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技创新人才战略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技创新人才战略](https://www.shukui.net/cover/50/33804360.jpg)
- 朱克江主编;于敏等,王有志,胡一蓉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56412787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70页
- 文件大小:200MB
- 文件页数:38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科技创新人才战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科技创新人才的内涵1
一、人才的内涵1
二、创新人才的内涵2
三、科技创新人才的内涵4
四、科技创新人才的素质要求6
第二节 科技创新人才开发12
一、科技创新人才开发的作用12
二、科技创新人才开发的基本理念13
三、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开发机制的构建17
第三节 人才战略的内涵及其制定原则28
一、人才战略的内涵28
二、人才战略特征29
三、人才战略制定的原则30
四、人才战略制定的程序30
五、制定人才战略需要考虑的因素32
第二章 科技创新人才相关理论研究37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37
一、人力资源概述37
二、人力资源管理38
三、人力资源规划42
四、工作分析42
五、员工招聘43
六、绩效考评46
七、薪酬制度47
八、员工培训48
第二节 激励理论50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51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59
三、矫正型激励理论63
第三节 人才流动理论69
一、人才流动的概念和条件69
二、社会角度的人才流动模型72
三、组织理论角度的人才流动模型73
四、个体角度的人才流动模型76
第四节 公共政策理论77
第三章 典型国家的科技创新人才战略及启示80
第一节 美国科技创新人才战略80
一、人才培养80
二、人才吸引82
三、人才使用84
第二节 日本科技创新人才战略85
一、人才培养85
二、人才吸引86
三、人才使用87
第三节 德国科技创新人才战略88
一、人才培养88
二、人才吸引89
三、人才使用89
第四节 英国科技创新人才战略90
一、人才培养90
二、人才吸引91
三、人才使用92
第五节 韩国科技创新型人才战略92
一、人才培养92
二、人才吸引94
三、人才使用96
第六节 新加坡科技创新人才战略97
一、人才培养97
二、人才引进99
三、人才使用100
第七节 印度科技创新人才战略100
一、人才培养101
二、人才吸引101
三、人才使用102
第八节 国外科技创新人才战略的启发105
第四章 我国科技创新人才战略构建109
第一节 科技创新人才的特点和成长要素109
一、科技创新人才的特点109
二、科技创新人才成长要素110
第二节 我国科技创新人才面临的挑战112
一、我国创新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112
二、我国科技创新人才面临的严峻挑战115
三、加快建设中国创新科技人才队伍途径120
四、科技创新人才的发展趋势122
第三节 我国科技创新人才战略124
一、我国科技创新型人才战略的发展历程124
二、国家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主要目标和总体思路129
第四节 我国科技创新人才战略选择131
第五章 江苏省科技创新人才战略分析143
第一节 江苏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143
一、科技创新人才是江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143
二、科技创新人才是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力量144
三、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根本所在145
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可以有效提高科技创新效率145
五、科技创新人才是区域经济竞争的焦点146
六、科技创新人才是江苏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147
七、科技创新人才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保障151
第二节 江苏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取得的成效152
一、科技创新人才规模不断壮大,在若干领域拥有一批科技领军人才152
二、人才引进工作取得进展,人才集聚效应有所增强153
三、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153
四、科技投入不断增加154
五、产学研合作不断向纵深拓展154
六、科技基础设施的功能布局初步形成155
七、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日益完善155
八、企业在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157
第三节 江苏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62
一、科技创新人才的总量增长缓慢,高层次人才匮乏162
二、科技创新人才结构不合理、区域分布不均衡162
三、科技创新人才创新率、成果转化率低163
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集聚效应发挥力度较小163
五、江苏企业科技创新人才数量不多,科技经费投入成效低164
六、江苏企业技术创新和吸纳科技人才的主体作用不够164
七、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缺乏有效管理165
第四节 江苏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165
一、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165
二、培养主体作用不明确165
三、科技资源统筹配置的协调机制尚未建立166
四、企业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不足166
五、经济结构性矛盾的制约167
六、创新人才的评价与激励机制的制约167
七、科技资源共享率较低168
第五节 江苏省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路径选择168
一、改革和完善各项政策,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保证168
二、合理使用、配置、激励科技创新人才,提高其创新效率170
三、加强政府、企业等主体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171
四、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载体172
五、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增强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173
六、深化教育和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产学研结合175
第六章 江苏人才工程177
第一节 江苏省级各行业人才工程177
一、“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177
二、江苏科技创新创业双千人才工程(“双千人才工程”)180
三、江苏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183
四、“千名博士企业集聚计划”186
五、“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353工程”)189
六、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与人才战略工程(“科教兴卫工程”)192
七、“五个一批”194
八、“百万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194
九、“百校千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195
十、“万名企业家素质提升计划”197
十一、千名苏商海外培训工程197
十二、万名科技专家兴农富民工程197
十三、百万持证农民培育工程199
十四、“三支队伍”培训工程199
十五、高技能人才工程199
十六、长江工程师计划200
十七、江苏“六大人才高峰”建设200
第二节 江苏省内各市人才工程209
一、常州市“831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程”209
二、常州市“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214
三、常州市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工程215
四、苏州市“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工程”215
五、姑苏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工程219
六、姑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工程219
七、姑苏高技能人才工程219
八、姑苏文化产业人才工程219
九、姑苏教育人才工程219
十、姑苏卫生人才工程219
十一、姑苏旅游人才工程220
十二、姑苏现代服务业人才工程220
十三、姑苏现代农业人才工程220
十四、无锡市“引进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计划”(“530计划”)220
十五、镇江市“169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222
十六、镇江市“领军人才工作”(“331计划”)222
十七、徐州市“515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工程”225
十八、徐州市“531”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225
十九、淮安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工程226
二十、南通市新世纪人才工程227
二十一、南通市“226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28
二十二、宿迁市“百名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集聚计划”233
二十三、宿迁市“双千计划”234
二十四、连云港“创业创新领军人才聚集工程”(“555工程”)236
二十五、连云港“521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36
二十六、盐城“531”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养工程236
二十七、泰州“311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37
二十八、泰州“十百千万”人才工程237
第三节 “十二五”人才发展纲要中的人才工程241
一、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双创千人计划”)241
二、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241
三、“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41
四、产学研人才工程242
五、百万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242
六、百万持证农民培育工程242
七、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培养工程243
八、沿海开发人才工程243
九、苏北振兴人才工程243
十、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243
第七章 江苏省科技创新人才政策244
第一节 江苏省主要科技人才政策244
第二节 江苏省地市级主要科技人才政策277
第八章 江苏科技创新创业典型人物介绍314
第一节 努力艰苦创业的典型人物315
一、张謇315
二、侯德榜316
三、叶桔泉318
第二节 勇于自主创新的典型人物319
一、徐南平319
二、严恺321
三、王明庥322
四、肖克建323
五、郭宏新324
六、沈国荣325
第三节 注重团队合作的典型人物327
一、闵乃本327
二、程顺和329
三、张耀明330
第四节 善于捕捉机遇的典型人物331
一、欧阳平凯331
二、施正荣333
三、张全兴334
四、殷晓进336
附录一: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338
附录二:江苏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357
参考文献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