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曾国藩家书 上 最新修订图文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曾国藩家书 上 最新修订图文版
  • (清)曾国藩著;林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 ISBN:710402332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77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497页
  • 主题词:传统文化-中国-通俗读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曾国藩家书 上 最新修订图文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卷一·修身篇3

一路清吉平安3

谨守父亲保身之训4

在京谨慎6

须有日日不断之功8

取明师之益11

何不日日在孝悌两字上用功18

凡事皆贵专20

望之愈殷,则责之愈切22

切莫恃才傲物29

望诸弟强立,同心一力30

空言无益 务实为宜32

事事应勤思善问34

脏腑无病即为如天之福36

诸弟谨从家训38

明春栽竹种树40

贤肖不在高位41

次儿之名已改43

凡行公事需深谋远虑44

众人言我威猛不足47

效吾之长、惩吾之短48

强毅之气,决不可无48

周济受害绅民51

力戒长傲多言52

不拘一格保举贤才54

以克终为贵57

虽处顺境然寸心郁抑60

麻姑之游乐62

应重将略品学62

爱禾必去稗 爱贤必去邪63

余昔年亦失之高亢,近日稍就平实65

不忘君,谓之忠;不失信于友,谓之义66

弟务当返躬猛省67

古今庸人皆以惰败 古今才人皆以傲败68

谨言慎行是弟终身载福之道70

请师关乎子弟之成败71

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72

愿死疆场,不愿死牖下,本其素志73

告诸弟子侄谨遵祖训74

傲为凶德 惰为衰气75

评弟字与挽联76

天下事由命不由人77

惟当同心努力78

自概之道不外清、慎、勤三家78

刚柔相济可久安81

德者自修而谤亦自止81

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 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82

宜早起务农疏医远巫84

盛时常作衰时想86

须常存避名之念86

欲求病情转机应停药88

神异之说不尽虚妄88

望弟概教之习劳起早89

止忿养体 倔强励志90

必先有豁达光明之识,而后有恬淡冲融之趣91

累世俭朴之风,不可尽改93

修身养家以明强为本94

时时以和为殷鉴94

弟谢恩奏折已改定96

权位所在,不宜轻言97

强字原是美德98

盼弟宽心释郁99

凡事皆当存一谨慎俭朴之见100

成名二字则不必问及,享福二字则更不必问矣101

俭以养廉,直而能忍102

家门太盛,有福不可享尽103

彼此常以俭字相勖104

兄弟惟有互劝互勖互恭而已105

应直面困境106

善于保养,则能忠孝108

治病神医乃在心108

心肝两家之病,究以自养自医110

金陵会剿前致沅弟书110

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111

有福不可尽 有势不多使112

兄弟间应互劝诫忿113

男儿须有倔强之气114

不过本身得一爵耳115

成此大名,而独怀郁郁116

金陵功成中外于弟必无闲言117

功成身退愈急愈好118

弟切莫无端而郁恼119

弟之旧部无不知恩念旧119

纵有疑谤交集堪付之一笑120

凡任事之臣,当可善始善终121

谢弟之情深意厚122

未免视文太重,而视天下后世太轻123

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124

养生并非在于补药125

吾辈当儆省,何可乘机劾人126

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128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129

弟求兄随时训示申儆130

弟之文书亦颇觉烦读忙132

务须咬牙励志133

心病还须自心医133

以耕读为本乃是长治久安134

高爵显赫时奏疏更应检点134

保身莫大于眠食二字136

治病以能进食为急137

余眩晕之症略愈138

余眩晕之症十愈七八138

余目蒙加重139

吾双目俱蒙 脚肿未愈139

余病难以支撑140

养生无甚可恃之法142

热毒攻身 却无从速愈142

余为克顽疾移居于庙144

恶我者拭目以观其后效好我者关心而虑其失坠145

往年之嫌隙尤悔146

余目疾难治148

论友人之德业149

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益152

捐二百金建桥153

余往年开罪之处,近日一一追悔154

人之得名与否,不尽关人事也156

拼命报国侧身修行157

古来成大事者,半是天缘凑泊,半是勉强迁就158

心病还须自心医159

兼顾养生锻炼则志强体健160

卷二 劝学篇165

《大学》之纲领有三165

至诚可质天地168

平沓最为文家所忌171

六弟不可因愤废学174

欣悉九弟得取前列第三,余三弟皆取前二十名175

以珍品赠诸弟176

家中子弟宜学箭起早178

望溪经学勇于自信179

教弟油纸摹帖法180

行文宜力求简洁181

弟文宜从简当二字着力182

弟之文笔,亦不宜过自菲薄183

于功绩之上求德进学185

弟可趁闲苦学 以解平生之憾186

用功不求气猛而求有恒187

写奏议文章应有作战之气187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188

一生学业无成 不免愧郁交集192

愿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193

寄四篓书回家194

“看、读、写、作”不可缺一194

读书追求涵泳体察196

涉猎《四书》、《五经》必有裨益198

阅《诗经》注疏应作赋199

若儿通天文则足以补余之阙憾200

常读校勘则疑者自明201

作文习字之法202

纪泽之量大于其父之量,则余欣然矣203

写字作文可摹拟古人之间架204

书法之入门206

看书应熟读而深思之207

尔作时文,宜先讲词藻208

读《诗经》当更有长进也210

读书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210

近思制古文集212

尔有志学书,须窥寻四人门径212

《文选》一曰训诂精确,一曰声调铿锵213

凡文人下笔总以珠圆玉润四字为主215

尔兄弟努力读书,决不怕没饭吃216

文章之雄奇全在造句选字也217

笔力太弱可摹柳帖218

儿作文太少,以此代作字工夫,亦不可少220

目录分类,非一言可尽221

诗之可骇处可笑处 须用心领会222

儿之才思能古雅不能雄骏223

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224

纪鸿儿幸取县首226

作文宜效五家之文227

行气为文章第一义228

凡诗文欲求雄奇矫变;总须用意有超群离俗之想229

习字宜刚劲厚实230

须做读书札记以作考证231

将来父子相见,余亦课尔等背诵也232

尔为秀才应参岁考科考234

请抄写《轮舟行江浅深说》235

在气势上痛下工夫236

嘱儿珍藏湖北刻印地图237

《聪训斋语》细心省览238

《聪训斋语》可却病延年239

鸿儿每十日宜写一禀240

不可不认真讲求八股试帖241

儿应苦心学作诗文经策241

宜专攻八股试贴242

泽儿读书过聪但于医药事过蠢244

作文以思路宏开为必发之品245

读古文古诗当先认其貌后观其神246

一张一弛则学可进而体亦强矣248

年老憾平生学术无成248

卷三 齐家篇253

富贵子女亦应劳作253

看《汉书》,是余所欣慰之一端也254

余生平有三耻256

君子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260

答儿之“三问”262

儿婚期改日,余甚喜慰264

无论行坐均须重厚264

勤敬二字断不可忽266

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267

举止应重 行文应圆268

特派专人抵湖口接儿270

朝廷之公文及家信须送来270

骄傲之气入于膏肓吾深以为虑271

举止要重,发言要切272

饭后走数千步,是养生家第一秘诀273

内传为本义 外传为余义274

劳字、谦字,常常记得否?276

儿不可从军亦不必做官276

乡间早起、蔬茂之家多兴旺278

家中应废些田作菜园280

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282

乱世中大富大贵亦靠不住284

纪鸿科考应请邓师亲送284

责任太重,只好刻刻谨慎286

虽奔走烦劳,犹远胜于寒士困苦之境也287

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288

仍须礼待袁婿以防其自弃290

世家子弟类同 寒士才可成器291

儿应束身圭璧292

寄尔沅叔信以慰家人之心294

欲尔再来营中省视295

余但求速死而不为万世所咒295

父子一叙,或可少纾忧郁297

尔劝诸妹以耐劳忍气为要298

兹付去日记等物300

示纪泽儿300

应教诸女孝敬之习301

船上有大帅字旗,不可误挂302

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303

尔一切以勤俭二字为主304

谕儿代祭小泉305

尔在外以谦谨二字为主306

借力得赏,余心不安307

凡人证皆发盘缠以示体恤308

派专人送信至湘309

老年畏热,何能任此艰巨!310

余拟明日登舟310

余愧受恩典312

择交须择志趣远大者312

人人须以勤俭二字自勉313

总以勤俭二字自惕314

后辈夜饭不荤 亦养生为宜315

领略古人文字意趣,尽可自摅所见316

儿与幕僚诸友投缘否317

徐州兄弟相会318

望泽儿有恒兼有情趣320

余将为邵家书墓志322

择四妹成婚之地322

贺科四入府学325

泽儿一人回湘觅屋326

言养生以少恼怒为本328

不知尔病有翻复否?殊深悬系329

系念儿病330

余私助钱子密332

令儿教匠人刻工之道332

养生要诀所谓少恼怒也334

盼儿腊月来营相见335

尔最畏寒,宜有以筹备之336

尔母之病须终年调理338

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338

颇有好高好速之弊340

养生治天下皆应顺其自然340

观其言论风范342

鸿儿则从勤字上用些工夫343

泽儿只可协助修县志344

人之穷通,皆于勤惰卜之346

调养工夫全在眠食二字上347

欣慰鸿儿得子348

好而知其恶 恶而知其美350

家中外须讲求莳蔬,内须讲求晒小菜351

须作代代做士民之想352

余将不积银钱留与儿孙354

余之聪明晚开355

焦虑鸿儿之病357

尔于隋韵、趣味二者皆由天分中得之358

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360

鸿儿出痘须静养361

余将寄回批改之诗362

鸿儿当乡试364

若家困可用吾之存银364

曹植为诗家之宗师366

享名太盛,必多缺憾367

商议安顿家眷之事368

余将往济宁迎家眷369

慰劝泽儿丧女之痛370

思在此买一妾服侍起居371

尔诸事宜从简省处着想373

念百姓遭此旱灾,殆无生理374

赴津前谕纪泽、纪鸿376

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376

凡事谦谨为嘱377

尔在京宜节饮食慎调养377

亢旱焦灼,其忧有甚于病耳378

尔考事宜细心料理379

四百银两赠育婴堂380

琐事如麻,父子均不能不用心382

得赏六十生辰之物383

初抵扬州示纪泽、纪鸿384

望儿款待凌云385

十五日抵清江385

署中用度宜力行节俭386

估明日初五可抵松江388

诸官为余祝寿388

君子欲为人神所凭依,莫大于习劳也390

祖父善为调停393

男等在京自知谨慎395

告祖父病体已愈396

托叔父代买寿材398

惟九弟追思南归,不解何故398

父亲教弟数言,而弟遽惶恐改悟400

卷四 为人篇407

用情可谓极厚407

望加意款待袁铁庵408

漱六亲家弃世实可伤悼408

润帅事事推功让人409

家中寻地之事可留梅公多住一二月410

作挽联悼润帅411

求其协助,当亮其力量所能为411

负人甚少,惟负次青实甚412

唐作佳联挽季弟414

大凡师道以专勤为第一义414

罗教师掌教新东皋书院415

已换署新衔,则不必再行辞谢416

金眉生不必遽荐417

余荐贤亦多顾忌418

弟贺万寿折业已代写419

春霆之病,恐无生理419

派用长夫在精不在多421

此番大挫,尤焦灼也421

留好官须得法422

余何能违众而独成其说423

用绅士贵在奖之以好言424

兹有妙计留美名425

念吾弟行路甚苦428

派人赴抚州迎弟428

轿夫之难得甚于名将429

洪弟明年出外,尚须再三筹维430

可邀陈作梅至安庆一行431

今买鹿茸又吃亏433

弟与希之矜气,则彼此互规之434

马辉房亦似非正人434

弟请师,当请严而有恒者436

提拔屈、张二人由弟拟定436

左宗棠善审机审势耳437

若无得力统将,分之则两损438

余为江西官绅所怨438

观人论事应博采众论439

沅弟宜多方慰润帅440

致沅弟书440

弟因郑奠而疑我庇护,殊可不必441

今日大风阻弟兄相见442

余欲劝雪琴留任442

拚命报国 心地宽厚 好处甚多443

滕兄不宜办捐务444

平日不储才,临事难于派员445

自古共事者难免有嫉人445

五人亦均胜统带之任446

大凡功成者皆难逃波折448

余愧次青之名由我而败448

待本县父母官应不亲不疏450

弟应赠百金报唐之好意451

知不知听于 人顺不顺听于天452

危急之际,惟有专靠自己453

弟万不可留被辞之人453

办事宜贵威克其爱455

弟若急于用金,则中外交劾矣455

筠仙欲赴任广东巡抚456

德圃朴实稳练,此间必有以位置之458

昭忠祠十君子容当设法保奖459

惜钱子密之尊人警石先生仙逝460

余即决计不赴金陵矣460

用人靠深思审慎462

性命终究重于声名464

独成其功,不如与人共享其名之善也464

虽为谣言须严加防范466

沪饷以陈米万石应付,实出人情之外466

诚能如此存心,则过人远矣468

刘霞仙任巡抚仍有口碑468

沅弟虽积劳已久,而才调实未能尽展其长470

或与同事者难水乳耳471

望堂上长辈审慎行事472

男自调停妥当,家中不必挂心474

望家中勿讥讪率五47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