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息伦理教育研究 一种“理想型”构建的尝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信息伦理教育研究 一种“理想型”构建的尝试
  • 蔡连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9725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5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63页
  • 主题词:信息技术-伦理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信息伦理教育研究 一种“理想型”构建的尝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内容摘要1

导论 问题与方法1

第一节 问题提出及其论证2

一、研究缘起2

二、相关文献综述5

三、研究意义17

四、问题明确与论域限定19

第二节 马克斯韦伯“理想型”方法及其改造运用20

一、韦伯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及“理想型”方法的解读20

二、韦伯“理想型”方法的改造与运用34

第三节 思路框架43

第一章 信息伦理教育:概念与理论46

第一节 伦理与信息伦理46

一、信息、伦理与道德:词源学分析46

二、信息伦理:概念与品性52

第二节 信息伦理问题60

一、信息伦理问题的分类60

二、信息伦理问题产生的根源64

第三节 信息伦理教育内涵及其与德育的关系75

一、信息伦理教育:概念界定75

二、信息伦理教育:德育新课题79

第四节 信息伦理教育的价值:社会信息化管理的视角84

一、信息化:概念与发展“三段论”84

二、社会信息化管理的概念内涵94

三、信息伦理教育是社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途径97

第二章 信息伦理教育:调查与比较100

第一节 我国信息伦理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100

一、问卷的内容101

二、信度与效度的分析与处理101

三、问卷的分析107

第二节 中外信息伦理教育比较研究114

一、比较之说明115

二、信息伦理教育的地位与目标的比较115

三、信息伦理教育的内容比较122

四、信息伦理教育的实施比较126

第三章 信息伦理教育“理想型”构建(上)130

第一节 命题一:信息伦理教育的旨归在于培养学生基于公民生活的信息伦理智慧130

一、信息伦理教育需要目的吗130

二、信息伦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伦理智慧133

三、信息伦理教育是一种公民教育148

第二节 命题二:信息伦理教育不只要传授信息伦理规范,而且要引入媒介教育提高学生对媒介的认识152

一、信息伦理规范及其必要与不充分性152

二、引入媒介教育:一种信息技术知识传授的途径157

三、个案研究:黑客与黑客伦理165

第三节 命题三:信息伦理教育应从“目的论”视角强化“道德灌输”,从“方法论”视角批判“道德灌输”173

一、“灌输”与“道德灌输”的概念内涵174

二、信息伦理教育“道德灌输”的必要性:“目的论”的视角177

三、信息伦理教育“道德灌输”的批判:“方法论”的视角181

第四章 信息伦理教育“理想型”构建(下)186

第一节 命题四:信息伦理教育需要克服“信息代沟”所造成的教育困境186

一、权威的丧失与沟通的困难187

二、教育者的权威与“信息伦理相对主义”189

三、信息伦理教育中的“信息代沟”及其克服195

第二节 命题五:信息伦理既是道德义务又是道德权利,所以信息伦理教育中的性别针对性是实现信息正义的必需202

一、信息伦理既是一种道德义务,又是一种道德权利202

二、有效的信息伦理教育是一种实现信息正义的公器207

三、信息正义原则的理论基础:罗尔斯、诺齐克与女性主义212

四、信息伦理教育中的性别针对性216

第三节 命题六:网络匿名性凸显了信息伦理自律的重要性,信息伦理自律需要儒家伦理的“慎独”精神221

一、信息伦理评价与网络匿名性221

二、道德自律与信息伦理自律227

三、作为境界和方法的儒家伦理“慎独”230

附录1:“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研究”调查问卷(教师版)234

附录2:“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研究”调查问卷(高中生版)234

附录3:“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研究”调查问卷(大学生版)234

主要参考文献235

后记2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