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基于网络政治动员态势的政府回应机制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基于网络政治动员态势的政府回应机制研究
  • 刘力锐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5170126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06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222页
  • 主题词:互联网络-应用-行政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基于网络政治动员态势的政府回应机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选题的背景1

1.1.1 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日益自由切换1

1.1.2 网络政治动员是隐藏于网络群体性事件背后的推手1

1.1.3 敌对势力的网络政治动员日益猖獗2

1.1.4 政府成为了公民抗争的主要诉求对象3

1.1.5 政府回应网路政治动员的能力亟待提高3

1.2 文献综述4

1.2.1 网络政治动员的相关研究4

1.2.2 政府回应的相关研究12

1.2.3 网络政治动员与政府回应相结合的研究19

1.3 研究方法22

1.3.1 文献研究法22

1.3.2 案例分析法23

1.3.3 跨学科研究方法23

1.3.4 虚实分析法23

1.4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24

1.4.1 本研究的设想、取舍及意义24

1.4.2 本研究的理论工具:抗争政治理论25

1.4.3 本文的分析框架:走向动态的动员模式28

1.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30

1.5.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30

1.5.2 主要创新点31

第2章 抗争政治中的网络政治动员34

2.1 重新审视政治动员34

2.1.1 动员:一种话语修辞的演进34

2.1.2 政治动员:三种视界的阐释36

2.1.3 中国语境下的政治动员39

2.2 网络政治动员的内涵40

2.2.1 网络政治动员的性质判定:替代物、新事物、混合物40

2.2.2 网络政治动员的概念43

2.2.3 网络政治动员的特征45

2.3 当代中国抗争政治中的网络政治动员47

2.3.1 从争议政治到抗争政治47

2.3.2 当前中国的抗争政治:网络群体性事件51

2.3.3 网络群体性事件与网络政治动员:一体两面58

第3章 网络政治动员的行动者60

3.1 权力差序格局中的政治行动者60

3.1.1 权力的差序格局60

3.1.2 政治行动者的媒体传播策略62

3.2 网民距离政治行动者还很远64

3.2.1 不断缩小的数字鸿沟:中国网民的快速增长65

3.2.2 网络政治动员行动者的特征67

3.2.3 影响行动者卷入网络政治动员的因素69

3.3 网络政治动员的杠杆隐喻71

3.3.1 网络动员的杠杆作用71

3.3.2 少数人的大努力72

3.3.3 多数人的小努力76

3.4 政府网络政治动员的非对称发展79

3.4.1 政府行动者存在路径依赖80

3.4.2 政府行动者遭受诸多限制80

3.4.3 政府行动者操作策略欠佳81

第4章 网络政治动员的虚实转化轨迹82

4.1 网络政治动员的虚实转化过程83

4.1.1 网络政治动员的启动阶段:实一虚转化83

4.1.2 网络政治动员的核心阶段:虚一虚互动86

4.1.3 网络政治动员的完成阶段:虚一实转化90

4.2 网络政治动员虚实转化的机制91

4.2.1 现实空间和网络空间相互转化91

4.2.2 公民和网民的相互转化93

4.2.3 政治信息向政治力量的转化94

4.3 自发性网络政治动员蓬勃发展的动力98

4.3.1 政治动员主体的牵引力99

4.3.2 网民政治需求的自驱力100

4.3.3 网络信息的催化力102

4.3.4 网络环境的支持力103

4.4 网络政治动员的趋势105

4.4.1 网络政治动员的多元化105

4.4.2 网络政治动员的融合化105

4.4.3 网络政治动员的不确定性106

4.4.4 网络政治动员的国际化107

第5章 网络政治动员与政府回应的互动108

5.1 网络政治动员政府回应的应然逻辑:效应与价值108

5.1.1 我国网络政治动员的快速成长109

5.1.2 网络政治动员的政治效应:应回应性价值111

5.1.3 网络政治动员的政治效应:可回应性价值117

5.2 网络政治动员政府回应的实然逻辑:模式与困境123

5.2.1 政府对网络民意无回应124

5.2.2 网络民意压力迫使政府被动回应124

5.2.3 政府主动征询或回应网络民意125

5.2.4 政府回应的困境127

5.3 网络政治动员政府回应的博弈128

5.3.1 政府与网民的博弈:四要素模型128

5.3.2 政府回应存在的典型问题:基于一个案例的考察131

第6章 构建政府回应网络政治动员的机制137

6.1 政府回应的目标排序137

6.1.1 促进公平正义:战略目标138

6.1.2 推动制度发展:战役目标139

6.1.3 维护社会秩序:战术目标143

6.2 政府回应的约束条件144

6.2.1 公共利益对政府回应方向的约束145

6.2.2 政府职能对政府回应边界的约束146

6.2.3 依法行政对政府回应规范的约束147

6.2.4 公众期望对政府回应实质的约束148

6.3 政府回应的诊断体系设计149

6.3.1 当前网络政治动员类型化诊断的进展及缺陷149

6.3.2 对西方在线集体行动动员类型化的改造151

6.3.3 即时性诊断式的类型化尝试:一个三级分类模式设想154

6.4 政府回应的路径选择159

6.4.1 法治路径159

6.4.2 技术路径164

6.4.3 道德路径170

6.4.4 政治路径177

6.5 政府回应的支撑体系构筑178

6.5.1 理念支撑:政府应树立融合回应的理念178

6.5.2 制度支撑:提高政府接纳网络民意的制度化水平180

6.5.3 动力支撑:推动网络公民社会的理性成长180

6.5.4 内容支撑:厘清网络政治动员背后的真实诉求183

6.6 政府回应的具体方法184

6.6.1 破立结合,强化对逾越界限网络政治动员的反动员184

6.6.2 扼守关节,掐断逾越界限的网络政治动员向现实政治行动的转化185

6.6.3 主动出击,塑造政府在网络虚拟空间的政治权威186

第7章 结论187

7.1 自下而上的网络政治动员187

7.2 自上而下的政府回应188

7.3 双十字路口的试错189

参考文献191

致谢2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