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字移动通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数字移动通信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645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65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数字移动通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引言1

第二节 发展简史与现状2

一、发展简史2

二、应用现状4

第三节 蜂窝移动通信网的基本概念7

第四节 从模拟网到数字网12

一、概述17

第一节 引言17

第二章 移动信道17

二、陆地移动无线电波传播21

三、地形环境分类22

第二节 自由空间传播25

第三节 多径传播的基本特性28

一、概述28

二、反射与多径信号32

三、多普勒频移36

四、多径接收信号的统计特征37

五、衰落率43

六、电平通过率44

七、衰落持续时间47

第四节 多径传播对数字传输的影响49

一、时延扩展49

二、相关带宽52

三、随机调频56

四、衰落信道的类型59

第五节 阴影效应60

第六节 电波传播的路径损耗预测63

一、多径传播仿真68

第七节 多径传播的仿真与模型68

二、GSM的多径信道传播模型71

第三章 语音编码技术76

第一节 引言76

一、语音编码的基本概念76

二、语音编码技术的进展与现状79

第二节 语音波形编码85

一、时间量化与抽样定理86

二、幅度量化87

三、脉冲编码调制(PCM)94

四、增量调制(△M)97

第三节 参量编码100

一、语音信号产生模型及其特征参数101

二、线性预测编码(LPC)107

第四节 数字移动通信中实用语音编码技术111

一、激励源与混合编码111

二、规则脉冲激励长期预测编码(RPE-LTP)112

第四章 数字调制解调技术128

第一节 最小频移键控(MSK)128

一、MSK的基本概念及特点128

二、MSK信号的功率谱134

三、MSK调制解调器135

四、MSK的性能139

第二节 GMSK调制140

一、GMSK调制的原理140

二、GMSK信号的功率谱144

三、GMSK调制器147

四、GMSK信号的解调150

五、GMSK系统的性能157

第三节 TFM和GTFM调制170

一、TFM调制方式的定义及其相位函数的选择170

二、TFM的解调176

三、GTFM185

第四节 平滑四电平调频190

一、平滑四电平调频的基本原理190

二、平滑四电平调频系统的性能分析195

第五节 π/4DQPSK调制201

一、π/4DQPSK的原理201

二、π/4DQPSK的解调206

三、π/4DQPSK的性能210

第六节 正交振幅调制(QAM)217

一、正交振幅调制的原理217

二、16进制星型QAM(16-LevelStarQAM)221

三、叠加式QAM(SQAM-SuperposedQAM)227

第五章 扩频技术238

第一节 概述238

一、扩频技术的基本类型238

二、扩频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239

第二节 伪随机序列240

一、最大长度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序列(m序列)242

二、戈尔德(Gold)序列251

三、M序列254

第三节 直接序列扩频(DS)255

一、系统组成255

二、功率谱密度258

三、处理增益和抗干扰性261

四、多进制码移键控扩频系统266

五、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同步270

第四节 跳频278

一、系统组成278

二、抗干扰性能283

三、跳频同步286

第六章 抗衰落技术290

第一节 分集技术的基本原理291

一、分集技术的基本概念291

二、分集信号的合并技术293

第二节 分集系统的性能298

一、选择性宏分集系统的性能298

二、单接收机选择性微分集系统的性能302

三、频率分集系统的性能307

四、时间分集系统的性能311

第三节 隐分集系统及其性能315

一、编码、交织及跳频相结合的抗衰落性能316

二、GSM的交织编码及跳频的方案321

三、时频调制加跳频324

一、自适应均衡技术的原理326

第四节 自适应均衡技术及应用326

二、自适应均衡技术的应用329

三、窄带TDMA系统中的实用均衡技术335

第五节 分集和自适应均衡相结合349

一、最佳分集合并和均衡相结合的结构349

二、最佳分集合并和均衡相结合的性能353

第六节 扩频抗多径技术357

第七章 多址方式和系统容量370

第一节 多址的基本原理371

一、频分多址(FDMA)371

二、时分多址(TDMA)372

三、码分多址(CDMA)378

第二节 系统容量385

一、概述385

二、TDMA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的容量391

三、CDMA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的容量394

第八章 系统结构与接口406

第一节 引言406

第二节 系统概述407

一、总体结构407

二、功能实体408

三、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的分系统410

四、系统配置与接口412

第三节 数字蜂窝网系统构成417

一、移动台(MS)417

二、基站系统(BSS)432

三、交换分系统447

第四节 无线接口471

一、概述471

二、物理层(L1)474

三、数据链路层(L2)495

四、第三层(L3)506

第五节 地面接口513

一、概述513

二、MSC和BSS间的接口513

三、BSC和BTS间的接口521

四、MSC/HLR/VLR/EIR间的接口522

第六节 接续和移动管理过程524

一、概述524

二、MAP的使用525

三、呼叫处理528

四、位置登记/删除533

五、越区切换进程537

第九章 国外数字蜂窝系统介绍542

第一节 概述542

第二节 TDMA数字蜂窝系统545

一、泛欧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介绍545

二、D-AMPS系统(IS-54)介绍555

三、日本数字蜂窝系统简介561

四、TDMA系统比较565

第三节 码分多址(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介绍565

一、概述565

二、传输方式570

三、系统功能591

第十章 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个人通信611

第一节 个人通信的概念611

第二节 个人通信系统的进展613

一、低功率系统613

二、数字蜂窝系统616

三、移动卫星通信系统618

四、无线LAN/WAN620

五、专用移动无线电和寻呼系统622

第三节 个人通信网的主要技术进展623

结束语6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