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宪法学习读本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庆立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ISBN:751621055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33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242页
- 主题词:宪法-中国-学习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宪法学习读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代前言)1
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
第一章 宪法的起源与发展8
一、宪法概述8
(一)“宪法”词义的演变8
(二)宪法的概念与特征10
(三)宪法的功能和作用14
(四)宪法渊源17
(五)宪法典结构19
(六)宪法规范20
二、宪法的起源与发展22
(一)宪法的起源22
(二)宪法的产生23
(三)宪法的发展24
(四)当代宪法的发展趋势24
第二章 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上)27
一、旧中国宪法的发展历程27
(一)以晚清皇帝、北洋军阀、国民党为代表制定的“伪宪法”27
(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制定的宪法34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制定的宪法35
二、新中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40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40
(二)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1954年宪法41
(三)1975年、1978年宪法的曲折发展44
(四)一部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宪法——1982年宪法45
第三章 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下)53
一、宪法修改53
(一)修宪原因54
(二)修宪的限制54
(三)宪法修改形式56
(四)宪法修改的程序58
二、现行宪法颁布以来的四次宪法修改60
(一)1988年对现行宪法进行第一次修改60
(二)1993年对现行宪法进行第二次修改60
(三)1999年对现行宪法进行第三次修改61
(四)2004年对现行宪法进行第四次修改61
第四章 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68
一、我国宪法的指导思想68
(一)宪法指导思想的内涵68
(二)宪法指导思想的重要作用和意义69
(三)我国宪法指导思想的发展进程70
二、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72
(一)人民主权原则72
(二)基本人权原则74
(三)权力制约或监督原则76
(四)法治原则77
第五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81
一、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含义81
(一)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81
(二)公民权利的真实性82
(三)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82
(四)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82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82
(一)平等权82
(二)基本政治权利83
(三)宗教信仰自由87
(四)人身自由88
(五)社会经济权利91
(六)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94
(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和取得赔偿的权利95
(八)特定主体权利95
三、公民的基本义务96
(一)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团结96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97
(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97
(四)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97
(五)依照法律纳税97
第六章 国家基本制度98
一、政权组织形式98
(一)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98
(二)宪法与政权组织形式的关系99
(三)政权组织形式的种类100
(四)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102
二、国家结构形式103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概述103
(二)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105
(三)我国的行政区划制度107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10
(五)特别行政区制度122
(六)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134
三、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140
(一)经济制度的概念14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41
(三)国家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和公民合法私有财产143
第七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44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44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概念及内容144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145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47
(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历程149
(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151
(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55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158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58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60
三、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162
(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62
(二)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165
四、选举制度166
(一)选举制度概述166
(二)我国选举制度167
第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中央军事委员会176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76
(一)国家主席的性质177
(二)国家主席的设置177
(三)国家主席的产生、任期、职权和职位的补缺178
(四)对国家主席制度的完善181
二、中央军事委员会181
(一)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181
(二)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职责181
第九章 行政制度183
一、国务院183
(一)国务院的性质与地位183
(二)国务院的组成与任期184
(三)国务院的领导体制184
(四)国务院的职权185
(五)国务院的会议制度186
(六)国务院各部委及审计机关187
(七)国务院机构设置188
二、地方人民政府192
(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性质和地位192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成、任期和领导体制192
(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193
(四)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194
(五)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194
(六)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195
(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196
第十章 司法制度197
一、司法机关概述197
(一)司法机关的宪法地位197
(二)司法机关的人权保障功能198
(三)司法机关内部的权力制约198
(四)我国宪法对于司法机关的主要规定200
二、审判制度200
(一)人民法院的性质和特征、组成和体制、法官职务任免201
(二)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204
(三)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原则和制度206
三、检察制度209
(一)人民检察院的性质、机构设置和人员任免与领导体制209
(二)人民检察院的职权和行使职权的程序212
(三)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原则213
第十一章 国家象征215
一、国旗215
(一)国旗的性质215
(二)我国国旗的含义215
(三)国旗的使用216
二、国歌219
(一)国歌的发展历史219
(二)国歌的制定221
(三)国歌的使用场合222
(四)我国的国歌222
三、国徽224
(一)国徽的性质224
(二)我国国徽的含义224
(三)国徽的设计完成225
(四)国徽的使用226
四、首都227
附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230
后记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