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对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对策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7/33459445.jpg)
- 张少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4165609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07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221页
- 主题词:产业转移-关系-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对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 问题的提出1
1.2 选题的意义和价值5
1.3 文献回顾7
1.4 本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10
1.5 本书可能的创新之处14
第2章 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特征、动力和影响15
2.1 国际产业转移背后的分工暗道15
2.2 GVC模式产业转移的概念界定和特征事实18
2.3 GVC模式产业转移的产生背景和驱动力量23
2.4 GVC模式产业转移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27
2.5 小结:国内价值链的构建36
第3章 低端方式加入全球价值链与产业升级42
3.1 中国在GVC中的低端要素消耗42
3.2 分析框架和理论假说45
3.3 模型设定和变量说明49
3.3.1 变量选取与计量模型49
3.3.2 变量定义50
3.3.3 数据说明52
3.4 模型检验和实证分析53
3.4.1 实证方法与模型具体设定53
3.4.2 相关系数分析54
3.4.3 回归结果和分析54
3.5 结论与启示61
第4章 渐进方式加入全球价值链与地区差距64
4.1 中国的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64
4.2 GVC与NVC的测度方法67
4.3 粤苏两省GVC与NVC的测度分析71
4.4 模型设定和变量说明83
4.4.1 变量选取与计量模型83
4.4.2 变量定义85
4.4.3 数据说明86
4.5 模型检验和实证分析87
4.5.1 联立方程模型与内生性问题87
4.5.2 回归结果和分析88
4.6 结论与启示96
第5章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98
5.1 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98
5.2 GVC模式产业转移下的中国100
5.3 封闭经济条件下的GVC模式产业转移102
5.3.1 产业转移的力量与商务成本结构102
5.3.2 东中西部商务成本结构差异对产业转移的影响104
5.4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GVC模式产业转移109
5.4.1 商务成本变动的趋势对产业转移的影响109
5.4.2 学习曲线效应的作用机理111
5.4.3 构建NVC发挥学习曲线效应114
5.5 本章小结116
第6章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总部经济与东部地区的重新定位119
6.1 总部经济与产业转移119
6.2 基于GVC的总部经济的含义与特征121
6.2.1 总部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原因121
6.2.2 基于GVC的总部经济的新特征122
6.3 基于GVC的总部经济:新的战略选择125
6.3.1 发展总部经济的传统作用125
6.3.2 GVC对总部经济传统作用的修正和丰富126
6.3.3 基于GVC的总部经济的战略意义127
6.4 发展基于GVC的总部经济需要澄清的问题130
6.4.1 总部经济的具体内涵有什么?131
6.4.2 发展总部经济的地域在哪里?133
6.4.3 发展总部经济的主体是谁?136
6.5 小结:发展总部经济的一些思考137
第7章 分权式治理下的产业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141
7.1 分权式治理与地区差距141
7.2 分权式治理结构的激励相容性143
7.3 市场环境与地方政府的策略147
7.4 市场冲击与地方政府的行为特征155
7.5 双重任务实施与政府规制:一组建议164
第8章 区域一体化与国内价值链的构建169
8.1 区域一体化的兴起169
8.2 作为NVC“垫脚石”的区域一体化机制172
8.3 作为NVC“绊脚石”的区域一体化机制176
8.4 长三角一体化:构建NVC的“垫脚石”182
8.5 结论与启示186
第9章 本书总结189
参考文献192
后记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