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周庭银编著;倪语星,苏建荣主审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4781226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35页
- 文件大小:124MB
- 文件页数:558页
- 主题词: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诊断-图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临床微生物学基础知识3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3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3
一、细菌的基本形态3
二、细菌的大小4
第二节 细菌的基本结构5
一、细胞壁5
二、细胞膜5
三、细胞质5
四、核质5
第三节 细菌的特殊结构5
一、荚膜5
二、鞭毛6
三、菌毛6
四、芽胞6
第四节 细菌的非典型形态与结构7
一、细菌L型的定义和命名7
二、细菌L型的形态和染色性7
三、细菌L型的培养特性和菌落形态7
第二章 真菌的形态与结构9
第一节 真菌的形态9
一、真菌的基本形态9
二、真菌的大小9
第二节 真菌的基本结构10
一、菌丝10
二、孢子10
第二篇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基本技术15
第三章 细菌学检验的基本技术15
第一节 形态学检查15
一、不染色标本的检查15
湿片法15
悬滴法15
毛细吸管法15
二、染色标本的检查16
革兰染色法17
抗酸染色法17
鞭毛染色法18
阿尔培异染颗粒染色法19
负染色法19
荧光染料(吖啶橙)染色法19
第二节 细菌的分离培养19
一、基本条件20
接种用具20
培养箱20
培养基21
二、接种方法21
分区划线法21
倾注平板法21
斜面接种法22
穿刺培养法22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22
第三节 细菌的鉴定22
一、形态与培养特性22
二、生化反应24
糖类的代谢试验24
蛋白质、氨基酸分解试验27
碳源利用试验28
酶类试验29
其他试验31
结核分枝杆菌常用生化反应32
三、血清学试验33
凝集试验33
荚膜肿胀试验34
第四节 厌氧菌的分离与鉴定34
一、厌氧菌标本的采集34
二、涂片与染色34
三、标本接种35
四、耐氧试验35
五、鉴定试验35
第五节 动物实验36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36
易感动物的选择36
等级动物的选择36
二、动物接种36
接种方法36
接种后观察37
三、动物解剖37
四、动物采血38
心脏采血38
静脉采血38
第四章 真菌学检验的基本技术39
第一节 标本采集与分离培养39
一、标本采集39
二、分离培养40
第二节 形态学检查42
一、直接镜检42
二、染色镜检42
三、菌落形态42
第五章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44
第一节 抑菌试验44
一、纸片扩散法44
二、稀释法45
三、E试验47
四、联合药敏试验47
第二节 杀菌试验48
第三节 常规药敏试验药物选择原则49
一、非苛养菌抗菌药物51
二、苛养菌抗菌药物51
三、厌氧菌抗菌药物52
第四节 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52
一、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52
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质量控制53
第五节 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53
一、结核分枝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法53
二、快速生长分枝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54
第六章 细菌耐药性检测55
第一节 细菌特殊耐药表型检测55
一、β内酰胺酶的检测55
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检测58
三、万古霉素中介(VISA)和耐药(VRSA)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59
四、高水平氨基糖苷类耐药及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检测59
五、诱导克林霉素耐药检测59
六、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60
第二节 细菌耐药基因的检测60
一、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的检测60
二、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的检测62
三、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检测63
四、葡萄球菌mecA基因的检测64
五、肠球菌万古霉素耐药基因的检测65
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检测66
第三节 细菌耐药性监测软件WHONET的应用67
一、WHONET软件的免费下载及更新68
二、WHONET软件中抗菌药物名称的选择68
三、设置适合所有细菌药敏试验结果的抗菌药物输入面板68
四、设定可同时输入纸片法和MIC法药敏试验结果的界面69
五、设定药敏试验的判断标准70
六、设置标准的病房类型及对应的代码70
七、设置或添加新的数据段信息70
八、“抗生素药敏组合(选项)”的作用71
九、WHONET软件对数据输入格式的特殊要求72
十、数据保存方式72
十一、耐药监测数据的前处理73
十二、如何发现药敏数据中抑菌圈直径的输入错误?73
十三、“菌株列表和总结表”的作用73
十四、“耐药、中敏、敏感率和检测结果”的作用74
十五、将不同药敏试验方法所获得的结果进行统一分析74
十六、“多文件敏感率和频率分布”的作用75
十七、“耐药谱”的作用75
十八、设置宏(Macros)提高工作效率76
十九、调用已设置好的宏77
二十、使用WHONET软件出具细菌药敏试验结果报告78
第七章临床标本的细菌学检验79
第一节 血液及骨髓标本79
一、血液标本79
二、骨髓标本82
第二节 脑脊液标本82
第三节 呼吸系统标本83
一、痰标本83
二、咽拭标本87
第四节 穿刺液标本87
第五节 泌尿、生殖道标本88
一、尿液标本88
二、生殖道标本90
第六节 粪便标本91
第七节 脓液及创伤感染分泌物标本93
第三篇 临床细菌学97
第八章 需氧和兼性厌氧球菌97
第一节 革兰阳性球菌97
一、革兰阳性球菌的鉴定97
二、葡萄球菌属99
金黄色葡萄球菌99
三、微球菌属108
藤黄微球菌108
四、链球菌属109
化脓性链球菌110
马链球菌112
停乳链球菌112
无乳链球菌113
星座链球菌114
肺炎链球菌115
猪链球菌117
五、肠球菌属118
粪肠球菌118
六、气球菌属122
绿色气球菌122
七、孪生球菌属123
溶血孪生球菌123
八、乳球菌属124
格氏乳球菌124
九、无色藻菌属125
肠膜无色藻菌126
十、片球菌属127
戊糖片球菌127
十一、创伤球菌属128
肯茨创伤球菌128
十二、乏养菌属和颗粒链菌属129
缺陷乏养菌129
第二节 革兰阴性球菌130
一、奈瑟菌属130
脑膜炎奈瑟菌130
淋病奈瑟菌132
第九章 革兰阳性需氧和兼性厌氧杆菌135
第一节 革兰阳性无芽胞杆菌135
一、革兰阳性杆菌的鉴定135
二、棒杆菌属135
白喉棒杆菌137
假白喉棒杆菌140
马氏棒杆菌140
硬质小麦棒杆菌141
三、小单孢菌属141
四、苏黎世菌属141
耳炎苏黎世菌141
五、厄氏菌属142
骚动厄氏菌142
六、嗜皮菌属143
刚果嗜皮菌143
七、隐秘杆菌属143
化脓隐秘杆菌143
八、李斯特菌属144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145
九、丹毒丝菌属146
猪红斑丹毒丝菌146
十、红球菌属148
马红球菌148
十一、戈登菌属149
支气管戈登菌149
十二、冢村菌属150
耐酪氨酸冢村菌150
十三、马杜拉放线菌属151
马杜拉马杜拉放线菌151
第二节 革兰阳性需氧芽胞杆菌属152
炭疽芽胞杆菌152
蜡样芽胞杆菌154
球形芽胞杆菌154
枯草芽胞杆菌155
地衣芽胞杆菌156
第十章 分枝杆菌属和诺卡菌属157
第一节 分枝杆菌属157
结核分枝杆菌157
快速生长分枝杆菌161
麻风分枝杆菌163
第二节 诺卡菌属163
星形诺卡菌164
第十一章 革兰阴性需氧和兼性厌氧杆菌166
第一节 肠杆菌科166
一、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166
二、埃希菌属167
大肠埃希菌167
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171
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171
[附]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171
赫尔曼埃希菌172
三、沙门菌属173
伤寒沙门菌173
鼠伤寒沙门菌176
四、志贺菌属177
福氏志贺菌177
五、克雷伯菌属180
肺炎克雷伯菌180
六、拉乌尔菌属183
解鸟氨酸拉乌尔菌183
七、肠杆菌属184
产气肠杆菌184
阴沟肠杆菌185
阪崎肠杆菌186
八、泛菌属188
聚团泛菌188
九、沙雷菌属190
黏质沙雷菌190
十、哈夫尼亚菌属192
蜂房哈夫尼亚菌192
十一、变形杆菌属193
普通变形杆菌193
潘氏变形杆菌195
十二、普罗威登斯菌属196
雷氏普罗威登斯菌196
十三、摩根菌属196
摩根摩根菌197
十四、枸橼酸杆菌属198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198
科泽枸橼酸杆菌199
十五、爱德华菌属199
迟钝爱德华菌200
十六、耶尔森菌属201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201
鼠疫耶尔森菌202
第二节 弧菌科204
一、弧菌属204
霍乱弧菌204
拟态弧菌207
副溶血弧菌208
溶藻弧菌208
麦氏弧菌209
霍氏格里蒙菌211
二、邻单胞菌属211
类志贺邻单胞菌211
三、气单胞菌属212
嗜水气单胞菌213
第三节 肠杆菌科罕见种的分离鉴定214
一、西地西菌属214
戴氏西地西菌215
二、克吕沃尔菌属216
栖冷克吕沃尔菌216
三、塔特姆菌属217
痰塔特姆菌217
四、布丘杆菌属218
乡间布丘杆菌218
五、光杆菌属219
非共生光杆菌219
六、爱文菌属219
美洲爱文菌219
七、布拉格菌属220
泉居布拉格菌220
八、莱克勒菌属221
不脱羧莱克勒菌221
九、约克纳菌属222
雷吉斯伯约克纳菌222
十、拉恩菌属223
水生拉恩菌223
十一、布特维西菌属224
水生布特维西菌224
十二、特布尔西菌属224
关岛特布尔西菌224
十三、默勒菌属225
威斯康星默勒菌225
十四、勒米诺菌属226
格林蒙勒米诺菌226
第四节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227
一、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鉴定227
二、假单胞菌属228
铜绿假单胞菌229
荧光假单胞菌231
恶臭假单胞菌232
三、黄色单胞菌属233
栖稻黄色单胞菌233
四、希瓦菌属234
腐败希瓦菌234
五、伯克霍德菌属236
洋葱伯克霍德菌236
六、窄食单胞菌属237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237
七、产碱杆菌属239
粪产碱杆菌239
八、无色杆菌属241
木糖氧化无色杆菌241
九、不动杆菌属242
鲍曼不动杆菌242
洛菲不动杆菌244
十、莫拉菌属245
奥斯陆莫拉菌245
卡他莫拉菌246
第五节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罕见种的分离鉴定247
一、代夫特菌属247
食酸代夫特菌247
二、丛毛单胞菌属249
土生丛毛单胞菌249
三、食酸菌属249
德氏食酸菌249
四、色杆菌属250
紫色杆菌251
五、金黄杆菌属252
黏金黄杆菌252
六、金色单胞菌属254
浅黄金色单胞菌254
七、鞘氨醇单胞菌属255
少动鞘氨醇单胞菌255
八、鞘氨醇杆菌属256
多食鞘氨醇杆菌256
九、根瘤菌属257
放射根瘤菌257
十、苍白杆菌属260
人苍白杆菌260
十一、寡源杆菌属261
解脲寡源杆菌261
十二、威克斯菌属262
有毒威克斯菌262
十三、伯杰菌属263
动物溃疡伯杰菌263
十四、罗尔斯顿菌属264
皮氏罗尔斯顿菌264
十五、伊丽莎白菌属265
脑膜败血伊丽莎白菌265
十六、稳杆菌属266
短稳杆菌266
十七、短波单胞菌属267
缺陷短波单胞菌267
第六节 革兰阴性苛养菌268
一、革兰阴性苛养菌的鉴定268
二、放线杆菌属268
人放线杆菌269
三、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270
黄褐二氧化碳嗜纤维菌270
四、艾肯菌属271
侵蚀艾肯菌271
五、金氏杆菌属273
金氏金氏杆菌273
六、心杆菌属274
人心杆菌274
七、链杆菌属275
念珠链杆菌275
八、玫瑰单胞菌属276
颈玫瑰单胞菌276
九、甲基杆菌属277
嗜中温甲基杆菌277
十、萨顿菌属278
产吲1哚萨顿菌278
十一、嗜血杆菌属279
流感嗜血杆菌279
十二、布鲁菌属281
马耳他布鲁菌282
十三、巴斯德菌属284
多杀巴斯德菌284
十四、弗朗西斯菌属285
土拉热弗朗西斯菌285
十五、阿菲波菌属286
猫阿菲波菌286
十六、鲍特菌属287
百日咳鲍特菌287
十七、加特纳菌属289
阴道加特纳菌289
十八、军团菌属290
嗜肺军团菌290
十九、巴尔通体属292
杆菌样巴尔通体292
第七节 弯曲菌属和螺杆菌属293
一、弯曲菌属293
空肠弯曲菌294
二、螺杆菌属295
幽门螺杆菌296
三、弓形菌属298
嗜低温弓形菌298
第十二章 厌氧菌299
第一节 梭状芽胞杆菌属299
破伤风梭菌299
产气荚膜梭菌301
肉毒梭菌303
艰难梭菌304
诺氏梭菌305
索氏梭菌305
第二节 革兰阴性无芽胞厌氧杆菌306
一、拟杆菌属306
脆弱拟杆菌306
二、普雷沃菌307
产黑色素普雷沃菌308
三、卟啉单胞菌属309
不解糖卟啉单胞菌309
四、梭杆菌属310
具核梭杆菌310
五、纤毛菌属311
口腔纤毛菌311
六、沃廉菌属312
产琥珀酸沃廉菌312
第三节 革兰阴性厌氧球菌313
一、韦荣球菌属313
小韦荣球菌313
二、氨基酸球菌属314
发酵氨基酸球菌314
三、巨球形菌属314
埃氏巨球形菌314
第四节 革兰阳性厌氧球菌315
一、消化链球菌属315
厌氧消化链球菌315
二、消化球菌属316
黑色消化球菌316
三、链球菌属317
汉森链球菌317
四、阿托波菌属318
极小阿托波菌318
五、瘤胃球菌属319
卵形瘤胃球菌319
第五节 革兰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320
一、双歧杆菌属320
双歧双歧杆菌320
二、真杆菌属321
迟缓真杆菌321
三、丙酸杆菌属322
痤疮丙酸杆菌322
四、放线菌属323
衣氏放线菌323
五、乳杆菌属325
嗜酸乳杆菌325
六、蛛网菌属 丙酸蛛网菌326
七、动弯杆菌属327
柯氏动弯杆菌327
第十三章 螺旋体328
第一节 密螺旋体属328
苍白密螺旋体328
第二节 疏螺旋体属329
伯氏疏螺旋体329
回归热疏螺旋体330
第三节 钩端螺旋体属331
第十四章 支原体和衣原体333
第一节 支原体属333
肺炎支原体333
解脲脲原体334
第二节 衣原体属335
沙眼衣原体336
第十五章 立克次体338
一、分类与流行情况338
二、形态与结构338
三、繁殖与代谢338
四、引起人类感染的主要立克次体339
普氏立克次体339
恙虫热立克次体339
伯氏柯克斯体340
第四篇 临床真菌学343
第十六章 浅部真菌343
第一节 毛癣菌属343
红色毛癣菌343
须癣毛癣菌344
许兰毛癣菌346
紫色毛癣菌347
同心性毛癣菌347
猴类毛癣菌348
断发毛癣菌348
麦格尼毛癣菌349
疣状毛癣菌349
第二节 表皮癣菌属350
絮状表皮癣菌350
第三节 小孢子菌属351
铁锈色小孢子菌351
犬小孢子菌M352
石膏样小孢子菌353
粉小孢子菌354
猪小孢子菌354
奥杜盎小孢子菌355
杂色小孢子菌355
第十七章 深部真菌356
第一节 念珠菌属356
白念珠菌356
热带念珠菌358
克柔念珠菌359
光滑念珠菌359
近平滑念珠菌360
季也蒙念珠菌361
乳酒念珠菌361
第二节 隐球菌属362
新型隐球菌362
第三节 红酵母属364
深红酵母菌364
第四节 酵母属365
啤酒酵母365
第五节 马拉色菌属366
厚皮马拉色菌366
糠秕马拉色菌366
合轴马拉色菌367
斯洛菲马拉色菌367
钝形马拉色菌368
球形马拉色菌368
限制性马拉色菌368
第六节 双相型真菌369
申克孢子丝菌369
第七节 曲霉属370
烟曲霉370
黄曲霉371
黑曲霉372
杂色曲霉372
构巢曲霉373
土曲霉374
第八节 青霉属374
橘青霉374
绳状青霉375
马尔尼菲青霉376
第九节 毛霉科真菌377
一、毛霉属377
总状毛霉378
二、犁头霉属378
蓝色犁头霉378
三、根霉属379
少根根霉379
四、共头霉属380
第十节 条件致病真菌380
一、帚霉属380
短帚霉380
二、黏帚霉属381
绿黏帚霉381
三、单端孢属381
四、小克银汉霉属382
灰小克银汉霉382
五、金孢霉属382
嗜角质金孢霉383
六、白僵菌属383
纤细白僵菌383
七、赛多孢属384
尖端赛多孢384
八、枝顶孢属385
枝顶孢385
九、镰刀菌属385
茄病镰刀菌385
串珠镰刀菌386
尖孢镰刀菌387
十、着色真菌属387
裴氏着色真菌387
紧密着色真菌389
十一、外瓶霉属389
皮炎外瓶霉389
甄氏外瓶霉390
十二、瓶霉属390
疣状瓶霉390
烂木瓶霉390
寄生瓶霉391
匍根瓶霉391
十三、枝孢霉属391
卡氏枝孢霉391
草本枝孢霉392
十四、弯孢霉属393
新月弯孢霉393
十五、毛壳霉属393
十六、茎点霉属394
正核茎点霉394
十七、丝孢酵母属(毛孢子菌属)395
阿萨希丝孢酵母395
皮肤丝孢酵母396
倒卵丝孢酵母396
皮瘤丝孢酵母396
十八、地霉属396
白地霉396
头状地霉397
十九、肺孢子霉属397
卡氏肺孢子菌397
第十一节 组织胞浆菌属、粗球孢子菌属、副球孢子菌属398
一、组织胞浆菌属398
二、粗球孢子菌属398
粗球孢子菌398
三、副球孢子菌属399
巴西副球孢子菌399
第十二节 链格孢属399
互隔链格孢400
第五篇 临床寄生虫学403
第十八章 原虫403
第一节 阿米巴404
一、溶组织内阿米巴404
二、致病性自由生活阿米巴407
福氏耐格里阿米巴408
卡氏棘阿米巴408
山魈巴拉姆阿米巴409
第二节 鞭毛虫409
一、利什曼原虫409
二、肠贾第鞭毛虫410
三、阴道毛滴虫412
四、其他消化道寄生毛滴虫413
口腔毛滴虫413
人毛滴虫413
脆弱双核阿米巴414
迈氏唇鞭毛虫414
五、蠊缨滴虫(超鞭毛虫)416
第三节 孢子虫417
一、疟原虫417
[附]诺氏疟原虫421
二、刚地弓形虫422
三、耶氏肺孢子虫423
四、隐孢子虫424
五、肉孢子虫425
六、等孢子球虫425
七、圆孢子虫426
八、微孢子虫426
第四节 纤毛虫427
结肠小袋纤毛虫427
其他肠道致病原虫427
第十九章 蠕虫429
第一节 吸虫429
华支睾吸虫430
布氏姜片吸虫431
血吸虫433
卫氏并殖吸虫433
第二节 绦虫434
曼氏迭宫绦虫435
阔节裂头绦虫436
链状带绦虫437
肥胖带吻绦虫439
微小膜壳绦虫440
缩小膜壳绦虫441
棘球绦虫442
第三节 线虫443
似蚓蛔线虫443
毛首鞭形线虫445
蠕形住肠线虫445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447
旋毛形线虫448
丝虫449
广州管圆线虫450
棘头虫450
第六篇 微生物检验的自动化和微量化455
第二十章 细菌的自动化培养455
第一节BD BACTECTM系列全自动血培养系统455
第二节BACTECTM MGITTM 960全自动分枝杆菌培养及药敏检测系统456
第三节BacT&ALERT 3D全自动细菌、分枝杆菌培养系统457
第四节Thermo VersaTREK全自动快速血培养系统459
第五节TDR - X系列全自动血培养系统460
第六节 双相血培养系统461
第二十一章 微生物鉴定的自动化463
第一节MicroScan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测试系统463
第二节Phoenix 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检测系统465
第三节VITEK系列全自动鉴定药敏分析仪467
一、VITEK 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467
二、VITEK全自动鉴定药敏分析仪468
第四节VITEK MS全自动快速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468
第五节 先德(Sensititre)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470
第六节AutoScan - 4半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测试系统472
第七节ATB半自动鉴定药敏测试系统472
第八节 先德AutoReader半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系统473
第九节BIOFOSUN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473
第十节TDR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系统475
第二十二章 微生物标本前处理的自动化477
第一节PREVI Isola全自动平板接种仪477
第二节 大黄蜂(WASP)全自动微生物样本处理系统478
第三节PROBACT自动化细菌分离培养系统480
第四节PREVI Color Gram全自动革兰染色仪481
第二十三章 细菌内毒素与C反应蛋白(CRP) 检测483
第一节BET-24A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系统483
第二节i-CHROMA Reader免疫荧光分析仪484
第七篇 临床微生物工作经验分享489
第二十四章 如何正确鉴定临床标本中的细菌489
第一节 菌落观察与涂片染色489
第二节 细菌生化鉴定490
第三节 少见菌株、疑难菌株的鉴定490
第二十五章 如何做好临床微生物室间质评492
第一节 质控标本鉴定的基本原则和思路492
第二节 药敏结果的解释或评论493
第三节 鉴定过程中的要点493
参考文献498
附录一 临床常见细菌拉丁学名和中文名对照498
附录二 临床常见真菌拉丁学名和中文名对照512
附录三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常用术语、缩略语英汉对照522
附录四 抗生素药名英汉对照528
附录五 菌种保存法531
附录六 常见细菌的天然耐药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