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命机能监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命机能监测](https://www.shukui.net/cover/27/33439919.jpg)
- 岳云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1150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62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375页
- 主题词:麻醉-监测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命机能监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围术期心电图监测1
第一节 心电监测的基础知识2
一、心电产生的基本原理2
二、心电监测的基本方法5
三、心电图基本波形8
四、心电轴10
五、心电监测诊断的基本步骤11
六、围术期心电监测的意义12
第二节 围术期心肌缺血监测12
一、心肌缺血12
二、心肌梗死15
第三节 围术期心律失常监测19
一、心律失常产生的电生理基础19
二、心律失常常用术语20
三、围术期常见的心律失常25
四、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步骤41
第四节 具有预测严重猝死的几种心电图改变42
一、Brugada综合征42
二、特发性长Q-T综合征(LQTS)43
三、特发性J波(早期复极综合征)44
四、T波电交替44
五、Epsilon波45
六、短Q-T综合征45
第五节 有关心电监测其他技术的评价46
一、心率变异的分析46
二、QT离散度46
三、心率震荡47
四、心磁图47
五、高频心电图47
六、信号平均心电图与心室晚电位47
七、心外膜电位的动态标测48
八、心电峰值标测图48
第二章 血流动力学监测50
第一节 动脉压监测50
一、动脉血压组成成分及其意义51
二、无创血压52
三、有创血压52
第二节 中心静脉压监测56
一、适应证56
二、禁忌证56
三、临床意义57
四、波形分析58
第三节 肺动脉压监测65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65
二、肺动脉压监测66
三、肺动脉导管波形分析69
四、临床应用和意义73
第四节 心排血量监测74
一、无创伤性心排血量监测74
二、有创性心排血量监测79
三、心排血量监测的临床意义82
四、心排血量监测的新进展83
第五节 肺动脉导管监测的进展85
一、连续心排血量86
二、右心室舒张末容量86
三、右心室射血分数88
四、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89
第三章 脉搏血氧饱和度的监测92
第一节 监测原理及临床意义93
一、定义及临床意义93
二、监测原理93
三、临床应用95
第二节 传统SpO2误差及新一代数字血氧技术97
一、传统SpO2精确度和生理学局限性97
二、传统SpO2常见误差的原因98
三、新一代脉搏血氧饱和度仪99
第四章 呼吸功能监测104
第一节 通气功能监测105
一、静息肺容量105
二、动态肺容量106
三、小气道功能107
四、弥散功能109
五、围术期通气功能监测111
第二节 通气效应监测113
一、氧测定113
二、二氧化碳的测定120
第三节 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123
一、定义及临床意义123
二、监测仪原理124
三、CO2波形125
四、影响因素131
五、临床应用和局限性133
第四节 经皮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监测133
一、经皮氧分压监测133
二、经皮二氧化碳分压监测135
第五节 经结膜氧分压监测136
一、原理与方法136
二、正常值及临床应用的优点136
三、局限性136
第五章 呼吸力学的监测138
第一节 呼吸机制138
一、呼吸压力139
二、肺顺应性139
三、机械通气时的顺应性及阻力142
四、呼吸功145
第二节 气道力学的监测148
一、浅快呼吸法148
二、旁气流连续气道监测151
第三节 围术期的呼吸监测159
一、麻醉期间的呼吸监测159
二、术后呼吸监测164
三、ICU呼吸衰竭监测164
第六章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血气监测169
第一节水、电解质平衡监测169
一、水和电解质调节169
二、体液和电解质紊乱及临床监测175
第二节 酸碱平衡监测188
一、酸碱平衡基本概念189
二、酸碱平衡监测196
第三节 血气分析211
一、血气分析基本原理211
二、血气分析的常用参数正常值及意义215
三、血气分析进展218
第七章 脑功能监测228
第一节 脑电监测228
一、脑电监测的方法及原理229
二、脑电监测指标的临床评价242
第二节 脑血流监测—经颅多普勒超声247
一、TCD原理和方法247
二、TCD脑血流监测在围术期的应用251
第三节 脑氧饱和度监测254
一、脑近红外光谱仪的基本原理255
二、脑近红外光谱仪监测的方法257
三、脑近红外光谱仪的应用261
四、脑近红外光谱仪监测的评价267
第四节 颅内压监测268
一、颅内压监测方法268
二、颅内压监测分析272
第八章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277
第一节 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277
第二节 术中食管超声的临床应用279
一、美国心脏学会和美国超声学会(AHA/ASE)推荐的食管超声适应证280
二、血流动力学监测280
三、预测心肌存活285
四、诊断心血管畸形,指导治疗方案285
第三节 术中心血管超声监测的进展286
一、术中经食管三维超声286
二、超声造影287
三、组织多普勒成像(TDD)287
四、心血管内超声287
第九章 体温监测289
第一节 体温的生理基础289
一、机体的产热与散热290
二、体温的调节291
第二节 体温监测方法292
一、体温监测技术292
二、测温部位295
第三节 体温监测的临床意义297
一、影响围术期体温变化的因素297
二、围术期体温控制304
三、体温监测的临床价值306
第十章 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的监测309
第一节 神经肌肉传递功能与监测309
一、NMJ的结构与功能309
二、肌松药作用机制313
三、NMT监测与基本原理315
第二节 肌松监测仪316
一、肌松监测仪基本结构与分类316
二、神经刺激器与电刺激参数318
三、传感器与前置放大器320
四、其他附属结构与人-机连接321
五、特殊改良式肌松监测仪322
第三节NMT监测方法323
一、单刺激与强直刺激324
二、四次成串刺激326
三、强直刺激后计数和强直后单爆发刺激328
四、双重爆发刺激330
五、临床估测法332
第四节 程序控制给药与肌松监测332
一、开环程序控制给药与肌松监测333
二、闭环程序控制给药与肌松监测333
第五节 影响NMT监测的因素333
一、人-机连接界面与参照值校准时机的影响334
二、中心体温与受检部位温度的影响334
三、各种刺激反应方式间的相互影响335
四、神经肌肉阻滞后恢复过程中T1、TR值过高或不能恢复至参照值的常见因素336
第十一章 凝血功能监测337
第一节 凝血机制338
一、凝血过程338
二、凝血过程的相关因素及各种凝血物质338
第二节 围术期凝血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342
一、血小板减少或功能不全342
二、肝功能不全342
三、麻醉对血细胞凝集的影响343
四、血液稀释与大量输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343
五、术中用药对凝血功能的影响343
六、特殊手术因素的凝血障碍345
第三节 传统的实验室检查项目346
一、出血时间346
二、血小板计数346
三、凝血酶原时间346
四、凝血酶时间347
五、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47
六、D-二聚物/纤维蛋白裂解产物347
七、激活凝血时间347
第四节 凝血弹性图仪检测348
一、凝血弹性图仪原理348
二、TEG图形及其相应参数349
三、TEG临床检测图形表现350
四、凝血弹性图与传统的实验室检查的主要区别350
五、TEG检测的临床应用351
第五节Sonoclot凝血功能监测354
一、绪论354
二、临床应用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