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旅游传播与少数民族乡村的变迁 对西江千户苗寨的多维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旅游传播与少数民族乡村的变迁 对西江千户苗寨的多维度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12/30319049.jpg)
- 顾雪松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 ISBN:978750683175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26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245页
- 主题词:旅游学-传播学-影响-苗族-乡村-社会变迁-研究-雷山县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旅游传播与少数民族乡村的变迁 对西江千户苗寨的多维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的起点和问题的提出3
一、关注游客与少数民族东道主的交往3
二、探寻旅游传播的规律6
三、研究的主要观点及意义7
第二节 本书的基本框架和研究方法9
一、基本框架9
二、研究方法10
第三节 针对性理论综述11
一、国外研究的线索与现状12
二、国内相关理论的论述15
第四节 相关概念界定20
一、旅游20
二、旅游传播23
三、少数民族乡村24
四、少数民族乡村旅游24
第一章 旅游传播的理论溯源26
第一节 文化圈理论:从核心到边缘26
一、文化圈层结构、文化的接触与混合27
二、自然空间、传播空间与文化研究的空间化29
第二节 人际沟通理论:游客与东道主的相遇31
一、从“镜中我”到“符号互动”32
二、“人际需求”与“社会交换”33
第三节 跨文化传播:与陌生人对话35
一、文化的多样性互动35
二、跨文化传播的国际与国内场所36
三、后殖民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37
第四节 社会变迁的原由:差异即动力38
一、扩散与传播39
二、接触与涵化40
三、冲突与调整42
第五节 本章小结43
第二章 旅游传播——意义与关系的建构45
第一节 旅游者:信息与媒体的有机体45
一、历史上的旅游者45
二、现代旅游的大众化48
三、旅游者:集信息媒体于一身49
第二节 游客与东道主之间的符号互动49
一、旅游:不同文化背景的符号互动49
二、旅游活动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提供了交往的情景52
第三节 游客与东道主——关系与意义的构建53
一、旅游为传播实践提供了交际场景54
二、游客与东道主之间发生了交际行为54
三、旅游成为游客与东道主的交际事件55
四、游客与东道主构成了相互关联55
第四节 旅游活动中信息传播及影响55
一、人际交流带来大量信息56
二、价值观的影响57
三、生活方式的改变57
四、文化习俗的调适58
五、冲突效应59
第四节 本章小结59
第三章 地理区位与民族习俗背景下的传播环境61
第一节 西江千户苗寨的自然地理和历史环境62
一、西江千户苗寨的地理区位62
二、社会经济状况65
第二节 巫文化与寨老议事制度71
一、巫文化及信息传播特点72
二、寨老议事制度的仪式74
第三节 苗族族内传播的基本形态79
一、苗语是主要的交流工具79
二、苗歌的传播功能80
三、物质媒介与事件传播82
第四节 本章小结86
第四章 西江千户苗寨居民媒介接触条件与现实状况87
第一节 信息时代中的少数民族乡村居民88
一、少数民族乡村:曾经的大众传播的信息死角88
二、少数民族村民:信息贫困户、低保户89
第二节 大众传播与西江千户苗寨居民89
一、电视基本普及,成为千户苗寨接收信息和娱乐的重要工具90
二、受访者与广播和报纸的接触极少93
第三节 西江千户苗寨居民使用互联网与手机的情况94
一、受访者接触互联网的情况94
二、手机拥有率较高96
第四节 西江千户苗寨居民与旅游者接触情况96
一、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进入西江千户苗寨的参与型、体验型、研究型旅行者96
二、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007年的自助游、背包族与采风的学生98
三、2008年旅游开发大会以后有组织、大规模的休闲娱乐人群99
第五节 李老师客栈及苗家旅游接待户100
一、网上品牌——李老师客栈100
二、客栈经营与主人的受教育程度104
三、女主人人际沟通能力的作用105
第六节 千户苗寨一天的日常生活107
一、打米不如等游客107
二、关于吊脚楼的经济学理解108
第七节 本章小结109
第五章 游客与东道主:信息交流与物质交易的联动110
第一节 旅游传播的基本形态111
一、人际传播是旅游传播的主要形态112
二、与游客的接触搭建了山村社会与外界交往的桥梁115
三、东道主与游客的互动交往形成少数民族乡村的社会化过程117
第二节 旅游传播突破传播活动与日常生活的界限119
一、交往过程的偶发性和不可重复性是旅游传播的特点120
二、高频度直接互动的传播效果123
第三节 信息交流与物质交易的互动126
一、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建构全息式传播126
二、信息交流与物质交易的联动128
第四节 本章小结131
第六章 旅游经济驱动下多元文化的碰撞与混合132
第一节 空间的跨越133
一、地理空间的跨越133
二、文化空间的跨越135
三、传播空间的重构136
第二节 多元文化的吸引与互动137
一、少数民族乡村的“地方性”吸引力137
二、与陌生人对话138
第三节 游客的空间移动引起的文化扩散139
一、游客逐渐成为文化源地到文化分布地区的中间环节140
二、游客的空间移动过程是文化扩散过程141
三、主导文化与群体文化141
第四节 文化差异造成的传播障碍142
一、传统习俗与资本力量的遭遇143
二、跨文化传播中的后殖民倾向146
三、差异:既是交流的障碍也是交流的前提147
第五节 本章小结149
第七章 旅游传播——乡村变迁的起搏器150
第一节 古老的传统和现实的中学生151
一、苗族节日、古规为方便游客而调整151
二、踩着鼓点听课的中学生154
第二节 生活方式和价值观156
一、邻里关系的聚合与分离156
二、家族习俗逐渐调适157
三、商业意识与价值观的改变158
四、外出打工的人回到乡村159
第三节 新的社会分层与女性地位的转变160
一、家庭客栈的发展,产生了新的社会分层160
二、妇女的地位和作用突显出来161
第四节 一种政治经济形式代替另一种政治经济形式163
一、鼓藏头、活路头、寨老与苗寨祭祀仪式163
二、村民、镇政府与景区管理委员会164
第五节 可能付出的代价166
一、民族特征淡化166
二、民族文化同化167
第六节 本章小结169
结语:游客与少数民族乡村的明天171
一、人际传播是旅游传播的主要形态172
二、旅游传播过程既有信息交流也有物质交易173
三、旅游传播与少数民族文化的自觉与调适174
参考文献176
一、专著176
二、期刊183
三、学位论文186
附录一:贵州少数民族乡村信息获取与利用调查问卷188
附录二:西江千户苗寨居民信息接触调查数据及分析195
附录三:网络媒介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发展215
后记:做有生命的学问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