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昭通地区国土资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昭通地区国土资源](https://www.shukui.net/cover/11/33710226.jpg)
- 李春仁主编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958页
- 文件大小:291MB
- 文件页数:97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昭通地区国土资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一、国土疆域与行政区划1
二、国土开发简史1
(一)远古时代1
(二)秦汉时代2
(三)魏晋时期3
(四)隋唐时期4
(五)宋元时期4
(六)明清时期5
(七)民国时期7
三、自然资源概况15
(一)土地资源15
(二)土壤资源15
(三)气候资源17
(四)水资源17
(五)植物资源18
(六)动物资源20
(七)矿藏资源21
四、社会经济发展概况22
(一)人口与民族22
(二)社会发展概况23
(三)国民经济概况25
五、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与对策建议28
(一)开发利用状况28
(二)对策建议30
自然资源篇33
第一章地质构造及地震33
第一节地质构造33
一、昭通地质构造概况33
二、主要构造单元及特征33
三、地层34
第二节地震40
一、地震活动的地理分布40
二、历史地震与震害情况41
三、地震活动墓本特征43
(一)时间序列上的周期性43
(二)震中地域上的重复性45
(三)空间分布上的成带性45
(四)地震成因上的构造性45
(五)震源深度上的浅源性45
第三节地质灾害45
一、滑坡、崩塌、泥石流45
(一)地质灾害现状及分布特点46
(二)滑坡、泥石流的成因和发育的墓本特征51
二、土壤侵蚀52
(一)土壤侵蚀强度分级52
(二)不同侵蚀强度分布范围及面积53
(三)土壤侵蚀分布基本特征53
三、泥沙57
四、潜在危险程度分级58
第二章地形地貌60
第一节地貌的基本特征60
第二节地貌类型60
一、河谷地貌(即构造侵蚀地貌)60
二、山地地貌(即构造剥蚀地貌)60
三、山间盆地地貌(即构造堆积地貌)61
四、喀斯特地貌(即构造岩溶地貌)62
第三节地貌区域差异62
第四节地史63
第三章土地资源64
第一节土地资源的构成和主要特点64
一、湿度线确定和南北两区划分65
二、五层十一块的划分(66)三、五层十一块地类结构68
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及评价76
一、土地利用现状76
二、地貌类型76
三、土地等级评定79
四、综合评价79
第三节耕地类型及其利用81
一、耕地类型81
二、耕地结构的变化81
第四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途径85
第四章土壤资源88
第一节土壤的形成过程88
第二节土壤类型及其分布89
第三节土壤分布规律92
一、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92
二、成土母质影响下的分布规律92
三、耕作土壤肥力变化的几种形式93
四、土壤的相性分布93
第四节土壤肥力93
一、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三者呈正相关93
二、土壤全磷、速效磷94
三、土壤全钾、速效钾96
四、土壤酸碱度96
五、土壤质地97
六、土层厚度98
第五节土壤的利用改良98
一、土壤资源评价98
二、分区利用改良100
三、主要低产土壤的利用改良100
第五章气候资源101
第一节自然天气气候季节101
一、季风与雨季101
(一)高空流场概略101
(二)雨季开始期101
二、四季划分102
三、气候的一般特点104
第二节主要天气系统104
一、影响昭通的主要天气系统104
(一)副热带高压系统104
(二)赤道低压带系统105
(三)西风带系统105
(四)冷空气系统105
二、干、雨季天气系统及其活动规律105
三、雨季中大雨天气系统的配制及其活动106
(一)干雨季转换期106
(二)初夏天气系统106
(三)盛夏天气活动106
四、异常天气的发生107
第三节气候资源的时空分布108
一、光能资源108
(一)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109
(二)太阳总辐射量111
(三)农业的光合生产潜力115
(四)光能资源评价119
二、热量状况119
(一)热量状况的一般特征120
(二)农业界限温度积温124
(三)热量状况评价130
三、降水条件130
(一)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130
(二)干燥度138
四、气候资源综合评价140
第四节气候类型区划141
一、划分方法141
二、昭通地区气候类型的划分141
三、各气候类型特征简述142
第五节主要气象灾害147
一、气象灾害种类147
(一)干旱灾害147
(二)八月花期低温冷害148
(三)“倒春寒”与晚霜冻灾害148
(四)洪涝灾害149
(五)冰雹灾害149
二、防御气象灾害对策151
第六章水资源152
第一节降水、蒸发152
一、降水量152
(一)降水量的地理分布152
(二)降水量的年内分配155
(三)降水量的多年变化155
二、蒸发量155
(一)水面蒸发量155
(二)陆面蒸发量155
(三)干旱指数157
第二节河川径流量157
一、径流量的地理分布157
二、径流量的年内分配157
三、径流量的年际变化159
第三节水系河流159
一、金沙江下段水系159
二、长江上游干流水系160
三、乌江水系160
四、其它中小河流160
第四节地下水资源164
一、地下水的基本特点164
二、区域地质普查资料的地下水资源164
三、水文学法计算地下水资源166
四、昭鲁盆地的地下水166
五、地下水资源的时间分布167
第五节河流泥沙167
一、输沙量167
二、含沙量168
三、输沙模数168
四、河流泥沙的季节变化和多年变化168
第六节水资源评价169
一、水资源的主要特性169
二、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研究173
(一)加强水资源的保护173
(二)重视水资源的研究工作173
第七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174
一、水利建设成就174
二、2000年水资源供需平衡178
三、主要水利工程特性179
四、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179
第七章能源资源183
第一节水能资源183
一、资源概况183
(一)金沙江干流水能资源186
(二)小河流水系水能资源186
二、资源特点191
三、地方小水电简况192
四、开发建议193
第二节煤炭资源219
一、资源储量及特征219
二、资源的地理分布222
三、煤炭质量223
四、主要煤田226
五、开采条件及地质工作程度234
六、储量预测234
七、煤炭生产与需求预测及开发利用建议235
(一)煤炭资源开发现状235
(二)煤炭需求预测241
(三)开发利用建议243
第三节油页岩245
第四节沼气245
一、发展概述245
二、沼气资源现状245
三、效益分析246
四、综合评价247
第八章矿产资源248
第一节概述248
一、资源概况248
二、资源储量及在全国全省的地位249
三、资源特点249
四、地理分布250
第二节金属矿产251
一、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产251
(一)有色金属矿产251
(二)贵金属矿产265
二、稀有金属及稀散元素矿产269
三、黑色金属矿产271
第三节非金属矿产273
一、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273
(一)硫铁矿273
(二)磷矿279
(三)重晶石矿281
二、建材及其它非金属矿产282
三、冶金辅助原料矿产285
第四节矿产资源评价287
第九章植被资源289
第一节植被289
(一)植物种类289
(二)植被类型289
第二节森林资源291
一、森林资源构成291
二、森林资源分布291
三、森林资源特点及消长动态292
四、经济林木资源293
五、森林资源评价303
第三节竹类资源310
一、属种及分布310
二、竹类总量及分布314
三、竹类资源综合评价320
四、竹类资源利用现状及评价321
第四节草场资源322
一、草场面积322
二、草场分类322
三、草场资源评价323
第五节栽培植物资源324
一、粮食作物资源324
(一)玉米品种资源324
(二)薯类作物资源325
(三)稻种资源326
(四)麦类作物资源327
(五)豆类作物资源327
二、经济作物资源328
(一)烟草资源328
(二)油料作物资源329
(三)甘蔗资源330
(四)苎麻330
三、水果资源331
(一)苹果333
(二)柑桔336
(三)梨类品种资源338
(四)樱桃338
(五)其它家种水果资源338
(六)野生水果资源猕猴桃339
四、蚕桑资源339
五、茶叶资源340
六、蔬菜品种资源340
七、花卉资源341
(一)引进花木品种341
(二)野生花卉资源341
第六节野生植物资源342
一、香料植物资源342
二、野生油料植物资源355
三、淀粉植物资源362
四、鞣料(单宁)植物资源368
五、纤维植物资源377
六、中药资源385
(一)品种资源385
(二)蕴藏量情况389
(三)分布状况390
(四)重点品种分述391
七、树脂、树胶植物资源395
八、野生植物资源特点及评价397
(一)种类复杂,丰富多彩397
(二)不同的区域和地段各有特色398
(三)有着巨大的潜在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398
(四)资源种类多数量少,分散而不集中398
第七节古树名木资源399
一、古树名木的分布399
二、昭通地区古树名木之最400
三、古树名木的价值作用404
四、古树名木的保护与发展427
五、对古树名木保护的几点建议428
第十章动物资源428
第一节畜禽品种资源428
一、猪428
二、牛429
三、马429
四、山羊430
五、绵羊430
六、兔430
七、蜜蜂430
八、禽种资源431
第二节水产资源432
一、水产资源432
(一)鱼类432
(二)虾类435
(三)蟹类、螺丝及贝类435
(四)鳖、大鲵435
(五)蛙类435
(六)其它435
二、水域面积与利用435
(一)水域面积435
(二)水面利用情况437
(三)苗种场情况437
三、水产资源评价438
(一)江边河谷地区438
(二)昭鲁坝区439
(三)镇雄、威信渔业区439
第三节野生动物资源440
一、兽类440
二、两栖爬行类440
三、鸟类442
四、昆虫444
(一)森林昆虫资源444
(二)经济昆虫资源444
(三)农业昆虫资源445
(四)农业害虫天敌资源445
五、珍稀动物454
(一)珍稀保护动物454
(二)珍稀动物濒危状况454
(三)珍稀动物濒危原因454
社会条件篇457
第十一章人口状况457
第一节人口457
一、人口总量的发展及规模457
二、人口生育458
三、人口分布状况459
四、人口性别、年龄构成状况461
五、人口的婚姻与家庭状况462
(一)人口的婚姻状况462
(二)人口的家庭状况466
六、人口的文化素质467
(一)文化程度构成467
(二)不同性别年龄人口的文化程度468
(三)人口文化构成的地区差异469
(四)文盲半文盲人口469
七、各民族人口分布状况471
(一)各民族人口数量发展变化和分布471
(二)各民族人口的地区分布及特点473
(三)各民族人口性别比及年龄构成474
(四)各民族人口的文化水平474
八、存在的问题476
第二节劳动力资源477
第十二章智力资源488
第一节智力机构的建设与工作成果488
一、科学技术488
(一)科技力量情况488
(二)科技管理机构489
(三)群众性科技活动490
(四)科研成果及应用491
二、教育494
(一)各级各类学校的数量和规模494
(二)教职工队伍状况500
(三)学校校舍和设备501
三、医疗卫生502
(一)概况502
(二)全区医疗卫生事业机构、床位、人员现状504
(三)医疗设备及医疗水平504
(四)医学教育及科研成果506
(五)服务效益及存在问题508
四、广播电视509
(一)有线广播509
(二)无线广播510
(三)电视510
(四)“八·五”期间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规划511
五、文化、新闻出版事业512
(一)文化事业512
(二)新闻出版事业516
六、体育518
(一)体育机构518
(二)体育场地518
(三)学校体育518
(四)竞技体育519
(五)群众体育519
(六)人才培养521
(七)体育群众团体521
第二节智力水平构成521
一、文化水平的构成521
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行业地区分布526
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文化构成及年龄构成527
第十三章城镇531
第一节昭通地区集镇概况531
第二节规模及分布特征531
一、城镇人口规模及类型531
二、集镇分布特征532
第三节城镇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533
第四节昭通市概况535
一、概况535
(一)历史沿革535
(二)自然地理535
(三)资源536
(四)社会经济537
(五)对外交通537
二、城镇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537
(一)城镇现状537
(二)城市墓础设施建设538
三、昭通市在全省全区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539
第五节全区主要城镇简介540
第十四章民族544
第一节概述544
一、民族概况544
二、昭通民族的由来和历史发展特点545
第二节民族文化545
一、少数民族的主要节日、集会或娱乐活动546
二、民族民间文学艺术546
第三节民族风情习俗547
一、衣食住行547
二、礼仪习俗547
三、宗教、祭祀和禁忌549
四、历法550
第四节昭通少数民族社会资源开发利用状况550
第十五章旅游资源558
第一节自然保护区558
第二节溶洞560
第三节瀑布561
第四节人文景观旅游资源562
一、孟孝琚碑562
二、东晋霍承嗣壁画墓563
三、大型新石器时代遗址563
四、古墓群563
五、五尺古道564
六、大龙洞风景片565
七、洒渔烟柳565
八、清官亭566
第五节革命遗址旅游资源566
第六节其它旅游资源567
经济状况篇571
第十六章经济发展水平概述571
第一节建国以来经济建设概况571
第二节经济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587
一、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587
二、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590
第三节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几点建议590
一、“八五”经济发展的墓本指导思想590
二、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594
第十七章农业经济594
第一节农村经济发展概况594
一、农业生产条件594
二、农业的墓础地位596
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599
四、农民经济收入600
五、分类指导,综合开发600
第二节种植业606
一、发展概述606
二、种植业发展水平与商品化程度609
三、粮食作物614
(一)粮食作物生产现状和产区分布614
(二)粮食需求预测及发展途径636
(三)粮食发展的方向和布局638
四、经济作物640
(一)烤烟640
(二)甘蔗650
(三)茶叶651
(四)蚕桑654
(五)水果655
(六)药材659
(七)油菜662
(八)花生663
五、其他作物665
(一)蔬菜665
(二)绿肥668
第三节林业669
一、林业现状及资源分布特点669
二、林业的主要成就671
三、林业发展目标与布局677
四、目标和任务678
五、林业墓地建设布局678
六、经济林和特种经济林680
第四节畜牧业706
一、畜牧业生产现状和发展特点706
二、畜群结构及地区分布712
三、主要问题715
四、畜牧业发展方向与布局717
第五节渔业经济721
一、概况721
二、养殖生产721
三、简要评价722
第六节乡镇企业723
一、现状723
二、简要评价725
三、发展设想726
第十八章工业经济731
第一节工业经济发展水平731
一、概述731
(一)工业经济发展成就731
(二)各个时期的发展状况733
(三)工业发展道路735
二、工业产出规模736
(一)工业产出总价值量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736
(二)工业产品生产738
(三)工业生产行业739
三、工业技术装备与技术进步742
(一)工业设备技术水平744
(二)工业技术进步744
四、工业的劳动工资745
(一)工业职工队伍的基本状况745
(二)工业职工的构成747
(三)工业职工的工资分配748
五、工业积累750
六、工业经济效益754
七、工业经济结构769
八、企业改革与企业管理773
九、发展优势产业774
第二节煤炭工业775
一、发展概况775
二、现状776
三、煤炭供求与生产布局776
四、综合评价777
第三节电力工业782
一、电力工业发展简况782
二、电力工业现状783
三、电网784
四、综合述评784
第四节烟草工业790
一、昭通烟草工业的起源与发展790
二、烟草工业在昭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793
三、烟草工业的现状796
(一)昭通卷烟厂796
(二)绥江雪茄烟厂797
(三)烤烟加工800
四、发展烟草工业面临的形势和问题801
第五节食品工业804
一、墓本概况804
(一)食品工业的发展状况805
(二)食品工业的内部结构状况805
(三)食品工业的地区分布状况809
(四)食品工业的主要特征809
(五)目前我区食品工业的主要问题809
二、粮油工业811
三、糕点、糖果制造业813
四、蔗糖工业815
(一)蔗糖工业基础条件815
(二)巧家糖厂815
五、肉类加工业815
六、罐头食品业817
七、酱菜、调味品制造业817
八、鲜笋加工及其它食品业818
九、酿酒工业821
十、制茶业及其它饮料业825
十一、发展食品工业的建议825
第六节化学工业827
一、发展概况827
二、化学工业现状828
三、发展规划建议834
第七节建材工业835
一、发展概况835
二、生产现状837
三、综合述评840
第八节造纸工业841
一、发展概况841
二、当前我区造纸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845
三、综合评价846
四、发展造纸工业的建议846
第九节冶金工业847
一、发展概况847
二、综合评价和发展设想848
第十节机械工业850
一、发展概况850
二、行业企业简介851
(一)通用机械厂852
(二)新生机械厂852
(三)拖内配件厂852
三、综合评价853
(一)机械行业的布局853
(二)机械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853
(三)行业发展思路及服务方向853
第十一节纺织工业853
一、纺织工业的发展现状853
二、毛纺织业854
三、棉、麻、丝纺织业856
四、纺织工业的处境和前景857
第十二节皮革毛皮工业858
一、概述858
二、当前我区皮毛工业存在的问题858
三、我区发展皮毛工业的方向859
第十三节塑料工业861
一、概况861
二、简要评述862
第十四节民族工艺美术品工业862
一、概况862
二、简述864
第十九章建筑业865
第一节建筑业沿革和现状865
一、建筑业沿革865
二、建筑业现状866
第二节建筑业评价868
一、墓本优势868
二、当前建筑业存在的问题869
三、建筑业发展设想及主要对策870
第二十章交通运输872
第一节发展概况872
第二节公路运输873
一、概况873
二、公路状况873
三、运输能力874
四、经济效益875
五、存在问题875
第三节内河运输879
第二十一章邮电通信882
第一节发展概况882
第二节邮政882
第三节电信883
第四节农村电话883
第五节综合评价884
第二十二章商业、外贸、供销、粮食886
第一节商业886
一、发展概况886
二、四十年昭通商业的成就889
三、国营商业的发展前景890
第二节对外经济贸易890
一、概述890
二、外贸业务经营范围及产销情况891
三、外汇(892)四、外贸机构的设置及职工情况892
五、综合评价898
第三节供销902
一、供销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902
二、供销合作事业在改革中前进905
三、发展前景911
第四节粮食913
一、发展概况913
二、综合评价918
第二十三章财政金融920
第一节财政920
一、财政机构和职能920
二、财政体制921
三、财政收支概况922
(一)财政收入922
(二)财政支出924
(三)财政收支缩影924
四、综合评述924
五、今后财政工作的基本思路926
第二节金融事业927
一、机构设置概况927
二、资金来源运用情况929
三、现金收支活动情况933
四、金融市场状况934
五、金融改革评价935
六、金融事业发展前景940
第三节保险事业944
一、发展概况944
二、业务状况946
三、发展前景947
第二十四章环境保护948
第一节自然资源保护948
一、土壤资源保护948
二、水资源保护949
三、森林资源保护950
四、野生生物资源保护951
五、矿产资源保护952
六、旅游资源保护953
七、自然保护区954
(一)自然保护区概况954
(二)拟建的自然保护区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