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育种大师 袁隆平 李振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育种大师 袁隆平 李振声](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3434495.jpg)
- 刘永谋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0465951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21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238页
- 主题词:袁隆平-人物研究;李振声-人物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育种大师 袁隆平 李振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袁隆平的创新人格与卓越贡献15
一、中国最著名的农民17
二、为“伊”消得人憔悴20
三、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24
四、重视交流,淡泊名利28
五、爱好广泛的“八得”干部32
六、“杂交水稻之父”的学术贡献36
1.水稻杂种“优势论”36
2.“三系法”水稻杂交研究37
3.杂交水稻发展的“袁隆平思路”40
4.“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42
5.超级杂交水稻研究44
6.创立杂交水稻学科45
七、杂交水稻从中国走向世界46
第二章 袁隆平的水稻育种科研与创新方法53
一、大风起于青萍之末53
1.摸索无性杂交54
2.攻克“三系配套”57
3.“两系法”的辉煌62
4.再攀超级稻高峰66
二、第一秘诀:思维突破前人69
1.“书本上、电脑里种不出水稻”69
2.“有条理的怀疑精神”70
3.强烈的辩证色彩72
4.“战略科学家”74
三、以无厚入有间75
1.培养超强的动手能力75
2.“大胆设想,小心求证”76
3.“切勿放过思想火花”77
4.机不可失,时不再来78
5.分解目标,逐步推进78
6.重视资料的收集和整理79
四、术业有专攻80
五、从“鹤立鸡群”株到“矮培64S/E32”83
第三章 李振声的创新人格与卓越贡献88
一、“真正给我打分的是农民”90
二、以兴趣始,以毅力终93
三、荣誉首先归于集体100
四、无情未必真大师103
五、要吃面,种小偃108
1.开创偃麦草与小麦远缘杂交育种新领域,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108
2.创建了蓝粒单体小麦和染色体工程育种新系统110
3.开创了提高小麦氮、磷养分利用效率和光合效率的育种新方向111
4.“小偃4号”与“小偃759”112
5.“小偃6号”113
6.缺体回交法与蓝粒小麦单体系统的应用114
7.“小偃54”115
8.“小偃81”115
六、中国科技的“脊梁”116
第四章 李振声的小麦育种科研与创新方法120
一、“小麦远缘杂交之父”是如何炼成的121
1.给小麦作“月老”121
2.做遗传工程的减法124
3.高效利用土壤营养和日光能125
二、中国人能养活自己129
1.实现粮食总产从4000亿千克到4500亿千克跨越的对策研究129
2.实现粮食总产从4500亿千克到5000亿千克跨越的对策研究130
3.实现粮食重回5000亿千克恢复性增长的对策研究132
4.博鳌论坛上的声音133
5.呼吁农业节约用水与出台节粮法135
三、学点哲学,少犯错误,少走弯路137
1.方法论意识137
2.自然史思维140
3.发散、交叉与跨学科142
四、独门秘技:远缘杂交与缺体回交144
1.小麦远缘杂交方法144
2.小麦缺体回交法150
3.对育种新方法的运用152
五、欲善其事,先利其器154
1.长穗偃麦草154
2.“小偃55-6”156
3.小偃蓝粒小麦156
4.其他新材料157
第五章 育种大师创新的制度保障和方法引领159
一、善于借力“举国体制”159
1.全国协作攻克杂交水稻难关159
2.防治小麦条锈病中的国家动员163
3.国家战略中的“黄淮海战役”165
4.农业科研需要国家支撑167
二、精心打造一流团队169
1.袁隆平团队建设经验169
2.李振声团队建设经验171
3.大力建设农业科研队伍172
三、坚持产学研一体化174
1.“南袁北李”重视产学研结合174
2.必须注重农业科研需求导向177
四、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178
1.从“南袁北李”看创新型人才178
2.培育创新型人才队伍183
五、完善激励创新的制度185
六、研究推广创新方法189
七、培育有利于创新的文化194
结语 中国育种创新展望199
一、“绿色革命”之后199
二、为了不再饥饿202
参考文献207
附录218
一、袁隆平年表218
二、李振声年表219
后记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