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语文大辞海 语文教育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语文大辞海 语文教育卷
  • 童一秋主编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720705354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46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57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语文大辞海 语文教育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语文教育常识1

(一)语文常识1

语文的内涵1

语文的三大特性2

语文知识有哪些基本内容3

语文知识的系统性5

语文教学——如何教学生学6

语文教师如何给自己定位6

(二)语文教案与板书7

教案——语文教学第一步7

语文教案有哪些类型7

语文教案有哪些形式8

教案编写应具备的二项要求10

语文教学备课离不开的五项原则11

语文教学备课的四个步骤14

语文教学备课三大注意事项17

什么是课题计划17

什么是课时计划19

板书的起源21

板书是语文教学的“桥梁”22

板书的要求——少而精22

板书设计应精密23

板书脉络应清晰23

板书要有启发性24

板书形式应生动24

板书模式宜灵活25

板书美感不可缺26

语文板书的主要类型27

综合板书28

内容板书28

结构板书29

写作方法板书30

词语板书30

提纲式板书31

表解式板书31

表格式板书32

图示式板书33

(三)语文教学过程33

语文单元教学过程的设计33

“四步骤”语文单元教学模式34

“四步六环三反馈”单元教学模式35

“五步三课型反刍式”单元教学法36

阅读教学过程设计38

阅读教学过程的四阶段40

感读阶段40

解读阶段41

字词句解读42

段落解读44

篇章解读45

品读阶段46

怎样品读46

品读什么48

习读阶段50

习读四要点51

习读表达53

“八步教读法”53

“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54

“课堂教学六步法”56

写作教学过程三阶段57

写作教学过程设计三种模式58

语文审美化教学过程59

怎样发现美59

怎样传输美61

怎样延伸美(课外活动)63

(四)语文课65

语文有哪些基本课型65

新授课66

习题课68

复习课70

教读示范课70

自读练习课71

文学鉴赏课73

文言阅读课75

试验研究课78

如何选择课文课教学模式79

语文课堂教学的节奏现象81

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有原则81

适应学生生命节律的原则82

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的原则84

对未来社会生活的超前适应的原则85

把握语文课教学节奏三要点85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87

语文课教学的形象艺术88

语文课教学的情感艺术90

语文课教学的创造艺术91

语文课教学的审美艺术92

语文课教学的应变艺术93

语文课教学的激疑艺术94

语文课教学的组织艺术95

语文课如何开讲95

语文课如何抓好教段教学97

如何设置教学高潮98

如何巧妙结尾100

(五)语文教材102

我国古代的语文教材102

近现代的语文教材103

新中国的语文教材(1949—1979年)104

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语文教材(1980—1992年)106

现阶段的新教材(1993年以后——现在)107

新教材有哪些突破109

新教材有哪些优势110

新教材的编辑思想是什么113

新教材的编辑意图是什么114

新教材的系统性特征116

新教材的编排方式118

语文教材的使用121

怎样掌握好教材121

怎样正确处理教材123

怎样对待三类课文125

怎样使用好语文教参126

(六)语文教学媒体127

语文教学媒体有哪些内容127

为什么要使用教学媒体128

教学媒体的选择128

教学辅助材料129

实验130

录音、录像131

幻灯片(投影片)、实物投影132

电影教学软件132

电影、电视教学133

语言实验室和CAI135

(七)语文教学风格136

什么是语文教学风格136

语文教学风格的四大特征136

良好语文教学风格应有的12个条件138

优秀语文教师四大个人因素139

语文教学风格形成四阶段141

语文教学风格应该多样化142

情感型教学风格143

严谨型教学风格144

情智型教学风格144

朴实型教学风格144

令学生尊敬的语文教师形象145

二、语文教育思维146

(一)思维解说146

什么是思维146

如何把握思维的规律147

语文思维能力应包括哪些内容148

思维能力发展的个性差异150

思维能力发展的共性认识151

(二)直觉思维153

什么是直觉思维153

直觉思维的整体性规律155

直觉思维的非逻辑性规律155

直觉思维的潜意识性规律156

直觉思维的飞跃性规律157

直觉思维三步曲158

酝酿准备第一步159

直觉感受第二步160

综合思考第三步161

直觉观察能力训练法162

直觉间歇思维训练法163

直觉艺术思维训练法163

直觉随记思维训练法164

直觉睡梦思维训练法165

(三)抽象思维166

什么是抽象思维166

青少年抽象思维具有哪些规律性特征167

抽象思维规律训练法168

类比思维训练法170

纵横思维训练法171

课堂抽象思维训练法172

概念思维训练法173

判断思维训练法175

推理思维训练法177

(四)创造性思维179

什么是创造性思维179

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体现在哪里180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条件准备182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技巧183

创造性思维的突破和测验185

想像能力训练法187

发散性思维训练法188

(五)灵感思维190

灵感是怎么回事190

灵感的突发性规律191

灵感的奇异性规律192

灵感的综合性规律192

灵感的不重复性规律194

灵感的跳跃性规律194

灵感的模糊性规律195

灵感一般是怎么来的196

灵感激发三阶段197

怎样捕捉灵感200

三、语文教学方法203

(一)语文教学方法透视203

语文教学和学法203

语文教学方法两种界说203

语文教学方法与其它教学方法的差异204

语文教学方法的依存性和变通性205

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206

语文教学方法的继承和创新206

语文教学方法的分类208

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化209

(二)语文教学方法常式211

议论法211

谈话法211

讨论法212

练习法213

复述法214

提纲法214

抄摘法215

作业法215

观察法216

观摩法216

演示法217

参观法217

讲授法217

讲述法218

讲解法218

评析法219

串讲法219

评点法220

诵读法220

朗读法221

背诵法222

吟诵法222

(三)语文基本知识教学方法223

分析法223

辨异法223

导人自学法224

新旧联系法224

学用结合法225

(四)阅读教学方法226

阅读教学方法分类226

情境法227

“八字教学法”229

“三主四式”,导读法229

自学“六步”教学法232

导学式教学法234

语感教学法235

(五)写作教学方法236

文体训练教学法236

知能训练教学法237

“三级”训练教学法237

“双分”训练教学法238

“分格”训练教学法239

(六)语文教学新方法240

自学指导法240

读写结合法241

比较教学法243

得得教学法244

思路教学法245

发现教学法246

SQ3R学习法247

科学扫描法248

(七)语文教学调控艺术249

设疑的艺术249

提问的艺术251

幽默的艺术253

应变的艺术254

设疑应变法255

分解应变法256

补充应变法257

反诘应变法258

侧答应变法259

迂回应变法259

举例应变法260

语言的考究261

语言的几种常见处理方式263

体态的妙用264

常见的三种教学表情265

四、语文教学内容267

(一)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教育267

观察能力267

怎样才算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268

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69

记忆能力271

怎样才算好的记忆能力272

怎样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273

思维能力275

怎样才算具备了良好的思维能力276

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277

表达能力279

怎样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279

自学能力280

自学能力的形成阶段281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83

问题解决能力284

问题解决过程的模式285

奥苏贝尔等人的模式286

格拉斯的模式287

基克等人的模式288

问题解决过程四阶段289

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289

实验能力290

实验能力的构成291

怎样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292

创造能力294

培养创造能力的几个误区295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297

(二)语文德育300

爱国主义教育300

道德品质教育300

传统道德规范教育301

理想情操教育303

德育第一步——明确德育目标304

德育第二步——针对学生思想特点306

德育第三步——坚持文道统一308

语文德育的渗透艺术310

语文德育渗透的“度”311

语文德育渗透的“梯度”312

语文德育渗透的“信度”313

语文德育渗透的“效度”314

语文德育渗透的“准度”315

语文德育的概括艺术316

准确把握教材中的德育因素317

谨慎处理语文德育的特殊性318

加强语文德育的训练320

如何更有效提高语文德育的感染力321

语文德育六忌323

(三)审美教育327

语文美328

语言的音乐美328

汉字的象意美328

汉语的人文美329

作品的情感美330

教育美331

语文教学美的基本内容332

自然美教育334

社会美教育337

艺术美教育339

语文审美教育美341

(四)阅读教学343

常用文体教学343

记叙文教学343

说明文教学345

议论文教学346

应用文教学348

文学作品教学349

诗歌教学349

散文教学350

小说教学352

剧本教学353

(五)作文教学354

命题——作文教学的第一环节354

怎样才能做好命题355

命题分类357

写作前指导357

立意指导358

选材指导360

写作指导361

批改363

讲评364

(六)听说教学364

听话教学现状364

听话能力教学365

语音辨识力教学366

语言记忆力教学366

语义理解力教学366

话语品评力教学367

听辨教学367

听记教学368

听解教学369

听评教学370

听评教学的要领371

说话教学现状372

说话能力教学372

说话教学四项内容373

说话教学的要领375

(七)语文课外教学376

语文课外教学类型376

课外阅读教学377

课外写作教学380

课外听说教学381

课外游戏——“快乐教学”的手段383

演课本剧383

对对子384

猜灯谜384

语文竞赛386

诵读竞赛386

写作竞赛387

听说竞赛387

综合竞赛388

五、语文教师素质389

(一)教师素质结构389

怎样理解教师素质389

教师职业的倾向性390

教师职业的必备知识390

教师职业的基本能力391

职业动机与教学效果392

职业价值观与教学效果393

自我预期与教学效果393

专业知识与教学效果394

学科教学论知识与教学效果394

教育实践知识与教学效果395

教师能力结构与教学效果395

(二)语文教师艺术素养396

正确的政治方向396

高尚的道德品质397

牢固的专业思想397

合理的知识结构398

扎实的语文功底399

过硬的教学本领402

良好的智力素质403

健康的非智力素质404

严谨的治学态度405

勤奋的进取行为406

(三)教师审美素养407

语文审美素养407

语文审美境界407

悦耳悦目的审美境界408

悦心悦意的审美境界409

悦志悦神的审美境界411

教师的人格内涵412

健康的审美情趣414

高雅的风度仪表415

生动的教学语言417

较高的审美能力418

(四)教师普通话能力419

我国普通话的标准419

我国的共同语和方言420

我国的七个方言区421

教师为何要讲普通话422

(五)教师素质养成与提高423

新教师与专家教师的差异423

新教师素质养成的有效途径425

经验型教师素质的提高途径426

语文教师审美素养提高途径427

学习美学理论428

学习教育理论428

主动地参加审美实践429

加强艺术感受430

重视审美创作432

坚持审美追求433

六、语文教育回顾434

(一)中国古代私学434

什么是私学434

书院434

白鹿洞书院435

石鼓书院435

应天府书院436

嵩阳书院436

岳麓书院436

东林书院437

(二)中国古代语文教育思想437

孔子的语文教育思想437

道家的语文教育思想439

墨家的语文教育思想440

法家的语文教育思想441

孟子的语文教育思想442

荀子的语文教育思想443

董仲舒的三大教育主张445

司马迁的语文教育思想446

杨雄的语文教育思想447

郑玄的语文教育思想448

嵇康的语文教育思想449

颜之推的语文教育思想450

韩愈的语文教育思想452

胡瑗的语文教育思想453

王安石的语文教育思想454

王守仁的语文教育思想455

黄宗羲的语文教育思想456

顾炎武的语文教育思想457

王夫之的语文教育思想458

太平天国时期的语文教育思想459

维新运动中的语文教育思想460

(三)中国古代语文教学内容461

六艺461

五经462

颜氏家训462

四书463

四书章句集注463

《百家姓》463

《三字经》464

《千家诗》464

《幼学琼林》465

《女四书》465

《五种遗规》465

书法教育466

“官话”教学467

双语教学467

修身教育与“蒙训”、“须知”、“斋规”468

读文训练469

宋诗471

宋文471

宋词473

元曲474

作文训练与“文说”、“文锦”、“文则”474

习字训练475

(四)中国古代语文教学方法476

三舍法476

积分法477

苏湖教法477

分斋法478

分堂法478

历事制478

讲会制度478

科举制479

大都授479

师生问答480

互学480

自学481

考试482

(五)中国语文教育之最483

现存最早的习字课本《急就篇》483

使用时间最长的识字写字教材《千字文》486

最早的教学论专著《学记》488

中国最早的学校489

最早的语录体式散文《论语》489

第一部史传散文《左传》490

第一部诗歌读本《诗经》491

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六经》492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494

第一部语文教学专用词书《尔雅》496

现存最早的语文阅读课本《昭明文选》498

七、中国语文教育名家、名著501

(一)中国语文教育名家501

孔子501

墨翟502

孟轲503

老子504

荀况504

董仲舒505

朱熹506

黄宗羲508

顾炎武508

王夫之509

颜元509

江永510

戴震510

钱大昕511

段玉裁511

桂馥512

孔广森512

郝懿行513

阮元513

王引之514

黎锦熙514

刘复515

赵元任517

容庚517

王力518

唐兰518

魏建功519

李方桂520

吕叔湘520

(二)中国语文教育名著521

《四书》521

《史记》522

《师说》523

《朱子读书法》524

《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526

《班马字类》527

《尔雅》527

《卜辞通纂》527

《仓颉篇》528

《读书杂志》528

《尔雅翼》528

《尔雅义疏》529

《方言》529

《干禄字书》529

《古今韵会举要》530

《古文字学导论》530

《广雅》531

《广雅疏证》531

《广韵》531

《汉文文言修辞学》532

《汉语大词典》532

《汉语大字典》533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534

《恒言录》534

《洪武正韵》535

《集韵》535

《经义述闻》535

《经传释词》536

《刊谬补缺切韵》536

《康熙字典》537

《类篇》537

《礼部韵略》538

《两周金文辞大系》538

《六书故》539

《龙龛手鉴》539

《马氏文通》539

《毛诗古音考》540

《蒙古字韵》540

《佩文韵府》541

《埤雅》541

《篇海》541

《骈雅》542

《中国文法要略》542

《中国现代语法》543

《中国修辞学史稿》543

《中国语言学论文索引》544

《中原音韵》544

《中州乐府音韵类编》545

《助字辨略》545

《字林》545

《字汇》5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