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先秦文艺思想史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先秦文艺思想史 下
  • 李春青主编;李山,过常宝,刘绍瑾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30313135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946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501页
  • 主题词:文艺思想史-中国-先秦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先秦文艺思想史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下册453

第十六章 蕴涵在器物中的审美追求453

第一节 周代贵族的服饰审美453

第二节 礼器的审美价值462

第三节 晶莹剔透的玉世界467

第四节 乐器——静静地诉说472

第五节 车马和旗的纹饰475

第六节 席以及其他器物中的审美蕴涵480

第十七章 从《诗经》看贵族生活方式及其审美追求485

第一节 仪式化生活方式的诗意书写485

第二节 情意绵绵的贵族日常生活画卷493

第三节 《诗经》中的审美对象及贵族的审美趣味496

第四节 兴与周代贵族的生活方式509

第十八章 仪式化生活方式的衰微与贵族艺术精神的嬗变516

第一节 春秋时期贵族生活方式发生演变的文化背景516

第二节 礼仪化生活方式的维持与衰微521

第十九章 等级礼制的危机与春秋时期贵族的审美活动536

第一节 僭越等级审美536

第二节 等级礼制之外的审美活动540

第三节 等级礼制的衰落与器物价值的变迁545

第四节 春秋时期美学理论的萌芽550

第二十章 贵族的没落与世俗艺术精神的兴起561

第一节 贵族精神和贵族文化的衰亡561

第二节 贵族艺术的衰亡和新的审美趣味的出现564

第五编 儒家文艺思想575

第二十一章 从礼乐文化到儒家学说575

第一节 礼乐文化的形态与功能575

第二节 儒家学说形成的逻辑轨迹582

第三节 儒家对“礼乐文化”的改造587

第二十二章 “诗言志”与“赋诗”、“引诗”的文化意蕴595

第一节 “诗言志”的含义与意义595

第二节 “赋诗”、“引诗”的文化意蕴600

第二十三章 孔子的文艺思想618

第一节 孔子人格理想的诗性意味618

第二节 孔子话语系统中的“文”与“艺”620

第三节 孔子的诗歌功能论631

第二十四章 孟子的文艺思想644

第一节 孟子对儒家学说的发展644

第二节 孟子的引诗与解诗653

第三节 “诗亡然后《春秋》作”说的文化蕴涵658

第二十五章 荀子的文艺思想676

第一节 荀子思想与孔、孟之异同676

第二节 荀子对诗歌功能的理解685

第三节 荀子的音乐理论692

第四节 附论:《吕氏春秋》中的文艺思想705

第六编 楚文化及其艺术精神710

第二十六章 楚地的族群构成及其文明形态710

第一节 楚族作为核心族群促进地域文明的发展710

第二节 地缘共生族群对楚地文明的贡献714

第三节 归服于楚的族群对楚地文化的意义726

第二十七章 楚地政治方式中的文化包融和冲突728

第一节 楚人的文化心态与政治方式728

第二节 楚地政治方式的文化内涵729

第二十八章 楚地仪式的世俗情怀和超越精神742

第一节 楚地的仪式文化742

第二节 楚地仪式与楚人的感情世界743

第三节 铜鼓文化与南方民族的仪式756

第二十九章 绘画、雕刻、工艺中的自我和世界764

第一节 绘画764

第二节 雕刻769

第三节 工艺773

第三十章 楚辞的产生及其文学功用781

第一节 《离骚》:借仪式书写“心灵史诗”781

第二节 《九歌》——作祭歌以寄心曲786

第三节 《招魂》——仪式歌辞的诗意升华792

第三十一章 楚辞文化及其艺术精神798

第一节 楚辞中的文化认同和冲突798

第二节 楚辞中的个体精神815

第三节 楚辞艺术精神的内涵831

第七编 老庄的艺术精神842

第三十二章 通于艺术精神的老庄之“道”842

第一节 老庄之“道”与艺术精神843

第二节 通于艺术精神的老子之“道”848

第三节 庄子的人生—艺术哲学——纯艺术精神之根855

第三十三章 言意、虚实之辨与艺术的空白866

第一节 老庄言意论辨析866

第二节 言意与有无、虚实872

第三节 言外之意与艺术空白877

第四节 言、象、意与中国诗画艺术883

第五节 庄子的传道之“言”889

第三十四章 “虚静”与中国古代艺术创作心理学895

第一节 从“神妙化境”的技艺创造说起895

第二节 道家的“虚静”观与中国艺术创作心理学901

第三节 《庄子》中谈艺寓言的特殊意义913

第三十五章 道家的复归意识与中国文学退化史观921

第一节 “朴散为器”与老庄的“历史哲学”921

第二节 道家哲学的复归意识926

第三节 道家复归意识的美学意蕴931

第四节 中国文艺的退化史观及其道家影响937

后记9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