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划生育规范化管理与优生优育和不孕不育现代诊疗技术 实用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计划生育规范化管理与优生优育和不孕不育现代诊疗技术 实用手册
  • 张建主编 著
  • 出版社: 银声音像出版社
  • ISBN:788362426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32页
  • 文件大小:191MB
  • 文件页数:48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计划生育规范化管理与优生优育和不孕不育现代诊疗技术 实用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计划生育规范化管理第一章 计划生育概论3

第一节 计划生育的本质3

一、计划生育的涵义3

二、计划生育的本质3

第二节 计划生育的类型6

一、微观型的计划生育6

二、宏观型计划生育6

三、综合型的计划生育6

第三节 计划生育的性质、特点7

一、中国计划生育的性质7

二、中国计划生育的特点8

三、中国计划生育的功能和目的10

第四节 计划生育的产生与演进12

一、中国计划生育的历史发展12

二、对中国计划生育发展历史的述评14

第二章 计划生育规范化管理概论15

第一节 管理与计划生育管理15

一、管理的涵义15

二、管理的性质和特点16

三、管理的一般原则17

四、计划生育管理的涵义17

第二节 计划生育管理运行的过程18

一、计划阶段18

二、组织阶段19

三、控制阶段20

第三节 计划生育管理原则21

一、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22

二、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23

三、“三为主”25

四、分工协作,综合治理28

五、随机制宜29

第四节 计划生育管理的观念29

一、人本观念29

二、全局观念29

三、服务观念30

四、群众观念32

五、法制观念33

六、协调观念33

七、开拓观念33

第五节 计划生育管理新机制35

一、计划生育管理机制的涵义35

二、计划生育管理新机制的探索36

三、计划生育管理新机制探索的初步结论41

第三章 计划生育规范化管理方法44

第一节 计划生育规范化管理方法概述44

一、计划生育管理方法的涵义44

二、计划生育管理方法的种类44

三、计划生育管理方法的特点45

四、计划生育管理方法的作用与意义46

第二节 行政干预方法与法律制约方法47

一、行政干预与法律制约方法的涵义47

二、行政干预与法律制约方法的优势与局限48

三、行政干预与法律制约方法的运用应注意的问题49

四、计划生育管理运用行政干预与法律制约方法的现实意义50

第三节 计划生育管理中的利益制导方法52

一、利益制导方法的涵义52

二、利益制导是计划生育管理的重要方法52

三、恰当使用利益制导方法54

第四节 综合服务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55

一、综合服务方法的涵义55

二、计划生育管理方法运用应注意的问题56

第四章 计划生育管理中的宣传教育方法58

第一节 概述58

一、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涵义58

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职能、任务、地位与特点59

三、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原则61

第二节 宣传教育中的内容和形式63

一、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内容的控制63

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形式的控制65

三、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材料的控制67

四、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方法控制69

五、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环境控制71

第三节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者素养73

一、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者应有的智能结构73

二、语言与非语言交流技巧的运用75

三、人际关系与心理学技巧的运用78

四、计划生育宣传教育者的学习80

第四节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对象81

一、找感觉82

二、把握不同人群的心理特征82

三、了解对象的民族、信仰、区域特点83

四、利用对象的心理活动规律83

第五章 计划生育计划规范化管理87

第一节 计划生育计划规范化管理概述87

一、计划生育计划的涵义87

二、计划生育计划与人口发展计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的关系88

三、计划生育计划的作用89

四、计划生育计划的原则90

五、计划生育计划管理的涵义91

第二节 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决策91

一、计划生育决策的一般知识91

二、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的涵义92

三、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的关系93

四、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经验决策94

第三节 人口生育计划管理96

一、人口生育计划的涵义96

二、人口生育计划指标体系97

三、人口生育计划编制的依据和原则98

四、人口生育计划的编制100

五、人口生育计划的执行、检查与修订102

第四节 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管理104

一、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的涵义104

二、计划生育工作计划体系104

三、编制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的程序与方法105

第六章 计划生育目标规范化管理107

第一节 计划生育目标管理概述107

一、计划生育目标管理的涵义107

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的运行过程109

第二节 计划生育目标体系的制定110

一、计划生育目标体系的特点110

二、计划生育目标体系的构成111

三、制定计划生育目标的依据与原则113

四、计划生育目标的制定过程115

第三节 计划生育目标管理的实施117

一、计划生育目标管理的实施条件117

二、计划生育目标的分解与落实118

第四节 计划生育目标管理的控制120

一、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实施过程的控制120

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实施应注意的问题121

第七章 计划生育政策、法规规范化管理123

第一节 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管理概述123

一、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涵义123

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本质特征与区别124

三、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作用126

四、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管理的涵义126

第二节 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种类127

一、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基本内容127

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种类129

第三节 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制定130

一、制定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主要依据130

二、制定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原则132

三、制定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部门133

第四节 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执行133

一、全面准确地理解134

二、深入扎实地宣传134

三、广泛有效地协调134

四、充分利用社会制导性政策、法规135

五、具体措施保证135

六、党员、干部带头135

七、正确处理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136

八、奖惩兑现,取信于民137

第八章 计划生育组织规范化管理138

第一节 计划生育组织管理概述138

一、组织与组织管理138

二、计划生育组织与计划生育组织管理139

第二节 计划生育组织的目标设立与机构设置141

一、计划生育组织目标的设立141

二、计划生育组织的机构设置142

第三节 计划生育组织的制度建设144

一、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组织制度的意义144

二、计划生育组织制度建设的原则145

三、各级计划生育组织的职责147

第四节 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149

一、计划生育干部应具备的素质149

二、计划生育干部的培养、选拔与使用150

三、关于计划生育领导者的若干问题152

第九章 计划生育信息科技规范化管理155

第一节 计划生育信息管理概述155

一、信息155

二、计划生育信息和计划生育信息管理157

三、计划生育信息管理中常用的几个概念157

四、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构成158

五、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的过程159

六、加强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的意义161

第二节 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管理162

一、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管理的涵义162

二、计划生育主体宣传教育管理162

三、计划生育客体宣传教育管理163

四、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动态管理166

第三节 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管理171

一、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管理概述171

二、建立科学的统计工作体制172

三、设立适用的计划生育统计指标体系173

四、提高统计工作质量174

第四节 计划生育信访工作管理177

一、计划生育信访工作概述177

二、计划生育信访工作管理概述179

第五节 计划生育科技管理181

一、计划生育科技管理的涵义181

二、计划生育科技系统的特点与发展趋势182

三、计划生育科技管理系统的构成183

第六节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184

一、建设高效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组织体制184

二、宣传普及节育、优生知识,为育龄人群提供及时的咨询服务184

三、为育龄人群提供节育、优生的动态指导185

四、加强节育手术的质量控制186

五、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应注意的问题187

第七节 避孕药具管理189

一、避孕药具管理的涵义、任务与意义189

二、避孕药具需要和分配计划的编制191

三、避孕药具的存储191

四、避孕药具的供应与发放192

五、避孕药具经费管理192

六、建立健全避孕药具管理组织192

第八节 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创建活动193

一、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内涵193

二、优质服务创建活动的目标193

三、优质服务创建活动的主要内容194

四、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195

第十章 计划生育基层规范化管理198

第一节 计划生育基层管理概述198

一、计划生育基层管理的涵义和特点198

二、计划生育基层管理的任务和内容199

第二节 常住人口婚育管理199

一、城市常住人口婚育管理的特点199

二、乡村常住人口婚育管理的特点200

三、基层常住人口婚育管理201

第三节 流动人口婚育管理205

一、流动人口概述205

二、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工作的影响207

三、流动人口婚育管理208

第十一章 计划生育组织协调210

第一节 概述210

一、计划生育组织协调的涵义210

二、计划生育组织协调的特征210

三、计划生育组织协调的意义210

第二节 协调的动因和渠道211

一、协调的根本动因211

二、协调的渠道212

第三节 协调的方法213

一、硬型、软型、软硬兼施型213

二、公开(明)型、潜隐(暗)型、明暗结合型214

三、直接型、间接型、综合型214

四、以情感人型、以理服人型、以礼屈人型、以利买人型、以势驱人型215

第四节 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组织协调215

一、上行协调215

二、下行协调216

三、横向协调217

四、主客体协调218

第十二章 计划生育规范化管理效益评价219

第一节 计划生育规范化管理效益评价概述219

一、计划生育管理效益的涵义219

二、计划生育管理效益评价的涵义221

三、计划生育管理效益评价的原则221

四、计划生育管理效益评价的意义222

第二节 计划生育规范化管理效益评价的内容223

一、计划生育管理事务评价223

二、计划生育管理成果的效益评价223

第三节 计划生育管理效益评价的种类和方式226

一、计划生育管理效益评价的种类226

二、计划生育管理效益评价的方式228

三、计划生育管理效益评价设计229

第四节 计划生育管理效益评价方法230

一、计划生育管理人口效益常用评价方法230

二、计划生育管理综合效益评价常用方法234

第二篇 计划生育手术规范化服务第一章 生殖生理与节育原理239

第一节 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239

一、妇女一生中各期的生理特点239

二、卵巢的周期性变化240

三、子宫内膜的功能与周期性变化246

四、丘脑下部-脑垂体-卵巢的相互关系247

五、月经的临床表现249

第二节 男性生殖系统的生理252

一、睾丸与其附性器官的生理功能253

二、勃起与射精255

三、精液256

四、丘脑下部-脑垂体-睾丸的相互关系257

第三节 男女生殖器官的发生257

一、外生殖器的发生257

二、生殖道的发生259

三、生殖腺的发生261

第四节 妊娠生理264

一、妊娠必备条件264

二、卵细胞的受精及受精卵输送、发育和着床265

三、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269

四、胚胎形成和胎儿的发育272

五、妊娠期母体的变化275

第五节 节育原理278

一、抗排卵278

二、抗生精278

三、抗受精279

四、抗着床280

五、抗早孕280

六、抗发育280

第二章 女性生殖器解剖282

第一节 女性外生殖器282

一、阴阜282

二、大阴唇282

三、小阴唇283

四、阴蒂283

五、阴道前庭283

六、处女膜283

七、前庭球283

八、前庭大腺283

九、尿道口284

十、会阴284

第二节 女性内生殖器284

一、阴道284

二、子宫286

三、子宫的组织学结构287

四、子宫位置及其韧带288

五、输卵管290

六、卵巢291

第三节 邻近器官及血管、神经292

一、邻近器官292

二、血管、淋巴、神经293

第三章 男性生殖器解剖301

第一节 男性外生殖器302

一、阴茎302

二、阴囊302

第二节 男性内生殖器304

一、睾丸与附睾304

二、输精管304

三、精囊腺304

四、前列腺304

第三节 输精管与精索306

第四节 血管、淋巴、神经308

一、血管308

二、淋巴309

三、神经310

第四章 宫内节育器手术操作技术311

第一节 宫内节育器的种类311

一、金属宫内节育器311

二、塑料宫内节育器313

三、混合型宫内节育器314

四、硅橡胶宫内节育器315

五、含活性物质或药物的宫内节育器315

第二节 宫内节育器放置手术操作318

一、适应证318

二、禁忌证318

三、术前检查318

四、放置时间319

五、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器械与敷料319

六、宫内节育器的选择319

七、常用宫内节育器的消毒321

八、术前准备321

九、手术步骤与操作技术321

十、手术时注意事项325

十一、放置后注意事项及随访326

十二、常用宫内节育器的放置期限327

第三节 宫内节育器取出手术操作技术327

一、取出指征327

二、禁忌证327

三、取出时间327

四、术前准备328

五、手术步骤及操作技术328

六、手术时注意事项329

七、手术后注意事项329

八、提高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效果329

第五章 皮下埋植剂手术操作技术331

第一节 皮下埋植剂放置手术操作技术331

一、皮下埋植剂种类和避孕原理331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332

三、放置手术操作技术332

四、皮下埋植剂手术后副反应及处理336

第二节 皮下埋植剂取出手术操作技术336

一、手术器械336

二、手术操作336

第六章 输卵管绝育手术操作技术338

第一节 腹式输卵管结扎手术操作技术338

一、腹式输卵管结扎术的优点338

二、腹式输卵管结扎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339

三、腹式输卵管结轧手术操作339

四、手术后的处理351

五、手术失败及原因分析352

第二节 输卵管银夹绝育手术操作技术353

一、手术准备和器械353

二、手术操作354

第三节 阴道式输卵管结扎手术操作技术355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355

二、手术操作技术355

三、手术后处理359

第四节 输卵管药物堵塞绝育手术操作技术359

一、堵塞药物与作用360

二、手术操作技术360

三、术后处理363

第五节 腹腔镜绝育手术操作364

一、适应证365

二、禁忌证365

三、手术操作技术365

四、器械消毒367

五、术后处理370

六、手术效果371

第七章 输卵管复通手术操作技术372

第一节 输卵管吻合手术372

一、适应证372

二、术前准备372

三、麻醉373

四、直视下吻合手术操作步骤373

五、显微技术吻合手术操作步骤376

六、术后观察与处理377

第二节 其他输卵管复孕手术378

一、输卵管造口手术379

二、输卵管粘连松解手术379

三、输卵管移植手术379

第八章 输精管绝育手术操作技术381

第一节 输精管结扎手术381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381

二、术前准备382

三、手术操作技术382

四、输精管结扎术有关问题390

第二节 输精管注射粘堵手术392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393

二、手术准备393

三、手术操作393

第九章 输精管吻合手术操作技术398

第一节 手术准备398

一、适应证398

二、术前准备398

三、器械与敷料398

第二节 手术操作技术399

一、手术步骤399

二、术后处理400

三、精子再现401

四、手术效果401

第十章 人工流产手术操作技术402

第一节 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手术402

一、适应证402

二、禁忌证402

三、术前检查402

四、术前准备403

五、手术操作步骤和技术403

六、术后处理407

七、术中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408

第二节 人工流产负压瓶吸引手术409

一、术前准备409

二、手术操作步骤410

第三节 人工流产钳刮手术411

一、适应证411

二、禁忌证411

三、术前检查411

四、术前准备411

五、术前子宫颈准备411

六、手术步骤413

七、手术中注意事项415

八、术后处理416

第十一章 中期妊娠引产手术操作417

第一节 水囊引产手术417

一、引产机制417

二、适应证418

三、禁忌证418

四、术前检查418

五、术前准备418

六、手术步骤419

七、术后处理420

第二节 利凡诺引产手术422

一、引产机制423

二、药物剂量与毒性423

三、适应证423

四、禁忌证423

五、术前检查423

六、术前准备424

七、手术操作技术424

第三节 天花粉引产427

一、引产机制427

二、适应证428

三、禁忌证428

四、天花粉引产方法428

五、副反应与处理429

六、并发症与处理432

第四节 芫花引产433

一、引产机制433

二、适应证433

三、禁忌证433

四、操作方法和技术434

第五节 甘遂引产435

一、引产机制435

二、适应证436

三、禁忌证436

四、制剂与常用剂量436

五、注药后处理、观察与流产时间437

六、流产经过与临床征象437

七、流产并发症438

八、预防并发症438

第六节 前列腺素引产术440

一、适应证440

二、禁忌证440

三、术前检查与准备440

四、引产注药方法440

五、副反应与处理441

第七节 高渗盐水引产术442

一、引产机制442

二、适应证442

三、禁忌证442

四、注射方法与剂量442

五、注入高渗盐水的注意事项442

六、注药后处理与观察443

七、流产处理443

八、效果与流产时间443

九、流产并发症443

第八节 酒精引产术444

一、适应证444

二、禁忌证444

三、酒精浓度与注入剂量444

四、操作技术与方法444

五、流产并发症445

第十二章 剖宫取胎手术操作技术446

第一节 经腹剖宫取胎手术446

一、适应证446

二、禁忌证446

三、术前准备447

四、麻醉选择448

五、手术操作技术448

六、术中注意事项451

七、术后处理451

第二节 经阴道剖宫取胎手术452

一、适应期限452

二、禁忌证452

三、术前准备452

四、麻醉453

五、手术步骤453

六、术后处理454

第十三章 产科手术操作技术455

第一节 会阴及宫颈裂伤修补手术455

一、会阴侧切缝合手术455

二、会阴裂伤修补手术459

三、宫颈裂伤修补手术462

四、人工剥膜、破膜手术464

五、胎儿头皮牵引手术469

第二节 人工助娩手术操作技术472

一、胎头吸引手术472

二、产钳助产手术480

三、肩难产助产手术499

四、臂位牵引手术504

五、转胎手术515

第三节 剖宫产手术操作技术524

一、剖宫产手术的于宫解剖与术前评估525

二、剖宫产手术适应证531

三、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操作534

四、新式剖宫产手术操作539

五、子宫体部剖宫产手术操作544

六、腹膜外剖宫产手术操作546

七、腹膜内腹膜外剖宫产手术操作555

八、剖宫产子宫切除手术操作556

九、剖宫产手术研究558

第四节 毁胎手术操作技术570

一、毁胎手术概述570

二、穿颅手术与碎颅手术571

三、断头手术577

四、其他毁胎手术580

第五节 产科止血手术操作技术583

一、产后出血病因及处理583

二、徒手剥离胎盘止血手术586

三、子宫腔纱布条填塞止血手术588

四、宫腔内水囊纱布垄压迫止血手术589

五、子宫动脉结扎止血手术591

六、髂内动脉结扎止血手术593

七、子宫外科缝扎止血手术595

八、其他止血手术597

第六节 胎、婴儿检查及治疗手术操作601

一、胎儿官内诊断及治疗手术601

二、新生儿窒息复苏手术609

第十四章 女性计划生育并发症的手术治疗622

第一节 宫内节育器异位取出手术622

一、经腹取出术622

二、经阴道—盆腔取出术624

三、经阴道—宫腔取出术625

第二节 子宫单纯穿孔修补手术627

一、适应证627

二、术前准备627

三、器械与敷料628

四、麻醉628

五、体位628

六、手术步骤628

七、术后处理629

第三节 宫颈裂伤缝合手术和子宫破裂修补手术629

一、宫颈裂伤缝合手术629

二、子宫破裂修补手术632

第四节 宫颈扩张手术和宫颈粘连分离手术634

一、宫颈扩大手术634

二、子宫腔粘连分离手术635

第五节 输卵管、卵巢手术635

一、输卵管结扎术中损伤的手术治疗635

二、卵巢损伤修补手术640

三、输卵管卵巢切除手术641

第六节 膀胱、肠管损伤修补手术643

一、膀胱损伤缝合手术643

二、肠管损伤修补术644

第七节 引流手术645

一、腹壁脓肿切开引流术645

二、盆腔脓肿切开引流术646

第八节 腹壁顽固性感染病灶切除手术648

一、适应证648

二、术前准备648

三、手术器械650

四、麻醉650

五、操作步骤650

六、术后处理652

第九节 其他并发症的手术治疗652

一、大网膜综合征手术治疗652

二、下腹腔粘连剥离手术653

三、腹腔异物取出术655

四、节育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656

五、节育术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658

六、节育术后子宫腹壁瘘手术治疗660

七、节育术后膀胱腹壁瘘手术治疗662

八、肠切除吻合手术664

九、腹式子宫全切除手术666

十、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手术683

十一、腹腔镜绝育术中损伤的手术治疗685

第十节 女性节育手术并发症与休克686

一、节育手术并发休克概述686

二、休克的观察与诊断687

三、休克的急救措施690

第十五章 男性绝育手术中常见并发症与防治698

第一节 手术后出血及治疗698

一、出血原因698

二、诊断698

三、治疗方法699

四、预防措施700

第二节 手术感染的预防和处理700

一、感染的原因700

二、诊断700

三、治疗方法701

四、预防措施701

第三节 手术后痛性结节的预防和治疗702

一、发生原因702

二、诊断702

三、治疗方法702

四、预防措施703

第四节 其他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703

一、附睾淤积症703

二、性功能障碍704

第十六章 计划生育手术损伤治疗与事故防范706

第一节 输卵管手术损伤治疗与事故防范706

一、输卵管绝育手术后远期并发症及其防治706

二、输卵管复通手术损伤与治疗710

三、输卵管妊娠手术损伤与治疗713

四、输卵管炎性包块手术损伤与治疗717

五、输卵管不孕手术损伤与治疗722

第二节 妇科腹腔镜宫腔镜手术损伤与治疗735

一、腹腔镜手术损伤与治疗735

二、宫腔镜手术失误及损伤的处理750

第三节 妇产科手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与治疗753

一、妇科手术后并发症及治疗753

二、产科手术后并发症及治疗761

第四节 中晚期妊娠引产手术损伤与治疗778

一、中期妊娠引产术的损伤与治疗778

二、晚期妊娠引产术的失误及处理786

第五节 正常分娩损伤治疗与事故防范787

一、会阴部损伤与防治788

二、阴道损伤及防治794

三、宫颈的损伤及防治799

四、自然分娩中的特殊损伤与防治802

五、会阴切开缝合手术损伤治疗与预防807

六、双胎妊娠产时处理的失误及防治814

第六节 分娩时产钳手术损伤治疗及事故防范819

一、产钳手术损伤及防治819

二、产钳手术失误及处理829

第七节 毁胎手术损伤治疗及事故防范839

一、毁胎手术中子宫的损伤与防治839

二、毁胎手术中膀胱、输尿管、尿道的损伤与防治843

三、毁胎术中直肠损伤的治疗及防范868

四、毁胎术中产道损伤治疗与防范869

第三篇 优生优育科学管理第一章 优生学的起源与发展877

第一节 优生学的前科学阶段(从远古到19世纪80年代)877

一、古人的优生实践877

二、古人的优生思想878

第二节 优生学的半科学阶段879

一、高尔顿创立优生学879

二、优生学的伪科学成分880

三、优生学的科学成分880

第三节 优生学的科学阶段881

一、认清种族主义伪科学面目881

二、现代遗传学与新优生学881

三、优生学的综合性882

第二章 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与优生884

第一节 我国的人口问题884

一、残疾人口数量大885

二、0-14岁儿童智力低下患病率高885

三、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高886

四、先天异常在死因谱上的排名仍较靠前886

第二节 优生优育的法律支持887

一、解放前与优生有关的法律条文887

二、解放后与优生有关的法律条文887

第三章 遗传基础知识890

第一节 遗传的基础890

一、什么是遗传890

二、遗传物质的承载者——染色体890

三、人类性别的决定892

四、血型的遗传896

五、智力的遗传898

第二节 遗传的基本规律900

一、几个相关的概念900

二、孟德尔的分离律901

三、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律902

第四章 遗传性疾病与优生905

第一节 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905

一、易混淆的术语905

二、遗传与环境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906

三、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907

第二节 遗传病的诊断907

一、系谱分析907

二、皮肤纹理分析908

三、群体普查912

四、双生子分析912

五、其他方法912

第三节 遗传病的种类913

一、单基因遗传病913

二、多基因遗传病922

三、染色体病(chromosome disease)927

第四节 遗传病的预防936

一、开展遗传咨询936

二、产前诊断937

三、新生儿筛查937

四、检出携带者938

第五节 遗传病的治疗939

一、手术治疗939

二、药物治疗939

三、饮食疗法940

四、酶疗法941

五、基因治疗941

第五章 胎儿的发育与优生942

第一节 人胚在母体内的发育过程942

一、人胚的早期发育942

二、胎儿期的发育946

第二节 胎儿的器官发育与致畸因子的影响953

一、胎儿器官的成形时间953

二、致畸因子的影响与胎儿先天畸形953

第六章 感染性疾病与优生962

第一节 风疹病毒感染与优生962

一、认识风疹病毒962

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963

三、风疹的预防964

四、几点建议966

第二节 肝炎病毒感染与优生967

一、病毒性肝炎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967

二、乙型肝炎与优生968

第三节 艾滋病病毒感染与优生973

一、我国艾滋病流行状况974

二、有关艾滋病的调查975

三、认识艾滋病病毒976

四、艾滋病传播方式977

五、行为与感染979

六、控制艾滋病980

第七章 药物与胎儿发育982

第一节 影响药物对胎儿产生作用的因素983

一、孕妇的药物代谢983

二、胎盘的药物转运及代谢984

三、胎儿的药动学特点985

四、药物对胎儿作用的影响因素986

第二节 各种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及用药选择987

一、抗生素类988

二、止痛剂989

三、心血管药物990

四、利尿药990

五、硫酸镁991

六、抗癫痫药物991

七、性激素991

八、肾上腺激素992

九、甲状腺素及有关药物992

十、降糖药992

十一、抗凝药993

十二、镇静催眠药物993

十三、酒精993

第三节 孕妇用药原则996

第八章 环境质量与胎儿发育998

第一节 环境与人体998

一、人体与环境的关系998

二、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危害1000

第二节 原生环境质量与胎儿发育1002

一、环境缺碘与碘缺乏病1002

二、环境高氟与先天性氟中毒1007

第三节 环境污染与胎儿发育1009

一、环境中的汞污染1009

二、环境中的铅污染1012

三、放射线和放射性同位素1017

四、噪声污染1019

五、吸烟对第二代的危害1021

六、酗酒对第二代的危害1024

第九章 优生优育的营养基础1027

第一节 各种营养素与胎儿的发育1027

一、蛋白质1027

二、脂类1029

三、碳水化合物1030

四、矿物质1031

五、维生素1035

第二节 孕期的合理营养1041

第十章 优生咨询与产前诊断1043

第一节 优生咨询1043

一、婚前咨询1043

二、孕前咨询1045

三、孕期咨询1052

四、开展优生咨询应注意的问题1052

第二节 产前诊断1053

一、哪些人应进行产前诊断1053

二、产前诊断的常用方法1054

第十一章 新生儿的发育与保健1064

第一节 新生儿的发育及能力1064

一、各种类型的新生儿1064

二、正常新生儿的特点1066

三、新生儿的能力1073

四、新生儿的评估1076

五、认识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现象1083

第二节 新生儿保育1085

一、新生儿保健1085

二、新生儿教育1092

第十二章 伤残儿童的保健1094

第一节 智力残疾儿童的保健1095

一、智力残疾的分级及诊断1095

二、智力残疾的原因1099

三、智力残疾儿童的保健1105

第二节 听力残疾儿童的保健1111

一、听力残疾儿童的分级与听力检查1111

二、听力残疾的病因1115

三、听力残疾的矫治1118

第三节 视力残疾儿童的保健1121

一、视力残疾儿童的分类及鉴别1121

二、视力残疾的病因及其预防1125

三、视力残疾儿童的早期训练1129

第四节 脑性瘫痪儿童的保健1131

一、脑性瘫痪的分型和分级1131

二、脑性瘫痪的病因1131

三、脑性瘫痪的保健1132

第四篇 生殖保健与艾滋病防治第一章 生殖健康与生殖保健1137

第一节 生殖健康和生殖保健的提出1137

一、有关背景1137

二、世界卫生组织有关生殖健康的定义及基本观点1137

三、我国对生殖健康的定义及基本观点1138

第二节 提倡生殖健康的意义1139

一、意义1139

二、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1140

三、生殖保健的概念1140

第三节 生殖保健的发展目标1141

一、我国生殖保健服务的分阶段目标1141

二、我国初级生殖保健的标准及内容1141

三、我国生殖保健工作的探索与实践1142

四、我国生殖保健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143

第二章 生殖保健内容1145

第一节 青春期保健1146

一、青春期生理、心理和社会特点1146

二、青春期保健1152

三、青春期性教育1156

第二节 围婚期保健1160

一、婚前保健1160

二、新婚保健1162

三、婚后保健1164

第三节 围孕期保健1166

一、孕前保健1166

二、围产保健1173

第四节 围绝经期与老年保健1177

一、围绝经期妇女的生理变化1178

二、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特点1180

三、围绝经期保健内容1180

四、围绝经期常见疾病的防治1182

五、围绝经期妇女的避孕1187

六、老年妇女保健1188

七、绝经后妇女的性问题1190

第五节 男性更年期保健1192

一、男性更年期及中老年男子部分性雄激素缺乏综合征的定义1192

二、男性更年期睾丸的变化1192

三、男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变化1192

四、男性更年期性功能的变化1193

五、中老年男子部分性雄激素缺乏综合征(PADAM)1193

六、男性性功能障碍的表现1196

七、男性更年期保健1197

第三章 生殖道感染的防治1198

第一节 外阴炎1198

一、外阴炎的病因1198

二、外阴炎的临床表现1199

三、外阴炎的治疗1199

四、外阴炎的预防1199

第二节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1199

一、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病因1199

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传染方式1200

三、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表现1200

四、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诊断1200

五、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1201

六、随访及治愈标准1201

七、预防1202

第三节 滴虫性阴道炎1202

一、滴虫性阴道炎病因1202

二、滴虫性阴道炎传染方式1202

三、滴虫性阴道炎临床表现1202

四、滴虫性阴道炎诊断1203

五、滴虫性阴道炎治疗1203

六、滴虫性阴道炎随访及治愈标准1203

七、滴虫性阴道炎预防1203

第四节 细菌性阴道病1204

一、细菌性阴道病病因1204

二、细菌性阴道病临床表现1204

三、细菌性阴道病诊断1204

四、细菌性阴道病治疗1204

五、细菌性阴道病随访及治愈标准1205

六、细菌性阴道病预防1205

第五节 性传播疾病和医源性感染1205

一、淋病1206

二、尖锐湿疣1208

三、非淋菌性尿道炎1209

四、梅毒1212

五、生殖器疱疹1218

六、艾滋病1220

七、医源性感染1223

第四章 性传播疾病及防治1225

第一节 淋病1225

一、淋病的概念1225

二、淋病的临床表现1226

三、淋病的诊断1226

四、淋病的治疗1226

五、淋病随访及治愈标准1227

六、淋病预防1227

第二节 尖锐湿疣1227

一、尖锐湿疣的概述1227

二、尖锐湿疣的临床表现1228

三、尖锐湿疣的诊断1228

四、尖锐湿疣鉴别诊断1228

五、尖锐湿疣的治疗1228

六、随访1229

七、尖锐湿疣的预防1229

八、转诊1229

第三节 非淋菌性尿道炎1229

一、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定义1229

二、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临床表现1230

三、非淋菌性尿道炎的诊断1230

四、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治疗1230

五、随访1231

六、非淋菌性尿道炎的预防1231

七、转诊1231

第四节 梅毒1231

一、梅毒的定义1231

二、梅毒实验室检查1233

三、梅毒的诊断1234

四、梅毒的治疗1234

五、随访1235

六、梅毒的预防1236

七、转诊1236

第五节 生殖器疱疹1236

一、生殖器疱疹的定义1236

二、生殖器疱疹的临床表现1236

三、生殖器疱疹诊断1237

四、生殖器疱疹的治疗1237

五、随访1238

六、转诊1238

七、生殖器疱疹的预防1238

第五章 常见妇科疾病1239

第一节 慢性子宫颈炎1239

一、慢性子宫颈炎病理1239

二、慢性子宫颈炎临床表现1240

三、慢性子宫颈炎诊断1240

四、慢性子宫颈炎预防1240

五、慢性子宫颈炎治疗1240

第二节 盆腔炎1241

一、急性盆腔炎1242

二、慢性盆腔炎1244

三、生殖道结核1245

第三节 异位妊娠1248

一、输卵管妊娠1248

二、卵巢妊娠1252

三、宫颈妊娠1253

四、腹腔妊娠1254

第四节 流产1255

一、流产的病因1255

二、流产的病理1256

三、流产的临床表现1256

四、流产的临床类型1256

五、流产的诊断1257

六、流产的处理1257

第五节 滋养细胞疾病1258

一、葡萄胎1258

二、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1261

第六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1263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1263

二、子宫腺肌病1267

第七节 生殖系统肿瘤1268

一、子宫肌瘤1268

二、子宫颈癌1270

三、子宫内膜癌1275

第八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279

一、无排卵性功血1279

二、有排卵性功血1284

第九节 闭经1285

一、闭经病因及分类1285

二、闭经的诊断1286

第六章 艾滋病病原学1288

第一节 艾滋病病原体1288

第二节 HIV的生物学物性1289

一、形态和结构1289

二、抵抗力1290

三、动物敏感性1290

四、细胞敏感性1291

五、抗原特性1291

六、逆转录病毒特性1291

七、变异性1292

第三节 HIV的分子生物学1292

一、HIV的基因组及结构蛋白1292

二、HIV的复制与整合1294

三、HIV复制的调控1295

四、HIV复制的调节网络1297

第四节 HIV的分型1298

一、HIV-1型1298

二、HIV-2型1298

三、HIV-1亚型的意义1298

第七章 艾滋病的免疫学1299

第一节 HIV感染后的免疫反应及免疫细胞的异常表现1299

一、感染后的免疫反应1299

二、T细胞的异常1300

三、B细胞异常1301

四、自然杀伤细胞(NKC)及杀伤细胞(KC)1302

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异常1302

六、巨噬细胞1303

七、树突状细胞1303

八、程序性细胞1304

第二节 血清学的异常变化1304

一、抗原血症1304

二、IgM抗体1305

三、中和抗体1305

四、自身抗体1305

五、其他抗体1306

第三节 细胞因子的异常1306

第四节 免疫异常1307

一、HIV感染者的免疫异常1307

二、ARC病人的免疫异常1307

三、艾滋病病人的免疫异常1307

四、小儿艾滋病的免疫异常1308

第五节 免疫抑制与艾滋病的易感性1308

一、精液的免疫抑制作用1308

二、同性恋者艾滋病易感性增高的机理1309

第六节 免疫损伤机理1309

第八章 艾滋病的发病学1311

第一节 艾滋病的发病过程1311

第二节 影响艾滋病的因素1312

第三节 艾滋病发病机理1314

第四节 艾滋病发病特征1316

一、HIV的特性1316

二、宿主的机体免疫反应性1317

第五节 艾滋病发病与发病规律1319

一、艾滋病发病与HIV辅助受体突变关系1319

二、艾滋病发病规律的认识1320

第九章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1322

第一节 艾滋病的流行病史1322

第二节 艾滋病传染源1323

第三节 艾滋病传播途径1324

一、性接触传播1324

二、血液传播1326

三、母婴传播1327

四、其他因素1328

第四节 艾滋病流行特征1329

一、流行方式1329

二、性别1330

三、年龄1330

四、职业1330

五、种族1330

六、高危人群1331

七、地区分布1331

第五节 艾滋病职业性感染1332

第六节 艾滋病发展趋势1332

一、世界艾滋病威胁空前1332

二、亚州将是艾滋病流行中心1333

三、发达国家呈下降趋势1333

四、妇女和儿童病人不断增加1333

五、减低平均寿命和儿童存活1334

六、青年人处于危险之中1334

第十章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1335

第一节 艾滋病的主要临床表现1335

一、急性感染期1335

二、早期1335

三、中期1336

四、晚期1336

第二节 艾滋病几种临床分期方法1340

一、临床常用分期1340

二、Walter Reed分期1340

三、CDC四期分类1341

四、WHO的临床分期1342

第三节 艾滋病血清学诊断1344

一、初筛试验1344

二、确认试验1346

第四节 艾滋病病毒学诊断1347

一、病毒分离1347

二、逆转录酶测定1348

三、夹心法ELISA1348

四、原位杂交1348

五、聚酶链反应(PCR)1349

六、HIV抗原检测1349

第五节 艾滋病病原学诊断1349

一、不同实验方法的意义和适用范围1349

二、HIV感染不同时期选用不同检测方法1350

三、HIV抗体的测定值1350

四、HIV抗体反应强度与HIV感染1351

五、几种诊断方法的比较1351

第六节 尿液和唾液的HIV抗体测定及淋巴细胞检查1351

一、尿液和唾液的HIV抗体测定1351

二、淋巴细胞检查1352

第七节 机会性感染的病源检测1353

第十一章 艾滋病的病例和诊断标准1355

第一节 艾滋病的病例定义1355

第二节 我国HIV/AIDS的诊断标准1356

一、1990年诊断标准1356

二、1995年诊断标准1357

第三节 WHO关于艾滋病监测的诊断标准1359

一、艾滋病诊断标准1359

二、扩增的艾滋病监测诊断标准1360

第四节 CDC制订的艾滋病诊断标准1360

一、CDC及WHO1987年艾滋病诊断标准,1360

二、CDC1993年扩增艾滋病诊断标准1365

第十二章 艾滋病的预防1369

第一节 艾滋病的宣传教育与咨询1369

一、艾滋病的宣传教育1369

二、艾滋病的咨询服务1370

第二节 艾滋病的监测1371

第三节 防止经血液、血液制品或组织、器官移植等感染AIDS1373

第四节 防止母婴传播及医源性感染1374

一、母婴传播艾滋病的预防1374

二、医源性感染AIDS的预防1375

第五节 艾滋病疫苗研制1376

第六节 避孕套推广使用1377

第七节 药物在预防中的作用1377

第八节 消毒1378

第九节 各类人群的预防1380

一、一般人群的预防1380

二、医护人员的预防1380

三、实验室操作人员的防护1381

四、患者家庭的注意事项1381

五、意外损伤的处1382

第十节 加强传染源的管理1383

第十三章 艾滋病咨询1385

第一节 咨询与艾滋病咨询1385

一、咨询1385

二、艾滋病咨询1385

三、咨询活动的实施1385

四、咨询间应建立的关系1386

第二节 艾滋病咨询的要求、目的、内容、形式和类型1386

一、咨询的要求1386

二、咨词的目的1387

三、咨询内容1387

四、咨询形式1387

五、咨询类型1387

第三节 艾滋病咨询技巧与原则1388

一、咨询技巧1388

二、咨询的原则1389

第四节 艾滋病咨询的要点1390

一、预防性咨询1390

二、社会心理咨询1390

三、解决问题咨询1391

四、行动决策咨询1391

五、检测前咨询1391

六、检测后咨询1391

七、危机咨询1391

八、对HIV感染者提供咨询要点1392

九、对感染HIV的妇女提供咨询要点1392

十、对HIV感染者家人的咨询要点1392

第十四章 艾滋病的宣传教育与生殖健康1393

第一节 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策略、内容、目的及实施原则1393

一、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的策略1393

二、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的内容1393

三、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的目的1393

四、健康促进的实施原则1393

第二节 艾滋病的健康教育设计与效果评估1394

一、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的意义1394

二、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的原则1395

三、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的内容1395

四、艾滋病的健康教育的实施步骤1395

五、制定目标和目的1396

六、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1397

第三节 艾滋病的防治结合生殖健康1398

一、艾滋病防治结合生殖健康的必要性1398

二、艾滋病防治结合主殖健康的可行性1399

三、艾滋病的防治结合生殖健康的可接受性1400

四、艾滋病的防治结合生殖健康服务的实施1401

第十五章 艾滋病的治疗与护理1403

第一节 抗病毒治疗1403

一、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回顾1403

二、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1403

三、蛋白酶抑制剂(PI)1407

四、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1411

五、抗艾滋病新药1413

六、治疗用药问题1414

七、治疗中存在的问题1418

八、展望1419

第二节 免疫治疗与基因治疗1419

一、免疫治疗的理论基础1419

二、免疫治疗方法1420

三、基因治疗的概念1422

四、艾滋病基因治疗的可能性1422

五、基因治疗艾滋病的依据1422

六、基因治疗的难点和光明前途1422

第三节 艾滋病的中医治疗1423

一、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作用1423

二、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原则1423

三、抗艾滋病中草药的筛选1425

四、艾滋病中医药治疗的着眼点1426

第四节 艾滋病的护理1427

一、艾滋病护理的重要性1427

二、怎样才能做好护理工作1428

三、医院内的护理1428

四、家庭护理1430

五、临终关怀护理1431

六、护理人员的个人防护1431

第十六章 艾滋病对社会的影响1433

第一节 艾滋病对经济和人类精神心理的影响1433

一、艾滋病对经济的影响1433

二、艾滋病对人类精神心理的影响1434

第二节 艾滋病对个人、家庭、社会及政策法律的影响1434

一、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1434

二、艾滋病对政策法律的影响1435

第三节 艾滋病对教育、伦理道理和妇女的影响1436

一、艾滋病对教育的影响1436

二、艾滋病对伦理道德的影响1436

三、艾滋病对妇女的影响1437

第五篇 不孕不育现代诊疗技术第一章 不孕不育概述1441

第一节 不孕不育症的分类1441

一、按曾否受孕分类1441

二、按不孕症是否能纠正分类1441

三、按病因分类1442

第二节 女性不孕症的病因与检查1442

一、女性不孕症的病因1442

二、女性不孕症的检查1443

第三节 男性不育症的病因与检查1444

一、男性不育症的病因1444

二、男性不育的检查1445

第四节 不孕不育症的治疗与处理原则1446

一、女性不孕的治疗1446

二、男性不育的治疗1447

第五节 不孕与不育的预防1448

一、注意生活规律,精神愉快,避免不良嗜好1448

二、实行婚前检查1448

三、做好避孕期计划生育1448

四、加强妇女保健工作1448

五、推广生育和遗传咨询1448

六、加强围产保健,注意孕期用药1449

七、重视新生儿体检和监护1449

八、儿童保健1449

九、适当的性教育1449

第二章 女性不孕不育诊疗1450

第一节 外阴、阴道、宫颈性不孕1450

一、解剖学因素引起的外阴、阴道、宫颈性不孕1450

二、性分化异常引起的外阴、阴道、宫颈性不孕1452

三、感染因素引起的外阴、阴道、宫颈性不孕1453

四、宫颈黏液功能异常引起的不孕1455

五、宫颈免疫学功能异常引起的不孕1457

第二节 输卵管性不孕1458

一、病因1458

二、病理1458

三、诊断1459

四、治疗1460

第三节 子宫性不孕1461

一、解剖学因素引起的子宫性不孕1461

二、感染因素引起的子宫性不孕1463

三、宫腔粘连引起的子宫性不孕1464

四、子宫肌瘤引起的子宫性不孕1465

五、子宫内异物引起的子宫性不孕1467

第四节 内分泌失调性不孕1468

一、多囊卵巢综合征1468

二、闭经1472

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475

四、排卵障碍1478

五、高泌乳素血症(HPRL)1479

六、甲状腺功能亢进1480

七、甲状腺功能低下1480

第五节 免疫性不孕1480

一、抗精子抗体与不孕1481

二、卵巢自身免疫性抗体与不孕1483

第六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不育1483

一、发病机理1484

二、高危因素1485

三、病理1486

四、临床表现1487

五、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1488

六、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1490

七、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不孕症的关系1490

八、诊断1491

九、预防1493

十、治疗1494

十一、预后1499

第七节 复发性自然流产1499

一、病因1499

二、诊断1504

三、治疗1506

四、预后1509

第三章 男性不育诊疗1510

第一节 男性不育的病因分类1510

一、遗传病与男性不育1510

二、内分泌异常1514

三、输精管道阻1518

四、免疫不育1520

五、性交或射精障碍1521

六、精索静脉曲张1522

七、生殖道感染1522

第二节 男性不育检查和诊疗服务1523

一、精液的检查1523

二、男性附睾及附睾性腺功能指标检查1534

三、内分泌功能检查1536

四、免疫学检查1538

五、睾丸活体组织检查1538

六、男性不育的诊断1541

第三节 生精障碍引起的男性不育1546

一、内分泌因素引起的生精障碍1546

二、染色体异常引起的生精障碍1548

三、其他原因引起的生精障碍1549

第四节 输精障碍引起的男性不育1551

一、输精管先天性缺如1552

二、附睾梗阻1552

三、射精管和精囊腺管梗阻1552

四、精管结扎术1552

第五节 射精障碍引起的男性不育1552

一、逆向射精1553

二、不射精1553

第六节 其他障碍引起的男性不育1554

一、免疫性不育症1554

二、特发性不育症1554

第四章 精液分析与实验1555

第一节 精液分析1555

一、概述1555

二、样本采集1555

三、肉眼观察1557

四、显微镜检查1561

五、精液分析报告1572

六、特殊操作1573

第二节 精子动力学分析及其电脑辅助系统1575

一、引言1575

二、影响检测的基本因素1576

三、精子运动特征1577

四、精子运动的测量方法1579

五、精子活动力分析电脑辅助系统1585

六、质量控制1591

七、精子运动特征的解释1594

第三节 精液生化分析1597

一、引言1597

二、精浆1598

三、精子1599

四、特殊方法学1602

第四节 精子与宫颈黏液的相互作用1610

一、宫颈因素的评估1610

二、性交后试验1613

三、体外研究1617

四、体内、体外试验之间的相关性1619

五、授精试验1620

六、应用牛发情期宫颈黏液和合成的黏液进行体外试验1620

七、精子授精能力和精子—宫颈黏液相互关系间的相关性1621

第五节 精子穿透试验1621

一、引言1621

二、方法学1622

第六节 精子免疫与不育1627

一、精子免疫的历史1627

二、抗精子抗体产生的原因1628

三、抗精子抗体的种类及其特性1629

四、抗精子抗体不孕的发病机制1631

五、抗精子抗体的检测方法1632

六、对精子免疫性不育的治疗方法1649

第七节 精子洗涤与浓缩技术1652

一、概述1652

二、人工授精前的精子制备1652

三、人工授精前精子制备步骤1654

四、ASAPG—200抗精子抗体处理方法1655

五、ASAP亲和色谱法1657

六、透明带处理1659

七、逆行射精后的精子1659

八、性别选择程序1660

九、X精子的富集1660

十、Y精子的富集1662

十一、Y精子的组织化学染色1663

第五章 辅助生育技术服务1667

第一节 人工授精1667

一、夫精人工授精1667

二、他精人工授精1669

三、人工授精实验室设备1670

四、供精者的选择与精液的冻存1670

第二节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1671

一、适应证1671

二、系统检查及促排卵前准备1672

三、控制超促排卵(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COH)1673

四、取卵1676

五、实验室培养1677

六、胚胎移植1680

七、移植后处理1680

八、IVF实验室质控1680

第三节 显微授精技术1681

一、适应证1681

二、精子的处理1682

三、显微操作皿的准备1682

四、卵子的处理1682

五、显微操作1682

第四节 胚胎的冷冻与冻胚移植1683

一、冷冻技术原理1683

二、冷冻保护剂1683

三、胚胎冷冻1684

第五节 种植前遗传学诊断1687

一、适应证1687

二、技术程序1687

第六节 卵子赠送与代母1688

一、赠卵适应证1688

二、代母适应证1689

三、技术程序与方法1689

第七节 输卵管内配子移植和配子宫腔内移植1689

一、输卵管内配子移植1689

二、配子宫腔内移植1690

第八节 未成熟卵体外培养1691

一、适应证1691

二、技术程序与方法1691

第九节 辅助生育技术常见并发症1692

一、卵巢反应不良1692

二、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1694

三、多胎妊娠与减胎术1695

第十节 不孕症患者的心理动态与护理对策1697

一、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状态1697

二、不孕症患者在接受助孕技术过程中的心理变化1698

三、护理对策1699

第十一节 人类精子库1701

一、冷冻精液的历史1701

二、生殖领域中的精液冷冻技术1701

三、精液冷冻1702

四、冷冻精液的复苏1704

五、影响人类精液冷冻存储的因素1704

六、人类精子库的设立1705

七、人类精子库的管理1705

八、与人类精子库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1706

第六章 内窥镜技术在不孕不育症中的应用1707

第一节 宫腔镜的应用1707

一、宫腔镜及附属器械1707

二、膨宫介质1707

三、宫腔镜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708

四、宫腔镜检查方法1709

五、并发症1710

六、宫腔镜下正常的解剖特征1711

七、宫腔镜下正常的子宫内膜特征1712

八、不孕症患者常见的宫腔内异常1712

九、宫腔镜在诊治不孕症中的应用1713

第二节 腹腔镜的应用1714

一、腹腔镜的器械1714

二、腹腔镜手术麻醉与监护1715

三、腹腔镜手术的并发症1715

四、腹腔镜技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1715

五、腹腔镜技术在诊治不孕症中的应用1716

第三节 输卵管镜的应用1717

一、输卵管镜器械1717

二、输卵管镜检技术1718

三、术后处理1719

四、输卵管镜检的适应证和禁忌证1719

五、输卵管镜检的并发症1719

六、输卵管镜下的正常解剖特征1720

七、输卵管镜下的病理类型和评分系统1720

八、输卵管镜在诊治不孕症中的应用1721

第七章 影像学检查在不孕不育中的应用1722

第一节 X线检查1722

一、女性生殖器X线检查1722

二、男性生殖器X线检查1725

第二节 超声检查1728

一、超声检查的安全性1728

二、超声仪器的选择1728

三、卵泡发育的超声检查1729

四、子宫内膜的超声检查1732

五、输卵管通畅性的超声检查1733

六、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治不孕症中的应用1734

七、男性生殖器官的超声检查1735

第八章 不孕症治疗手术操作技术1739

第一节 输卵管通畅检查1739

一、术前评估1739

二、适应证1740

三、禁忌证1740

四、通畅检查的方法17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