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
  • 张国宏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07474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02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16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论1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演进轨迹1

(一)中国共产党人早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问题的初步认识2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的前奏4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明确提出5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法的一度放弃9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重提11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多重内涵14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15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18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时代化19

(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21

(五)中国经验马克思主义化23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5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个命题提出的时间不同26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不同27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两种不同状态28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个命题具有内在的统一和联系28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论30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理基础30

(一)马克思主义蕴涵的真理绝对性与相对性相统一的理论本性31

(二)马克思主义体现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理论本质32

(三)马克思主义具有的实践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理论品格33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基础35

(一)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的两大历史课题与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35

(二)救亡图存、民族振兴的需要与中国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37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基础40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40

(二)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42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阶级组织基础45

(一)新的革命力量的成长45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7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础49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实践理性上的相通49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理想上的契合51

(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人文关怀上的接近53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论55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基本脉络55

(一)第一个“3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56

(二)第二个“3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延伸和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准备61

(三)第三个“3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65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多维解读71

(一)不断深入理解、科学解读、创造性诠释和理性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过程71

(二)不断深入理解和逐步把握中国国情的过程73

(三)不断孕育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74

(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及哲学思想相融合的过程75

(五)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在理论上不断升华的过程76

(六)在两条战线斗争和反对各种错误倾向中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78

(七)中华优秀儿女不断探索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过程80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论82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路线的发展轨迹82

(一)革命时期毛泽东创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82

(二)改革时期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84

(三)世纪之交江泽民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拓展86

(四)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把党的思想路线推进到更加注重内涵建设的新水平87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髓的理论内涵89

(一)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和实质90

(二)解放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状态94

(三)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观念动力98

(四)求真务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本质101

三、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命线103

(一)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103

(二)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命线105

(三)党的思想路线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驱动力107

(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08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题论111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革命主题112

(一)解答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如何革命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主题113

(二)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主题的破解119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建设主题129

(一)解答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主题130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主题的破解132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论147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动力147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突出实践性147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批判性149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开放性151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动力153

(一)实践与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基153

(二)实践与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拓156

(三)实践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159

(四)实践与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161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动力162

(一)时代特征变化的客观推动162

(二)中国国情演变的客观要求165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动力167

(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168

(二)人民利益至上的核心价值观171

(三)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理论追求173

(四)对党的命运和出路的忧患与探求175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论178

一、理论武装,奠定基础178

(一)全党理论水平的提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项基础工程179

(二)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群众181

(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群众的基本经验183

二、调查研究,把握根本185

(一)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方法185

(二)调查研究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188

(三)通过调查研究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191

三、总结反思,升华创新193

(一)总结反思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关键环节193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进行科学反思与总结的基本经验195

四、集中智慧,综合创新199

(一)立足群众实践,集中全党智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证199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集中智慧、综合创新的产物201

五、“古为今用”,继承创新203

(一)坚持古为今用,在批判继承和改造创新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4

(二)中国共产党人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经验总结206

六、“洋为中用”,借鉴创新208

(一)坚持洋为中用,在借鉴创新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08

(二)坚持洋为中用,善于借鉴创新的基本要求211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论214

一、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和领袖观215

(一)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215

(二)马克思主义的领袖观219

二、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依靠力量221

(一)人民群众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推动力222

(二)让马克思主义掌握群众,让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落脚点224

三、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主体227

(一)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是实现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227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领袖作用发挥的规律232

四、广大理论工作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推动力量234

(一)包括思想家理论家在内的广大理论工作者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235

(二)正确处理领袖的理论创造与理论工作者理论贡献的关系238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论240

一、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地位240

(一)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品质的本质要求241

(二)中国共产党人具有理论创新的强烈意识243

(三)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力源泉246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辩证要求249

(一)坚持与发展的辩证统一250

(二)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辩证统一251

(三)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辩证统一252

(四)国际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253

(五)文本研究与把握精髓的辩证统一254

(六)系统性与选择性的辩证统一255

(七)求真性与反倾向的辩证统一257

(八)总结历史与前瞻未来的辩证统一258

(九)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259

(十)“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辩证统一260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历史启示261

(一)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先导261

(二)继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前提263

(三)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基础264

(四)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根本方法265

(五)解决中国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中心任务266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论269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价值269

(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270

(二)树立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论273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价值275

(一)奠定了中国特色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行动指南276

(二)提供了其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现实借鉴281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神价值284

(一)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想启蒙284

(二)实现了从西方到东方、传统到现代的文化转型285

(三)推动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287

主要参考文献291

后记3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