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化境遇与文论选择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化境遇与文论选择
  • 龚举善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0873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91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05页
  • 主题词:文艺理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化境遇与文论选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当欧风美雨飘洒中国文林——《文化境遇与文论选择》序1

第一编 全球语境与应对姿态3

第一章 全球化时代的公共知识分子话题3

一、知识分子及其公共职能3

二、当下知识分子的“去公共化”倾向8

三、重建中国公共知识分子形象14

第二章 全球化境遇下中国文化的应答效果21

一、走进全球化:事实与问题21

二、交往与融汇:文化发展大势24

三、同化或异化:中国文化的艰难抉择27

四、“天人合一”:重建文化新秩序的东方策略29

第三章 全球化背景下审美文化的对话空间33

一、中国处境:审美文化建制的四种背景34

二、异域参照:从巴赫金到托多罗夫的“对话”空间39

三、建设性展望:对话思维的当下启示44

第四章 毛泽东人格模式的文化发生学考释49

一、传统本土文化滋养了现实兼浪漫的人格特征51

二、世界进步思潮影响了忧患与超越的人格品质53

三、革命与建设实践磨砺出自信而务实的人格风范56

第五章 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应对力量58

一、辩证对待既有资源:甄别筛选力59

二、合理接纳优秀成果:消化吸收力63

三、持续提升转化效能:创新增长力67

第六章 邓小平文艺思想的时代回应70

一、正确评价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历史地位70

二、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74

三、创造性地设计文艺体制改革新思路77

四、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体系79

第二编 古典诗学与现代视域89

第七章 古典诗学逻各斯中心的现代解构89

一、“秩序意志”:东方逻各斯中心89

二、程序规则:古典诗学的文质编码94

三、新世纪的期待:古典诗学的现代转化97

第八章 古典诗学“言意之辨”的美学生成104

一、“言意之辨”:问题的缘起104

二、“书不尽言”:语符的无奈107

三、“言不尽意”:言者的失语110

四、“义生文外”:诗学的隐匿113

第九章 苏轼创作思想的现代梳辨118

一、“幽居默处”:作家修养论119

二、“有为而作”:创作目的论122

三、“成竹于胸”:艺术构思论125

四、“心手相应”:文本和谐论128

五、“文理自然”:作品风格论131

第十章 蔡仪美学根基的现代审思136

一、美自美:审美主体的沦丧136

二、歧路上的摇摆:美学基点的错位140

三、“关系”的失落:审美建构的神话142

第十一章 跨世纪文论话语的重建吁求147

一、视野映照:全球化与中华性148

二、本体之思:话语格局与现代媒介152

三、建设立场:中心观念与边缘思维158

第十二章 伽达默尔文本观的阐释路向163

一、文本:“被理解的真正给定之物”164

二、文学文本:“最高程度上的文本”168

三、方向性与无限性:伽达默尔的创意173

第三编 主体维度与数字指向179

第十三章 创作主体的协和素养179

一、丰厚的生活积累179

二、完整的知识结构185

三、超拔的思想境界188

四、健康的审美趣味192

五、独特的表达技巧195

第十四章 创新精神与风格范型199

一、作家个性是一种超越性能量199

二、体制内外都有创新的空间201

三、虚构与否并非创新的最高指标203

四、个性风格及其体征206

五、创作风格的范型比对213

第十五章 数字时代艺术生产的技术修辞217

一、技术性修辞背景218

二、光电式输入平台223

三、虚拟化写作体验227

第十六章 数字语境中的文本构型234

一、话语频道的多媒体交响234

二、多重主体的交互性叙事240

三、网状链接的超文本浮现245

第十七章 数字化书写的文体解放形象251

一、数字情境下的艺术解放251

二、汉语写作的技术灵韵256

三、融汇趋势中的文体新生262

第十八章 “新世纪文学”的总体趋向271

一、追求心灵自由:文学观念趋向多元化272

二、宇宙意识增强:人文视野趋向全球化274

三、无法乃是至法:艺术表现趋向自便化276

四、平民意愿彰显:审美趣味趋向大众化279

五、生存忧患加剧:生活关怀趋向纪实化282

六、插上翅膀飞翔:传受渠道趋向电子化285

第四编 生态批评与批评生态293

第十九章 生态批评的生命智慧与文学盟约293

一、“成长的界限”:全球化时代的伤痛293

二、批评的焦虑:生态批评的生命旨趣299

三、无悔的牵手:生态批评与文学的盟约305

第二十章 生态报告文学的转型意蕴311

一、生态报告文学的概念辨析312

二、生态报告文学的文体必要318

三、生态报告文学的掘进潜力322

第二十一章 梅洁生态“倾诉”的救赎意愿330

一、荒原凝眸:自然的忧戚331

二、生存拷问:社会的悲悯334

三、搭救愿景:文化的牵引337

第二十二章 斯诺文学图景中的生态观念341

一、“白云”的渴望:自然生态观342

二、“施乐”的旨趣:人本生态观345

三、“世界公民”的诉求:宇宙生态观350

第二十三章 史蒂文斯诗作中的自然崇拜356

一、飞鸟与乡村:家园记忆356

二、诗性想象:化忍受为享受358

三、语言与直觉:自然和心灵的联姻362

四、季节意识:生命的对应366

第二十四章 批评生态的症状与未来选择370

一、文学批评的生态视域370

二、文学批评生态的现存症状374

三、文学批评生态建设的未来选择379

后记3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