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森林材积估测和收获预估 卷2 收获预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森林材积估测和收获预估 卷2 收获预估
  • 出版社: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197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0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森林材积估测和收获预估 卷2 收获预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绪论—生长和收获预估的问题1

1.1预估生长和收获的缘由1

1.1.1生产规划1

1.1.2育林研究和规划1

1.1.3生态学研究和环境管理1

1.2生长和收获预估的方法论2

1.2.1生长和收获的估计2

1.2.2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将其拟合于生长和收获数据3

1.2.3模型有效性的检验3

1.2.4模型应用于所要求的使用目标3

2.收获预估研究的设计5

2.1回归参数估计的特点5

2.2建立模型的抽样设计5

2.2.1临时样地6

2.2.1.1森林清查6

2.2.1.2从年轮估计生长量6

2.2.1.3同体异量关系的抽样6

2.2.1.4确定采伐作业参量的抽样6

2.2.1.5更新调查7

2.2.2固定样地7

2.2.2.1需要的固定样地数7

2.2.2.2固定样地的配置8

2.2.2.3固定样地的大小8

2.2.2.4固定样地的形状9

2.2.2.5复测间隔期和频度9

2.2.2.6部分替换抽样10

2.3试验设计10

2.3.1随机设计11

2.3.1.1随机区组试验11

2.3.1.2析因试验12

2.3.2系统设计13

2.3.2.1单株树试验13

2.3.2.2连接小区14

2.4生长和收获试验的例子15

2.4.1均一林15

2.4.1.1间距试验15

2.4.1.2恒值断面积间伐试验15

2.4.1.3利用间伐处理分类的间伐试验16

2.4.1.4含有间伐处理不同成分的析因试验16

2.4.2复杂林16

2.4.2.1随机区组设计17

2.4.2.2处理的限定17

2.2.2.3测量和样地设计17

3.资料收集和初步分析的步骤19

3.1样地的设置19

3.1.1定位19

3.1.2固定样地的现地标记19

3.1.3边界树的确定19

3.1.4树木的标记20

3.1.5绘制样地内树木位置图20

3.1.6边界树的身分号21

3.2样地测量方式和初步分析21

3.2.1均一林21

3.2.2复杂林25

3.2.3固定样地的初次估算26

3.3树干解析程序28

3.4树木生长量估计的专门方法29

3.4.1简单测定29

3.4.2板根树的复测29

3.4.3测围带30

3.4.4年轮的测量31

3.5优势木高度的间接估计32

4.数据存储系统34

4.1基于计算机的数据存储系统的优点34

4.2数据核实35

4.3编制计算机程序的合同36

4.4样地数据存储系统36

4.4.1引言37

4.4.2文件结构37

4.4.3误差检查和校订功能38

4.4.4样地累加39

4.4.5其他应用39

4.4.6数据库的安全措施39

4.5计算机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40

5.均一林的生长和收获数据分析41

5.1立地分类41

5.1.1用优势高作为立地指标41

5.1.2地位指数曲线的制定42

5.1.2.1图解法制定曲线42

5.1.2.2拟合地位指数曲线的数学方法43

5.1.3以环境因子为基础的立地评估模型62

5.1.3.1地位级预估的函数模型62

5.1.3.2环境变量的选择和构成63

5.1.3.3立地评估函数应用中的问题63

5.2预估收获的静态方法64

5.2.1以直径/树高函数为基础的图解法65

5.2.2平均直径预估函数的直接统计学估计65

5.2.3用立木度和年龄确定作业史68

5.2.4预估断面积或材积的静态收获函数68

5.2.5静态收获模型的局限性69

5.3预估生长和收获的动态方法69

5.3.1断面积生长量函数70

5.3.1.1断面积生长量作为优势高的函数70

5.3.1.2预估断面积生长量的其他方法71

5.3.1.3分析生长量数据的实际问题72

5.3.2用植距试验数据确定生长模型:马什反应假说72

5.3.3用积分法把生长模型变换成收获模型74

5.3.3.1引言74

5.3.3.2基本理论74

5.3.3.3用于不同间伐处理的一个积分收获模型75

5.3.3.4应用积分收获模型的例子76

5.3.3.5一致性生长和收获模型拟合生长量数据79

5.3.4模拟生长模型的应用79

5.3.4.1模拟模型的要求条件79

5.3.4.2确定模拟模型的方法80

5.3.4.3简单模拟模型的例子81

5.4间伐87

5.4.1间伐比例88

5.4.2用静态模型估计间伐收获88

5.4.3用动态模型估计间伐收获90

5.5枯损量90

5.5.1造林死亡率90

5.5.2依赖于密度的枯损量91

5.5.3遭受病虫害的枯损量92

5.5.4风灾和火灾的损失93

5.6林分材积预估93

5.6.1基于优势高和断面积的林分材积式93

5.6.2用树木材积式估测林分材积94

5.6.3到上部直径限材积的估计94

5.6.4间伐材积95

5.7生长和收获预估的先进方法95

5.7.1粗度级模型95

5.7.2树木位置模型96

6.复杂林生长和收获数据的分析97

6.1立地分级98

6.2复杂林的静态收获函数100

6.2.1一般原理100

6.2.2数据分析程序101

6.2.3选择收获方程的方法102

6.2.4复杂林中用静态收获模型的问题102

6.2.5关于复杂林静态收获模型的结论103

6.3转移矩阵模型103

6.3.1转移矩阵模型的定义103

6.3.2确定转移矩阵模型的方法105

6.3.2.1单株树数据105

6.3.2.2粗度级数据106

6.3.3转移模型的改进108

6.3.4转移模型的改进108

6.4以不同方程式为基础的不依赖于距离的树木模型109

6.4.1定义109

6.4.2相对生长和动态变量109

5.4.3竞争的表示109

6.4.4数据要求和分析方法110

6.4.5基本模型结构110

6.4.6进界、枯损和采伐111

6.4.7关于树木模型的结论112

7.生长和收获模型的验证113

7.1验证的作用113

7.2供验证的数据113

7.3残差114

7.4图解对比115

7.5确定模型应用的限制116

8.模型用于所需的最终用途117

8.1导言117

8.2同龄林分117

8.3复杂林分1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