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江苏经济史 1949-2009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江苏经济史 1949-2009
  • 储东涛,刘兴远等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406128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668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693页
  • 主题词:经济史-江苏省-1949~2009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江苏经济史 1949-200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第一章 经济史理论与区域经济史研究3

第一节 经济史及区域经济史研究概况3

一 经济史的性质及其研究任务4

二 区域经济史的界定及其研究价值7

三 中外学者对区域经济史的研究概况10

第二节 经济史研究中的第一次伟大变革13

一 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经济史的辉煌成就14

二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发现和创立16

三 恩格斯对经济史研究的持续性推动19

第三节 经济史研究中的又一场新“革命”21

一 经济史研究发生新“革命”的起因22

二 从研究方法创新走向经济理论创新23

三 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的三块基石25

第四节 区域经济史的研究对象及方法28

一 区域经济史的研究对象28

二 区域经济史的研究方法34

三 深入研究当代江苏经济史38

第二章 建国后两个30年江苏经济发展比较研究40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30年江苏经济的运行状况41

一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巩固41

二 社会主义经济在曲折中顽强发展47

三 江苏经济曲折发展的原因分析49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30年江苏经济的迅猛发展52

一 30年历程形成三个发展阶段52

二 30年奋斗出现两次经济转型54

三 30年发展的一系列标志性成就56

第三节 江苏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与存在问题61

一 江苏经济60年发展积累的基本经验61

二 江苏经济60年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66

第一篇 经济结构变迁转型第三章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变迁73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江苏所有制结构的状况73

一 国营经济为主导的所有制结构的确立74

二 公有制“一统天下”单一化结构的形成76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江苏所有制结构的革新79

一 对“一大二公”所有制结构的反思79

二 对所有制理论的突破和创新81

三 江苏所有制结构的根本性转变88

第四章 产业结构升级与工业化转型98

第一节 江苏产业结构60年的深刻变化99

一 改革开放前江苏产业结构的变化99

二 改革开放后江苏产业结构的跃升103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108

一 江苏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的主要进展109

二 江苏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115

三 江苏文化产业空前繁荣兴旺120

四 江苏整体上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125

第三节 江苏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历史性任务126

一 江苏产业结构升级转型面临的挑战127

二 江苏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突破性要求133

第五章 农业结构转变与新农村建设136

第一节 江苏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现代化进程137

一 改革开放前江苏农业的基本状况137

二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农业的蓬勃发展140

三 江苏农业现代化的进展与制约因素145

四 江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149

第二节 江苏农村经济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153

一 江苏农村经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153

二 江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新特色156

三 江苏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158

四 继续推进江苏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创新160

第三节 加快江苏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164

一 “城乡二元结构”的内涵及其形成165

二 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的重大意义167

三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指向168

第六章 流通结构刷新与商贸大发展172

第一节 江苏流通结构60年的起伏变化172

一 经济恢复和“一五”时期的江苏流通业173

二 高度集中计划经济时期的江苏流通状况175

三 江苏流通结构的市场化改革历程177

第二节 江苏商贸管理体制改革与商品市场大发展180

一 江苏商贸管理和经营体制的改革180

二 江苏商品市场30年的蓬勃发展184

第三节 江苏市场物价调控与运行状态187

一 改革开放之前的江苏价格运行状态187

二 改革开放后江苏物价改革的历程189

三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价格的波动周期192

四 江苏几次通货膨胀发生的因素分析194

第七章 分配结构重塑与消费新气象197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江苏城乡居民的收入分配与消费197

一 江苏城镇居民的收入分配与消费198

二 江苏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与消费200

第二节 江苏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分配结构重塑204

一 从分配理论创新到分配制度改革205

二 江苏分配结构重塑后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211

三 江苏的“富民强省”与“富民优先”战略213

四 江苏分配结构60年变迁的历史观照215

第三节 江苏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演变状况217

一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深刻变化217

二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迅速变化220

三 江苏消费需求总体疲软的状况分析223

四 促进消费成为拉动江苏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29

第八章 人口结构演变与城市化进程233

第一节 江苏人口结构60年变化总貌234

一 江苏人口结构60年的变化轨迹234

二 江苏人口结构60年变化的主要特征237

三 江苏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一些挑战240

第二节 江苏就业结构60年的显著变化244

一 新中国头30年江苏的就业状况244

二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就业结构的迅速变化246

三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就业结构变化的动因247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城市化的推进特色249

一 新中国60年的江苏城市化历程250

二 江苏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成效与推进策略252

三 江苏人口结构变化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260

四 加快江苏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264

第九章 开放型经济发展与国际化水平提升269

第一节 江苏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进程269

一 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阶段270

二 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成就272

第二节 江苏对开放型经济规律的成功探索282

一 江苏对开放型经济规律的最初探索282

二 世纪之交江苏经济国际化的新特点285

第三节 加快江苏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287

一 江苏发展开放型经济面临的新挑战287

二 坚持遵循经济规律实施正确的策略291

三 进一步提升江苏经济的国际化水平293

第十章 地区结构变化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296

第一节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地区结构调整296

一 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划分297

二 江苏地区结构调整的重大步骤299

第二节 新世纪以来江苏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战略推进305

一 新世纪起步之年江苏区域经济的显著差距305

二 江苏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战略决策307

第三节 新世纪以来江苏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进展315

一 三大区域竞相发展良性互动316

二 沿江、沿海开发顺利推进318

三 县域经济蓬勃发展领先全国320

四 苏北经济开始进入全面振兴阶段323

五 江苏推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机制创新326

第四节 在更高层次上推动江苏区域经济共同发展331

一 最近几年江苏区域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的问题332

二 在更高层次上认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深刻内涵334

三 在更高层次上增强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内生动力337

第十一章 物质资本投资与投资驱动型经济342

第一节 江苏60年固定资本的形成过程342

一 1952—1977年的江苏固定资产投资343

二 1978年以来江苏固定资产投资的放量增长344

三 改革开放后江苏固定资产投资的发展历程348

四 改革开放后江苏固定资产投资的显著成效351

第二节 江苏基础设施投资的状况分析354

一 江苏基础设施建设的历程分析355

二 江苏基础设施投资的规模分析355

三 江苏基础设施投资的结构分析358

第三节 江苏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引进和利用361

一 江苏引进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要特征362

二 江苏引进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最新趋势365

三 江苏引进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与问题366

第四节 江苏重点项目投资的作用分析368

一 重点投资项目推动江苏经济高速增长368

二 江苏重点项目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分析370

第十二章 人力资本投资与科教优先战略372

第一节 江苏科技生产力的解放与发展372

一 改革开放前江苏科技生产力的缓慢发展373

二 全国科学大会开启科技发展新时代375

三 改革开放后江苏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377

四 改革开放后江苏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383

五 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389

第二节 江苏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392

一 改革开放前的江苏教育状况392

二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强大推动394

三 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395

四 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399

第十三章 环保优先方针与生态文明建设401

第一节 江苏环保事业的推进与拓展402

一 江苏环保事业的初步发展402

二 江苏环保事业的快速发展406

三 江苏环保事业的全面推进与拓展412

第二节 世纪之交江苏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挑战416

一 世纪之交江苏环境质量的总体状况416

二 新世纪以来江苏环保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421

三 新世纪以来江苏生态环境面对的严峻挑战423

第三节 坚持环保优先建设生态文明的对策思路426

一 充分认识环境发展规律427

二 牢固确立环保优先地位428

三 大力推行循环经济429

四 高效推进节能减排430

第二篇 经济体制变革创新第十四章 思想解放策源地与市场经济先行区435

第一节 思想大解放与观念大转变435

一 解放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本质要求436

二 解放思想冲决传统计划经济体制437

三 思想大解放推动理念大跃升440

第二节 思想大解放与体制大变革441

一 以建立基本经济制度为根本442

二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中心444

三 以推进经济国际化为重要目标446

四 以富民优先保障民生为第一要务447

第三节 思想大解放引领机制不断创新449

一 现代市场体系日趋完善449

二 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453

三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逐步转变455

四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56

第十五章 国有企业改革与企业制度创新458

第一节 江苏国营企业的创建与发展458

一 1949—1957年国营企业的初创与发展459

二 1958—1978年国营企业的畸形化发展460

第二节 江苏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历程461

一 放权让利阶段462

二 承包经营责任制阶段463

三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466

四 强化国有资产管理阶段468

第三节 江苏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最新成效470

一 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基础工作470

二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471

三 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475

第四节 江苏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基本内容478

一 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479

二 继续推进结构调整和战略转型480

三 进一步健全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481

四 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国有企业481

第十六章 乡镇企业嬗变与民营经济发展483

第一节 江苏乡镇企业的蓬勃兴起及其嬗变483

一 江苏乡镇企业的萌芽起步484

二 江苏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486

三 江苏乡镇企业改制的必然性491

四 江苏乡镇企业在改制中嬗变494

第二节 江苏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及其奋进501

一 江苏民营经济先抑后扬的发展历程501

二 江苏民营经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506

三 推动江苏民营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510

第十七章 财税体制改革与公共财政建设516

第一节 江苏财税体制改革的起点和目标516

一 建国60年江苏财政收支的基本情况517

二 改革的起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僵化财税体制518

三 改革的归属——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财税体制520

第二节 江苏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取舍和顺序选择521

一 江苏财税体制改革的30年历程522

二 江苏财税体制改革的显著成效528

第三节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不断调整和完善533

一 1994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533

二 2001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调整534

三 2008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调整与完善536

第四节 新世纪以来财税体制改革的热点及其深化541

一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541

二 农村税费制度改革不断完善543

三 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稳步推进545

第十八章 金融制度创新与金融结构变迁548

第一节 江苏金融制度创新的背景与成果549

一 金融制度创新的内容和影响因素549

二 改革开放前江苏金融业基本状况550

三 改革开放后江苏金融制度的创新552

四 江苏金融制度创新主要成果概述555

第二节 江苏金融组织结构的变迁558

一 江苏银行业559

二 江苏证券业562

三 江苏保险业564

四 江苏信托业567

第三节 江苏金融工具结构的变迁567

一 货币类金融工具567

二 债券类金融工具569

三 股票类金融工具570

四 保险类金融工具571

第四节 江苏金融监管结构的变迁572

一 金融监管理论概述572

二 江苏的金融机构体制573

三 江苏金融监管机构574

第三篇 建设更加美好的江苏第十九章 推动江苏创新型经济大发展577

第一节 江苏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及其特征577

一 江苏经济历次波动的基本状况578

二 江苏经济周期波动的基本特征580

三 经济周期波动形成机制的测度和阐释582

四 江苏经济周期波动昭示的发展趋势591

第二节 促进江苏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跃迁592

一 经济发展阶段转型升级的关键锁钥592

二 江苏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变的现实困境596

三 我国台湾地区和韩国的经验及其启迪602

第三节 江苏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变的目标与举措606

一 牢牢把握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历史性机遇607

二 江苏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变的目标取向609

三 江苏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型的战略举措610

第二十章 坚定不移地推进江苏“两个率先”614

第一节 从贫困到总体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614

一 1980年代从贫困向温饱的历史性跨越615

二 1990年代从温饱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616

第二节 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的率先探索619

一 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进展619

二 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崭新要求625

三 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必须改善民生626

四 在改善民生中推进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631

第三节 不失时机地推进苏南基本现代化634

一 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634

二 苏南走向基本现代化面临的现实挑战637

三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苏南基本现代化全过程647

主要参考文献657

后记6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