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职业性高原病药物治疗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职业性高原病药物治疗学
  • 汪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80245418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70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388页
  • 主题词:职业病-高山病-药物疗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职业性高原病药物治疗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高原环境因素与职业性高原病1

第一节 高原环境因素1

一、气压与氧分压2

二、温度与冷强度2

三、太阳辐射与电离辐射6

四、湿度与蒸发9

第二节 高原环境因素与职业性高原病9

一、职业性高原病及其发病的环境因素9

二、职业性高原病发病情况10

第三节 中国高原地区及其环境因素特征11

一、青藏高原12

二、帕米尔高原13

三、内蒙古高原15

四、黄土高原16

五、云贵高原16

第四节 青藏高原主要交通路线及其环境因素特征16

一、青藏铁路16

二、青藏公路17

三、川藏公路20

四、新藏公路21

五、滇藏公路21

第五节 国际其他高原地区及其环境因素特征22

一、国外高原地区及其环境因素特征22

二、南极高原地区环境因素特征27

第二章 职业性高原病病理生理学29

第一节 肺动脉高压30

一、低氧性肺动脉高压30

二、病理生理学机制31

第二节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35

一、低氧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35

二、病理生理学机制35

第三节 血脑屏障损伤37

一、血脑屏障结构与功能37

二、低氧损伤血脑屏障的特征38

三、低氧损伤血脑屏障的病理生理学机制39

第四节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44

一、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44

二、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及其病理生理学特征51

三、低氧对内皮细胞的损伤53

四、寒冷对内皮细胞的损伤55

第五节 红细胞增多58

一、低氧性红细胞增多58

二、低氧性红细胞增多与红细胞生成素58

三、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信号转导59

第六节 免疫损伤61

一、低氧对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61

二、低氧对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63

三、低氧对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64

四、低氧对自然杀伤细胞和自然杀伤T细胞的影响65

五、低氧对抗原提呈细胞的影响65

六、低氧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65

第七节 细胞凋亡65

一、低氧诱导细胞凋亡66

二、细胞凋亡的分子途径67

三、低氧诱导因子与细胞凋亡69

第八节 离子转运异常70

一、离子通道70

二、离子转运体77

第九节 碳酸酐酶79

一、碳酸酐酶及其同工酶79

二、碳酸酐酶同工酶的分子结构及催化机制80

三、碳酸酐酶同工酶的生理功能81

四、碳酸酐酶同工酶与急性高原反应83

第十节 珠蛋白家族84

一、珠蛋白家族结构与功能特征84

二、血红蛋白84

三、肌红蛋白88

四、脑红蛋白89

五、胞红蛋白90

第十一节 低氧诱导因子91

一、低氧诱导因子结构与功能91

二、低氧诱导因子-1α分子结构92

三、低氧对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调节92

四、调节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细胞因子92

五、低氧诱导因子-1α靶基因93

第十二节 能量代谢异常95

一、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95

二、低氧对能量代谢的影响96

三、寒冷对能量代谢的影响99

第十三节 能量代谢调控的钾通道101

一、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101

二、ATP敏感性钾通道功能的调节101

三、能量代谢异常对药物作用的影响103

第三章 职业性高原病防治药物108

第一节 职业性高原病及其分类108

一、高原病研究历程108

二、国外高原病命名与分类109

三、国内高原病命名与分类110

第二节 高原病防治药物111

一、高原病防治药物研究历程111

二、治疗职业性高原病的化学药物112

三、防治高原病的中药131

第四章 职业性高原病治疗学147

第一节 概述147

第二节 高原肺水肿148

一、诱发因素148

二、发病机制149

三、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149

四、治疗原则149

第三节 高原脑水肿150

一、诱发因素150

二、发病机制150

三、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150

四、治疗原则151

第四节 高原心脏病152

一、诱发因素152

二、发病机制152

三、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153

四、治疗原则154

第五节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155

一、诱发因素155

二、发病机制155

三、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156

四、治疗原则156

第五章 高原环境因素损伤及其预防和治疗159

第一节 急性高原反应159

一、诱发因素159

二、发病机制159

三、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160

四、治疗原则162

五、预防与健康教育163

第二节 高原脱习服与高原脱适应164

一、诱发因素165

二、发病机制165

三、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165

四、治疗原则166

五、预防与健康教育166

第三节 高原环境因素寒冷损伤167

一、高原冻伤167

二、高原低体温184

第四节 高原环境因素低氧与寒冷对机体的交互影响196

一、高原环境因素低氧与寒冷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196

二、寒冷与低氧同时习服对耐寒力与低氧耐力的影响199

三、冷习服对机体低氧耐力的影响199

四、低氧习服对机体耐寒力的影响200

第六章 高原环境因素损伤防治药物评价技术206

第一节 高原环境因素低氧损伤防治药物的评价技术206

一、急性高原反应防治药物206

二、高原肺水肿药物208

三、高原脑水肿药物210

四、高原心脏病药物212

五、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药物213

六、高原肺动脉高压药物214

七、调节肺动脉压改善脑体作业能力的药物216

八、高原脱习服防治药物217

第二节 高原环境因素寒冷损伤防治药物的评价技术218

一、高原环境因素寒冷损伤防治药物人体评价指标218

二、高原环境因素寒冷损伤及其防治药物临床前评价指标220

三、口服预防冷损伤药物评价指标222

四、冻伤治疗药评价指标223

五、高原环境因素寒冷损伤防治药物评价动物与细胞模型223

六、高原环境因素寒冷损伤防治药物评价技术225

第三节 高原环境因素紫外辐射损伤防治药物的评价技术231

一、紫外辐射皮肤损伤防治药物232

二、紫外辐射眼睛损伤防治药物234

第七章 高原环境因素损伤及防治药物研究进展237

第一节 靶向肺动脉高压防治高原心脏病和高原肺水肿药物的研究进展237

一、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237

二、靶向肺动脉高压防治高原肺水肿和高原心脏病的药物237

三、埃他卡林防治高原肺动脉高压及其分子机制253

第二节 靶向神经血管单元防治高原脑水肿药物的研究进展256

一、神经血管单元结构和功能256

二、靶向高原脑水肿病理生理学环节的药物260

三、埃他卡林防治高原脑水肿及其神经血管单元保护作用机制262

第三节 靶向ATP敏感性钾通道新化学实体的研究进展270

一、ATP敏感性钾通道开放剂的分子结构类型270

二、埃他卡林激活ATP敏感性钾通道的亚型选择性273

三、埃他卡林调控血管张力的选择性282

四、埃他卡林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分子药理学特征285

五、埃他卡林对高血压性心血管重构的逆转作用289

六、ATP敏感性钾通道SUR2B/Kir6.1亚型选择性开放剂290

七、埃他卡林衍生物激活ATP敏感性钾通道的构效关系研究292

第四节 靶向碳酸酐酶防治高原病药物的研究进展294

一、碳酸酐酶抑制剂的分子设计与活性评价294

二、碳酸酐酶抑制剂的化学结构类型及其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298

三、碳酸酐酶抑制剂醋氮酰胺在防治高原病中的应用303

第五节 珠蛋白家族与高原低氧损伤及其靶向性药物的研究进展306

一、调节血红蛋白构象的内源性物质306

二、蛋白质构象变化的研究技术308

三、脑红蛋白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309

第六节 高原环境因素损伤中医证候学及新复方党参的研究进展311

一、中医对环境与疾病关系的认识311

二、职业性高原病的中医病因学和证候学312

三、新复方党参和香杞多糖的研究进展315

第七节 高原环境因素低氧肾脏损伤与钾通道开放剂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319

一、高原环境因素低氧对肾脏的损伤作用319

二、埃他卡林的肾脏保护作用322

第八节 血管内皮细胞与高原环境因素损伤及其药物新靶标的研究进展324

一、血管内皮细胞与高原环境因素损伤324

二、靶向内皮细胞防治高原环境因素损伤技术途径328

三、内皮细胞药物新靶标的研究进展329

第九节 高原间断性低氧损伤及相关病理生理学特征的研究进展336

一、高原间断性低氧损伤336

二、高原间断性低氧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336

三、高原间断性低氧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338

第十节 表观遗传学与高原适应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341

一、表观遗传学与环境医学341

二、高原适应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347

后记3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