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苏联知识分子群体转型研究 1917-1936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苏联知识分子群体转型研究 1917-1936
  • 张建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14200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82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97页
  • 主题词:知识分子-政策-研究-苏联-1917~1936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苏联知识分子群体转型研究 1917-1936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一 “文化革命”视野下的苏联知识分子命运1

一、理解十月革命1

二、理解苏维埃文化5

三、理解苏维埃知识分子7

四、理解十月革命背景与苏维埃文化框架下的知识分子群体转型与角色建构10

导论二 红色领袖对“文化革命”的阐释12

一、列宁的“文化革命”思想与规划12

二、布哈林的“文化革命”思想20

三、斯大林的“文化革命”思想与实践25

四、红色领袖“文化革命”理论与实践的错位29

上编 知识分子群体转型与角色建构35

第一章 知识分子的公共空间与政治表达35

一、知识分子的公共空间36

二、《来自深处》:“路标”主题再现44

三、主动转变与亲近政权50

四、政治异见与思想对抗58

第二章 知识分子的政权约制与行政规训69

一、知识分子政策的分歧69

二、苏维埃政权的行政规训81

三、行政驱逐与政治影响89

第三章 知识分子的经济状况与社会地位95

一、大都市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95

二、外省知识分子的经济状况107

三、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111

第四章 知识分子的群体出走与精神回归117

一、俄国移民浪潮与侨民生活状况117

二、侨民知识分子的文化教育和学术活动124

三、侨民知识分子的政治抉择131

四、欧亚主义思潮及社会反响139

五、俄国大学生基督教运动及其思潮144

六、侨民知识分子的历史地位153

第五章 苏维埃知识分子的政权培育和群体转型160

一、苏维埃知识分子的政权培育160

二、红色教授学院的建立及其使命166

三、苏维埃知识分子的思想塑造174

四、苏维埃知识分子的概念及时代特征182

五、苏维埃知识分子的总量分布和结构特点185

第六章 外国知识界视野下的苏联社会和知识界199

一、访苏现象199

二、红都的呼唤202

三、访苏者的视野208

四、苏联——“生虫的苹果”?215

下编 知识分子思想肖像与自我体验225

第七章 高尔基:不合时宜的思想及其思想苦斗225

一、“不合时宜的思想”225

二、新经济政策时期的高尔基230

三、高尔基的思想转向和特殊地位235

四、高尔基思想肖像透视240

第八章 卢那察尔斯基的政治轨迹和思想历程243

一、激荡的早年思想:“造神派”和“造神论”243

二、十月革命时期的思想游离249

三、在教育人民委员岗位上252

四、卢那察尔斯基思想肖像263

第九章 米留科夫:“新策略”与自由主义理想的最后尝试267

一、投身政治的历史学家267

二、组织反苏维埃活动270

三、“新策略”思想及其命运272

四、作为知识分子的米留科夫279

第十章 斯徒卢威:“伟大俄罗斯”理念的拷问者282

一、政治家斯徒卢威282

二、侨民知识分子斯徒卢威286

三、自由主义还是保守主义?290

第十一章 别尔嘉耶夫和弗兰科:宗教哲学家对俄国历史和现实的深层思考295

一、别尔嘉耶夫:“自由精神”与“历史思维”296

二、弗兰科:偶像的毁灭308

第十二章 伯林视野下的苏联知识界和苏联文化317

一、童年记忆和三次苏联之行318

二、伯林视野:苏联文学与苏联政治的变迁325

三、伯林论苏联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335

四、伯林论“旧”(俄国知识分子)与“新”(苏维埃知识分子)339

五、在伯林视野的背面345

代结语 亚历山大·季诺维也夫:最后一位苏维埃知识分子348

一、暗杀斯大林恐怖小组成员349

二、社会学小说:季诺维也夫的社会解剖刀352

三、重返祖国、精神回归与深层反思356

四、季诺维也夫的遗言359

五、本章暨本书的最后几句话363

主要参考文献366

后记3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