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初三儒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汉初三儒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68/33493537.jpg)
- 马育良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黄山书社
- ISBN:7806300937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312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32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汉初三儒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激荡与变迁:战国秦汉之际政治史与儒学史的一页1
一、从三代早期国家到新型政治国家的嬗变1
二、思想史与儒学史的变迁6
1、思想史:从百家争鸣走向兼容相合6
2、孔子“和而不同”的文化观与战国后期儒学的嬗变7
3、汉初儒学的趋变与尊道12
陆贾:向非儒文化观挑战的汉儒第一人15
一、陆贾的生平与《新语》16
1、陆贾生平16
2、《新语》真伪辨析17
二、政刑暴力政治走向极端:陆贾思想产生的背景19
1、多元兼容:秦政治文化的一个侧面19
2、秦在政治嬗变中逐渐走向政刑、暴力至上的险途23
三、陆贾对秦政的思考与批判27
1、“逆取而顺守”:陆贾对秦政得失的思考27
2、批判之一:秦政的走向政刑全能与暴力至上28
3、批判之二:时代政治误导下的绝对功利主义29
四、仁义:陆贾政治思维的轴心33
1、孔孟仁学的基本要义34
2、“天人合策”与文明史:陆贾论仁的角度与特征37
五、陆贾仁义思想的基本要义41
1、怀德、无为42
2、笃于义而薄于利45
3、辨惑、求贤51
4、修于闺门之内、行于纤微之事56
六、陆贾思想的儒家、孟学特征及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60
1、陆贾思想的儒家特征辨析60
2、陆贾与汉代经学和孟学63
3、陆贾的灾异思想69
4、陆贾在思想史上的地位70
贾谊:对帝国政治文化进行全新构想的儒家思想家71
一、贾谊的生平与《新书》72
1、贾谊生平72
2、《新书》真伪辨析73
二、汉因秦政:贾谊思想产生的背景77
1、政刑本位:汉初政治的基本现实77
2、汉初“无为”政治辨析79
三、“取与守不同术”:贾谊对秦与汉初政治的双重批判84
1、“过秦”之一:“仁义不施”84
2、“过秦”之二:“违礼义,弃伦理”86
3、对汉初因循“无为”之政的批判88
4、贾谊政治批判思想辨析89
四、礼治主义:从先儒到贾谊的社会政治思维91
1、礼文化的起源、发展与嬗变91
2、先儒孔、荀的“复礼”、“隆礼”思想94
3、历史:贾谊论礼的角度与特征102
五、贾谊礼治思想的基本要义105
1、尊君之势105
2、上设廉耻礼义以遇其臣109
3、使车舆有度,衣服器械各有制数113
4、张四维116
六、法刑与仁义:贾谊礼治秩序论的构成要素121
1、“以权势法制进”:礼治思想侧面之一121
2、“仁义恩厚,此人主之芒刃也”:礼治思想侧面之二123
七、教化:构建礼治新秩序的必要环节126
1、“不知大体”:对汉初“俗吏”吏风的批判126
2、“心未滥而先谕教”:教化之要旨128
3、“定制度”:告别秦政的重要标志130
八、贾谊思想的儒家、荀学特征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131
1、“百投而百不合”:贾谊命途多舛的根本原因131
2、贾谊思想的儒家、荀学特征辨析134
3、贾谊与汉初《左传》学136
4、贾谊在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137
董学:宗教神秘思维与文化沟通139
一、董仲舒的生平与《春秋繁露》140
1、董仲舒生平140
2、《春秋繁露》真伪辨析142
二、战国秦汉之际的宗教神秘文化与董仲舒的神学思维144
1、阴阳五行、天人感应说的流布及其广泛的文化渗透144
2、君主统治者与阴阳五行说和宗教神秘文化146
3、宗教神秘思维:董仲舒藉以与统治者沟通文化心理的途径151
三、董仲舒对《春秋》和孔子的神化154
1、五经元典文化与现实社会政治的疏离154
2、神化《春秋》与孔子:与统治者沟通文化心理的又一途径156
董仲舒:对帝国政治文化新构想进行系统论证的儒家思想家160
一、景武之际的社会政治情势:董仲舒思想产生的背景160
1、景武之际的政治发展160
2、“富者田连仟佰,贫者亡立锥之地”:社会经济生活的新现实161
3、国家暴力政治的再度出现163
二、“究天人之际”:以天道推衍人道165
1、先儒天人合一思想的演进165
2、董仲舒论“天”的品格167
3、董仲舒论“天道”、“天志”172
4、董仲舒论人道、政道、治道175
5、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在思想史上的地位195
三、倡天人感应,以灾异否斥恶政,肯定仁政196
1、先秦墨家关于“天”的意识196
2、董仲舒论天人感应198
3、董仲舒论天人意志的双向沟通200
4、董仲舒天人感应论的政治学价值205
四、以《春秋》为法,正古今之是非207
1、孟子对《春秋》文化价值的推重207
2、董仲舒论《春秋》209
3、董仲舒论《春秋》的价值取向214
4、董仲舒《春秋》学的政治学功能250
“三统”与“改制质文”:董仲舒历史政治思维与人格修养思想的独特表述方式253
一、贾谊、董仲舒对法家历史思维的反思253
二、“三统”说:董仲舒历史政治思维表述方式之一254
1、“五百年王者兴”与“五德终始”254
2、董仲舒“三统”说的基本要义257
三、“改制四法”:董仲舒历史政治思维表述方式之二259
1、“质”“文”的语义演变259
2、董仲舒“改制四法”的基本要义261
四、质文“救弊”论:董仲舒历史政治思维表述方式之三265
1、汉代质文“救弊”说的缘起265
2、董仲舒的三代政治“救弊”论265
3、董仲舒质文“救弊”论对后人的影响275
五、“质”与“文”:先儒与董仲舒人格修养思想的重要范畴278
1、《论语》的质文修养论278
2、荀子的质文修养论281
3、董仲舒的质文人性论与人格修养论283
4、“以质救文”:董仲舒给予时代的一剂总药方293
六、董仲舒思想的特征及其在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295
1、董仲舒思想的特征295
2、董仲舒在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297
余论 汉初三儒思想嬗变演进的特点303
重要参考书目308
后记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