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从现象学到孔夫子 增订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从现象学到孔夫子 增订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29/33483907.jpg)
- 张祥龙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08478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67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80页
- 主题词:哲学思想-对比研究-中国、西方国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从现象学到孔夫子 增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增订版说明1
序——中华古学的当代生命2
第一部分 西方哲学的转机13
一、胡塞尔的意义学说及其方法论含义13
1.意义和赋意行为的居中(被)构成性14
2.意向意义与充实意义、意向作用(Noesis)与意向对象(Noema)19
3.意义学说的方法论含义26
二、胡塞尔“生活世界”学说的含义与问题31
1.讨论“生活世界”的思想动机32
2.生活世界的含义34
3.意识到此生活世界的方式——先验还原37
4.生活世界的构成域性40
5.胡塞尔“生活世界”学说中的问题44
三、胡塞尔的《逻辑研究》与德里达的《声音与现象》52
四、德里达将闪烁在思想天穹60
五、海德格尔的境界63
1.海德格尔的人生境界——漫游于寻源的道路之中63
2.海德格尔的思想境界——间隙(Riss)处的泉涌和入境70
六、“Dasein”的含义与译名——理解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的线索77
1.“Dasein”的含义77
1.1 “Dasein”的基本意义77
1.2 “Dasein”中的“Da”84
1.3 分析和总结86
2.“Dasein”的译名——“缘在”89
七、本体论为何是诠释学?100
1.古希腊时代“存在”问题的语言背景102
2.人的实际生活经验107
3.形式—境域的显示——实际生活本身的展示与表达112
4.形式—境域显示方法的例子——对保罗书信的解释118
5.《存在与时间》中的形式—境域显示例释122
八、罗姆巴赫的密释学——引介二则127
1.罗姆巴赫其人其说127
2.罗姆巴赫《作为生活结构的世界》一书中译本导言130
九、“想像一块红!”——维特根斯坦破除传统意义理论的一例136
十、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的象论140
1.维特根斯坦图像论中的构成识度140
2.海德格尔的象论148
3.对比与总结153
十一、关于克尔凯郭尔《致死的疾病》157
十二、塔斯基对于“真理”的定义及其意义164
1.为何要从语义角度定义“真理”164
2.怎样定义语义的“真”167
2.1 悖论与语言层次167
2.2 真理定义所要求满足的条件——形式上正确、实质上充分170
2.3 定义的构造173
2.4 这个定义的特点176
3.这个定义的意义178
3.1 它对于演绎科学的意义179
3.2 它对于语言哲学的意义183
第二部分 现象学与中国古代思想189
十三、现象学的构成观与中国古代思想189
1.现象学的构成本性189
2.中国古代思想中的构成见地197
十四、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天时观208
1.《易》的原发天时观210
2.其他的原发天时观216
3.天时的各种表现——天之时221
十五、境域中的“无限”——《论语》“学而时习之”章析读230
十六、海德格尔的语言观与老庄的道言观245
1.海德格尔的语言观246
2.道之说252
3.道与说的相互引发259
十七、思想方式与中国观——几位德国思想家的中国观分析267
1.“理性”的含义268
2.“发展”观视野中的中国文化269
3.原发体验为知识之根272
十八、观“象”276
1.至极有几277
2.居间引发279
3.时机化281
4.直接可理解282
十九、边缘处的理解——中西思想对话中的“印迹”285
附录:关于《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的通信295
二十、中国哲学?道术?还是可道术化的广义哲学?304
二十一、儒家哲理特征与文化间对话——普遍主义还是非普遍主义?310
1.儒家是一种非普遍主义312
2.儒家与其他文明打交道的方式316
二十二、二十一世纪的儒学325
附录:为北大立孔子像向北大校领导陈情书335
二十三、儒家原文化主导地位之含义——儒家复活的意识前提以及与印第安文化的对比342
第三部分 神与美357
二十四、东西方神性观比较——对于方法上的唯一宗教观的批判357
1.比较的必要性358
2.西方犹太—基督教的神性观362
3.中国古代天道观中的神性366
4.印度的择一神教观369
5.讨论372
二十五、“合理信仰”的困境与儒家的“中庸至诚”377
二十六、吕斯布鲁克及其《精神的婚恋》中的“迎接”的含义384
1.吕斯布鲁克384
1.1 背景384
1.2 吕斯布鲁克的生平387
2.《精神的婚恋》中“迎接”的含义392
2.1 迎接神的可能性——人的生存结构393
2.2 在爱中迎神395
2.3 在永远更新着的爱中获得平衡401
二十七、感受大海的潮汐——《神秘主义经典系列》丛书总序409
二十八、现象本身的美413
1.现象学方法的基本特点413
2.美与现象416
3.“现象”(显现)的原发含义423
4.现象本身是美的434
5.现象学看法的理论后果442
二十九、为什么中国书法能成为艺术?——书法美的现象学分析449
1.文字与绘画的关系450
2.什么是美?451
3.汉字字形与西文字母的不同455
4.文字的书法美与文字的意义有关吗?457
5.汉字书写如何导致居中体验?(一):引发构意时的边缘存在459
6.汉字书写如何导致居中体验?(二):汉字全方位的语境化462
6.1 汉字的境象性、气象性462
6.2 毛笔的书法效应:构造内在之势及时机化的揭示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