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从普适性到地方性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从普适性到地方性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0/33483084.jpg)
- 王永杰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 ISBN:978754730403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51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262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从普适性到地方性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意义3
三、研究现状4
四、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具体要求5
五、本书基本内容8
上篇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原理13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内涵1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13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概念13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观点与方法1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内涵19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内涵20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价值和意义21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对法学学科的贡献22
四、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内涵23
五、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价值意义2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27
一、一致性与相应性27
二、原则性与具体性27
三、互补性与互动性28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路径29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路径与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路径的一致性29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路径的两个层面之间的关系30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方法论研究35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方法论35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方法论38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实践面向4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实践面向的根据41
一、经济结构的原因41
二、社会结构的原因42
三、法律知识的地方性45
四、法律的社会功能4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实践面向的内涵49
一、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形成及其三重含义49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实践面向的具体内涵51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传统文化面向5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文化面向的根据5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文化层面的具体内涵62
一、正确认识传统法律文化的两面性64
二、积极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66
三、抛弃糟粕性的法律文化69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与法律全球化73
第一节 法律全球化理论73
一、全球化与法律全球化73
二、“法律全球化”产生的原因74
三、法律全球化理论的实质内涵及其意义77
第二节 法律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关系79
一、坚持中国化面向79
二、吸收全球化优秀成果81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与法制现代化84
第一节 法制现代化理论84
一、法制现代化释义84
二、法制现代化的模式8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与法制现代化的关系89
一、我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路径89
二、我国法制现代化的目标路径91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93
中篇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历史99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演进历史9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路径的形成100
一、路径产生的背景100
二、路径的实践层面探索与确立103
三、路径的文化层面探索与确立107
四、评价与启示11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路径的探索113
一、路径初步偏离的背景与表现113
二、对破坏民主与法制的实践反思和初步纠偏115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路径的严重偏离118
四、评价与启示118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路径的分析119
一、背景119
二、路径的实践层面恢复和重新确立120
三、路径的文化层面恢复和重新确立122
四、评价与启示124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路径的坚持125
一、阐释和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125
二、在具体法律实践的探索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127
三、在传统法律文化的扬弃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130
四、评价与启示134
下篇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成果研究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成果概述139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39
一、毛泽东法律思想139
二、邓小平法律思想144
三、江泽民法律思想146
四、胡锦涛法律思想148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成果的特点、经验及启示150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特点150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成给我们的经验152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成给我们的启示153
第八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154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概述154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154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154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特征156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关系157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158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中国面向159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建构164
一、健全完善立法164
二、坚持依法行政165
三、严格公正司法166
四、其他基本要求167
第九章 人本主义法律观169
第一节 人本法律观概述169
一、人本法律观释义169
二、人本法律观的基本要求170
三、人本法律观的证立173
第二节 人本法律观与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关系175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人本法律观的理论渊源175
二、人本法律观的中国化面向178
第三节 人本主义法律观的建构185
一、人本法律观的理论建构186
二、人本法律观的具体建构189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实践探索191
第一节 从实体法治到程序法治——依法治国研究的新进程191
一、实体法治与程序法治并重:对法治路径认识的深化191
二、程序法治的基本内涵与价值表明程序法治具有优越性192
三、程序法治的基本问题关乎法治的基本目标194
第二节 从独语到对话——当代中国法制宣传的转型199
一、法律是一种理性对话:法律的沟通理性200
二、立法的理性对话202
三、司法的理性对话204
四、从独语到对话:中国法制宣传的转型209
第三节 从独语到对话——以行政司法化为视角215
一、效率优先与公平并重:行政司法化的特征与表现216
二、充分参与和平等协商:行政司法化理论的意义前瞻219
第四节 公正与和谐——福利三角范式视野下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223
一、问题的提出:现有研究的不足223
二、法社会学视野下的法律援助制度:福利三角范式225
三、福利三角范式视角的研究意义227
第五节 从对抗到对话——中国语境下的刑事司法协商制度论纲229
一、刑事司法协商制度的现实意义229
二、刑事司法协商制度的理论意义232
三、刑事司法协商制度的方法论意义238
四、刑事司法协商制度的社会意义240
参考文献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