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技发展与高等教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苏志武,许学峰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ISBN:7504106259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450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62页
- 主题词:高等教育-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科技发展与高等教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教育发展(代前言)1
高等教育面对科技腾飞的世纪挑战7
一、科技发展的回顾与展望7
科学腾飞的20世纪7
技术革命的20世纪10
20世纪科技发展的主要特征13
中国科技发展历史回顾16
21世纪科技展望20
二、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地位41
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4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知识经济47
三、科技革命是高等教育发展变革的根本动力51
现代教育产生于科技进步51
知识经济转变高等教育观念51
知识经济挑战传统教育模式54
四、高等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56
培养科技进步所需要的人才56
高等学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60
向社会提供科技服务65
美、日、德、英科技与高等教育发展借鉴68
一、美国高等教育积极应对知识经济挑战68
二、日本高等教育迎接知识经济挑战75
三、德国科技与教育的协调发展82
四、英德两国战后培养科技人才的主要特色89
五、日英美三国科技、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比较研究95
建设研究型大学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104
一、研究型大学的标准和条件104
研究型大学的内涵104
国外研究型大学的基本条件106
我国研究型大学的目标任务、应具备的条件及评估指标113
二、美国研究型大学的产生和发展118
美国现代研究型大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18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创办119
美国现代研究型大学的发展121
三、建设研究型大学的必要性125
研究型大学在知识创新中的核心地位125
研究型大学在知识创新中的源头作用126
研究型大学在知识创新中的优势130
四、加速建设中国研究型大学133
障碍性因素分析133
战略发展的思考135
创新教育是新世纪高等教育的主旋律149
一、创新教育的含义与特征149
创新教育的含义149
创新教育的特征151
二、创新教育的意义153
现行教育体制的缺陷153
发展创新教育的动因157
三、创新教育的实施159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159
改革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环境162
培育正确的思维方式166
发展交叉、边缘学科169
四、美俄创新教育研究173
制定科学的教学大纲是搞好创新教育的前提173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搞好创新教育的关键174
发展创造能力是搞好创新教育的根本176
终身教育是科技创新的不竭动力179
一、终身教育观念179
二、科技创新依托终身教育182
终身教育对科技创新的意义和作用182
终身教育与科技创新的内在联系185
三、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思考186
观念问题186
资源共享问题187
加强法制建设问题188
改革现行教育制度问题188
继承传统文化问题190
加大教育投入问题190
高校教师的终身教育问题191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国家科技强盛的必然选择195
一、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观念195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由来195
大众化是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发展观196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原则思想197
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认识误区的辨析200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措施204
制度创新是重要途径204
构建政府和民间成本分担机制205
调整人才培养结构207
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210
教学型高校应承担起大众化重任211
建立在高水平中等教育普及化之上216
必须重视农民问题218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千百万科技劳动者的重要途径219
一、知识经济呼唤高等职业教育219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要求和我国的人力资源状况219
高职教育是造就高素质劳动大军的重要途径220
发展多层次高职教育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221
二、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222
三、高职教育的发展对策223
完成转变223
优化结构226
从科技与企业角度省思231
国际化发展策略235
人文教育是高校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的必由之路242
一、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推进教育新理念242
二、科技与人文的关系——和而不同244
并生互动244
相同互通246
相异互补248
和而创新250
三、科技与人文的结合是当代教育的必然选择252
四、推进人文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257
通才教育的启示257
“知识——能力——人格”的三位一体260
科学史与科技素质教育261
高等审美教育的影响267
人文教育不仅仅在课堂上268
五、加强科技伦理和科技道德教育271
科技伦理教育271
科技道德教育278
大学科技园是高等学校科技贡献的有效形式283
一、大学科技园的内涵及发展现状283
何谓大学科技园283
创办大学科技园的指导思想、目标与任务284
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情况286
国外大学科技园的简要情况287
二、大学科技园的定位与功能289
大学科技园定位289
大学科技园功能290
认识误区292
三、如何办好大学科技园293
基本条件293
发展模式295
运作机制301
风险投资机制308
科技进步推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310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起310
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310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特征及系统模式314
几个研究领域里的热点问题317
现代教育技术的前景321
二、现代教育技术引发高等教育变革323
教育观念的变革323
教学模式与内容发生变化324
影响师生角色、地位及其相互关系326
出现“虚拟学校”329
三种关键技术将改变未来教育环境330
三、问题与思考331
问题331
几点思考333
现代远程教育为人才培养提供广阔空间339
一、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历程及意义339
现代远程教育的回顾339
现代远程教育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343
我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面临的问题347
二、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354
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互补性与趋同性354
现代远程教育学制探讨356
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360
现代远程教育的个别化教学363
现代远程教育质量控制366
三、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发展374
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技术模式374
基于国家有线电视干线网的远程教育实践385
流媒体技术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390
现代远程教育卫星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394
多媒体技术是改革高校教学方式的重要手段400
一、多媒体教学现状及模式400
多媒体辅助教学现状400
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402
二、多媒体若干教学问题探讨407
教学手段的改革407
多媒体教学的课堂效果412
多媒体不是全能媒体417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418
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瓶颈418
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的尴尬419
三、多媒体课件制作及教学系统设计实践420
多媒体课件设计420
多媒体教学软件中图像信息采集方法425
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管理430
多媒体教学系统设计实践433
后记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