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行政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行政学
  • 张润书著 著
  • 出版社: 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57144009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850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86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行政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导论3

第一章 行政学的基本概念3

第一节 行政学的意义与特性3

第二节 行政学的范围与内容12

第三节 行政学的研究方法与途径15

第四节 行政学的发展与定位24

第五节 行政学的目的30

第六节 行政与企业管理的比较35

第二章 传统理论时期的行政学41

第一节 传统理论与科学管理41

第二节 管理技术学派42

第三节 行政管理学派45

第四节 动态管理学派48

第五节 官僚型模学派51

第六节 传统理论的检讨57

第三章 修正理论时期的行政学63

第一节 修正理论产生的背景63

第二节 行为科学的意义65

第三节 胡桑实验学派及其理论68

第四节 动态平衡理论72

第五节 理性决策理论75

第六节 需要层级理论78

第七节 人性本善理论80

第八节 激励保健理论——两因理论82

第九节 修正理论的检讨83

第四章 整合理论时期的行政学89

第一节 整合(系统)理论产生的背景89

第二节 系统的意义91

第三节 一般系统理论93

第四节 开放系统理论95

第五节 社会系统理论98

第六节 生态理论102

第七节 权变理论104

第八节 整合理论与权变理论的评价113

第二编 行政组织论121

第五章 组织导论121

第一节 组织的意义与要素121

第二节 组织的分类125

第三节 组织的目标129

第四节 组织理论概说134

第六章 组织结构149

第一节 组织结构序说149

第二节 组织结构的基本原则158

第三节 组织结构的分化(一)——层级化162

第四节 组织结构的分化(二)——分部化169

第五节 组织结构图179

第六节 组织结构的型态189

第七章 行政组织类型201

第一节 首长制与委员制201

第二节 业务部门与幕僚(辅助)部门204

第三节 中枢机关与派出机关212

第四节 公营事业机构215

第五节 公营事业民营化221

第六节 集权制与分权制227

第八章 组织文化与组织气候231

第一节 组织文化的概念231

第二节 组织文化的类型235

第三节 组织气候的概念241

第四节 组织气候的理论243

第九章 组织的社会动态257

第一节 团体与组织的动态面257

第二节 组织动态的心理分析262

第三节 组织冲突的管理267

第十章 非正式组织281

第一节 非正式组织理论的产生281

第二节 非正式组织的意义284

第三节 非正式组织的特性288

第四节 非正式组织的类型289

第五节 非正式组织的功能292

第六节 非正式组织的表达方式295

第十一章 非营利组织299

第一节 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概念299

第二节 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306

第三节 非营利组织与公共服务311

第四节 非营利组织与公部门的互动316

第十二章 组织发展321

第一节 组织发展的基本概念321

第二节 组织发展的策略与方法329

第三节 组织发展的检讨335

第十三章 组织学习339

第一节 组织学习的基本概念339

第二节 组织学习的理论349

第三节 组织学习的干预理论358

第四节 学习型组织361

第十四章 现代行政组织的病象及诊治373

第一节 现代行政组织的病象373

第二节 组织病象的改进之道378

第三节 我国现行行政组织之诊视381

第四节 我国行政组织的缺失改进385

第三编 行政运作391

第十五章 行政领导391

第一节 影响力与领导391

第二节 领导的研究方法394

第三节 领导的基础与条件397

第四节 领导的功能402

第五节 领导的方式405

第六节 权变领导理论411

第七节 转换型领导425

第十六章 行政激励433

第一节 激励的基本概念433

第二节 激励理论的学派437

第三节 激励在管理上的应用447

第十七章 行政计划与行政决定453

第一节 计划的意义与重要性453

第二节 计划的本质与原则455

第三节 计划订定的程序457

第四节 计划的种类与障碍462

第五节 行政决定的意义与步骤467

第六节 行政决定的方法468

第七节 行政决定的障碍470

第十八章 行政沟通与行政协调473

第一节 沟通与协调的基本概念473

第二节 沟通的种类与方式477

第三节 沟通的障碍及克服482

第四节 沟通与协调的方法487

第五节 政府与民众沟通488

第十九章 行政运作的新观念497

第一节 新政府运动与企业型政府497

第二节 全面品质管理504

第三节 危机管理513

第四节 组织再造521

第四编 人事行政535

第二十章 人事行政导论535

第一节 人事行政的意义535

第二节 人事行政的范围538

第三节 人事行政的目的与要旨541

第四节 人事行政的新趋势543

第二十一章 人事行政机构547

第一节 人事机构设置的理由547

第二节 人事机构的地位548

第三节 人事机构的类型550

第四节 我国的人事机构及职权554

第二十二章 人事分类制度561

第一节 分类制度的意义561

第二节 品位分类制度563

第三节 职位分类制度565

第四节 两制合一的新人事制度571

第二十三章 公务人员的考选与任用579

第一节 考选的意义及重要579

第二节 公务人员的定义580

第三节 考选的学说与目的582

第四节 考试的基本要求与方法585

第五节 我国现行考试制度589

第六节 任用制度的意义与程序590

第二十四章 公务人员的薪给597

第一节 薪给的意义与性质597

第二节 薪给的原则598

第三节 薪给的种类600

第四节 我国的俸给制度601

第二十五章 公务人员的考绩与纪律607

第一节 考绩的意义与功用607

第二节 考绩的原则与项目608

第三节 考绩的方法609

第四节 我国现行考绩制度614

第五节 公务人员的纪律与奖惩616

第六节 公务人员的权利619

第二十六章 公务人员的训练621

第一节 训练的意义与重要性621

第二节 训练的种类622

第三节 训练的方法624

第二十七章 公务人员的保险、抚恤、退休629

第一节 三种制度的功用629

第二节 公务人员的保险630

第三节 公务人员的抚恤632

第四节 公务人员的退休636

第五编 财务行政645

第二十八章 财务行政概说645

第一节 财务行政的意义与特性645

第二节 财务行政的目的与趋势647

第三节 我国财务行政制度649

第四节 政府财政支出增加的原因652

第二十九章 政府预算制度657

第一节 预算的基本概念657

第二节 预算制度的类型663

第三节 预算的程序671

第三十章 政府会计与决算制度679

第一节 政府财政收支679

第二节 政府会计684

第三节 决算制度688

第三十一章 政府审计制度693

第一节 审计制度的基本概念693

第二节 审计机关的组织与职权698

第三节 我国审计制度的检讨与改进703

第六编 公务及资讯管理709

第三十二章 公务管理709

第一节 公务管理的概念709

第二节 空间管理710

第三节 办公室自动化718

第四节 案卷管理720

第三十三章 行政资讯管理729

第一节 行政资讯管理的概念729

第二节 管理资讯系统730

第三节 决策支援系统735

第七编 结论743

第三十四章 行政学中心问题的回顾743

第一节 行政效率的再探讨743

第二节 集权与分权的争论751

第三节 政治与行政的分与合754

第四节 行政专业化与行政通才757

第五节 公务人员中立的问题760

第六节 行政权力之扩张与控制761

第七节 官僚组织与民主行政766

第三十五章 中国式行政的追求775

第一节 中国文化与现代行政的关系775

第二节 国民性格与形式主义780

第三节 行政革新与行政现代化783

第四节 我国今后行政革新的方向794

第五节 行政学术的未来展望8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