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
  • 冯双白,茅慧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18272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20页
  • 文件大小:119MB
  • 文件页数:333页
  • 主题词:舞蹈史-中国-高等学校-教材;舞蹈艺术-鉴赏-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舞蹈史及作品鉴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远古时代的中国舞蹈1

第一节 关于中国舞蹈的起源1

一、古代史籍中保留的有关舞蹈创始者的记载1

二、中国近现代当代民族民间文化志中有关舞蹈起源的民间传说2

三、主要的舞蹈起源观点3

第二节 传说中的其他远古舞蹈4

一、远古氏族部落的舞蹈4

二、黄帝部族的舞蹈5

第三节 考古方面的远古舞蹈材料6

一、陶器6

二、岩画7

【作品鉴赏】8

一、舞蹈纹彩陶盆8

二、广西花山岩画10

三、大型歌舞乐《骆越神韵》10

四、壮族群舞《花山战鼓》10

【课后思考与练习】11

第二章 三代及春秋战国时期的舞蹈12

第一节 夏代的舞蹈13

一、考古发掘的夏代乐器与夏代舞蹈13

二、与夏禹相关的乐舞《夏龠》(即《大夏》)及与后世“禹步”的关联13

三、夏代的四夷舞14

四、夏代君王与舞蹈15

第二节 商代的祭祀舞蹈15

一、商代的代表性祭祖舞——《大濩》(又称《桑林》)15

二、商代名目众多的求雨舞16

第三节 西周的礼乐舞蹈17

一、什么叫“制礼作乐”17

二、制礼作乐在舞蹈方面的产物——《六代舞》(又称《六大舞》)17

三、《大武》的结构18

四、西周的乐舞教育体制18

五、灵活应用的舞蹈组合——《六小舞》19

第四节 周代的祭祀舞蹈20

一、蜡祭中的舞蹈20

二、雩祭中的舞蹈21

三、傩祭中的舞蹈21

第五节 “礼崩乐坏”后的东周舞蹈22

一、什么是“礼崩乐坏”22

二、女乐歌舞的职业化滥觞23

三、东周歌舞的社会作用24

第六节 先秦时期主要的乐舞理论25

一、儒家的乐舞观25

二、墨子的“非乐”理论26

三、道家对乐舞的否定中生成的乐舞美学理想27

【作品鉴赏】28

一、大型歌舞《编钟乐舞》28

二、大型歌舞《九歌》29

三、大型现代舞剧《九歌》30

四、现代舞《九歌》31

五、女子独舞《诗经三首》32

六、古典女子群舞《桃夭》33

七、民族舞剧《西施》33

八、古典女子三人舞《楚腰》34

【课后思考与练习】35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舞蹈36

第一节 汉代盛行的俗乐舞36

一、角抵百戏广为流传37

二、徒手舞、长袖舞、持道具舞等缤彩纷呈38

三、载歌载舞的相和大曲39

四、边境民族乐舞的传入40

第二节 汉代雅乐的趋向与创新41

一、汉代雅乐的趋向41

二、汉代雅乐的创新42

第三节 汉代的乐舞机构43

一、俗乐机构——乐府43

二、雅乐机构——太乐署44

第四节 汉代女乐的发展44

一、汉代女乐的舞蹈特点44

二、汉代著名的女乐舞人45

第五节 汉代乐舞美学思想46

一、刘安的《淮南鸿烈》和傅毅的《舞赋》47

二、桓谭的《新论》47

【作品鉴赏】48

一、古典女子独舞《昭君出塞》48

二、古典男子四人舞《秦王点兵》48

三、古典男子独舞《秦俑魂》49

四、大型舞剧《铜雀伎》50

五、新版大型舞剧《铜雀伎》50

六、大型历史舞剧《南越王》51

七、大型民族舞剧《霸王别姬》52

八、大型民族舞剧《古汉伊人》53

九、大型汉风舞蹈诗《大风歌》53

十、大型舞剧《云水洛神》54

【课后思考与练习】55

第四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舞蹈56

第一节 中原乐舞文化的整流与南移56

一、宫廷与士族乐舞57

二、杂舞58

三、清商乐59

四、娱佛乐舞60

第二节 北朝各族乐舞的南渐61

一、北魏时期的舞蹈61

二、北朝各族乐舞的汇集62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乐舞美学思想64

一、魏晋玄学中的乐舞观念64

二、魏晋玄学与先秦儒家乐舞观的异同65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乐舞美学风范65

【作品鉴赏】66

一、古典女子群舞《踏歌》66

二、古典男子群舞《谢公屐》67

【课后思考与练习】68

第五章 唐代舞蹈69

第一节 兴盛的唐代乐舞69

一、唐代乐舞兴盛的体现69

二、唐代乐舞兴盛的原因70

第二节 自娱性乐舞71

一、聚众欢舞71

二、自舞成风72

第三节 表演性乐舞73

一、纯舞73

二、插舞75

三、歌舞戏与参军戏76

第四节 礼仪性乐舞76

一、《十部乐》76

二、《坐部伎》与《立部伎》80

第五节 宗教性乐舞82

一、民间祭祀舞蹈82

二、宫廷祭祀舞蹈83

三、寺观舞蹈83

第六节 乐舞机构与艺人84

一、乐舞机构84

二、艺人86

第七节 舞蹈典籍88

一、文献88

二、舞谱89

【作品鉴赏】89

一、古典女子独舞《春江花月夜》89

二、古典女子双人舞《飞天》90

三、大型舞剧《丝路花雨》91

四、大型乐舞《仿唐乐舞》92

五、大型舞剧《文成公主》93

六、大型舞剧《大梦敦煌》94

【课后思考与练习】95

第六章 宋辽金西夏舞蹈96

第一节 宫廷乐舞兼收并蓄97

一、宫廷队舞97

二、歌舞大曲101

三、宫廷雅乐103

第二节 民俗舞蹈蓬勃发展104

一、新兴的表演场所和表演时节104

二、瓦舍伎艺105

三、民间舞队108

四、戏曲与舞蹈的相互吸收110

第三节 乐舞机构及艺人110

一、乐舞机构110

二、歌舞艺人及其生活112

第四节 辽金西夏时期的舞蹈112

一、辽代舞蹈112

二、金代舞蹈116

三、西夏舞蹈120

【作品鉴赏】121

一、古典三人舞《金山战鼓》121

二、独舞《易安心事》122

三、大型舞剧《风中少林》123

四、大型舞蹈诗《清明上河图》124

【课后思考与练习】125

第七章 元代舞蹈126

第一节 元代宫廷乐舞126

一、元代“乐队”127

二、宴享乐舞128

三、大型歌舞曲《白沙细乐》129

四、乐舞机构129

第二节 元代民间歌舞129

一、富有宗教色彩的查玛130

二、自娱自乐的《安代舞》130

三、源远流长的《倒喇》130

第三节 元杂剧的繁荣发展131

一、元杂剧兴盛的原因131

二、元杂剧中的舞蹈131

【作品鉴赏】132

一、民族舞剧《森吉德玛》132

二、蒙古族群舞《草原酒歌》133

三、蒙古族群舞《盛装舞》134

【课后思考与练习】135

第八章 明代舞蹈136

第一节 明代的宫廷舞蹈136

一、雅乐舞蹈136

二、宴乐舞蹈137

第二节 明代的民间舞蹈138

一、汉族民间舞蹈139

二、少数民族民间舞蹈140

第三节 明代的家伎乐舞141

一、古代女乐的遗绪141

二、戏舞相和的特点142

第四节 明代的戏曲舞蹈142

一、明传奇中的插入性舞段142

二、明戏曲中舞蹈化的舞台动作144

第五节 明代的乐舞理论及舞谱145

一、韩邦奇的《苑洛志乐》145

二、张敉的《舞志》146

三、朱载堉的“舞学”146

四、舞谱147

【作品鉴赏】150

一、舞剧《牡丹亭》150

二、芭蕾舞剧《牡丹亭》151

【课后思考与练习】152

第九章 清代舞蹈153

第一节 清代的宫廷舞蹈153

一、雅乐舞蹈153

二、宴乐舞蹈154

三、清末著名舞蹈家——裕容龄156

第二节 清代的民间舞蹈158

一、汉族民间舞蹈158

二、少数民族民间舞蹈160

第三节 清代的戏曲舞蹈161

一、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来的地方戏161

二、戏曲舞蹈的功能化、程式化、艺术化发展趋向162

三、戏曲舞蹈的美学创造164

【作品鉴赏】165

一、民族舞剧《小刀会》165

二、仿清宫乐舞《宗清乐舞·盛世行》166

三、古典三人舞《盛京建鼓》167

四、芭蕾舞剧《末代皇帝》168

【课后思考与练习】169

第十章 民国时期的舞蹈170

第一节 舞蹈启蒙时代的来临170

一、欧美舞蹈的传入及影响170

二、舞蹈启蒙的展开171

三、早期歌舞团体的出现173

第二节 新舞蹈艺术的崛起173

一、吴晓邦的新舞蹈艺术实践173

二、吴晓邦的新舞蹈艺术思想175

第三节 20世纪30至40年代中国舞蹈发展的总体状况176

一、苏区歌舞的产生与发展176

二、革命宣传队伍中的舞者们177

三、抗日救亡中的舞蹈活动178

四、延安新秧歌运动179

五、戴爱莲对民族舞蹈的回归与实践180

六、播撒舞蹈艺术种子的其他舞蹈家181

【作品鉴赏】182

一、独舞《饥火》182

二、歌舞剧《罂粟花》183

三、舞剧《虎爷》183

四、舞剧《宝塔与牌坊》184

五、独舞《思乡曲》184

六、“边疆音乐舞蹈大会”184

七、女子独舞《哑子背疯》(又名《老背少》)186

八、藏族舞蹈《巴安弦子》186

九、女子独舞《瑶人之鼓》187

十、维吾尔族独舞《盘子舞》188

十一、歌舞剧《麻雀与小孩》188

十二、歌舞剧《葡萄仙子》189

十三、三人舞《三蝴蝶》189

十四、群舞《进军舞》190

十五、男子独舞《义勇军进行曲》191

十六、秧歌剧《兄妹开荒》192

【课后思考与练习】193

第十一章 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前的舞蹈(1949—1965)194

第一节 舞蹈文化体制及舞蹈思想的变化194

一、从“文工团”到“歌舞团”的体制改革194

二、舞蹈演出组织方式的进一步确立195

三、汲取民间滋养、反映现实生活的舞蹈思想195

第二节 专业舞蹈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发展198

一、新中国舞蹈教育的先声——创办舞运班、舞研班198

二、中国舞蹈教育的基石——北京舞蹈学校初建200

三、独辟蹊径的教学及创作——天马舞蹈工作室的探索201

第三节 舞蹈创作的探索与成就202

一、脱胎求艺民间舞蹈202

二、戏胎新法古典舞蹈204

三、多元一体部队舞蹈205

四、舞剧创作初探205

第四节 政治运动中的舞蹈发展207

一、舞蹈艺术“大跃进”207

二、一批优秀舞蹈作品的涌现208

三、舞剧创作的首轮高潮210

【作品鉴赏】213

一、女子群舞《荷花舞》213

二、群舞《红绸舞》214

三、蒙古族群舞《鄂尔多斯》214

四、傣族女子群舞《孔雀舞》215

五、彝族群舞《快乐的罗嗦》216

六、维吾尔族女子独舞《摘葡萄》217

七、蒙古族女子独舞《盅碗舞》217

八、黎族女子群舞《草笠舞》218

九、舞剧《宝莲灯》219

十、舞剧《鱼美人》220

十一、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220

【课后思考与练习】221

第十二章 “文革”时期的舞蹈(1966—1976)223

第一节 “红、白”芭蕾畸形普及223

一、《红色娘子军》的命运224

二、《白毛女》的十年遭遇225

第二节 “新样板戏”突破创新227

一、芭蕾舞剧《沂蒙颂》的语言突破227

二、芭蕾舞剧《草原儿女》的多元舞蹈语汇227

第三节 小型舞蹈创作复苏228

一、以部队舞蹈创作为先导228

二、样板戏创作经验指导下的全国舞蹈调演230

【作品鉴赏】232

一、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232

二、芭蕾舞剧《白毛女》233

三、芭蕾舞剧《沂蒙颂》234

四、芭蕾舞剧《草原儿女》235

五、女子群舞《草原女民兵》236

六、女子三人舞《水乡送粮》236

七、群舞《战马嘶鸣》237

【课后思考与练习】238

第十三章 改革开放初期的舞蹈(1976—1990)239

第一节 舞蹈界全面恢复整顿239

一、舞蹈院团及协会工作重新运转239

二、舞蹈教学与研究机构的恢复与新建240

第二节 舞蹈创作继往开来240

一、中外经典舞蹈作品重现舞台241

二、中国“古代乐舞”复兴241

三、中国古典舞重寻古雅243

第三节 舞蹈文化意识的苏醒244

一、民间舞去粗取精的新思考245

二、风情歌舞的寻根之举245

三、舞剧创作突显民族文化底蕴246

第四节 舞蹈观念的变革250

一、关于舞蹈语言风格样式的争议250

二、心理结构成为舞蹈创作的重要组织方式252

三、形象的塑造成为舞蹈创作的重要追求252

四、舞蹈艺术理性观念的讨论253

【作品鉴赏】255

一、傣族舞剧《召树屯与楠木诺娜》255

二、满族舞剧《珍珠湖》256

三、芭蕾舞剧《雷雨》257

四、芭蕾舞剧《祝福》258

五、芭蕾舞剧《家》259

六、芭蕾诗剧《觅光三部曲》260

七、民族舞剧《奔月》261

八、现代舞剧《鸣凤之死》262

九、独幕舞剧《繁漪》263

十、傣族独舞《水》263

十一、双人舞《元宵夜》264

十二、双人舞《刑场上的婚礼》265

十三、男子独舞《残春》265

十四、女子独舞《雀之灵》266

十五、男子群舞《奔腾》267

十六、男子群舞《黄河魂》268

十七、大型组舞《黄河》269

十八、女子群舞《小溪、江河、大海》269

十九、双人舞《新婚别》270

【课后思考与练习】271

第十四章 改革开放深化后的舞蹈(20世纪90年代之后)272

第一节 红红火火的群众舞蹈活动272

一、群众舞蹈活动自由多样272

二、秧歌运动的又一次高峰273

第二节 舞蹈种类的多元化273

一、国际标准舞蓬勃发展273

二、当代舞的出现及命名273

三、影视舞蹈276

第三节 舞蹈事业全面繁荣279

一、中国古典舞建设的“新成效”279

二、成就非凡的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282

三、从借鉴到独创的现代舞探索之路285

四、中国舞剧艺术的繁盛288

五、中国舞蹈学的建设与成就293

【作品鉴赏】297

一、彝族舞剧《阿诗玛》297

二、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298

三、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299

四、群舞《黄土黄》300

五、群舞《一个扭秧歌的人》301

六、藏族三人舞《牛背摇篮》302

七、独舞《醉鼓》303

八、女子独舞《扇舞丹青》304

九、藏族群舞《酥油飘香》304

十、群舞《舞越潇湘》305

十一、女子群舞《云上的日子》306

十二、女子群舞《潮汐》307

十三、群舞《半梦》307

十四、女子独舞《也许是要飞翔》308

十五、群舞《千手观音》309

十六、女子群舞《小城雨巷》310

十七、舞剧《深圳故事》311

十八、舞剧《澳门新娘》312

十九、现代舞《女书》313

二十、现代舞《水月》314

二十一、交响合唱舞剧《布兰诗歌》315

【课后思考与练习】316

参考文献317

后记32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