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整合生态学 从分子到生态系统 导读版 英文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整合生态学 从分子到生态系统 导读版 英文](https://www.shukui.net/cover/45/33822557.jpg)
- (英)伍德沃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4260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30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357页
- 主题词:生态学-研究-英文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整合生态学 从分子到生态系统 导读版 英文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破解哈钦松悖论,或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物种?1
概要1
Ⅰ.引言2
Ⅱ.浮游生物的独特性4
Ⅲ.浮游生物的扩散限制7
Ⅳ.浮游生物中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现存证据12
A.初级生产与资源利用12
B.异养细菌的资源利用12
C.次级生产与营养关系13
D.低产现象和超级物种14
Ⅴ.海洋中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机制15
A.环境和性状维度15
B.生产力——环境和性状维度20
C.光谱共存与化学计量24
D.生态系统功能的化学计量学26
Ⅵ.展望与结论31
致谢33
附录33
参考文献33
显微镜下的生物何时能为生态学一般理论提供信息?概要45
Ⅰ.引言46
Ⅱ.文献中的实例:小型生物何时为生态学一般理论提供信息57
A.种群、聚落与群落理论59
B.更高层次的综合理论60
Ⅲ.研究案例:微观世界能反映宏观世界吗?61
A.温度-大小规律62
B.多度的不等转换:原生动物与后生动物有相同的格局吗?67
C.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72
Ⅳ.结论75
致谢77
附录77
参考文献77
用于生态学的系统生物学:从分子到生态系统88
概要88
Ⅰ.引言88
A.为生态学建立一个系统生物学?88
B.微生物黑箱91
Ⅱ.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简史92
A.多样性、多度和功能性状的表征92
B.微生物生态学的基因组和后基因组95
Ⅲ.下一代测序技术96
A.新的范式96
B.罗氏454焦磷酸测序100
C.Illumina基因组分析仪100
D.HeliScope单分子测序106
E.SOLiD系统(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108
F.SMRT技术(太平洋生物科学公司)108
G.下一代测序技术中多样本分析的改进和阅读长度的增加110
Ⅳ.基因组测序:生态学中的功能多样性113
Ⅴ.转录组学:功能表达114
Ⅵ.测序在生态学中的应用115
A.揭示地球上隐藏的生物多样性115
B.生态宏基因组研究的四个案例116
C.超越传统宏基因组学119
D.下一代测序和生物多样性119
Ⅶ.串联多重组织水平:打开系统之门的钥匙122
A.从分子到生态系统的尺度转换122
B.连接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生态系统功能123
C.生态学的新问题:开启微生物黑箱125
D.功能冗余:物种重要吗?127
E.不仅仅是细菌:开启真核生物黑箱128
F.食物网:厘清迷失的联系128
G.生态和进化间的联系与下一代测序132
Ⅷ.社会经济领域的应用:生态系统商品和服务与生物勘探133
Ⅸ.结论134
致谢135
参考文献135
评估淡水小宇宙实验中微型生物和大型动物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贡献概要151
Ⅰ.引言152
Ⅱ.材料和方法155
A.生物种类与设置155
B.生物量测定与响应变量157
C.预测变量158
D.统计分析159
Ⅲ.结果160
A.单种培养160
B.丰度效应、加性表现和聚落的属性效应162
C.消费者生物量和聚落整体代谢解释加性表现164
Ⅳ.讨论166
A.物种丰富度、属性和代谢是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驱动因素166
B.无脊椎动物和真菌在分解过程中的作用167
C.分解者间的相互作用169
D.结论171
致谢171
附录171
参考文献172
淡水微宇宙中环境暖化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区分物种属性、丰富度和代谢的效应概要178
Ⅰ.引言178
A.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178
B.温度与个体大小驱动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180
C.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局域和区域效应181
Ⅱ.方法182
A.研究对象182
B.室内实验182
C.预测变量185
D.响应变量186
E.统计方法187
Ⅲ.结果188
A.仅由微生物参与的叶片分解188
B.消费者间的差异188
C.叶片分解:区域内190
D.叶片分解:区域间191
E.叶片分解效率:区域内192
F.叶片分解效率:区域间194
Ⅳ.讨论194
A.生态系统功能的驱动因素194
B.物种丰富度和属性效应196
C.在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实验中融合代谢制约197
Ⅴ.结论198
致谢199
附录Ⅰ.区域间水体养分比较199
附录Ⅱ.淡水无脊椎动物种内体重-代谢关系200
附录Ⅲ.代谢能力计算方法可行性检验以及方程3中标准化经验常数的推导201
附录Ⅳ.叶片分解的温度依赖性:种内和种问关系及与基于代谢转换关系预测值的比较203
附录Ⅴ.仅考虑微生物的对照组实验结果203
附录Ⅵ.含因子“丰富度”的方差分析204
参考文献204
基于个体的食物网:物种属性、个体大小及取样效应概要212
Ⅰ.引言212
A.食物网数据和理论的新进展212
B.物种属性和个体大小决定食物网结构215
C.界定适当整体与个体大小的测量方法217
D.基于大小和物种的方法与个体层次数据间的耦合218
Ⅱ.方法和研究地点220
A.研究地点和观测数据的收集220
B.食物网的构建224
C.建模与分析224
Ⅲ.结果225
A.现实食物网的一般性质及模型和数据间的比较225
B.各现实食物网的特性及模型和数据间的比较227
C.阔石溪食物网的季相和发育变化245
Ⅳ.讨论248
A.基于大小和基于物种的食物网248
B.为何ADBM有如此高的解释功效?252
C.对“缺失的”和“不可能的”环节的解释253
D.季节转换及个体发育对食物网的影响255
E.应用、注意事项与展望256
致谢259
电子附录259
参考文献260
水域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温度依赖性268
概要268
Ⅰ.引言268
A.全球变暖的生态后果268
B.生态系统内碳循环:一个简易模型271
C.预测暖化的效应:理论、实验和经验数据的综合274
D.研究目的276
Ⅱ.理论框架276
A.个体层次的碳通量276
B.关联个体层次碳通量与生态系统过程:水体碳循环的温度依赖性277
C.关联个体层次碳通量与生态系统过程:碳平衡281
Ⅲ.材料和方法282
A.研究地点与实验设计282
B.初级生产和生态系统呼吸283
C.甲烷排放量284
D.溶解的甲烷285
E.统计分析286
F.文献数据整理及整合分析286
Ⅳ.结果287
A.生态系统层次的碳通量:实验检验287
B.生态系统层次的碳通量:野外调查数据的整合分析290
C.碳平衡292
Ⅴ.讨论297
A.碳循环关键组分的温度依赖性297
B.水域生态系统的碳平衡302
C.结论、注意事项及展望303
致谢305
附录Ⅰ.混淆变量和补充信息305
参考文献309
索引315
《生态研究进展》已发表论文题目汇总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