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循证设计 从思维逻辑到实施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晓燕,王一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2188901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04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217页
- 主题词:建筑设计-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循证设计 从思维逻辑到实施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循证设计基本理论3
第1章 循证设计概论3
1.1 循证理论的起源与发展:从循证医学到循证设计3
1.1.1 循证医学理论的发展3
1.1.2 循证设计理论的发展4
1.2 循证设计是什么?5
1.2.1 循证设计的基本概念5
1.2.2 循证设计的核心思想5
1.3 为什么需要循证设计?5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6
1.4.1 国外研究状况6
1.4.2 国内研究状况8
1.4.3 总结:循证设计领域的研究空白10
1.4.4 本研究进展11
本章小结14
第2篇 循证设计逻辑解读19
第2章 第一层次:循证设计为建筑学引入科学理性的方法19
2.1 建筑行业缺乏严谨性——循证设计是基于最佳证据的理性设计19
2.2 追求造型的形式主义危机——循证设计关注建筑的最终品质21
2.2.1 深入研究形式的内在机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22
2.2.2 重视建筑的最终效果23
2.2.3 关注建筑的日常使用23
2.3 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循证设计搭建起研究与实践的互动平台24
2.3.1 研究基于现实问题25
2.3.2 从实践中积累专业知识26
2.3.3 实践中重视应用研究26
2.4 反馈机制不健全——循证设计建立起评价与应用的良性循环27
2.4.1 从评价到策划到循证27
2.4.2 拆解为微观层面的具体问题30
2.5 澄清误解:循证设计将导致设计的僵化和创造力的丧失?31
2.5.1 设计对象的客观性32
2.5.2 设计主体的能动性34
2.5.3 设计证据的动态性35
本章小结36
第3章 第二层次:循证设计为建筑学科建构知识体系37
3.1 建筑学科缺乏共识基础——循证设计参与建构学科知识体系37
3.1.1 哲学“知识论”38
3.1.2 建构建筑学科知识体系39
3.1.3 知识共享与开放40
3.1.4 历史研究应放在当下41
3.2 实践层面:粗糙的大量性建设——科学性的循证知识体系提升建筑行业整体品质44
3.2.1 证据知识体系的直接指导46
3.2.2 证据参与制定和修订规范导则46
3.3 教育层面:建筑教育抽象化——实践性的循证知识体系成为专业教育基础47
3.3.1 转向实践性的建筑教育48
3.3.2 循证知识体系作为专业教育基础49
3.4 社会层面:建筑信息不对称——开放性的循证知识体系带来“全社会的建筑学”50
3.4.1 消除信息不对称,还公众以知情权51
3.4.2 建筑学知识启蒙,提升社会整体认知水平51
3.4.3 设计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和互动52
3.5 建筑行业缺乏整体性思考——循证思想蕴含的深层含义即为“系统整合”53
3.5.1 系统整合相关理论54
3.5.2 循证设计的“系统”思想有其历史渊源55
3.5.3 再谈“现代性”之潜力57
3.5.4 下一场变革:探索“新秩序”58
本章小结60
第4章 第三层次:循证设计将带来整个行业设计范式的转变61
4.1 基础平台:信息集成系统61
4.1.1 数字化的“迷失”与“回归”61
4.1.2 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建设62
4.1.3 循证设计的证据集成系统64
4.2 设计模式转变:从传统设计到循证设计67
4.2.1 制造业的设计模式:产品设计知识重用68
4.2.2 建筑业的设计模式:循证设计69
4.3 信息时代建筑学的新范式70
4.3.1 循证设计的基本前提70
4.3.2 系统化的循环设计过程70
4.3.3 设计者的职能转变71
4.3.4 全行业的设计运作模式71
本章小结72
第3篇 循证设计基本操作76
第5章 循证设计的实施架构76
5.1 循证设计的发展目标76
5.1.1 循证医学实践的进展76
5.1.2 循证设计的发展目标76
5.2 循证设计的实施模式77
5.2.1 循证医学的实施模式77
5.2.2 Hamilton建立的循证设计实施模式77
5.2.3 本研究建立的循证设计模式(创证+用证)79
本章小结81
第4篇 循证设计网络中心87
第6章 证据的收集与制作87
6.1 证据的提取原则87
6.2 证据的信息来源88
6.2.1 充分利用已有信息89
6.2.2 案例研究91
6.2.3 请教经验93
6.2.4 反求工程95
6.3 信息收集方法95
6.3.1 文献研究法95
6.3.2 文档资料收集与分析96
6.3.3 现场踏勘与测量96
6.3.4 调查问卷96
6.3.5 现场访谈96
6.3.6 行为观察96
6.3.7 视频影像分析96
6.3.8 模拟与实验97
6.4 调查工具设计98
6.4.1 制定调查计划98
6.4.2 项目解构与指标建构100
6.4.3 调查工具设计103
6.5 证据制作110
6.5.1 提出正确的问题110
6.5.2 证据的基本结构113
6.6 证据样本113
6.6.1 清华美院教学楼交往空间设计114
6.6.2 海南三亚力合度假酒店设计114
6.6.3 曼谷新国际机场航站楼节能设计115
6.6.4 原大连港客运站空间导向标识设计116
6.6.5 沙溪古建筑保护与适应性改造116
6.6.6 深圳大学学生公寓设计要点118
6.6.7 老年住宅室内设计要点119
6.6.8 医疗建筑的愈合环境设计120
6.6.9 教学空间设计120
6.6.10 施工图精细化设计121
6.6.11 工程常见问题121
6.6.12 巧妙合宜的设计构思124
本章小结127
第7章 证据的表达与存储128
7.1 证据分级128
7.1.1 循证医学证据分级128
7.1.2 循证设计证据分级131
7.2 证据分类132
7.2.1 分类方式132
7.2.2 分类方法133
7.2.3 分类标准134
7.3 证据表达体系135
7.3.1 知识表达方式136
7.3.2 面向对象的知识表示:IFC标准137
7.3.3 基于本体的知识表示138
7.3.4 循证设计证据建模140
7.4 证据编码体系146
7.4.1 信息编码规则146
7.4.2 建筑行业现有编码标准147
7.4.3 循证设计证据编码标准147
本章小结148
第8章 证据的查询与检索149
8.1 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149
8.1.1 传统检索149
8.1.2 语义检索149
8.2 循证设计证据检索系统: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150
8.2.1 检索机制150
8.2.2 检索步骤150
8.2.3 检索技术151
8.2.4 检索策略151
本章小结153
第9章 证据的评估与决策154
9.1 证据的评估154
9.2 统计分析方法154
9.3 决策分析(Decision Analysis)157
9.3.1 循证医学决策分析158
9.3.2 循证设计决策分析160
本章小结160
第10章 证据的研究与升级162
10.1 对照实验(Controlled Trial)162
10.2 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163
10.2.1 什么是系统评价?163
10.2.2 为什么要进行系统评价?164
10.2.3 Cochrane系统评价164
本章小结166
第11章 建立行业机制167
11.1 基层政府层面167
11.1.1 提交成果要求167
11.1.2 建立评价机制168
11.2 企业层面168
11.2.1 基于项目的证据积累与使用168
11.2.2 基于个人的证据积累与使用169
11.2.3 基于情境的证据积累与使用169
11.2.4 共享机制170
11.2.5 应用案例170
11.3 教育层面171
11.3.1 循证医学教育171
11.3.2 循证设计教育172
11.4 行业指导层面173
11.4.1 制定专项标准173
11.4.2 信息全面整合173
本章小结174
第5篇 总结177
第12章 总结与展望177
12.1 全书总结177
12.1.1 循证设计的理论体系177
12.1.2 循证设计的操作体系183
12.2 后续研究展望(循证设计实践体系)189
12.2.1 研究计划及目的189
12.2.2 研究的远期目标190
本章小结190
附录:循证医学应用一例192
参考文献196
致谢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