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流行病学 八年制 双语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流行病学 八年制 双语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77/33416272.jpg)
- 沈洪兵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1930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42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流行病学-双语教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流行病学 八年制 双语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概述1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1
二、流行病学发展简史1
第二节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4
一、观察性研究4
二、实验性研究5
三、理论性研究6
第三节 流行病学的重要特征6
一、群体的特征6
二、对比的特征7
三、概率论的特征7
四、社会医学的特征7
五、多病因论的特征7
第四节 流行病学的应用7
一、描述疾病或与健康相关问题的分布及其特点8
二、探讨疾病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8
三、疾病诊断、治疗与防制措施的效果评价8
四、研究疾病的自然史9
五、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9
六、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9
第五节 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及流行病学的展望10
一、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的关系10
二、流行病学面临的挑战及展望10
第二章 疾病频率的测量指标12
第一节 率、比和构成比12
一、率12
二、比12
三、构成比13
第二节 发病与患病频率的测量指标14
一、发病率14
二、罹患率15
三、续发率15
四、患病率16
五、感染率18
第三节 死亡频率的测量指标19
一、死亡率19
二、病死率20
三、生存率21
四、潜在减寿年数22
五、伤残调整寿命年23
第三章 描述性研究24
第一节 疾病分布24
一、人群分布24
二、时间分布26
三、地区分布28
四、疾病在人群、地区和时间分布的综合描述29
五、疾病的流行强度29
第二节 病例报告与病例系列30
一、概念30
二、用途30
三、研究实例31
四、局限性31
第三节 生态学研究32
一、概念32
二、类型32
三、主要用途33
四、优缺点33
第四节 现况研究34
一、概念34
二、用途34
三、类型35
四、设计与实施35
五、偏倚及其控制38
六、优缺点39
第四章 队列研究41
第一节 概述41
一、概念41
二、基本原理41
三、队列研究的类型42
四、队列研究的特点43
五、队列研究的用途43
第二节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44
一、确定研究因素和结局44
二、明确研究现场和研究人群45
三、样本量的估计46
四、资料的收集47
第三节 资料分析49
一、率的计算49
二、人时的计算50
三、关联强度的估计51
四、实例53
第四节 偏倚及控制54
一、选择偏倚54
二、信息偏倚55
三、混杂偏倚55
第五节 优缺点55
一、优点55
二、局限性56
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57
第一节 概述57
一、概念57
二、基本原理57
三、类型58
四、特点59
五、用途59
第二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59
一、选择研究对象60
二、确定研究因素62
三、估计样本含量62
第三节 资料分析64
一、描述性分析64
二、推断性分析64
三、实例68
第四节 偏倚及其控制69
一、选择偏倚69
二、信息偏倚70
三、混杂偏倚70
第五节 优缺点71
一、优点71
二、局限性71
第六章 临床试验和疾病预后研究72
第一节 临床试验72
一、概述72
二、临床试验分期73
三、临床试验的基本特征74
四、临床试验的主要用途74
五、临床试验设计74
六、随机对照试验的实施75
七、偏倚及其控制82
八、优缺点83
第二节 疾病预后研究84
一、基本概念84
二、预后因素84
三、疾病预后的研究设计86
四、生存分析87
五、偏倚及其控制87
第七章 诊断试验89
第一节 概述89
第二节 诊断试验评价的设计89
一、金标准89
二、研究对象90
三、样本量90
四、结果判断91
五、确定诊断试验界值91
第三节 诊断试验的评价91
一、真实性92
二、可靠性94
三、收益96
第四节 诊断试验界值的确定98
一、诊断试验界值指标分类98
二、确定诊断界值的原则98
三、确定与判断诊断试验界值的方法100
第五节 提高诊断试验效率的方法101
一、联合试验101
二、选择高危人群103
第八章 因果关系的推断104
第一节 病因概念与充分病因模型104
一、病因概念的发展104
二、充分病因模型105
第二节 病因推断中暴露因素与疾病关联的解释107
一、统计学关联107
二、虚假关联107
三、间接联系110
第三节 因果关联及因果推断标准112
一、因果推断的一般过程112
二、因果关联和因果推断标准113
第九章 传染病流行病学116
第一节 概述116
一、传染病的基本特征116
二、我国传染病流行现状117
三、新发传染病117
第二节 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基本条件119
一、病原体与宿主119
二、传染过程及感染谱119
三、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120
四、疫源地与流行过程125
五、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125
第三节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127
一、传染病的防制策略127
二、传染病预防的主要措施127
三、传染病疫情的控制与管理131
第十章 疾病的预防与控制134
第一节 概述134
一、预防策略的重要性134
二、预防策略的制定135
第二节 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135
一、一级预防136
二、二级预防137
三、三级预防138
第三节 公共卫生监测138
一、公共卫生监测的定义138
二、公共卫生监测的种类139
三、公共卫生监测的内容和方法140
四、公共卫生监测系统141
第四节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141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141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142
三、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142
第十一章 循证医学及系统综述145
第一节 循证医学145
一、循证医学概述145
二、循证医学实践的步骤147
第二节 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149
一、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概述149
二、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的实施151
三、meta分析的偏倚及其控制153
参考文献329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