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疆哈萨克族文化转型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疆哈萨克族文化转型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19/30298789.jpg)
- 夏里甫罕·阿布达里著 著
- 出版社: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812359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46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62页
- 主题词:哈萨克族-民族文化-文化史-研究-新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疆哈萨克族文化转型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研究背景和关键性术语界说1
第一节 研究背景1
一、本书研究的历史背景1
二、本书研究的现实背景4
第二节 文化概念界说5
一、关于文化的概念5
二、本书中的文化概念7
第三节 文化转型概念界说9
一、关于“转型”概念9
二、文化转型概念界说10
三、文化转型的目标和方向12
四、国内外有关社会和文化变迁、转型研究概述14
第二章 哈萨克族历史与文化概述19
第一节 哈萨克族人口分布基本概况19
一、哈萨克族人口分布基本概况19
二、我国哈萨克族人口分布基本情况19
第二节 哈萨克族历史与文化概述20
一、塞人及其文化与哈萨克族的关系20
二、匈奴及其文化与哈萨克族的关系22
三、大月氏及其文化与哈萨克族的关系24
四、乌孙及其文化与哈萨克族的关系24
五、康居及其文化与哈萨克族的关系25
六、奄蔡及其文化与哈萨克族的关系26
七、突厥及其文化与哈萨克族的关系26
八、突骑施及其文化与哈萨克族的关系28
九、葛逻禄及其文化与哈萨克族的关系28
十、钦察及其文化与哈萨克族的关系29
十一、克烈、乃满等及其文化与哈萨克族的关系30
第三节 哈萨克汗国至近代31
第四节 清朝政府与哈萨克关系的建立及其改善33
一、清朝政府与哈萨克汗国关系的建立33
二、哈萨克汗国的解体34
三、我国哈萨克族回归故土35
第三章 新疆哈萨克族传统文化模式及特点分析37
第一节 文化模式概念界说37
第二节 自然主义与经验主义的文化模式39
一、自然主义的特性40
二、经验主义的特性42
第三节 自然主义与经验主义文化模式特点45
一、群体本位性特点45
二、风俗本位性特点47
三、动态性与开放性的特点48
第四章 新疆哈萨克族早期文化转型进程50
第一节 关于早期文化转型50
一、商品经济和商业的发展51
二、开始从游牧向定居转变52
三、产业工人的出现53
四、教育的初步转型54
第二节 思想文化观念的转型58
第三节 出版事业的初步发展和政治理论书籍的翻译出版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61
一、出版事业的初步发展61
二、政治理论书籍的翻译和传播62
三、马克思主义和进步革命思想的传播63
第五章 从阿拜·库南拜耶夫到唐加勒克·卓勒德65
第一节 阿拜·库南拜耶夫及其文化启蒙与地位65
一、阿拜·库南拜耶夫的生平与创作65
二、阿拜·库南拜耶夫创作的时代背景67
第二节 阿拜·库南拜耶夫的文化反思思想及其影响69
一、阿拜·库南拜耶夫的文化反思思想69
二、阿拜·库南拜耶夫的影响73
第三节 唐加勒克·卓勒德75
一、唐加勒克·卓勒德的生平与创作生涯75
二、唐加勒克·卓勒德的文化反思诗篇77
三、力图走向大众87
四、对新疆哈萨克族各项文化事业的贡献88
第六章 新中国的成立——伟大的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90
第一节 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及其关系90
第二节 新中国的成立——伟大的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95
一、教育98
二、新闻出版99
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100
第三节 改革开放为背景的文化转型101
第七章 文化危机与文化反思107
第一节 理性视角中的文化危机与文化反思107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新疆哈萨克族文化反思113
一、对文化反思必要性的理性认识113
二、对新疆哈萨克族文化的开放性与保守性并存的分析115
三、对惰性的批判119
四、对文化转型期一些矛盾现象的认识与思考124
第三节 世纪之交新疆哈萨克族文化反思128
第八章 新疆哈萨克族青年亚文化分析133
第一节 关于亚文化概念及新疆哈萨克族青年亚文化133
第二节 新疆哈萨克族母语青年亚文化136
一、城市青年群体136
二、农牧区青年群体138
第三节 新疆哈萨克族“民考汉”青年亚文化140
一、新疆哈萨克族“民考汉”青年亚文化群体及其特点141
二、新疆哈萨克族“民考汉”青年亚文化群体行为模式146
三、新疆哈萨克族“民考汉”青年亚文化与主导性文化的关系147
四、“民考汉”青年亚文化与母语青年亚文化之间的关系148
五、新疆哈萨克族“民考汉”青年亚文化群体的弱点及克服弱点的途径149
第九章 文学的转型和文化转型期的文学创作150
第一节 20世纪新疆哈萨克族文学的转型——新型文学样式的产生与发展150
一、文学的转型与文化转型相一致150
二、小说体裁的产生与发展152
三、戏剧体裁的产生与发展153
四、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事业的发展154
五、文学翻译事业的发展155
六、其他文学体裁的产生与发展156
第二节 新疆哈萨克族“民考汉”亚文化作家的创作157
一、新疆哈萨克族“民考汉”亚文化作家157
二、新疆哈萨克族“民考汉”亚文化作家的创作优势159
三、新疆哈萨克族“民考汉”青年亚文化作家的创作特点162
第三节 文化转型期的文学创作166
一、转型期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史无前例的创作机遇166
二、怎样才能成功地反映和表现转型期的社会生活168
三、对《魂在人间》的文化学分析170
四、努力开垦转型期文学创作的处女地,取得创作上的丰硕成果173
第十章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哈萨克族文化转型进程及表现175
第一节 作为一种整体性变迁的文化转型进程175
第二节 牧民定居加快文化转型进程179
第三节 显示文化转型及其表现183
一、起居文化发生显著的变化183
二、审美文化的变迁184
三、饮食文化更加丰富多样185
四、服饰文化与时俱进186
五、消费文化的变化186
六、移风易俗要求的提出187
第四节 作为“哈萨克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反思与因特网上的讨论188
一、主要观点介绍188
二、因特网上的讨论194
第十一章 抓住机遇 加快转型 迎接挑战198
第一节 抓住改革开放深化的机遇促进文化转型进程198
一、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任务,描绘了宏伟蓝图198
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和具体实施199
三、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200
第二节 通过文化反思促进文化转型202
第三节 文化转型研究为文化转型服务204
第四节 建议与结束语205
一、建议205
二、结束语206
附录 从诗歌民族向哲学民族转变210
第一节 “诗歌民族”与“哲学民族”概念的历史基础与现实依据210
一、“哪一个民族首先不是诗人,而后才成为思想家的呢?”210
二、“世界在它的幼年时代是由一些诗性的或能诗的民族所组成的……”211
三、刘士林: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212
四、犹太民族——“哲学家民族”214
五、3000年的人类回顾2000年的人类:人类童年的终结217
第二节 “诗歌民族”与“哲学民族”概念的定义与具体内容218
第三节 新疆哈萨克族——典型的草原“诗歌民族”225
第四节 两种错误观点批判235
一、消极悲观论235
二、盲目乐观论236
三、消极悲观论和盲目乐观论批判236
四、承认现实,树立民族自信心237
五、我们必须要有发展意识,要有符合时代要求的发展观238
主要参考文献241
后记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