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仲裁法理论与判决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仲裁法理论与判决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3476869.jpg)
- 吴光明教授著 著
- 出版社: 台湾财产法暨经济法研究协会
- ISBN:9868075009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55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7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仲裁法理论与判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多元文化与诉讼外解决纠纷(ADR)机制2
壹、概说2
贰、多元文化4
一、意义4
二、法律文化5
三、法律移植6
四、法律本土化与现代化8
参、ADR发展之多元化9
一、「文化趋同」问题9
二、ADR之功能与价值10
肆、ADR与文化传统及价值理念11
一、非拘束性ADR程序12
二、仲裁文化(Arbitration Culture)、诉讼文化(Litigation Culture)与和解文化(ConciliationCulture)14
三、仲裁文化之价值理念22
伍、结语24
第二章 仲裁文化对国际商事仲裁之影响28
壹、概说28
贰、国际商事争议适用仲裁30
一、私法上契约自由原则30
二、国际商务仲裁之界定32
三、仲裁文化之历史演进33
参、国际商事仲裁之法律结构39
一、仲裁条款之独立性39
二、仲裁程序规则41
三、国内仲裁法42
四、仲裁之多边国际条约43
肆、仲裁文化影响仲裁之多样化44
一、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44
二、非内国法规与商事习惯法之适用46
伍、外国仲裁判断之承认与执行47
一、承认与执行问题之由来47
二、承认与执行问题牵涉法律文化49
陆、结语50
第三章 从法律文化谈发展中之国际商事仲裁文化54
壹、概说54
贰、仲裁文化(Arbitration Culture)与诉讼文化(Litigation Culture)及和解文化(Conciliation Culture)56
一、各国争议解决文化56
二、仲裁与诉讼、和解之异同59
三、仲裁文化在各国发展之限制62
四、仲裁文化可能之调整64
参、国际商事仲裁与内国仲裁66
一、内国仲裁与诉讼之关系66
二、国际商事仲裁与诉讼之关系68
三、国际商事仲裁发展上之问题70
肆、国际商事仲裁文化之发展73
一、国际商事仲裁非整合既有之不同法律文化73
二、国际商事仲裁必须摆脱其与诉讼文化之同质性74
三、国际商事仲裁必须成功地与各个国家司法体系结合74
四、一九八五年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订立之「模范法」75
伍、结语76
第四章 谈内国规范对国际商事仲裁之影响78
壹、概说78
贰、国际商事仲裁契约所适用之实体法79
一、当事人於契约中已明定准据法79
二、当事人未选定准据法87
参、国际商事仲裁契约所适用之程序法91
一、仲裁管辖权92
二、仲裁地法96
三、消除地方性(delocalization )98
四、实务上运作之情形99
肆、国际商事仲裁文化发展上之先天性障碍(innate barriers)100
一、实体法方面—内国公序问题100
二、程序法方面—不同法系程序规定之差异101
伍、结语102
第五章 论衡平仲裁制度—我国仲裁法第三十一条之检讨106
壹、概说106
贰、衡平仲裁制度108
一、意义108
二、目的109
参、仲裁法修订后之衡平仲裁110
一、最高法院对衡平仲裁之见解110
二、高等法院法律座谈会对衡平仲裁之见解113
三、评释116
肆、比较中西法律文化117
一、非拘束性(ADR)程序117
二、仲裁文化(Arbitration Culture)、诉讼文化(Litigation Culture)与和解文化(Conciliation Culture)120
三、仲裁文化可能之调整127
伍、「得适用衡平原则为判断」之检讨129
一、衡平仲裁制度之法理129
二、我国仲裁法三十一条之盲点131
三、在仲裁询问会上遭遇之问题133
陆、结语134
第六章 美国之诉讼外纠纷解决(ADR)机制—兼论美国仲裁协会之仲裁人教育训练138
壹、概说138
贰、解决纠纷之最佳方式140
一、善良公允原则之判断140
二、纠纷解决技巧之研习143
参、美国之ADR发展契机145
一、理论基础145
二、发展特徵146
肆、美国之ADR形式147
一、谈判(Negotiation)148
二、调解(Mediation)150
三、仲裁(Arbitration)152
四、其他ADR153
伍、美国之ADR教育训练154
一、从民事司法改革法起到ADR154
二、协会之ADR教育训练156
陆、结语159
第七章 论仲裁与调解之结合162
壹、前言162
贰、仲裁人与调解人角色概念上之差异164
一、仲裁人164
二、调解人169
参、仲裁与调解之结合涉及之问题171
一、仲裁与调解可否结合问题171
二、调解与仲裁结合之可能模式173
肆、以仲裁人充当调解人183
一、此种「仲裁与调解」结合之可行性184
二、程序面之要求190
伍、结语—是否存在有利於此种结合之发展中文化199
第八章 合意选定仲裁人与合意选定法官—兼论「合意选定法官审判暂行条例」草案204
壹、概说204
贰、仲裁之发展与性质206
一、仲裁制度之发展206
二、仲裁之性质208
参、仲裁人之资格、训练与讲习211
一、仲裁人之资格211
二、仲裁人之训练与讲习214
肆、合意选定法官214
一、当事人之程序处分权214
二、合意选定法官之法理根据216
三、合意选定法官之内涵216
四、合意选择法官之功能219
五、合意选定法官之必要性221
伍、仲裁程序与民事诉讼程序之内涵224
一、受理范围224
二、管辖范围224
三、仲裁庭之组成与审判组织224
四、审理方式225
五、仲裁不公开与诉讼公开225
六、一裁终局与三级三审225
七、仲裁判断与法院判决之作成226
陆、结语228
第九章 合意选定仲裁人与合意选定法官—兼论「合意选定法官审判暂行条例」部分条文修正234
壹、概说234
贰、新旧条文之比较235
一、增订现行条文第三条235
二、现行条文第四条与旧条文第三条相较236
三、现行条文第五条与旧条文第四条相较236
四、现行条文第六条与旧条文第五条相较237
五、现行条文第八条与旧条文第七条相较237
六、现行条文第九条与旧条文第八条相较238
七、现行条文第十条与旧条文第九条相较238
参、检讨239
一、实际成效239
二、法律体系240
三、民事司法改革242
肆、结语243
第十章 法院在仲裁中角色之探讨—兼论最高法院八十四年度台上字第一一一号裁定246
壹、概说246
一、对仲裁庭之管辖权实施控制247
二、对仲裁程序,包括仲裁庭之组成实施监督248
三、对仲裁庭进行仲裁时之协助248
贰、法院对仲裁之协助249
一、法院协助选定仲裁人249
二、财产保全254
三、执行仲裁判断255
四、证据保全256
参、法院对仲裁之司法监督257
一、审查仲裁协议之效力257
二、撤销仲裁判断258
三、驳回仲裁判断之执行263
肆、评最高法院八十四年度台上字第一一一号裁定264
一、事实部分264
二、评析267
伍、结语274
第十一章 证券交易仲裁之妨诉抗辩—兼论最高法院八十八年度台上字第一五四四号判决278
壹、概说278
贰、最高法院八十八年度台上字第一五四四号民事判决280
一、判决要旨280
二、判决全文280
三、三审判决之内容283
四、分析检讨284
参、仲裁协议之法理基础285
一、程序选择权之法理285
二、程序选择权之基础288
三、小结290
肆、解决证券交易争议之仲裁规范292
一、证券交易法第一百六十六条292
二、证券交易法第一百六十七条296
三、小结299
伍、证券交易争议仲裁之相关规范300
一、台湾证券交易所章程301
二、台湾证券交易所营业细则301
三、证券商同业公会章程304
陆、证券「强制仲裁」效力问题305
一、证券「强制仲裁」之意义305
二、证券「强制仲裁」之规定有无合宪性问题307
三、当事人得於何时为妨诉抗辩问题309
柒、结语313
第十二章 证券交易争议之仲裁316
壹、概说316
贰、证券交易法第一百六十六条及其争点317
一、适用范围317
二、具体实践320
参、证券交易法第一百六十七条及其争点321
一、适用范围321
二、妨诉抗辩之适用322
三、证券仲裁之「驳回说」与仲裁法之「诉讼停止说」323
参、证券交易法第一百六十八条及其争点325
肆、证券交易法第一百六十九条及其争点326
伍、证券交易法第一百七十条之规定及相关规范327
一、台湾证券交易所章程328
二、台湾证券交易所营业细则328
三、证券商同业公会章程332
陆、证券「强制仲裁」效力问题332
一、证券「强制仲裁」之意义332
二、证券「强制仲裁」之规定有无合宪性问题334
柒、结语336
第十三章 再论证券争议之仲裁—兼论九十一年度台上字第二三六七号判决及相关问题340
壹、概说340
贰、最高法院九十一年度台上字第二三六七号判决343
一、案例事实343
二、判决理由344
参、评释350
一、股票上市条件350
二、不宜上市之认定标准351
三、有价证券上市契约准则353
四、证交所之处分行为354
五、法院对仲裁之司法审查358
肆、第三审法院废弃原判决应自为判决360
一、现行民事诉讼法第四百七十八条第一项规定360
二、第四百七十八条之隐藏立法理由362
伍、有关「证券交易争议之仲裁」及相关问题366
一、证券争议之意义366
二、上市公司与证交所间上市之争议367
三、委托人不如期履行交割义务之争议368
四、证券金融公司与投资人之争议368
五、证券强制仲裁制度之争议370
六、证券仲裁判断作制度性公开之争议371
陆、结语373
第十四章 上市契约仲裁适格性之探讨—兼论台湾高等法院九十二年度上更(二)字第九号判决378
壹、前言378
贰、仲裁适格性原则380
参、欣凯公司被终止股票上市案之历史回顾385
一、欣凯案之重要性386
二、案例事实387
三、诉讼历程及结果390
肆、学界对欣凯案之评论397
一、行政契约与私法契约之判别标准397
二、上市契约是否为私法契约抑行政契约400
三、证交所与上市公司间之关系401
四、受委托行使公权力之理论402
伍、系争标的不具仲裁适格性404
一、上市契约是否为行政契约问题406
二、证交所及证期会间有无「受委托行政」之法律关系问题409
三、「依本法所为有价证券『交易』所生之争议」之射程问题412
陆、结语414
第十五章 仲裁权之探讨—海峡两岸之比较研究418
壹、概说418
贰、仲裁权之概念420
一、仲裁(Arbitration)之原理420
二、仲裁权之特徵421
三、仲裁权之管辖422
参、仲裁权之基础—仲裁协议423
一、仲裁协议之要件423
二、仲裁协议之基本内容424
肆、海峡两岸仲裁法规与机构之比较426
一、仲裁法规427
二、仲裁机构428
伍、海峡两岸仲裁权之监督430
一、司法监督430
二、声请裁定执行431
三、法院审理程序433
陆、大陆仲裁判断在台湾地区之认可与执行434
一、两岸关系条例之立法434
二、声请认可之程序435
三、声请强制执行与停止强制执行程序436
四、其他因素436
柒、结语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