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法中的行为理论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刑法中的行为理论研究
  • 刘士心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0689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97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608页
  • 主题词:刑法-法律行为-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刑法中的行为理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刑法中的基础行为1

第一节 基础行为概说2

一、基础行为的概念2

二、基础行为的理论功能9

第二节 关于基础行为的学说与社会的因果行为论的提出14

一、因果行为论14

二、目的行为论18

三、社会行为论21

四、人格行为论23

五、否定行为论28

六、社会的因果行为论的提出30

第三节 基础行为的事实内容35

一、社会的因果支配35

二、主观的行为意思47

第二章 构成要件中的危害行为60

第一节 危害行为的违法本质60

一、关于违法本质的主要观点61

二、二元论和结果无价值论的对立66

三、笔者的立场:二元论75

四、对批评意见的商榷82

第二节 危害行为的实质阻却事由——不能犯88

一、不能犯的含义89

二、不能犯的标准97

三、不能犯的类型109

第三节 危害行为的形态112

一、危害行为的事实形态113

二、危害行为的规范形态115

三、危害行为的实施形态118

第三章 故意犯罪的实行行为121

第一节 实行行为与共犯行为的界限121

一、中外刑法理论中的观点争论122

二、犯罪支配标准的确立129

三、犯罪支配标准的意义135

第二节 实行行为的着手140

一、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关于“着手”标准的争论141

二、英美法系刑法理论中关于“着手”标准的争论145

三、我国刑法理论中关于“着手”标准的争论152

四、实际案件中“着手”的判断标准159

第三节 实行行为的终了171

一、中外刑法理论中实行终了的观点述评173

二、实行终了的判断标准181

三、放弃重复侵害行为的实行终了判断187

第四章 过失行为192

第一节 过失行为的概念192

一、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过失行为概念的由来192

二、我国刑法中过失行为概念的提出195

三、过失行为的要素201

第二节 过失行为的形式内容203

一、注意义务的本质203

二、预见的程度206

三、注意义务与不作为犯罪中的作为义务的区别212

四、注意义务的确定215

第三节 过失行为的实质内容220

一、不被允许的危害结果221

二、不被允许的结果与阻却违法事由223

三、违反规范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228

第四节 过失行为的特殊问题233

一、过失竞合233

二、承担过失与监督过失238

第五章 持有行为243

第一节 持有行为的概念243

一、“持有行为”的由来243

二、持有行为的界定245

三、持有行为的特征255

第二节 持有行为的属性261

一、现有理论的争论262

二、既有观点的评析267

三、自说的提出275

第三节 持有犯罪的立法价值281

一、持有犯罪的立法根据281

二、持有犯罪的价值平衡287

第四节 持有犯罪的罪过形式与证明责任292

一、持有犯罪的罪过形式292

二、持有犯罪的证明责任299

第五节 持有行为的特殊问题305

一、持有行为与共犯305

二、持有行为的罪数性质309

三、持有行为与上下游犯罪之间的罪数关系312

第六章 间接正犯317

第一节 间接正犯的概念317

一、间接正犯概说317

二、间接正犯概念的由来321

三、间接正犯的界定325

第二节 间接正犯的本质331

一、间接正犯的理论属性331

二、间接正犯的正犯性334

第三节 间接正犯的界限343

一、间接正犯和教唆犯的区别343

二、间接正犯和“片面共犯”的区别347

三、间接正犯与其他行为形态的区别352

第四节 工具行为的类型357

一、中外刑法理论中工具行为类型的划分方式357

二、我国刑法中工具行为的类型364

第五节 工具行为的具体形态367

一、不具有刑法意义的行为367

二、缺乏犯罪客体的行为371

三、不符合犯罪客观方面要件的行为373

四、缺乏犯罪主体要件的行为376

五、缺乏犯罪主观要件的行为386

六、正犯性行为395

第六节 利用者的行为404

一、主观的犯罪意图404

二、客观的支配行为407

第七节 间接正犯的着手与终了410

一、间接正犯的着手410

二、间接正犯的终了423

第八节 间接正犯的认识错误425

一、间接正犯与狭义共犯的错误426

二、被利用者中途知情433

第九节 间接正犯的其他问题437

一、间接正犯与罪数437

二、间接正犯与共犯441

三、被利用者的实施过限、不足与转化444

四、利用者对被利用者利用支配关系的解除447

五、非正犯间接行为450

第七章 亲手犯453

第一节 亲手犯的概念和类型453

一、亲手犯的概念453

二、亲手犯的类型458

第二节 亲手犯的犯罪形态467

一、亲手犯的形态概说467

二、亲手犯的具体形态470

第三节 亲手犯的共同正犯493

一、亲手犯与共同正犯的成立493

二、亲手犯与共同正犯的未遂形态495

第八章 原因自由行为498

第一节 原因自由行为的概念498

一、原因自由行为概念的由来498

二、原因自由行为概念的界定500

三、原因自由行为与相关行为形态的区别506

第二节 原因自由行为的结构与类型509

一、原因自由行为的结构509

二、原因自由行为的类型512

第三节 原因自由行为的可罚性根据与我国刑法的相关完善516

一、原因自由行为的可罚性根据516

二、我国刑法关于原因自由行为的立法完善524

第四节 原因自由行为犯罪的认定529

一、原因自由行为的着手529

二、原因自由行为犯罪罪过形式的判断532

第九章 危害行为的其他形态539

第一节 复合行为539

一、复合行为的概念和特征540

二、复合行为的类型548

三、复合行为中的两个特殊问题554

第二节 对合行为560

一、对合行为的概念与特征561

二、对合行为的类型与处罚模式565

三、对合行为处罚中的特殊问题568

主要参考文献578

后记5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