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特色自我医疗全书 中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特色自我医疗全书 中](https://www.shukui.net/cover/9/30314062.jpg)
- 于桂兰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华龄出版社
- ISBN:7800829243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1070页
- 文件大小:259MB
- 文件页数:593页
- 主题词:常见病(学科: 中医疗法) 常见病 中医疗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特色自我医疗全书 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 卷499
第五篇 拔罐疗法的技巧应用499
第一章 拔罐疗法概述499
一、拔罐疗法的起源499
二、拔罐疗法的治疗原理500
三、拔罐疗法常用穴位500
四、拔罐疗法罐具的种类506
五、拔罐方法的分类507
六、拔罐常用材料的准备508
七、拔罐术前的准备509
八、拔罐疗法的注意事项511
第二章 拔罐疗法种类513
一、火罐法513
二、走罐法515
三、水罐法516
四、药罐法517
五、抽气罐法519
六、针罐法520
七、起罐的方法522
八、拔罐后皮肤变化的临床意义523
第三章 常见病拔罐疗法各论524
一、内科疾病524
感冒524
支气管炎525
支气管哮喘527
肺炎528
急性胃炎529
慢性胃炎530
急性胃肠炎531
细菌性痢疾532
神经性呕吐533
膈肌痉挛534
胆囊炎、胆石症535
糖尿病536
脑血栓形成537
急性肾炎538
慢性肾炎539
泌尿系统感染540
偏头痛541
神经衰弱542
男性性功能障碍543
三叉神经痛544
肋间神经痛545
二、外科疾病546
落枕546
颈椎病547
肩周炎548
腱鞘囊肿548
肋软骨炎549
腰部软组织劳损549
急性腰扭伤550
坐骨神经痛551
类风湿性关节炎552
足跟痛症553
肾绞痛553
脱肛554
痔疮555
三、妇科疾病556
痛经556
闭经557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症558
慢性盆腔炎559
子宫脱垂560
产后缺乳561
绝经期综合症562
急性乳腺炎562
四、儿科疾病563
小儿肺炎563
百日咳564
小儿疳积(小儿营养不良)565
小儿消化不良566
小儿遗尿症567
五、五官科疾病568
急性结膜炎568
视神经萎缩569
慢性鼻炎570
慢性咽炎570
急性扁桃体炎571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症572
牙痛572
复发性口腔溃疡573
六、皮肤科疾病574
痤疮574
荨麻疹575
带状疱疹576
神经性皮炎576
银屑病577
湿疹578
第六篇 脚部健康疗法图579
第一章 概述579
一、足部按摩的渊源579
二、足部按摩的原理580
三、简单易做的脚穴道疗法581
四、有效的足部反射区588
五、掌握脚底按摩的窍门则有事半功倍的效果597
六、施术过程中的手法技巧599
七、按摩前需准备的事项602
八、有效的手指用法五例603
九、高级指用法十例607
十、如何掌握按摩强弱程度的秘诀613
十一、按摩的最佳时间614
第二章 常见病的足部按摩617
头痛617
牙痛619
膝盖痛620
腰痛621
肩痛623
疲倦感625
眼睛疲劳627
目眩、耳鸣629
烧心631
恶心632
宿醉633
食欲不振635
便秘、下痢636
生理痛639
痔疮641
冻伤642
抽筋643
第三章 现代病、慢性病的健康疗法646
胃弱、胃溃汤646
心悸、呼吸不畅647
高血压648
低血压650
心脏病652
肝病654
糖尿病656
过敏性鼻炎657
关节炎659
自律神经失调症660
气喘病661
怕冷症663
失眠664
第四章 保持年轻和强壮的健康疗法666
白发666
皮肤粗糙667
减肥668
焦虑670
脑溢血670
更年期障碍671
性无能、冷感症673
强化内脏机能674
第七篇 常见病穴位给药疗法677
第一章 总论677
一、穴位给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677
二、穴位给药的原则及注意事项677
三、常用的穴位及其主治功能678
第二章 各论692
一、内科病症692
感冒692
咳嗽693
哮喘693
冠心病694
高血压695
胃脘痛、腹痛695
泄泻696
便秘696
呕吐697
臌胀697
咯血、呕血698
头痛698
中风699
面瘫700
失眠700
眩晕701
面肌痉挛701
三叉神经痛702
癫痫702
糖尿病703
遗尿703
遗精704
阳痿704
自汗、盗汗705
痹症705
虚劳706
二、外科病症706
颈椎综合症706
肩关节周围炎707
乳腺增生708
急性乳腺炎709
瘰疬709
腰腿痛710
肱骨外上髁炎710
三、妇科病症711
月经不调711
痛经712
闭经713
子宫脱垂713
带下病714
盆腔炎714
产后腹痛715
不孕715
崩漏716
妊娠恶阻717
先兆流产717
产后排尿异常、大便难718
四、儿科病症718
小儿腹泻718
小儿惊风719
小儿遗尿719
小儿疝气720
小儿夜啼720
小儿汗症721
小儿水肿721
小儿口疮721
小儿疳症72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722
流行性腮腺炎723
小儿发热723
五、皮肤科病症724
白癜风724
带状疱疹724
湿疹725
痤疮726
皮肤瘙痒症727
荨麻疹728
斑秃728
黄褐斑729
冻疮729
牛皮癣730
六、五官科病症731
过敏性鼻炎731
鼻衄732
牙痛732
口疮733
针眼733
失音734
扁桃体炎734
咽喉肿痛735
附录:古今穴位用药名方选736
第八篇 家庭按摩百问743
第一章 按摩基本知识743
按摩为什么能够用于家庭保健743
按摩能起到哪些保健作用743
按摩是如何改变人体功能状态的744
保健按摩的要领是什么745
按摩适用于哪些方面745
保健按摩有何禁忌症746
家庭按摩操作时应注意什么746
按摩前如何做准备747
怎样对待按摩后反应747
按摩时怎样运用润滑剂748
第二章 按摩手法749
按摩手法有多少749
怎样练习按摩手法749
按摩手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750
手法使用有何注意事项750
如何掌握刺激的强度751
操作时间有何讲究751
何谓手法的补泻751
如何灵活运用补泻手法752
何谓滚法752
拿法的动作要领是什么、有何治疗作用753
何谓按法、有几种按法754
摩法如何操作755
揉法与摩法有何区别、揉法有何治疗作用756
捻法如何操作757
弹法的操作要点是什么757
何谓叩击类手法、怎样操作758
抖法应如何操作759
摇法怎样操作759
摇法应用应注意哪些问题761
背法有何效果、如何进行761
搓法操作要领是什么762
捏法有何作用、如何操作762
何谓被动运动手法、能治什么病762
上肢部的被动运动有哪些763
下肢如何做被动运动764
腰部活动不利可做哪些被动运动764
推法中有哪些特殊的手法765
指推法包括哪些内容767
如何练习按揉法767
何谓推擦类手法768
小儿推拿手法有什么特点769
小儿按摩操作要素是什么769
第三章 按摩穴位770
按摩取穴应注意什么770
如何理解腧穴定位中“寸”的含义770
面部常用穴有哪些,如何定位771
如何识别颈项部常用穴772
肩臂部常用穴有多少772
胸腹部的常用穴如何定位775
腰背部有多少常用穴776
臀及下肢部的常用穴如何识别776
何谓“桥弓”穴、临床怎样应用778
“坎宫”穴在哪里、如何应用778
何谓“开天门”779
“耳后高骨”指什么779
小儿手部穴位如何分部780
“板门”穴怎样取穴、功效如何781
“三关”、“六腑”是什么、如何应用781
何谓“七节骨”782
何谓“龟尾”782
第四章 美容按摩783
按摩为什么能够美丽姿容783
为达到更好的美容效果,按摩应注意哪些问题783
如何美发护发784
如何消除眼睛疲劳,使瞳孔更明亮784
面部常规美容按摩如何进行784
面部皮肤起皱怎么办785
消除面色晦暗有何方法786
如何消除红脸的烦恼786
怎样消除双下巴787
怎样使手部更柔美787
如何调理粗糙皮肤788
皮肤苍白有何办法788
怎样使全身皮肤健美788
防治雀斑应如何按摩789
上眼睑下垂怎么办791
如何增强面颊的弹性791
如何增强面颊的坚实性792
怎样减少眼睛周围的肿眼泡792
怎样治疗青年人讨厌的座疮793
如何消除黄褐斑793
治疗斑秃有何方法794
有了疤痕如何治理794
颈脖部如何健美794
消瘦体型怎样健美795
如何调理肥胖体型795
怎样使女子乳房健美796
怎样有效地消除隆起的胃区脂肪797
如何有效地消除腰部脂肪798
如何使臀部健美798
如何使腿部健美799
冻疮如何调理799
第五章 养生按摩800
如何进行养生按摩800
怎样消除疲劳802
小儿保健怎样操作802
如何使身体恢复最佳状态803
怎样消除精神不振803
过度兴奋怎么办803
头面部保健如何进行803
胸腹部如何保健804
腰背部保健怎么操作805
如何保健四肢部806
第六章 祛病保健808
怎样减少头痛808
失眠怎么治疗808
如何防治感冒809
怎样止牙痛809
高血压病人怎样进行自我按摩810
胃下垂者如何自我保健811
肺气肿病人自我保健的方法是什么812
冠心病人如何适时选择按摩813
怎样止住顽固性呃逆813
胃脘痛病人如何按摩814
如何迅速止住胆绞痛814
痛经怎么办814
怎样使经前紧张症患者恢复正常815
月经不调如何调理816
按摩为什么能治疗乳痈816
怎样控制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816
糖尿病能按摩吗817
眩晕怎样按摩817
怎样恢复视力818
怎样防治牙龈萎缩819
按摩怎样治失音819
如何消除鼻塞819
梅核气病人如何按摩820
秃发怎么办820
妊娠呕吐怎么办820
怎样克服晕车821
如何缓解支气管哮喘821
腹泻怎么办822
便秘如何按摩822
病毒性肝炎可以自我按摩吗822
更年期综合症病人如何自我治疗823
怎样治疗前列腺肥大823
震颤麻痹可以按摩吗824
如何治愈面瘫824
怎样止三叉神经痛825
怎样恢复颞颌关节功能825
如何使中风后遗症患者恢复正常825
神经衰弱者如何进行健脑按摩826
对骨折后遗症患者可以按摩吗827
类风湿性关节炎怎样治疗827
脑震荡后遗症患者如何按摩828
落枕者如何自我按摩828
颈椎病患者怎样做自我按摩829
对颈椎病人治疗应注意什么829
肩周炎如何治疗830
肩周炎病人如何加强功能活动831
肩周炎患者何时进行肩关节锻炼831
网球肘怎样按摩831
怎样治疗牵拉肘832
怎样治疗腕管综合症832
如何治愈桡骨茎突处狭窄性腱鞘炎833
如何消除腱鞘囊肿833
指间关节扭伤后怎样办833
怎样治疗弹响指834
肋间神经痛怎么办834
怎样纠正胸椎小关节紊乱835
胸肋迸伤如何按摩835
胸壁软组织扭、挫伤怎么办836
发生急性腰扭伤后怎么办836
怎样治愈慢性腰肌劳损836
怎么处理腰三横突综合症837
腰椎狭窄病人按摩是否有效838
如何减轻腰椎骨质增生的危害838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怎样按摩839
梨状肌综合症如何按摩839
如何消除弹响髋840
膝部伤筋如何处理840
怎样缓解脚抽筋841
如何正确处理踝关节扭伤841
如何治疗足跟痛841
怎样提高小儿食欲842
怎样消除小儿食积843
小儿经常腹痛怎么办844
小儿呕吐怎么办845
治疗小儿腹泻的特效方法是什么846
如何使便秘小儿通便847
小儿口水多怎么治848
奶痨怎么办848
小儿症夏怎么按摩848
小儿惊风怎样处理849
如何消除小儿夜啼850
如何克服小儿遗尿851
小儿尿频怎么办851
怎么使脱肛小儿复原852
小儿盗汗怎么按摩853
去除小儿口疮有何良方853
小儿反复感冒怎么按摩853
如何处理小儿哮喘854
按摩能缓解百日咳症状吗854
患慢性扁桃体炎小儿如何治疗855
消除小儿高热有何妙法856
小儿长期咳嗽不愈怎么办856
支气管炎患儿何时治疗最佳857
怎样治疗暑热症患儿857
怎样克服肠痉挛858
脐疝患儿应怎样按摩858
腹股沟疝患儿如何按摩858
如何纠正小儿斜视859
怎样使斜颈小儿恢复正常860
小儿麻痹后遗症患儿怎样治疗861
第九篇 中医绝活——推拿865
第一章 推拿的概述865
一、推拿来源865
二、推拿的作用866
三、推拿的适应症及禁忌症869
四、推拿体位与用具869
五、推拿介质与热敷870
六、经络及腧穴872
七、推拿体表标志894
八、推拿常用手法910
第二章 推拿治疗技巧923
一、伤科疾患923
掉下巴923
颈椎病926
肩周炎928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931
急性腰肌扭伤932
梨状肌综合症933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934
二、内科疾患935
头痛935
感冒937
咳嗽938
胃下垂940
呕吐940
胃肠神经官能症942
不寐(失眠)943
健忘944
三叉神经痛945
肋间神经痛947
三、男科疾患948
遗精948
阳痿949
四、妇科疾患950
痛经950
闭经951
带下病(盆腔炎)953
五、儿科疾患954
发热954
泄泻955
呕吐956
遗尿957
小儿肌性斜颈958
近视958
附:小儿推拿知识和常用穴位960
第三章 保健推拿963
一、常见疾病自我推拿操作方法963
二、人体各部(自我)保健推拿977
三、传统推拿美容法1010
四、脚踩推拿保健法1013
第十篇 刮痧疗法1017
第一章 概述1017
一、刮痧疗法简介1017
第二章 常见病刮痧疗法1026
一、内科病症1026
感冒1026
支气管炎1027
支气管哮喘1028
肺炎1029
恶心、呕吐1030
慢性胃炎1031
消化性溃疡1033
腹痛1034
慢性肝炎1035
高血压病1036
冠心病1037
前列腺炎1038
阳痿1039
糖尿病1040
头痛1042
神经衰弱1043
失眠(多梦)1044
中风后遗症1045
二、外科病症1046
颈椎病1046
肩周炎(五十肩)1047
慢性腰痛(腰肌劳损)1048
腰椎间盘突出症1049
坐骨神经痛1049
类风湿性关节炎1050
膝关节痛1051
痔疮1052
痤疮1053
三、妇科病症1054
月经不调1054
痛经1055
带下病1056
更年期综合症1057
四、五官科病症1058
近视1058
耳聋1059
眩晕1060
慢性咽炎1060
附:常用穴位表1062
分寸取穴法(骨度法、指寸法)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