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下流体动态信息提取与强震预测技术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刘耀伟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震出版社
- ISBN:9787502836764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17页
- 文件大小:74MB
- 文件页数:329页
- 主题词:地下水异常-研究;地震预报-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地下流体动态信息提取与强震预测技术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地下流体协调性特征与强震综合异常判定技术研究1
1.1 井孔水位、水温协调性特征分析1
1.1.1 水位、水温正常动态变化协调性特征分类1
1.1.2 水位、水温强震前兆异常协调性变化特征8
1.1.3 具有同步协调性变化台点的水位、水温相关性分析15
1.1.4 水位、水温协调性变化机理分析19
1.2 水位、水氡协调性特征分析20
1.2.1 正常动态下水位、水氡协调性变化特征20
1.2.2 水位、水氡强震前兆异常特征26
1.2.3 水位、水氡协调性变化机理分析34
1.3 承压水动态图像分析35
1.3.1 高水位异常与强震关系35
1.3.2 高水位异常特征机理分析37
1.4 流体协调性特征物理解释39
1.4.1 水位、水温变化的协调性研究39
1.4.2 断层对地下渗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55
1.5 流体协调性综合异常判定技术62
1.5.1 强震流体异常协调性特征62
1.5.2 不同地震类型流体异常协调性特征差异性分析78
1.5.3 综合判定指标分析80
第二章 地下流体长期动态特征与强震趋势预测研究83
2.1 地下流体长趋势变化干扰排除83
2.1.1 非地震因素影响分析85
2.1.2 非地震因素与强地震因素的区别88
2.1.3 长趋势变化干扰排除89
2.2 地下流体长趋势资料处理、转折与加速等变化信息提取90
2.2.1 研究地震的选取90
2.2.2 长趋势动态变化时间、形态、量的确定90
2.3 地下流体长趋势动态变化时空演化特征99
2.3.1 地震前地下流体长趋势动态变化的认识99
2.3.2 地下流体长趋势动态变化特征102
2.3.3 地下流体长趋势动态变化演化特征110
2.4 强震前地下流体长趋势动态变化指标112
2.4.1 时间112
2.4.2 强度123
2.4.3 地点128
2.4.4 指标差别探讨128
2.5 地下流体与地壳形变长趋势异常变化的关系129
2.5.1 地壳形变长趋势变化特征132
2.5.2 地壳形变场长趋势变化特征137
2.5.3 地壳形变长趋势变化与地下流体长趋势变化的关系141
2.6 地下流体长趋势变化产生机理143
2.6.1 超采区地下水位长趋势异常变化产生机理143
2.6.2 地下流体长趋势动态异常变化产生机理145
第三章 地下流体数字化资料分析与实用化研究150
3.1 资料基本情况150
3.1.1 资料收集情况150
3.1.2 不同地区观测资料的比较150
3.1.3 重点研究资料的选取原则152
3.2 数字和模拟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152
3.2.1 一致性分析的主要方法152
3.2.2 水位模拟观测和数字化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154
3.2.3 水温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172
3.2.4 水氡与气氡、水汞与气汞对比分析178
3.3 流体数字化典型干扰分析和干扰排除方法探讨185
3.3.1 流体数字化观测典型干扰图像和影响因素分析185
3.3.2 地下流体观测的主要干扰因素分析归纳193
3.3.3 数字化流体干扰排除方法探索207
3.4 数字化观测资料有震异常信息提取方法研究214
3.4.1 流体数字化观测资料的典型震前异常特征214
3.4.2 差分累积滑动计算法216
3.4.3 水位固体潮分析218
3.4.4 小波分析方法220
3.4.5 Hibert-Huang分析方法223
3.4.6 震前出现高频异常的物理解释227
第四章 地下流体动态响应特征和强地震预测方法研究228
4.1 地震选取与资料收集及研究方法228
4.1.1 地震选取与资料收集228
4.1.2 研究方法230
4.2 大地震引起水位的变化及其与地震活动关系的分析231
4.2.1 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0级地震引起的水位变化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231
4.2.2 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8.7级地震引起的水位变化及其与地震活动关系233
4.2.3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引起的水位变化及其与地震活动关系238
4.2.4 地震引起的水位变化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242
4.3 大地震引起的水位变化随震中距的关系248
4.4 典型台站对大地震的响应能力249
4.5 水位潮汐因子计算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分析252
第五章 数字化前兆资料处理与软件系统研制257
5.1 数字化前兆资料的处理257
5.1.1 第四统计力学分析形变数据257
5.1.2 Matlab小波分析265
5.1.3 数字化前兆资料的实用化分析软件常用方法270
5.1.4 前兆资料动态展示、异常报警算例289
5.2 自动搜索、读取、下载数据库数据及处理分析293
5.2.1 自动搜索、读取、下载“十五”前兆数据库293
5.2.2 自动下载全球全国地震目录294
5.2.3 自动下载全球准实时矩张量解,实现震源机制自动解释295
5.2.4 自动下载处理全球热红外数据299
5.2.5 自动下载地球自转有关参数并绘图分析300
5.3 前兆数据显示、编辑并生成高质量图件303
5.3.1 绘制图件303
5.3.2 绘图工具箱304
5.4 Googledata数据转换软件307
5.4.1 地震目录转换308
5.4.2 Tab表转换为kmz文件310
5.5 基础数据库311
5.5.1 国家测绘局最新地图311
5.5.2 中国地质图312
5.5.3 汶川地震知识库312
5.5.4 中国震例313
参考文献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