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运筹学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运筹学 第3版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44029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22页
  • 文件大小:70MB
  • 文件页数:436页
  • 主题词:运筹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运筹学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线性规划1

1.1数学模型1

1.1.1应用模型举例1

1.1.2线性规划的一般模型5

1.2图解法6

1.3线性规划的标准型9

1.4线性规划的有关概念11

1.5单纯形法14

1.5.1普通单纯形法14

1.5.2大M和两阶段单纯形法21

1.5.3有关单纯形法计算公式26

1.5.4退化与循环30

1.6 WinQSB软件应用31

习题36

第2章 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42

2.1对偶线性规划模型42

2.1.1引例42

2.1.2线性规划的规范形式43

2.1.3对偶模型44

2.2对偶问题的性质47

2.2.1对偶性质47

2.2.2影子价格52

2.3对偶单纯形法53

2.4灵敏度分析与参数分析55

2.4.1价值系数的灵敏度分析56

2.4.2资源限量的灵敏度分析58

2.4.3综合分析60

2.4.4参数分析64

2.5线性规划的扩展运用:DEA模型65

2.5.1 DEA的基本概念65

2.5.2 C2 R模型66

2.5.3相对有效性评价68

2.5.4 DEA模型的经济含义69

2.5.5 BC2模型70

2.6 WinQSB软件应用72

习题74

第3章 整数规划78

3.1整数规划的数学模型78

3.2纯整数规划的求解81

3.2.1求解纯整数规划的分支定界法81

3.2.2求解IP的割平面法83

3.3 0-1规划的求解85

3.4 WinQSB软件应用87

习题88

第4章 目标规划91

4.1目标规划的数学模型91

4.1.1引例91

4.1.2数学模型93

4.2目标规划的图解法97

4.3单纯形法99

4.4 WinQSB软件应用103

4.4.1目标规划求解103

4.4.2多目标规划求解104

习题105

第5章 运输与指派问题108

5.1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及其特征108

5.1.1数学模型108

5.1.2模型特征109

5.2运输单纯形法113

5.2.1初始基本可行解113

5.2.2求检验数118

5.2.3调整运量121

5.2.4最大值问题124

5.2.5不平衡运输问题125

5.2.6需求量不确定的运输问题127

5.2.7中转问题128

5.3运输模型的应用129

5.4指派问题132

5.4.1数学模型132

5.4.2解指派问题的匈牙利算法133

5.4.3其他变异问题135

5.5 WinQSB软件应用137

5.5.1一般运输模型137

5.5.2中转问题139

5.5.3综合生产计划问题140

5.5.4指派问题142

习题142

第6章 网络模型145

6.1最小树问题146

6.1.1树的概念146

6.1.2最小部分树146

6.2最短路问题148

6.2.1最短路问题的网络模型148

6.2.2有向图的Dijkstra算法149

6.2.3无向图的Dijkstra算法151

6.2.4最短路的Floyd算法152

6.2.5最短路应用举例155

6.3最大流问题157

6.3.1基本概念157

6.3.2 Ford-Fulkerson标号算法158

6.3.3割集与割量161

6.3.4最小费用流161

6.3.5最大流应用举例163

6.4旅行售货员与中国邮路问题167

6.4.1旅行售货员问题167

6.4.2中国邮路问题169

6.5 WinQSB软件应用170

6.5.1最小树与最短路170

6.5.2最大流与最小费用流171

6.5.3旅行售货员问题172

习题173

第7章 网络计划176

7.1绘制网络图176

7.1.1项目网络图的基本概念176

7.1.2绘制网络图178

7.1.3工序时间的估计179

7.2网络时间参数181

7.2.1时间参数公式及其含义181

7.2.2计算实例182

7.2.3项目完工的概率184

7.3网络计划的优化与调整186

7.3.1时间-成本控制186

7.3.2资源的合理配置190

7.4 WinQSB软件应用192

习题195

第8章 动态规划198

8.1动态规划数学模型198

8.1.1动态规划的原理198

8.1.2基本概念200

8.2资源分配问题203

8.3生产与存储问题207

8.4背包问题210

8.5其他动态规划模型212

8.5.1求解线性规划模型212

8.5.2求解非线性规划模型214

8.5.3设备更新问题215

8.6 WinQSB软件应用216

8.6.1最短路问题216

8.6.2背包问题216

8.6.3生产与存储问题217

习题218

第9章 排队论221

9.1排队论的基本概念221

9.1.1排队系统的描述221

9.1.2排队系统的基本组成222

9.1.3排队系统的主要数量指标、记号和符号223

9.2排队系统常用分布225

9.2.1负指数分布225

9.2.2泊松分布226

9.2.3 k阶爱尔朗分布227

9.3单服务台模型227

9.3.1基本模型228

9.3.2有限队列模型230

9.3.3有限顾客源模型232

9.4多服务台模型234

9.4.1基本模型234

9.4.2有限队列模型236

9.4.3有限顾客源模型237

9.5其他服务时间分布模型239

9.5.1一般分布模型239

9.5.2定长分布模型240

9.5.3爱尔朗分布模型240

9.6排队系统的优化241

9.6.1排队系统经济分析241

9.6.2最优服务率的确定242

9.6.3最优服务设施数的确定244

9.7 WinQSB软件应用245

9.7.1基本操作方法245

9.7.2软件操作举例246

习题248

第10章 存储论250

10.1确定型经济订货批量模型251

10.1.1经济批量模型252

10.1.2 几种特殊经济批量模型254

10.1.3再订货点257

10.1.4存储策略分析258

10.2经济批量模型参数分析258

10.2.1灵敏度分析258

10.2.2批量折扣分析260

10.3单时期随机需求模型261

10.3.1离散型随机存储模型262

10.3.2连续型随机存储模型266

10.4多时期存储控制系统267

10.4.1连续盘存的(s, Q)存储控制系统268

10.4.2连续盘存的(s,S)存储控制系统272

10.4.3定期盘存的(R, S)存储控制系统272

10.4.4定期盘存的(R,s,S)存储控制系统273

10.5 WinQSB软件应用273

10.5.1确定需求模型274

10.5.2单时期离散型随机需求模型275

10.5.3单时期连续型随机需求模型276

10.5.4多时期动态需求批量问题276

习题277

第11章 决策论279

11.1决策分析的基本问题279

11.1.1决策分析的基本概念279

11.1.2决策分析的基本原则280

11.1.3决策分析的基本分类281

11.2确定型和非确定型决策282

11.2.1确定型决策282

11.2.2非确定型决策283

11.3风险型决策286

11.3.1期望值准则286

11.3.2决策树法287

11.3.3贝叶斯决策289

11.4效用理论291

11.4.1效用的概念291

11.4.2效用曲线的绘制291

11.4.3效用曲线的类型292

11.4.4效用曲线的应用293

11.5马尔可夫决策293

11.5.1马尔可夫决策模型293

11.5.2马尔可夫决策的基本方程组298

11.5.3马尔可夫决策问题的改进算法299

11.6 WinQSB软件应用301

11.6.1效益表分析301

11.6.2决策树302

11.6.3贝叶斯分析303

11.6.4马尔可夫过程303

习题304

第12章 多属性决策308

12.1多属性决策的基本概念308

12.1.1构成多属性决策的基本要素308

12.1.2多属性决策的基本步骤310

12.1.3属性的类型及预处理311

12.2属性权重314

12.2.1建立判断矩阵314

12.2.2主观赋权方法315

12.2.3客观赋权法318

12.2.4综合集成赋权法320

12.3决策方法321

12.3.1五种准则法321

12.3.2加性加权法321

12.3.3加权积法322

12.3.4理想解法324

12.3.5主分量分析法326

12.3.6模糊决策法328

12.3.7动态决策法333

12.4层次分析法336

12.4.1建立递阶层次结构336

12.4.2判断矩阵与权系数337

12.4.3一致性检验337

12.5计算软件341

12.5.1 MCE软件包341

12.5.2 DASC与DPS软件342

习题343

第13章 博弈论346

13.1引言346

13.1.1博弈论概述346

13.1.2博弈三要素347

13.1.3博弈的结构和分类348

13.2纳什均衡348

13.2.1纳什均衡定义348

13.2.2混合策略纳什均衡350

13.3反应函数法351

13.3.1基本方法351

13.3.2反应函数法的应用352

13.4矩阵博弈353

13.4.1数学定义353

13.4.2纯策略矩阵博弈354

13.4.3混合策略矩阵博弈356

13.4.4矩阵博弈纳什均衡357

13.4.5矩阵博弈求解方法358

13.5有限二人非零和博弈363

13.5.1数学定义363

13.5.2有限二人非零和博弈纳什均衡364

13.5.3有限二人非零和博弈求解方法364

13.5.4有限二人合作型博弈366

13.6其他博弈问题简介368

13.6.1二人无限零和博弈368

13.6.2 n人博弈368

13.6.3动态博弈370

13.7 WinQSB软件应用371

习题371

附录A WinQSB软件操作指南374

附录B实验指导书377

附录C案例与应用384

附录D判断题396

附录E选择题403

附录F填空题414

参考文献420

出版致谢4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