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共产党辉煌90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02-2011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共产党辉煌90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02-2011](https://www.shukui.net/cover/30/33412001.jpg)
- 柳建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000325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16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430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党史-2002~2011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共产党辉煌90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02-2011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共十六大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1
一、党的十六大的筹备与召开1
党的十六大召开时的国际国内背景1
党的十六大的筹备与召开3
党的十六大的历史贡献和意义8
二、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0
三、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13
重温“两个务必”,倡导执政为民新风13
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16
第二章 树立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2
一、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国际国内背景22
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贯彻26
三、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与重大意义29
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序推进和加强33
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33
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37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40
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召开42
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的召开45
第三章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46
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加快改革4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46
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47
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路49
推动浦东、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52
推动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57
制定“十一五”规划62
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与加快推进区域发展战略66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和重大意义66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出及部署67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69
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72
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稳步实施79
坚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87
三、把“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88
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三农”难题和初步对策88
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90
大力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94
四、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95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96
加强水污染治理99
实施节能减排105
设立实验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108
第四章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11
一、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11
二、明确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114
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114
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117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118
三、牢牢抓住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121
深化改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121
科学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123
保持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可靠保障126
第五章 中共十七大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129
一、党的十七大的筹备与召开129
十七大召开的背景129
十七大的筹备130
十七大的召开133
十七大取得重要成果134
二、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整体布局138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布局的探索139
社会主义建设“四位一体”新布局的提出140
社会主义建设形成新布局的重大意义142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143
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召开145
三、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向纵深发展147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试行大部制14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152
社会领域改革进一步加强162
出台农村改革纲领,加快农村综合改革步伐165
文化体制改革迈开新步伐169
对外开放迈向新台阶170
第六章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74
一、倡导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174
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培育良好社会风尚174
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唱响主旋律177
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77
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178
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维护群众基本文化权益178
培养壮大市场主体,形成文化产业新格局179
加强管理,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179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7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命题的提出180
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181
第七章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社会建设184
一、同舟共济抗非典184
整合医疗资源,全力抗击非典184
切断传染源,夺取抗非典的胜利187
二、积极进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189
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189
药监系统“大案”呼唤医疗体制改革192
2008年启动医疗体制改革194
三、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96
制定出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97
局部先行试点,逐步全面推开199
第八章 妥善处置重大公共事件与加强社会管理206
一、积极应对重大公共突发事件206
共同抵御南方雨雪冰冻灾害206
全力应对四川汶川特大地震209
团结一心战胜旱灾212
沉着应对青海玉树地震和舟曲特大泥石流215
二、北京奥运会与全面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经验217
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217
科学总结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221
三、国庆60周年庆典与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226
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226
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231
四、加强社会管理与维护社会稳定234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大战略意义234
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危害235
社会管理的科学内涵和重点工作236
第九章 不断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239
一、发展两岸关系“四点意见”与《反分裂国家法》的通过239
发展两岸关系“四点意见”的提出239
通过《反分裂国家法》242
二、台湾局势的新变化与对台“六点意见”的出台245
台湾局势的新变化245
提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246
三、海峡两岸和平发展新景象248
两岸政党交流迈开新步伐249
两岸经贸往来更加密切254
两岸“三通”取得新进展257
四、庆祝香港、澳门回归十周年259
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259
庆祝澳门回归十周年262
第十章 党的民族宗教工作的新进展266
一、创新民族工作理论266
二、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271
三、坚决维护民族地区大局稳定279
妥善处理拉萨“3·14”事件279
依法处理乌鲁木齐“7·5”事件282
四、积极谋划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282
召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283
召开西藏、新疆工作座谈会285
举办2010年省部级领导干部民族工作专题研讨班286
五、宗教工作扎实推进288
召开全国宗教工作会议,部署做好宗教工作288
宗教工作理论创新291
宗教工作成效显著292
第十一章 新世纪外交工作与国防军队建设295
一、走和平发展道路和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295
国际战略格局变化295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298
建设和谐世界主张的提出301
二、开展全方位务实外交,践行和谐理念302
积极开展周边外交,致力“睦邻、安邻、富邻”303
大国外交重点推进303
继续巩固同发展中国家关系307
三、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309
提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310
提出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311
推动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312
第十二章 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执政党建设315
一、明确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315
党的建设的总目标315
党的建设的总方针318
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和六项任务319
二、丰富发展党的执政理念324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324
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326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326
坚持以人为本327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329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329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331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334
四、大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337
反腐倡廉理论全面发展337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339
十六大以来反腐倡廉建设的若干举措342
十六大以来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经验349
五、着力解决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351
召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352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356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359
第十三章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致力改善民生362
一、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362
及时提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大举措362
积极参与国际应对金融危机行动364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初见成效365
防范金融风险注重长远366
二、更加重视改善民生,关注社会公平正义367
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368
尽快推进医疗体制改革372
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376
第十四章 调整发展理念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378
一、党探索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简要回顾378
1980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走一条经济发展的新路子378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387
党的十六大以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努力393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初步成效与不足397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举措及成效398
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难题与对策402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动员与部署404
召开省部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行战略动员405
召开十七届五中全会,部署“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405
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406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408
结束语 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变迁的主导力量411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使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变迁走向正确方向411
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413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30年的社会发展是20世纪中国最深刻广泛的社会变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民族复兴之路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