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美德书大全集 超值白金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美德书大全集 超值白金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37/33475713.jpg)
- 尚波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
- ISBN:9787511315786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14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438页
- 主题词:品德教育-中国-通俗读物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美德书大全集 超值白金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仁——万物之命,映照亘古中华释“仁”仁是一种道德标准2
仁是一切美德之源2
第一章 德善兼备,为君子也3
宋太宗雪中送炭,百姓深感其德3
汤仁天下,网开一面4
子产放生,小善看大善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
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6
小善与大善7
不要走出道德的范畴7
为善楚留香8
康熙微服私访8
老锁匠收徒9
善的传递,爱的人间9
于右任题字泡馍馆10
善良的力量11
与人为善的企业家李嘉诚11
人之初,性本善12
第二章 以诚待人,踏实做人12
受人恩惠,切莫忘记12
结草衔环,感恩报德13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13
刘备三顾茅庐,诚挚动人14
诸葛亮七擒孟获15
投桃报李,为人也为己16
活在真诚的世界里16
信“诚”则事成17
踏实是君子必守的准则18
相互的关爱显真诚18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19
以真诚求圣贤之学19
蜡烛的温暖20
回报帮助你的人21
真正的好心人22
自己赢得了一生的尊重22
第三章 仁爱为先,克己容人23
让人心服,而非征服23
互相体谅才能获得别人的理解24
宽容可以解脱自己24
刘备誓死不离荆州百姓25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26
德是安身立命之所在26
曹参用仁德体现生命价值27
仁德以正治国27
只有爱才能让人变快乐28
做人要胸怀大度28
爱他人是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29
善良为根,正直为干30
容人之心,宽厚之意30
做一个包容宽厚的人31
让爱打动你我31
第二篇 义——舍生取义,尽显高尚气节释“义”“义”蕴藏于“朋友”二字34
夫妻义,沧海桑田35
第一章 朋友情,义之所在35
以诚心相交35
鲁肃指囷,高洁品格36
割席断交,交志同道合之友37
白头如新,以诚相待38
管鲍之交,情义无价38
与英雄为伍39
张宗全“认错”39
一个半朋友40
赴宴带水的朋友40
锦上添花与门可罗雀41
胶漆相投朋友情42
真诚才能得到真正的友谊42
第二章 舍生取义,高尚情操43
“义气墩”的传说43
田横舍生取义44
不背信弃义的韩信44
真诚的价值在于可以置换45
聂政感动天地46
人生需要结交义友47
江湖领袖“及时雨”宋江48
患难朋友最值得珍惜48
真挚的友情可以战胜死亡49
第三章 夫妻情义,天地可赞50
娥皇女英,感动天地50
牛郎织女的传说50
聪慧齐姜助重耳51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52
张生与崔莺莺52
十年生死两茫茫53
尾生抱柱,忠情忠义54
孔雀东南飞54
朱元璋与马皇后54
家和才能万事兴55
第三篇 礼——不学礼,无以立释“礼”礼与德的关系58
君臣之礼,君臣社会59
尊师重教,师恩师礼59
第一章 谦让有礼,美德社会60
“礼”是人最好的门面60
适可而止才是君子之道60
王珪以礼行事61
礼貌用语是最基本的礼节62
礼就是真62
不做“好好先生”63
君臣之礼63
每一个人都值得你尊重64
礼仪是从细节开始的65
言为心声,有礼才能有“大礼”65
第二章 尊师重教,奠基未来66
程门立雪,尊师求学66
尊敬师长,古之美德66
尊师最终成大器68
不忘师恩68
第四篇 智——精韬略,善运筹释“智”智者有是非之心70
智慧也可以幽默71
第一章 华夏智慧,取之有道71
勤于思考,善于思考71
知识更需要尊重72
王充著书立说,传承智慧72
百尺竿头,提升智慧73
智慧在于读活书74
切莫死背教条74
熟读而精思75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75
大智是一种实践的精神76
第二章 知行合一,方为优秀77
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77
滥竽充数,终会被淘汰77
把握重点,变则通78
重实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79
不要追求完美79
盲人摸象,要全面看问题80
积极思考是一种智慧力量81
邯郸学步,不要做别人的复制品81
庖丁解牛,把握事物规律82
放眼看世界,吸收精华83
不做井底之蛙84
读书要有思考才能有见地84
欲速则不达85
第三章 聪辨达世,巧用智慧86
善下则百川汇集86
秦穆公求贤若渴87
智君用智者87
孔明借东风,巧用智慧88
孙膑智胜庞涓89
抛开固定的思维模式89
不张扬,保其全90
识人需要智慧91
智者懂得天时、地利、人和91
陈平解白登之围92
李泌大隐隐于朝93
示强以弱,示弱以强94
李渊辱己,彰显智慧95
韬光养晦,变退为进95
顺其自然,宠辱不惊96
放下固执,迈向更深的领域97
第五篇 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释“信”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100
诚信好比人的名片100
第一章 言必信,行必果101
说到还必须做到101
蔺相如完璧归赵102
守信,言行之根本102
理性的人,不放弃诚信资本103
季布守信,一诺千金104
行德不必说空话104
信守承诺的农场主105
不要有欺骗行为105
小事看大,处处细留心106
李嘉诚的人生信条107
第二章 诚信是人性之美108
高山流水之交,守信守约108
守信是走向成功的通行证109
陈策追骡,诚信待人109
诚实是人性中的美德110
踏实做人,踏实做事111
诚信必须履行诺言112
做生意诚信是招牌113
诚信为本113
真实是最大的美德114
人无诚信必失本114
第三章 无信不立115
孙武练兵,言出必行115
季札挂剑,人无信不立116
周幽王失信,丧失江山116
曹操割发代首,以身作则117
商鞅立信,美名流传118
宋濂以信服人119
郦食其重诺难践行120
诚信不欺,诚实信义121
第六篇 忠——赤胆忠心的英杰傲骨释“忠”对国忠诚,流芳百世124
对“责”忠诚,尽守职位125
第一章 以身许国,英灵必流芳千古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25
张巡死守睢阳,忠于国家126
颜真卿宁死不投降127
文天祥浩然正气127
岳飞精忠报国128
第二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29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129
于谦保卫北京,临危不惧130
街亭失守,法不容情131
陈汤生能舍己13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32
李靖守边检,突厥不扰唐133
巴黎和会,顾维钧喊“不”134
梅兰芳撕画蓄须与日相抗135
用真心抒写“忠诚”136
第三章 尽忠职守,尽责尽心137
郑和下西洋,责任为首137
范仲淹先忧后乐,以天下为己任138
苏武傲骨铸就忠心138
张骞出使西域139
让匈奴闻风丧胆的霍去病140
林则徐虎门销烟141
吴健雄用行动验证爱国之心142
蔡元培:学界泰斗,世人楷模143
责任是忘我的坚守,人性的升华144
全心全意,尽职尽责145
王进喜感恩回报社会145
“铁人”李新民146
雷锋,人民的螺丝钉147
汶川地震的英雄147
责任就是勇敢地扛起来148
人生因责任而辉煌149
徐虎,谱写时代之歌149
第七篇 孝——百善孝为先,常存仁孝心释“孝”陪父母,尽孝道152
唯有孝顺不能等待152
第一章 孝敬父母153
闵子骞单衣顺母153
缇萦上书救父154
赵娥手刃父仇155
彩衣娱亲155
李密与《陈情表》156
孝子黄香,天下无双156
曹王皋为母分忧157
裴秀使客敬母158
孝顺的珠宝商158
郯子鹿乳奉亲158
卧冰求鲤,雪天得瓜159
孝并不是无原则地顺从160
天赐奇钱161
孝顺不只是养老162
孝妇颜文姜162
要时时想念堂上老人163
第二章 尽孝毋等待163
曾国藩“孝”字当头163
弃官奉亲164
尽孝无处不在164
子路背米165
孝顺不分年龄166
尽孝是美德167
嘴说不如行动167
义乌命名的由来168
管理员的忏悔169
第三章 孝治天下169
汉文帝亲尝汤药169
为官者更需孝道170
百姓官,尽孝道170
君王以孝治天下171
李嘉诚以孝治企172
第八篇 廉——廉洁之风,中华美德的源泉释“廉”何为廉政174
为官清廉174
第一章 清廉于世,两袖清风174
吴隐之酌贪泉而觉爽174
不受一文之污的张伯行175
钟离意辞珠不受176
杨震“四知”176
清廉的胡质胡威父子177
天下清官第一178
彭泽居官清正179
“百纸参军”杜暹180
“一钱太守”刘宠180
不妄取人财的何秀才181
两袖清风为百姓181
第二章 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子文逃富182
子罕以“不贪”为宝183
范丹特立独行184
刚正不阿的“海青天”184
孟尝高洁185
曾国藩清廉自守186
羊续悬鱼187
颜斶辞齐宣王188
第九篇 耻——知耻方知心,知心方知人释“耻”知耻而后勇190
“忍”字头上一把刀190
第一章 不甘人后,知耻能强大内心廉者不食嗟来之食191
忍是为了厚积薄发191
不耻下问,不问不知理192
真理往往在错误的路上193
忍辱负重,以曲求伸193
不为良相,当为良医194
第二章 忍辱负重,成就辉煌195
勾践卧薪尝胆195
范雎忍成相终报仇196
忍耐并等待机会197
韩信受胯下之辱198
孙膑忍辱负重,终成功反击199
司马迁把屈辱化成动力200
敢于做一个低头的人201
陈平以“跪姿”示人202
忍耐实现自己理想和目标202
忍耐过后是美好203
刘秀忍杀兄之仇204
徐阶隐忍,为国除害205
康熙忍耐终除鳌拜205
第十篇 勇——坚强的心灵,升华的美德释“勇”梦想有多大,勇气就有多大208
勇敢无畏,战胜困难208
第一章 狼烟敬勇者,乱世出英雄李渊自己做主,把握命运209
成吉思汗弯弓射大雕210
毛遂自荐,勇者的第一步210
要有不惧强者的气魄211
置之死地而后生212
勇猛威武薛仁贵213
李勣用人格魅力征服世人213
枪口下的中国女人214
第二章 坚韧,胆量,勇者的脊梁强者能接受狂风暴雨的洗礼215
勇在于敢与不敢之间216
勇于向痛说“不疼”216
勇者有路可走217
磨炼才能真正破茧成蝶218
人生需要雕琢218
勇者是打不倒的汉子219
英雄是不倒的丰碑220
用最美的微笑来诠释坚强220
勇气帮你走向成功221
张海迪,坚强的脊梁222
“中国最危险的女人”223
邰丽华,无声世界的勇者224
姚明,敢于挑战自己的“巨无霸”225
花样滑冰中的勇敢精灵226
鲁迅,以笔代枪惊世人227
第三章 临危不惧,勇猛源于镇静荆轲刺秦王,慷慨侠义228
临危不惧,镇静自若229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谢安230
何塘冷静智对匈奴230
陈轸处变不惊,以静制动231
小松鼠,大勇气231
老将王义夫冷静夺冠232
第四章 立志是勇气的动力233
刘伯温志存天下233
竹林七贤拒绝无为于世233
陈子昂摔琴234
班超投笔从戎234
心存高远,志在四方235
平庸不是勇者的信条236
东床袒腹,自信是一种别样的勇气237
学会独立勇敢,做生活的强者237
人生需要一个远大的理想238
老骥伏枥,为梦想勇敢拼搏239
人活需立志,方能圣贤240
第十一篇 勤——人生在勤,不勤何获释“勤”业精于勤而荒于嬉242
懒惰就是堕落242
勤能补拙,造就聪明243
第一章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243
勤奋是通往成功的阶梯243
懒惰是勤劳的天敌244
在勤劳中获益245
人不可一日不读书246
好学的康熙皇帝246
第二章 聪明出于勤奋247
磨杵成针,勤以成仁247
天才是靠勤奋练成的247
狂草张芝临池学书248
梅兰芳是这样造就成功的249
乒乓球界的“小巨人”邓亚萍250
锲而不舍,水滴石穿251
凿壁偷光,寻找知识之路252
悬梁刺股,痛并奋发着252
第三章 勤奋造就卓越253
勤奋就是金子253
闻鸡起舞,勤奋是好运之母253
成功来自勤奋254
愚公移山,勤奋造就辉煌255
勤奋李嘉诚造就成功255
读书莫畏难,苦尽才甘来256
牛角挂书,把勤奋当成热爱257
几分耕耘,就有几分收获257
勤奋造就的“打工皇后”258
追求卓越,必须勤奋259
废寝忘食,呕心沥血260
第十二篇 专——成事心专,功成在首释“专”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262
做事专一,做不偏离目标的人262
第一章 刻苦钻研,独领风骚263
马融写《广成颂》263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264
造纸发明人蔡伦264
木圣张衡265
多才勤奋祖冲之266
做一个专才267
扁鹊再现267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68
邓稼先,中华大丈夫269
苏洵发奋读书270
巴金,为书而奋斗270
第二章 做事专心,做人专一271
水滴石穿,坚持就是力量271
执著进取,永不放弃272
精卫填海,锲而不舍273
华佗学医,成就辉煌273
用心专一,学有所成274
“洛阳纸贵”的传奇275
做人做事专一是美德275
专注目标,明确方向276
专注每一个机会277
孟母三迁,孟子立志277
第十三篇 公——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释“公”正直是人类的脊梁280
公正、无私280
第一章 刚正不阿,原则为首281
魏徵仗义执言281
正直的旗帜永存282
正直的苏东坡282
坚持自己的原则283
坚持己见,不为外力所左右284
做个洁身自好的人285
人人需要自制意识285
第二章 严于律己,其身正286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286
良相房玄龄286
正道的涵义287
戚父教子,不贪富贵287
清清白白做人288
严于律己,受人景仰289
君主更要有“公”的精神289
晏子严于律己290
第三章 大公无私,公正公平291
百姓的父母官包拯291
戴胄秉公处理291
祁黄羊大公无私292
成就狄仁杰的娄师德293
无私与自私293
聂豹清正无私294
第十四篇 和——色要温雅,气要和平释“和”感受和谐之美296
和如茶道精神296
第一章 好衣暖身,好话暖心王珪温语巧评谏297
刘秀温言释兵权298
刘晏温和对权贵299
触詟情动赵太后300
陈树屏温语释尴尬301
张咏巧劝寇准301
委婉劝谏才是智者302
王陵直言无忌招祸302
第二章 温雅女子,谦谦君子303
长孙皇后温语谏太宗303
孝庄以柔克刚辅政304
温的力量305
低调地提升自己306
温柔无语的母爱306
温婉销售威力大307
范蠡功成身退308
第三章 万事以和为贵309
廉颇——赵国的勇士309
亦有和羹,既戒既平310
和气方能平安310
与人交往,以和为贵311
人人都把心地扫,世上无处不净地311
和能安天下312
只有无争,才能无忧312
冤家宜解不宜结313
分享也是和313
第十五篇 恭——在貌为恭,在心为敬释“恭”处世以谦恭为先316
谦虚的人才能得到智慧316
第一章 凡事谦恭,不得盛气凌人恃才傲物的杨修317
沈万三夸富318
秦宓论天319
张良弃智320
年羹尧狂傲惹嫌320
刚愎自用的关羽321
王濬不争止谤322
屈瑕之死323
不要做高傲的风筝324
第二章 虚己者,进德之基325
张释之结袜325
钟隐学画326
谦虚的神医叶天士327
卫青虚己待人328
柳公权戒骄328
苏东坡显才被屈329
从善如流的栾书329
龚遂让名330
及时谦卑的妙高禅师331
放低自己,戒骄戒躁331
谦虚做人,踏实做事332
谦虚的人马到成功,骄傲的人途穷日暮333
高傲会使你一无所有334
第三章 身贵更需恭敬335
谦逊的羊祜335
周公诫子336
马度为部下请功336
孟尝君待士谦恭337
信陵君礼贤下士338
刘秀谦虚纳贤339
谦卑的朝中隐者郭子仪339
谦卑者,常有福340
文王渭水屈身访贤341
谦恭处世方能保身342
第十六篇 俭——君子以俭德高居释“俭”节俭是美德344
树立节俭美德344
第一章 勤俭节约345
梁鸿孟光以俭为美345
石崇奢华惹来杀身之祸345
节俭的季文子346
宋太祖教女节俭346
节俭宰相晏子347
苏东坡的过日子理论347
节俭的魅力349
霸主之死349
荀息劝卫灵公350
俭朴持家351
一代“大侠”的简朴生活351
第二章 征服别人,先要自制352
帝王节俭352
曹操不喜奢华352
唐太宗发扬节俭之风353
隋文帝与隋炀帝353
苏东坡的“俭诫”354
周景王铸钟355
明朝理财大臣张居正355
汉宣帝励精图治356
第十七篇 让——退让三分也无妨释“让”吃亏是福358
互让、互敬、互爱358
第一章 吃一分亏无量福,失便宜处是便宜吃下的是亏,得到的是福359
为别人想,也是为自己造福359
让一步免却灾祸360
吃小亏占大便宜361
忍一步生活才精彩361
吃亏没什么不好362
谦让让你品性完美363
第二章 不较锱铢,堪当大任364
宰相肚里能撑船364
小不忍则乱大谋364
万事先忍,天下太平365
退避三舍,寻找前进力量365
宽以待人乃大将风范366
胡雪岩忍辱367
冒顿示弱368
晏子赎越石父368
忍过海阔天空369
一笔定胜负370
第三章 欺人是祸,让人是福371
宽容才能铸就友谊371
容忍要有底线371
忍亦有度372
以德报怨,化敌为友372
容人之过,释人之嫌373
争强好胜得恶果373
饶恕别人,便是宽恕自己374
大“肚”能容天下事374
高尚的品质375
宽以待人,豁达对事376
第十八篇 悌——人,须从孝悌立根基释“悌”第一章 兄弟本无恨,相煎何急相煎何急378
兄弟相害不如友生379
杨津扶持老兄379
千里共婵娟380
韩邦靖兄弟友爱380
曾国藩睦弟381
包容的缪彤381
袁氏兄弟内讧382
堂兄弟争妻383
第二章 兄弟姐妹,情同手足383
颜含一心养兄嫂383
孔融让梨384
郑均为佣悟兄384
鲁恭待弟成名385
兄弟相代385
兄弟同被386
天伦之乐386
王徽之欲替弟折寿387
一块奇怪的砖头387
附录389
三字经389
千字文390
弟子规391
总叙391
入则孝出则弟391
谨而信391
泛爱众而亲仁391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392
重订增广贤文392
平韵392
上韵396
去韵397
入韵398
菜根谭399
世说新语406
围炉夜话408
小窗幽记409
省心录411
说苑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