协调蒙太奇20
理性蒙太奇20
爱森斯坦:理论家与美学家20
狄加·维尔托夫:现实主义的实验21
亚历山大·杜辅仁科:视觉联想剪辑23
路易斯·布努埃尔:视觉非连续性24
结论28
第2章 早期有声电影30
技术上的局限性30
科技进步31
声音相关理论问题32
早期声音实验——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讹诈》33
声音、时间和地点:弗里茨·朗的《杀手就是M》35
声音的力度:鲁本·马摩里安的《欢呼》38
结论40
第3章 纪录片的影响41
社会思想42
罗伯特·弗拉哈迪与《亚兰岛人》42
巴索·莱特与《夜邮》44
帕尔·罗伦兹和《开垦平原的犁》46
艺术和文化思想46
莱尼·里芬斯塔尔和《奥林匹亚》47
W·S·范·戴克和《城市》48
战争和社会观点50
弗兰克·卡普拉与《我们为何而战》50
汉弗莱·詹宁斯和《给提摩西的日记》52
结论53
第4章 流行艺术的影响54
杂耍表演54
音乐剧57
戏剧58
广播59
第5章 从剪辑师到导演63
罗伯特·怀斯64
《出卖皮肉的人》66
《我要活下去!》67
《西区故事》69
大卫·里恩71
里恩的导演技巧72
声音72
清晰的叙事72
主观视角73
叙事的复杂性73
速度74
里恩的艺术75
第6章 剪辑领域的实验: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77
对平行动作的简介78
戏剧性的停顿:声音的剪切78
戏剧性的发现:移动剪接79
悬念:大远景79
不同层次的意义:切出80
强度:特写镜头80
永恒的瞬间:大特写镜头81
戏剧性的时间和速度81
声音的统一82
视觉的正统用法:追逐83
睡梦状态:主观性与动作84
结论86
第7章 新技术87
宽银幕87
角色与环境90
关系92
关系和环境92
背景94
1960年之后的宽屏94
真实电影96
第8章 全球性技术进步101
连续性的原动力102
跳格剪辑与间断性103
客观上的混乱:让-吕克·戈达尔106
融合过去与现在:阿伦·雷奈108
作为外部风景的内心生活110
第9章 电视和戏剧的影响117
电视117
戏剧121
第10章 电影叙事传统的新挑战127
帕尔法:疏远与混乱127
奥特曼:嘈杂的自由130
库布里克:新老世界131
赫尔佐格:其他世界133
斯科西斯:戏剧性的纪录片134
文德斯:通俗艺术和美学的融合135
李:速度和社会行动136
冯·特洛塔:女权主义与政治140
女权主义与对抗式叙事剪辑143
混合体裁145
第11章 音乐电视对剪辑的影响(一)147
起源148
短片149
当下——关于音乐电视风格的现状149
感觉状态的重要性150
情节的降格处理150
间隔性的剪辑——时间和空间的消除151
自我反射的梦想状态152
媒介本身153
奥利弗·斯通的职业生涯153
《天生杀人狂》154
第12章 音乐电视对剪辑的影响(二)157
案例:《拯救大兵瑞恩》158
案例:李安的《卧虎藏龙》161
具有张力的片段163
第一个精心设计的场景164
案例:《花样年华》165
电影《花样年华》中的音乐电视风格166
案例:《美丽人生》166
《美丽人生》中的场景167
案例:《蒲公英》169
影片《蒲公英》中的场景170
结论171
第13章 速度的变化172
电影制作中速度的演变172
文献电视片中的速度173
惊悚片中的速度问题174
动作冒险片中的速度问题176
音乐剧中的速度问题178
塔伦蒂诺的电影《恶棍特工》中的慢速度179
结论181
第14章 风格的借用(一):模仿和创新182
叙事与风格182
风格本身184
观众预期的打破185
模仿与创新的对抗186
模仿与创新187
第15章 风格的借用(二):局限与创新192
真实电影的发展192
场面调度的回归195
特写与远景镜头199
摄影机位置与速度:主观状态的介入203
第16章 风格的借用(三):数字化真实209
人工真实209
使用视频而非胶片210
建构的技巧211
看到的就是想象的211
场面的运用212
特效的使用213
现实主义213
第二部分 剪辑的目标217
第17章 叙事明晰性剪辑218
情节驱动的影片219
《五只手指》219
《尼罗河之旅》220
《不可征服》221
人物驱动的影片222
《汉娜姐妹》222
《最毒妇人心》223
《小人物大英雄》224
案例:《时时刻刻》224
案例:《救赎》226
第18章 戏剧性重点的剪辑229
《航班93》229
文献片效果231
特写镜头232
动态蒙太奇233
并列镜头233
速度234
《福斯特对话尼克松》234
不同目标不同策略237
特写镜头237
动态蒙太奇238
并列镜头238
速度239
第19章 潜台词的剪辑240
《无间道风云》243
《色,戒》245
《血色将至》246
第20章 审美的剪辑248
《布莱顿硬糖》249
《黑狱亡魂》250
《耶稣受难记》253
第三部分 类型片剪辑255
第21章 动作256
当今时代背景258
《将军号》:早期电影片段261
《夺宝奇兵》:当代动作片段264
《谍影重重》:动作片段中速度手法的极致使用266
案例分析:《暴力史》:另一种动作片段268
第22章 对白271
对白与情节272
对白与角色人物273
多目标的对白274
《天堂里的烦恼》:早期对白片段275
《唐人街》:当代对白片段278
《英雄不问出处》:作为转变方式的对白281
第23章 喜剧283
人物喜剧283
情景喜剧283
讽刺片284
滑稽剧284
剪辑重点284
喜剧导演286
过去:《淑女伊芙》——早期喜剧反转角色287
现在:《雌雄莫辩》——当代喜剧的角色反转289
《忘掉负心女》:情感角色颠倒291
结论292
第24章 纪录片293
伦理、政治和审美的问题294
纪录片片段分析:《备忘录》294
简单连续性与叙述者的影响295
过渡片段296
档案资料片段298
叙事较少的片段299
新闻报道片段300
第25章 具有想象力的纪录片305
变更字面意义305
战时纪录片:想象和宣传307
案例:《倾听不列颠》307
结论310
第26章 纪录片的革新(一)311
个人纪录片311
叙事运用的变化316
作为观察者的叙述者317
作为调查者的叙述者318
作为向导的叙事者319
作为煽动者的叙述者321
结论322
第27章 纪录片的革新(二)323
第四部分 剪辑的原则329
第28章 图像剪辑与连续性330
构建清晰的连续性331
提供适当的镜头覆盖量331
动作的匹配332
保持屏幕的方向334
场景设置336
色调的匹配336
不涉及剪切的匹配337
地点的转换337
场景的转换338
第29章 图像剪辑与速度339
定时340
节奏341
时间和地点344
基于速度的随机性可能性346
第30章 非线性编辑和数字技术(一)347
技术革命347
技术的缺陷348
美学因素348
非线性叙事349
过去对线性的依赖349
非线性哲学350
非线性叙事的艺术家350
第31章 非线性编辑和数字技术(二)354
框架354
案例:《冰风暴》355
案例:《幸福》358
案例:《细细的红线》360
案例:《木兰花》363
第32章 结论367
部分术语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