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许贤乡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许贤乡志](https://www.shukui.net/cover/58/33861165.jpg)
- 王志邦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978710106550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754页
- 文件大小:95MB
- 文件页数:769页
- 主题词:乡镇-地方志-萧山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许贤乡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3
大事记21
第一篇 乡村建置与自然环境63
第一章 乡村建置63
第一节 宋至民国时期63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68
第二章 自然环境72
第一节 地质72
第二节 地貌78
第三节 山 岭 坞 湾岙80
第四节 气候85
第二篇 姓氏 人口91
第一章 姓氏91
第一节 姓氏地域分布91
第二节 姓氏源流103
第二章 人口106
第一节 人口数量及分布107
第二节 人口构成113
第三节 人口迁移125
第四节 人口管理132
第三章 计划生育133
第一节 实施计划生育133
第二节 计划生育组织与服务141
第三篇 土地147
第一章 土地资源147
第一节 土地面积147
第二节 土地类型148
第三节 土地清丈与土壤分析153
第二章 土地制度改革155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155
第二节 土地改革157
第三节 土地制度再变革159
第四节 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161
第三章 土地管理164
第一节 管理机制164
第二节 农村建房用地管理165
第三节 建设用地管理167
第四节 基本农田保护171
第四章 土地开发172
第一节 江滩围垦172
第二节 造田造地172
第四篇 水利177
第一章 江河堤塘177
第一节 永兴河堤塘177
第二节 富春北塘181
第三节 浦阳江堤塘185
第二章 排灌设施186
第一节 沿江电力排灌站187
第二节 内畈排灌机埠191
第三节 农业节水园区193
第三章 水库194
第一节 黄石垅水库194
第二节 石门水库195
第三节 何家桥水库196
第四节 其他水库197
第四章 田间水利199
第一节 河口畈199
第二节 皇天畈201
第三节 许贤畈203
第五章 调蓄设施205
第一节 涵洞205
第二节 堰坝206
第三节 涵闸207
第六章 防汛防旱210
第一节 组织机构与管理210
第二节 防汛抗洪211
第三节 抗御旱灾213
第五篇 农业219
第一章 农业生产关系219
第一节 互助组 合作社219
第二节 人民公社220
第三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21
第四节 农村经济合作社222
第五节 专业村 专业户 重点户223
第二章 农业产业结构227
第一节 单一种植结构227
第二节 耕作制度229
第三节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231
第四节 潘山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32
第三章 种植业233
第一节 粮食作物233
第二节 油料作物240
第三节 经济作物242
第四章 肥料248
第一节 农家肥料248
第二节 土杂肥249
第三节 绿肥250
第四节 化肥251
第五节 其他肥料251
第五章 植物保护252
第一节 农作物病虫害252
第二节 植保技术255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257
第六章 农业机具260
第一节 手工农具260
第二节 农业机械263
第七章 畜牧业268
第一节 生猪268
第二节 其他家畜272
第三节 家禽274
第四节 特种畜禽276
第五节 疫病防治276
第八章 渔业277
第一节 水产资源277
第二节 水产养殖278
第三节 渔具281
第六篇 林业285
第一章 森林资源285
第一节 林地面积285
第二节 林木蓄积289
第三节 林木品种290
第四节 野生动物291
第五节 古树名木292
第六节 绿化造林293
第七节 林业特产295
第二章 林政管理296
第一节 山林管理296
第二节 森林防火299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301
第三章 茶叶303
第一节 分布与产量303
第二节 茶树栽培306
第三节 茶叶采制307
第四节 茶叶销售310
第四章 水果310
第一节 经营方式310
第二节 种植面积311
第三节 品种资源313
第四节 栽培技术316
第五章 蚕桑317
第一节 养蚕317
第二节 桑园管理317
第七篇 工业 建筑业321
第一章 手工业321
第一节 土纸生产321
第二节 南坞扫帚327
第三节 八作师傅328
第二章 工业体制332
第一节 乡(社)办企业332
第二节 村(队)办企业333
第三节 私营与联户企业337
第三章 工业门类341
第一节 纺织业341
第二节 建材业344
第三节 五金机械业348
第四节 造(修)船业350
第五节 卫生用品业351
第六节 手套业352
第七节 塑料、电镀业352
第八节 印刷、纸制品业353
第九节 食品(糖果)业355
第十节 木器业356
第四章 建筑业356
第八篇 商业 劳务业361
第一章 商业361
第一节 商业概况361
第二节 合作商店362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364
第四节 个体商业与服务业367
第五节 农副产品收购与废品收购376
第二章 劳务业377
第九篇 财政 金融 税务381
第一章 财政381
第一节 财政管理381
第二节 财政收支382
第二章 金融384
第一节 信用合作社384
第二节 信用服务站386
第三章 税务386
第一节 田赋386
第二节 农业税388
第三节 契税392
第四节 工商税收393
第十篇 基础设施建设397
第一章 交通397
第一节 水路397
第二节 陆路404
第二章 电力416
第一节 供电变迁416
第二节 电力建设418
第三节 用电管理419
第三章 邮政 电信420
第一节 邮政420
第二节 电信421
第四章 集镇规划与建设421
第一节 集镇规划421
第二节 集镇建设422
第五章 房地产425
第一节 房政管理425
第二节 房地产开发426
第十一篇 党派群团42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429
第一节 组织建立与发展429
第二节 代表大会433
第三节 纪律检查工作436
第四节 历届乡(管理区、公社)党支部、党总支、党委领导名录438
第二章 群众组织441
第一节 农民组织441
第二节 妇女组织443
第三节 青年组织448
第四节 工会、商会组织456
第五节 残疾人协会 老龄组织457
第十二篇 基层政权组织461
第一章 民国时期基层政权461
第一节 乡公所与乡长名录461
第二节 保甲制与保长名录462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基层政权466
第一节 乡(公社)政权建制与行政领导名录466
第二节 乡人民政府机构设置471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472
第一节 历次人民代表大会472
第二节 人大主席团481
第三节 杭州市、萧山市(县)人大代表、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482
第四节 萧山县(市)历届政协委员486
第十三篇 治安 司法 军事489
第一章 治安489
第一节 机构489
第二节 治安管理489
第二章 司法495
第一节 调解495
第二节 法律服务499
第三章 军事500
第一节 驻军与军事建制500
第二节 兵事502
第三节 乡(公社)人民武装部504
第四节 民兵504
第五节 兵役506
第十四篇 教育科技 医疗卫生515
第一章 教育515
第一节 私塾515
第二节 幼儿教育516
第三节 小学教育518
第四节 中学教育535
第五节 成人教育541
第六节 教育经费546
第二章 科技550
第一节 农业科技550
第二节 工业技术改造555
第三节 乡科学技术协会 乡科学技术委员会556
第三章 医疗卫生558
第一节 医疗558
第二节 公共卫生564
第十五篇 文化 广播电视 名胜573
第一章 文化573
第一节 云峰诗社574
第二节 文化站 电影放映队 田野青年文学社578
第三节 戏台 篮球场 大会堂 图书室580
第四节 文化活动582
第二章 广播电视585
第一节 机构设置585
第二节 设施建设586
第三节 广播宣传587
第四节 管理588
第五节 收费589
第三章 文物保护点 民间传说589
第一节 文物保护点589
第二节 民间传说591
第十六篇 社会生活595
第一章 农村财务与经济分配595
第一节 财务管理制度595
第二节 评工记分598
第三节 经济分配601
第四节 农副产品购销与经济积累604
第五节 年终报表609
第二章 粮食分配与农民生活610
第一节 口粮分配610
第二节 家庭生活618
第三章 民政623
第一节 机构设置623
第二节 双拥优抚624
第三节 灾害救济627
第四节 社会救济632
第五节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634
第六节 社会养老保险635
第七节 敬老院637
第四章 婚姻 殡葬638
第一节 婚姻登记638
第二节 殡葬改革639
第五章 宗教641
第一节 佛教641
第二节 道教641
第三节 基督教642
第六章 风俗644
第一节 岁时习俗644
第二节 礼仪习俗647
第三节 山林与民俗651
第四节 茶叶与民俗652
第十七篇 村庄656
王家桥村656
富春村658
西山村660
西河埭村661
华家里村662
河西村663
吴闸村664
磨刀村665
田家村667
下洋桥村668
单家村669
前黄村671
后黄村673
寺坞岭村674
勤丰村676
里陈村678
南坞村679
邵家村681
俞家村682
北坞村684
簉岭村686
何家桥村687
郭村村689
塘坞村690
潘山村692
河口村694
朱村桥村695
蚕花村696
猫头山村698
姜家坞村699
方家村700
陈家村702
五星村704
丁家庄村706
第十八篇 人物711
第一章 人物传略711
许询711
许伯会711
邵宁一711
黄朝策711
黄伯夫711
金兰711
金石声711
金石文712
彭启豪712
华宪曾712
彭瑞枬712
黄玉藻712
孔昭铭712
黄钰贵712
沈佩兰713
任沛潮714
李又芬714
李汝安715
沈炳林716
孔宪钟716
朱炳夫716
余颐康716
孔宪藩716
邵岳林716
金耀坤716
邵伯仁716
黄勇716
田妙根717
朱炳荣717
俞树根717
朱国传717
孔照富717
倪根祥717
陈荣根718
黄建文718
第二章 人物简介718
邵水斌718
金永年718
郭雅兴718
金毛纪719
陈志放719
黄砚铭719
邵五甲719
邵逸敏719
邵五增720
邵五登720
毛济川720
邵杰720
李继康720
俞沈樵720
方友根721
陈笃凯721
陈省三721
邵梦秋721
孙志耿721
黄树良721
余介康722
缪吾祥722
方介兴722
黄文钊722
邵菊仙722
邵吾仁723
邵显铸723
韩伟基723
张柏根723
周土林724
周浩林724
黄庆恒724
陈佰川725
余海725
邵吾权725
陈长根725
陈志富725
宋孟荣725
朱寅传726
邵观全726
张国贤726
叶元富726
邵加伟726
张保灿726
骆锦林727
厉叶荣727
黄妙根727
邵梦权727
金齐刚727
吴金林727
缪顶云727
陈先江727
韩国海728
俞金芬728
陈兴康728
金杰728
韩贤林728
李金达728
陈步顺728
李志安728
吴勇敏729
田信桥729
黄路加729
余忠良729
邵银梅729
方平729
邵法平729
邵月飞729
王一中730
黄勇芳730
黄晓730
葛秀春730
金焕国730
陈勇730
许贤历届各级劳动模范名录730
丛录735
一、历代吟咏渔浦诗词篇名及作者辑录735
二、革命老根据地乡(村)736
三、兴建黄石垅水库746
四、“文革”杂记750
后记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