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的福建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中国的福建 下
  • 《当代中国的福建》编辑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香港祖国出版社
  • ISBN:7801708458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63页
  • 文件大小:130MB
  • 文件页数:532页
  • 主题词:当代中国丛书-出版工作-纪念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的福建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三编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3

第二十六章 前进中的教育事业3

第一节 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成就3

第二节 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七六年的福建教育事业7

第三节 新时期的福建教育14

一、普及初等教育15

二、改革中等教育16

三、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向18

四、成人教育的新发展20

第二十七章 科学技术事业的加强22

第一节 自然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概况22

第二节 科技工作努力为经济建设服务24

一、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24

二、工业部门研究、开发能力的提高27

三、开展科学考察,为开发利用山海资源提供依据28

四、开展医学科学研究,提高医疗卫生技术30

五、新兴技术的研究与开发31

六、发展优势基础科学研究32

第三节 科普工作和群众性的科学实验33

一、群众性科学实验成效显著34

二、普及科技知识,开拓致富门路35

第四节 开放、改革新形势下的科技工作37

一、开始改变科研机构自我封闭的模式37

二、技术市场逐步发展37

三、加强对外科技交流和协作活动38

四、重视智力开发,加强人才培训39

五、加强宏观管理和决策研究工作40

第五节 社会科学事业概貌41

一、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历程41

二、研究机构的建立和队伍的发展42

三、社会科学学会组织与学术活动43

四、学科建设和主要研究成果44

第二十八章 文化事业渐趋繁荣53

第一节 多彩多姿的福建地方戏曲53

一、地方戏曲艺术的新生53

二、传统剧目的改编和现代戏的创作54

三、八十年代出现新的繁荣56

第二节 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繁荣57

一、曲折发展的福建文学57

二、富有地方特色的各类艺术60

第三节 城市文化网的形成与农村文化中心的兴起64

一、城市文化网的形成65

二、农村文化中心的兴起66

三、城乡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日趋活跃66

第四节 图书馆事业的普及与提高68

第五节 文物保护与博物馆建设71

第六节 档案事业的建设75

第二十九章 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78

第一节 新闻报纸工作78

一、人民报纸的作用和发展历程78

二、新的历史时期的新闻改革80

第二节 图书出版工作84

一、出版事业发展概况84

二、新时期的图书出版工作87

三、出版发行的改革89

第三节 广播电视事业91

一、无线广播电视网的建设和发展92

二、努力为全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服务94

三、遍布全省城乡的有线广播98

第四编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105

第三十章 城乡人民生活的变化105

第一节 城乡人民生活的变迁105

第二节 改革开放带来城乡人民生活的改善108

一、城乡人民收入水平提高108

二、城乡人民消费水平提高110

三、住宅建设和城市、村镇建设的发展112

四、城乡人民生活面临的新问题114

第三十一章 卫生医疗事业的新面貌115

第一节 防疫灭病的巨大成绩117

一、扑灭鼠疫、霍乱、天花三大疫病117

二、对主要传染病的防治工作119

三、主要流行病的群防群治工作121

四、爱国卫生运动的发展124

五、妇幼保健工作的加强125

第二节 面向广大人民的卫生事业126

一、城乡医疗网的建立126

二、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129

三、医疗卫生部门的初步改革130

第三节 振兴中医药事业132

一、中医药队伍和医疗机构的发展132

二、中西医结合,为中医药学添光彩133

三、发挥优势,开发中草药135

四、发挥中医药作用,增进国际合作与友谊136

第三十二章 体育事业的普及与提高137

第一节 前进中的福建体育事业137

第二节 群众体育蓬勃发展139

一、城镇体育广泛开展139

二、农村体育逐步普及140

三、学校体育经常化、制度化141

四、民间传统体育丰富多彩142

五、老年人和伤残人体育的兴起144

六、侨乡体育的新发展144

第三节 竞技体育不断提高145

一、竞技体育的发展概况145

二、具有福建特色的竞技项目的形成146

第四节 体育设施逐步完善151

第三十三章 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154

第一节 福建人口的发展历程与现状154

一、人口的历史演变154

二、新中国建立后的福建人口发展历程155

三、人口的现状与特点157

第二节 实行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的有效途径158

一、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困难158

二、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历程159

三、计划生育工作的成效162

第三节 实行计划生育要走综合治理的路子166

一、坚持两种生产一起抓166

二、紧紧抓住思想教育这一中心环节167

三、保持计划生育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168

四、推行各种行之有效的节育技术措施169

五、把计划生育工作落实到基层170

六、各有关部门协同做好计划生育工作170

七、控制人口进入至关重要的时期171

第三十四章 环境保护工作的逐步开展172

第一节 福建环境保护的自然基础和发展历程172

第二节 工业污染防治与企业技术改造相结合174

第三节 城市环境、农业生态环境和海洋环境的保护176

一、保护城市环境176

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海洋环境179

第四节 把环境管理放在环境保护工作的首位180

第三十五章 社会救济和福利保障体系的建立183

第一节 救灾工作的成就183

一、一九五九年的抗强台风斗争183

二、一九六○年抗御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184

三、一九六三年持续三个月的抗旱斗争185

第二节 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186

第三节 优抚工作的加强189

第四节 扶贫工作逐步展开191

第五编 民主和法制建设195

第三十六章 人民当家作主,加强政权建设195

第一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建立和发展195

第二节 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工作198

第三节 基层政权和自治组织的建立与巩固202

第三十七章 政法工作206

第一节 打击敌人,惩治犯罪,建立安定良好的社会环境208

一、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208

二、开展海防斗争210

三、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212

四、开展打击经济犯罪的斗争214

五、清除社会污浊215

第二节 运用法律手段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合法权益217

一、加强法纪检察工作,保障公民基本权利217

二、加强民事审判,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218

三、平反冤假错案,认真落实政策219

四、审理经济纠纷案件,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221

五、建立人民律师制度,积极为法人、公民提供法律帮助221

六、发展公证业务,提供法律服务222

第三节 做好治安保卫、调解和法律宣传工作,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23

一、治安保卫委员会工作223

二、人民调解和司法办公室工作224

三、法制宣传工作225

第四节 加强劳改劳教工作,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226

一、端正指导思想,改进管教工作228

二、努力把劳改劳教场所办成特殊学校229

三、调整劳教场所布局和产业结构229

第三十八章 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231

第一节 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231

一、民主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231

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成就和挫折232

三、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235

第二节 人民政协的建立和发展237

一、人民政协的建立和挫折237

二、人民政协的恢复和发展238

三、人民政协在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39

第三节 民主党派的发展和变化241

一、民主党派的建立和发展241

二、民主党派的根本变化243

三、开拓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新领域244

第四节 工商统战工作的成就和发展246

一、国家对私营工商业的政策和省工商联的成立246

二、开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47

三、工商统战工作的新发展249

第五节 为促进祖国统一而努力250

一、闽台人民心相连250

二、落实台胞台属政策251

三、促进通邮、通航、通商253

第六节 促进少数民族发展进步,增强民族团结255

一、福建少数民族概况255

二、少数民族工作的发展256

三、落实民族政策,促进经济文化事业发展257

第七节 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做好宗教工作259

一、福建宗教概况259

二、宗教工作的成就和曲折260

三、落实宗教政策,推动宗教界人士为四化建设服务260

第三十九章 侨务工作的全面发展263

第一节 侨务工作发展概况263

第二节 保护归侨、侨眷合法权益266

一、保护侨汇,为侨胞侨属服务266

二、接待安置归国华侨269

三、平反冤假错案,落实侨务政策270

第三节 鼓励、支持侨胞参加祖国和家乡建设272

一、吸收侨资办企业272

二、鼓励侨胞捐资办公益事业274

三、努力办好华侨农场、工厂276

第四节 海外乡亲的联谊工作278

一、热情接待回乡探亲、旅游、学习的海外乡亲278

二、传授中华文化279

三、传播乡情280

第六编 地区建设285

第四十章 在开放中发展的省会—福州市285

第一节 城市面貌逐步改观285

一、人文荟萃的历史名城285

二、新工业区和市区交通的建设287

三、加快城市建设步伐288

第二节 经济建设进入振兴时期291

一、工业建设出现新的局面291

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293

第三节 马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立295

一、条件优越的港口295

二、开发区建设进展迅速296

三、向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区和现代化商港迈进296

第四十一章 建设中的经济特区——厦门市298

第一节 对外交往历史悠久的海港城市298

第二节 在炮声中建设的三十年300

第三节 经济特区的创建和发展301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302

二、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303

三、发展国内横向经济联系和技术协作304

第四节 朝着外向型发展的四大行业305

一、工业306

二、旅游业307

三、商业308

四、房地产业309

第五节 培养特区建设各类专业人才310

第四十二章 花果鱼米之乡——漳州市312

第一节 福建南方的粮仓313

一、治理九龙江,加强农业基础建设313

二、改革传统农业,夺取粮食丰产314

第二节 发展花果鱼米,抓好创汇农业316

一、发挥南亚热带优势,发展多种经济作物316

二、开发山海资源,发展“两水”生产317

三、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区域化、商品化发展318

第三节 轻型的工业结构319

一、从加工农副产品原料起步,发展轻纺工业320

二、调整原来以支农为重点的重工业结构,发展新兴行业321

三、形成龙头产品企业群体,逐步朝外向型经济转化322

第四节 千年古城焕发新貌324

一、对外开放迈开坚实的步伐324

二、改革开放为漳州古城注入了新的活力326

第四十三章 侨乡名城——泉州市328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变化329

第二节 具有侨乡特色的经济格局的形成333

第三节 东西文化交流传统的继承和发扬337

第四节 蓬勃的生机与美好的前景340

第四十四章 正在兴起的外向型经济区——莆田市342

第一节 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342

第二节 闯开了新路的农业344

第三节 突飞猛进的乡镇企业346

第四节 发展中的外向型轻工业348

第五节 开发中的湄洲湾351

第四十五章 新兴的工业城和文明城市——三明市354

第一节 沿革和概貌354

第二节 工业新城的崛起356

一、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生产门类357

二、农村率先改革,促进工业化进程358

三、城市改革逐步展开,工业企业活力增强358

四、打开“城门”,全方位开放359

五、对外开放开始起步360

第三节 努力建设文明城市362

第四十六章 前进中的闽东367

第一节 蓬勃发展的山区经济369

一、古老的茶山焕发青春370

二、食用菌生产的崛起371

三、长毛兔持续发展374

第二节 充满生机的渔业375

第三节 探索中前进的工业377

第四节 旧貌变新颜的畲乡380

第四十七章 富饶秀丽的闽北383

第一节 绿色金库384

一、山林资源冠八闽384

二、建设林区,开发宝藏385

三、制止森林过伐,保护林业资源386

第二节 福建粮仓388

第三节 地方工业390

第四节 旅游胜境393

第四十八章 欣欣向荣的闽西老区396

第一节 老革命根据地的概貌396

第二节 发展工矿生产,振兴闽西经济399

第三节 闽西农村经济结构的变革403

第四节 美丽文明的龙岩市405

结束语407

附录一 福建省大事记(一九四九年八月——一九八五年十二月)414

附录二 福建省历任主要领导人(一九四九年八月——一九八五年十二月)452

彩色插图目录4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