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
  • 孙颖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0484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91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618页
  • 主题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创新体系的理念与原则2

一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创新体系是时代所需2

二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创新体系之基本理念5

三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创新体系应遵循的原则10

第二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创新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源泉16

一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创新体系的内容来源于大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16

二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创新体系注重研读大学生的基本需要18

三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创新体系调整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23

第三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创新体系的创新思维24

一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的创新体现在引航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24

二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的活力体现在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27

三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的实效表现在“教育与幸福的双轨并行制”28

四 本书研究内容与书稿框架29

第一篇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的研究与反思35

第一章 新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框架分析与思考35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演进36

一 “政治化的政治思想教育”与“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37

二 “全面发展的新人”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0

三 “确立革命的人生观”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3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的特征解析46

一 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47

二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50

三 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52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反思56

一 大学生喜欢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57

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与学62

三 常见的思想政治话语喜好问题64

四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思67

第二章 企业柔性管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的启示76

第一节 企业柔性管理78

一 企业柔性管理的含义78

二 柔性管理是历史之必然81

第二节 企业柔性管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的启示82

一 从企业柔性管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83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的概念及特点89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思96

一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深度反思96

二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的思考103

三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是形散而神不散的教育105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幸福感提升的关系109

一 从思想政治教育到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109

二 从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到幸福教育112

三 从幸福教育到心理幸福感提升114

第二篇 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研究与反思119

第三章 幸福感研究119

第一节 幸福的历史追溯120

一 西方历史文化中的幸福论121

二 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幸福观124

三 小结127

第二节 近现代西方幸福感的研究128

一 “主观幸福感”界定的渊源128

二 国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方法进展131

三 主观幸福感量表的发展研究136

第三节 我国当代幸福感的研究139

一 国内幸福感的研究方法进展140

二 关注大学生的幸福感研究143

三 研究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重要意义144

第四节 《大学生心理幸福感问卷》的编制及因子含义147

一 《大学生心理幸福感问卷》的编制147

二 《大学生心理幸福感问卷》的因子含义149

第四章 大学生心理幸福感及其动力机制160

第一节 大学生的幸福161

一 大学生的幸福离不开和谐社会的构建162

二 幸福与大学生的需要168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动力机制175

一 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175

二 大学生心理幸福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78

三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服务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动力机制182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提升大学生心理幸福感解析188

一 合理信念与幸福体验188

二 积极心理学为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提供理论支持195

三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创新体系是提升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必备保障197

第三篇 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调研与分析205

第五章 大学生心理幸福感与博弈理论205

第一节 “完美主义”人格与经济学领域中的“委托—代理”问题207

一 “委托—代理”理论概述209

二 “委托—代理”的动态博弈模型210

三 “棘轮效应”模型211

第二节 “完美主义”人格特质及其相关分析213

一 案例导入213

二 “棘轮效应”对“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现象的解释218

三 “棘轮效应”模型的博弈论含义223

四 “智猪博弈”对“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现象的解释229

第三节 对“完美主义”人格特质大学生的援助233

一 问题的提出233

二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视野下助人者的助人理念237

三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视野下助人者的助人策略239

四 将科学发展观渗透于助人过程250

第四节 跨学科的理论研究带给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体系的启示253

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吸纳多学科的研究成果253

二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自然科学的数理分析256

第六章 提升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研究261

第一节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综述263

一 影响幸福感的外源性因素263

二 影响幸福感的内源性因素269

三 提炼改变个体认知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重要意义272

第二节 感恩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274

一 感恩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结构方程275

二 结构方程引入幸福感研究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援助提供服务284

第三节 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285

一 感恩与幸福感关系的国外实验研究285

二 感恩实践研究的具体实施287

三 感恩实践研究的启示305

第四节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感恩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307

一 积极力量未被发掘导致“不幸福状态”的现状及成因分析308

二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提升幸福感的感恩教育313

第四篇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的探索与实践323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视野下“大课程观”的理论探讨——显隐协作,合力施教(一)323

第一节 隐性课程与课程观324

一 隐性课程在国外的发展历史325

二 隐性课程在我国的发展历史329

三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视野下的“大课程观”332

第二节 “大课程观”对“最近发展区”的思考338

一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共同把握“最近发展区”338

二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对“最近发展区”共同施力344

三 “大课程观”提升课程中的暗默性347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视野下的“大课程观”的组织与实施349

一 “大课程观”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观的比较349

二 “大课程观”对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350

三 “大课程观”强调形成“显隐协作,合力施教”的态势352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视野下“大课程观”的具体实践——显隐协作,合力施教(二)359

第一节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实践361

一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主渠道作用不能动摇361

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的有效传递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363

三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原则364

第二节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价值需求领悟教学法”的实践意义与作用365

一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面临大学生内在需求与实际供给之间的反差365

二 对“价值需求领悟教学法”的理论再分析367

三 “价值需求领悟教学法”对提升教育效果的积极意义与作用375

第三节 “价值需求领悟教学法”的具体实施378

一 “价值需求领悟教学法”以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为依据378

二 “价值需求领悟教学法”的关键是感悟382

三 “价值需求领悟教学法”重视动态备课与静态备课之结合387

第四节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393

一 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创意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394

二 根据优势资源,深化道德实践396

第九章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视野下的刚柔相济——刚性规范,柔性操作413

第一节 刚性规范与人文关怀415

一 对刚性规范的思考415

二 刚性规范柔性操作视野下的人文关怀内涵416

三 对刚性规范中人文关怀缺失的思考417

第二节 “刚性规范,柔性操作”的理念提出421

一 “以指标为中心”的弊端422

二 “以指标为中心”向“以幸福为中心”的转变424

三 “以幸福为中心”可以有效解决教育中的模糊性与非线性难题425

第三节 “刚性规范,柔性操作”的条件427

一 “刚性规范,柔性操作”应重视执教原则427

二 提升教育者的素质是“刚性规范,柔性操作”的必要条件431

第四节 “刚性规范,柔性操作”理念下的柔性作为437

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柔性作为437

二 管理岗位教师的柔性作为441

三 学生骨干的柔性作为445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视野下的心理援助方略——科学定位,互助自助455

第一节 在心理援助中发挥《大学生心理幸福感问卷》的功能457

一 《大学生心理幸福感问卷》的快速甄别功能457

二 《大学生心理幸福感问卷》指导心理援助的话题切入功能466

三 《大学生心理幸福感问卷》对来访者的改善进行评估的功能470

第二节 “科学定位,互助自助”的理念487

一 “科学定位,互助自助”的“幸福三角形”487

二 “科学定位,互助自助”的四个结合488

三 对“科学定位,互助自助”的深度理解504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视野下的网络时代及其优势——网上网下,同频共振506

第一节 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508

一 网络文化及其特点508

二 网络文化带给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512

三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视野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519

第二节 网络世界构建师生幸福交流的平台524

一 构筑温馨的博客世界525

二 创建旗帜鲜明的红色网站531

三 网上网下、同频共振的思考537

尾声540

一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创新体系注重战略联盟540

二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创新体系的实践思路542

三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创新体系以学科交叉为依托、以认知渗透为主线543

四 思想政治教育柔性化创新体系的优势552

附录 大学生心理幸福感问卷556

参考文献559

后记5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