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科学技术国际地位与影响报告 2010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科学技术国际地位与影响报告 2010
  •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236916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93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304页
  • 主题词:科学技术-技术发展-研究报告-中国-2010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科学技术国际地位与影响报告 2010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科学技术的国际竞争力1

一、《世界竞争力年鉴2009》述评1

1.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关于世界竞争力评价的研究1

2.《世界竞争力年鉴2009》及其指标体系2

3.IMD的《竞争力路线图2009—2050》6

4.世界竞争力年鉴近5年总体排序情况9

5.中国在世界竞争力年鉴评价体系中的地位16

6.中国科学技术的国际竞争力评价21

7.中国与相关国家评价指标的比较28

二、《全球竞争力报告2009—2010》简析30

1.世界经济论坛及其影响30

2.全球竞争力报告及其指标体系31

3.《全球竞争力报告2009—2010》总体述评35

4.中国在全球竞争力评价中的地位41

5.中国与相关国家评价指标的比较51

第二章 中国科技人才的国际化比较54

一、人才的定义54

二、R&D人员指标54

1.《主要科学技术指标》:R&D人员全时当量55

2.《主要科学技术指标》:每千名员工中R&D人员全时当量56

3.《主要科学技术指标》: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及其占全国R&D人员全时当量的比重58

三、教育/高等教育与培训指标60

1.《人类发展报告》:教育指数60

2.《全球竞争力报告2009—2010》:高等教育与培训指标体系61

3.《世界竞争力年鉴2009》:高等教育表现指标64

4.对中国大陆在教育/高等教育与培训指标表现的分析64

四、高学历毕业生指标65

1.新增大学毕业生65

2.新增博士生67

3.中国高学历人才培养取得丰硕成果69

五、中国科技人才的国际流动72

1.美国科学基金会(NSF):在美国就读的外国学生73

2.《记分牌2009》:外国学者在美国的分布76

六、中国科学家与全球同行合著论文的情况78

第三章 中国科学技术产出的国际地位79

一、专利数量评价及国际比较80

1.专利产出81

2.发明专利的国际比较88

3.专利密度指数97

4.国际专利数量评价99

二、国际科技论文评价与国际比较120

1.国际科技论文生产力121

2.科技论文被引用情况128

第四章 中国科学技术创新研发能力的国际比较138

一、研发支出的国际比较138

二、研发构成的国际比较140

三、研发强度的国际比较142

四、研发人员的国际比较146

五、中国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研发情况147

1.中国大学研发支出和重点147

2.中国研究机构的研发情况149

六、基于三螺旋模型的中国创新能力研究150

七、创新评价指数152

1.创新评价指数比较分析152

2.各类创新指数评价结果及中国的地位155

第五章 中国科学技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国际比较159

一、科学技术提高工业产出159

1.科学技术促进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提高159

2.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增强,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161

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167

二、科学技术促进农业发展169

1.依靠科技创新确保粮食安全169

2.科学育种170

3.农业科技增强农村资源环境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能力171

4.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171

5.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在国际上的地位172

三、科学技术对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促进174

1.“十一五”期间交通科技发展成就174

2.科技进步使交通运输能力得到显著提高175

四、科学技术促进能源效率及能源产量的提高179

1.利用科学技术大力发展能源资源开发179

2.中国能耗、能源生产率等的国际比较181

3.科学技术支撑低碳经济的发展183

4.可再生能源容量的国际比较185

五、科学技术促进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186

1.中国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186

2.医药研发与创新水平的国际比较188

3.各国政府对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政策及投入的比较189

第六章 中国信息与通信技术发展的国际水平196

一、信息与通信技术发展的测度与评价196

二、信息与通信技术发展指数(IDI)197

1.IDI指数的发展变化197

2.IDI指数的指标体系199

3.IDI指数的评价结果201

4.中国IDI指数各个评价指标得分及其国际比较208

三、全球信息技术报告2008—2009212

1.网络准备指数及其指标体系212

2.2008—2009年网络准备指数评价结果215

3.中国网络准备指数排名情况221

四、全球IT行业竞争力基准评估2009223

第七章 中国制造业与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化态势227

一、制造业产出规模227

1.发达国家仍占据全球制造业的主导地位227

2.中国是世界制造业中正崛起的新星230

二、高技术产出发展概况236

1.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236

2.分行业高技术产业发展概况238

3.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在国际的地位239

4.高技术产业分行业国际比较243

三、高技术产品进出口状况分析245

1.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概况245

2.高技术产品进出口的横向国际比较246

3.分领域高技术产品进出口248

四、高技术产业研发强度254

1.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强度254

2.高技术产业研发强度的国际比较258

第八章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国际影响263

一、各国政府对中国科技实力的评价263

1.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有关中国科技发展的分析263

2.欧盟《欧洲竞争力报告》关于中国科技发展的评估265

3.日本政府关于中国科技发展的分析267

4.韩国先进化财团的《G20综合国力评估》报告269

二、国外智库对中国科技实力的评价269

1.美国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大西洋世纪》报告269

2.德国弗朗霍夫协会:《文献数据研究:对中国当前研究体系的评价》275

3.汤姆森-路透:《全球研究报告:中国篇》277

4.美国竞争力委员会与著名咨询公司德勤:《2010年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279

三、世界著名传播媒体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评价282

1.中国科技成就斐然282

2.中国科技发展依然存在很多障碍286

3.对中国科技的其他评价2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