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史
  • 教育部,财政部组编;俞启定,和震主编;俞启定,楼世洲执行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36046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08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222页
  • 主题词:职业教育-教育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古代教育中的职业教育8

第一节 职业教育的起源8

一、关于教育的起源8

二、关于职业教育的起源9

第二节 古代农业生产中的劝农教育10

一、古代农书中记载的农业教育11

二、古代农业生产技术传承中的农谚16

三、古代推进农业生产的社会教化17

第三节 古代工商业中的艺徒制教育21

一、古代工艺生产的发展21

二、工艺传授的教本24

三、艺徒制的基本传授方式26

第四节 古代学校教育制度中的专科教育28

一、教育制度中专科教育的形成28

二、技术专科学校的发展29

第五节 古代教育家的职业教育思想31

一、“六府”、“三事”的科技教育思想31

二、墨子的科技教育思想33

三、颜之推的技艺教育思想33

四、颜元的实学教育思想34

第二章 近代早期的工艺技术教育36

第一节 新型工艺技术教育产生的思想背景36

一、晚清经世致用思想的基本特征37

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观念更新39

第二节 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工艺技术教育的兴办41

一、新式工艺专业技术学堂的兴办41

二、洋务派与顽固派关于“师夷”的争论42

三、新式工艺技术学堂的意义和局限性43

第三节 维新运动时期新式工艺技术教育的拓展44

一、变法改革在教育领域的开展44

二、戊戌变法期间的教育改革47

三、维新运动时期的倡导工艺技术教育的思想观点48

四、郑观应提倡工艺技术教育的主张49

五、张之洞兴办农工商学堂的举措51

第三章 实业教育体系在近代学制中的确立54

第一节 壬寅癸卯学制中的实业教育54

一、“壬寅学制”的制订54

二、“癸卯学制”的制订及基本结构55

三、各级各类实业教育机构57

四、实业学堂的课程教学59

五、实业学堂的教职员61

六、癸卯学制奠定的实业教育特点及局限性62

第二节 清末实业学堂的建立与发展63

一、实业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建立63

二、清末实业学堂的建立与发展66

第三节 张謇兴办实业教育的活动67

一、兴办实业形成的“南通模式”68

二、兴办实业教育的成就68

三、兴办实业教育的特点71

第四节 民国初期的实业教育72

一、民国教育宗旨中的实利主义教育72

二、壬子癸丑学制中的实业教育73

三、实业教育的行政管理74

四、民国初实业教育的发展困境74

第四章 从实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型78

第一节 职业教育的兴起背景78

一、职业教育观念的产生79

二、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79

三、劳工地位的提升和平民教育运动的开展80

四、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的先导81

五、民国职业教育思潮的先驱——陆费逵82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期间对职业教育的倡导83

一、注重教育与职业的关系83

二、职业教育与实业教育的区别之辨84

三、新的职业教育体系的设计88

四、全国教育会联合会对职业教育的推动89

五、中华职业教育社推进职业教育的实践活动90

六、兴办职业教育的高潮92

第三节 职业教育体制在1922年学制中确立94

一、新学制的基本内容94

二、新学制中的职业教育体制94

三、新学制颁布后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存在问题96

第五章 国民政府执政时期的职业教育98

第一节 国民政府的学制建设和职业教育法规的制定98

一、国民政府的教育宗旨98

二、学制的调整99

三、职业教育法规的制定102

第二节 职业学校制度102

一、职业学校的任务103

二、职业学校的设置103

三、职业学校的经费103

四、职业学校的设施104

五、职业学校的科目设置104

六、职业学校的教学和实习104

七、职业学校的学费105

八、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服务105

九、职业学校的教员105

十、职业学校的校长106

十一、职业学校的职员107

十二、职业学校的管理机制107

十三、职业补习学校制度107

第三节 职业教育的发展109

一、职业学校的举办109

二、职业补习教育的推进111

三、普通学校中的职业教育内容112

四、沦陷区的职业教育113

第四节 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农村职业教育114

一、徐公桥农村改进试验区115

二、黄墟农村改进试验区116

三、漕河泾农学团116

四、诸家桥乡村试验小学中的职业教育117

五、中华新农具推行所117

第五节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118

一、论职业教育的目的和任务119

二、大职业教育主义120

三、论职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122

第六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的职业教育124

一、革命根据地的教育体制124

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的职业教育125

三、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职业教育126

四、解放战争期间老解放区的职业教育126

第六章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专业技术教育129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专业技术教育体制129

一、建国初期中等技术教育取代旧职业教育129

二、1951年学制中的专业技术教育131

三、中等专业技术教育体制的形成132

第二节 中等专业学校的建立和发展133

一、中等专业学校的公立化和专业集中化134

二、统一教学计划和课程要求,规范办学行为135

三、《中等专业学校章程》的颁布136

第三节 技工学校及职工教育的发展137

一、技工教育的产生和形成体制138

二、《技工学校暂行办法》的颁布和技工教育的发展139

三、职工教育的开展140

第七章 职业教育的兴起及再遭摧残141

第一节 职业教育的提倡和农业中学的兴办141

一、农业中学兴起的背景142

二、群众自办的农业中学兴起144

三、农业中学的办学特点145

第二节 中等专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和城市职业学校的兴办147

一、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办学体制和教学改革147

二、倡导半工半读教育,推行两种教育制度149

三、城市职业学校的兴办151

第三节“文化大革命”对职业教育的摧残153

一、“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革命”的基本方针和措施154

二、“文化大革命”前期的动荡和教育的荒废155

三、“文化大革命”中后期中等专业技术教育的恢复和改造157

第八章 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恢复和发展160

第一节 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和重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160

一、中等教育结构改革161

二、职业高中的兴办163

三、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正式纳入职业教育系统165

四、新的培训就业机制的探索167

五、重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方针的确定168

第二节 短期职业大学的兴办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构建170

一、短期职业大学的兴办171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构建酝酿171

三、高等职业教育体制的确立172

四、五年制中高职的试办173

第三节 职业教育的发展高潮174

一、20世纪80年代后期职业教育政策和管理制度的演进174

二、20世纪90年代前期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划和相关政策175

三、农村职业教育的大力推进177

四、职业教育的法制建设178

五、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179

第四节 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180

一、职业资格制度的建立和加强180

二、职业教育多元化办学体制的推进182

三、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182

四、中等职业学校评估制度的建立183

五、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国外职教模式和资金184

六、课程和教学改革186

七、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186

第九章 职业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188

第一节 新世纪职业教育的机遇和挑战188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188

二、中等职业教育的一度滑坡190

三、关于职业教育“高移化”的论辩191

四、中等职业教育的回升发展192

五、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农民培训的深化193

第二节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发展战略重点地位的确立197

一、确立职业教育的战略重点发展地位197

二、职业教育的持续改革和发展198

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4

参考书目2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