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情志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乔明琦,张惠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11119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29页
- 文件大小:246MB
- 文件页数:455页
- 主题词:中医学:医学心理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情志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言2
第一节 中医情志学概述2
一、中医情志学的概念与性质2
二、中医情志学的研究对象5
三、中医情志学的研究方法6
四、中医情志学的任务11
第二节 中医情志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12
一、中医情志学与中医基础理论12
二、中医情志学与中医心理学13
三、中医情志学与医学心理学13
四、中医情志学与情绪心理学13
第三节 中医情志学的学科理论标准与学术原则14
一、中医情志学的学科理论标准14
二、中医情志学的学术原则16
第四节 中医情志学的建立及其意义18
一、中医情志学的建立18
二、《中医情志学》问世的意义20
第二章 情志概念24
第一节 情志词义源流25
一、情、志合用25
二、情、志各用26
第二节 情志概念的认识及其定义28
一、情志概念的目前认识及分析29
二、情志概念定义31
三、情志概念定义的说明及意义36
第三节 情志相关概念辨析40
一、情志与七情40
二、情志与情绪52
第三章 情志理论基础56
第一节 情志分类57
一、先天性情志与继发性情志57
二、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志和与他人评价有关的情志62
三、正性情志与负性情志70
四、与感官有关的情志71
五、情志分类的意义及问题72
第二节 情志维度72
一、情志快感度73
二、情志强度74
三、情志紧张度74
四、情志复杂度74
五、提出情志维度的意义75
第三节 情志状态76
一、情志的一般状态76
二、情志的特定状态77
三、情志的低落状态79
四、提出情志状态的意义80
第四节 情志的性质与功能80
一、情志的性质80
二、提出情志性质的意义86
三、情志的功能87
四、提出情志功能的意义93
第四章 情志理论与假说95
第一节 理论与假说96
一、理论的概念、特征与功能96
二、假说的概念、建立与发展98
第二节 理论的建立与发展102
一、理论的建立102
二、理论的发展103
第三节 情志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05
一、先秦诸子关于情志的记载106
二、《内经》情志理论框架107
三、后世情志理论的发展112
四、近年研究新见解115
第四节 情志理论新假说117
一、肝主调控情志论假说118
二、多情交织共同致病首先伤肝假说123
第五节 中医情志学理论框架127
一、构建中医情志学理论框架的必要性128
二、构建中医情志学理论框架的原则129
三、中医情志学理论框架的内容130
第五章 情志的体验、表情与行为134
第一节 情志体验135
一、情志体验的概念135
二、情志体验的性质137
三、情志体验的功能139
四、情志体验的研究现状及评析140
五、中医学对情志体验的研究、问题及设想144
第二节 情志表情145
一、表情的概念及相关问题146
二、表情的分类147
三、表情的意义与研究中的问题159
第三节 情志行为159
一、典型例证159
二、情志行为的概念及其定义160
三、情绪与行为的关系及相关研究162
四、与情志密切相关的不良行为164
第六章 情志心理168
第一节 情志与欲、愿169
一、欲169
二、愿170
三、欲、愿与情志的互动影响171
第二节 情志与意、志172
一、意、志的含义172
二、情志与意、志173
三、情志与意识175
第三节 情志与知、思178
一、知、思的含义178
二、情志与认知179
第七章 情志生理183
第一节 情志与脏腑的关系183
一、对情志与脏腑关系的有关认识184
二、现行教科书的论述187
第二节 肝与情志189
一、肝的生理特点189
二、气血对情志的影响190
三、肝与情志192
第三节 情志的神经机制195
一、中医学对情志与脑的认识195
二、现代医学对情志中枢生物学的认识197
第四节 肝调畅情志的中枢神经生物学机制205
一、研究的切入点206
二、研究结果206
三、初步结论207
第五节 情志对人类生命活动的意义209
一、情志协调心神“任物”209
二、表情协助人们适应环境210
三、情志正常活动有益于五脏和气血通畅210
四、情志正常活动有助于性功能的正常发挥211
第八章 情志的发展、分化与调节213
第一节 情志的发展与分化214
一、情志发展分化的概念214
二、情志发展分化的一般轨迹214
三、影响情志发展分化的相关因素216
第二节 人生不同阶段的情志发展及特点218
一、新生儿的情志发展及特点219
二、婴儿的情志发展及特点221
三、幼儿的情志发展及特点224
四、青少年的情志发展及特点229
五、青年的情志发展及特点231
六、中老年的情志发展及特点233
第三节 男女两性的情志特点及形成因素235
一、男女两性情志活动的一般特点235
二、男女两性情志特点的形成因素236
三、男女两性情志特点与情志病证的关系242
第四节 情绪调节243
一、情绪调节的概念243
二、情绪调节过程244
三、中医学对情绪调节的认识245
四、情绪调节的研究内容248
五、情绪调节的意义249
第九章 情志的感知、表达与交流253
第一节 情志感知253
一、情志感知253
二、情感智商254
三、感知自我情志的方法255
第二节 情志表达257
一、情志表达的概念257
二、情志表达的方式257
三、情志表达的作用259
四、影响情志表达的因素259
五、集体情志261
第三节 情志交流264
一、情志交流的概念264
二、情志交流的内容264
三、情志交流的基本形式265
四、情志交流障碍的基本形式266
五、影响情志交流的常见因素266
第十章 情志病理269
第一节 情志病因269
一、概念与分类270
二、引发情志刺激的外界因素274
三、形成情志刺激的个体自身因素280
四、其它因素285
第二节 情志致病289
一、致病条件289
二、致病途径293
三、致病机制294
四、致病模式297
五、致病方式与伤脏规律298
六、发病方式300
第三节 情志致病的病机303
一、情志病证的病机303
二、情志病证的演变与转归形式305
第四节 情志致病的病理变化306
一、情志病证与中枢神经系统307
二、情志病证与自主神经系统309
三、情志病证与内分泌系统309
四、情志病证与免疫功能310
第十一章 情志病证及其防治315
第一节 情志病证概述315
一、情志病证的界定316
二、情志病证的分类317
三、情志病证与心身疾病、精神疾病的关系319
四、情志病证的临床特点320
五、情志病证的诊断要点321
第二节 典型情志病证323
一、PMS的概念323
二、PMS的临床表现324
三、PMS的诊断325
四、PMS的鉴别诊断326
五、PMS的发病机制326
六、PMS的治疗329
七、PMS的预防332
第三节 情志病证的预防333
一、情志病证的预防原则333
二、情志病证的预防措施334
第四节 情志病证的治则与治法335
一、情志病证的治则335
二、情志病证的治法335
第十二章 研究进展与展望349
第一节 关于情志学说的研究349
一、关于情志概念349
二、关于情志与脏腑351
三、关于情志致病机制352
四、关于情志致病特点356
第二节 关于情志病证的研究357
一、关于情志病证的内涵357
二、关于情志病证的辨证358
三、关于情志病证的机制358
四、关于情志病证的方药360
第三节 关于情绪与疾病关系的研究361
一、关于情绪与中医病证361
二、关于情绪与现代医学病证363
第四节 关于情绪基础的研究370
一、关于情绪生理机制370
二、关于情绪与电生理373
三、关于情绪与其它脑功能374
第十三章 本书的结构389
第一节 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389
一、有关概念390
二、运用及发展391
第二节 本书知识结构框架及说明392
一、本书知识结构框架392
二、对本书知识结构框架的说明393
第三节 知识结构中内容间的联系394
一、学科概念与理论构建394
二、情志概念、理论基础与理论和假说395
三、情志活动与心理和生理396
四、社会环境下的情志问题397
五、情志致病与异常情志397
六、情志研究动态与学科发展397
附录一 名词术语释义与索引399
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423
跋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