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诊断与治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黄强民,庄小强,谭树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80763435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92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405页
- 主题词:颈肩痛-诊疗;腰腿痛-诊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诊断与治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论1
1.1 疼痛的背景1
1.2 疼痛的基本知识3
1.2.1 疼痛的神经学基础4
1.2.2 痛觉学说13
1.2.3 疼痛产生的原因16
1.2.4 疼痛感觉的分类18
1.2.5 疼痛的主要病理概述18
1.2.6 疼痛与神经递质19
1.2.7 疼痛的评定方法19
1.3 常用的疼痛治疗方法概述21
1.3.1 药物疗法21
1.3.2 针刺疗法23
1.3.3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针刺疗法26
1.3.4 物理疗法26
1.3.5 运动锻炼疗法27
1.3.6 手法技术27
1.4 骨骼肌功能失调和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概述28
1.4.1 发病机制29
1.4.2 病理生理学30
1.4.3 临床特点31
1.4.4 诊断条件32
1.4.5 治疗方法33
1.5 建立综合性疼痛单元的设计37
1.5.1 骨科康复技术39
1.5.2 理疗39
1.5.3 骨科技术40
1.5.4 四级疼痛单元的团队结构40
1.6 本章小结40
第2章 肌神经系统的功能解剖42
2.1 骨骼肌42
2.1.1 肌肉的运动定义42
2.1.2 骨骼肌的配布规律和运动时的相互关系42
2.1.3 肌肉的运动原理43
2.1.4 骨骼肌纤维的结构44
2.1.5 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47
2.1.6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47
2.1.7 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和兴奋—收缩耦联49
2.2 肌肉运动杠杆52
2.2.1 平衡杠杆52
2.2.2 省力杠杆52
2.2.3 速度杠杆53
2.3 筋膜的分类53
2.4 骨骼肌局部解剖54
2.4.1 头面部肌肉的解剖55
2.4.2 颈部肌肉的解剖55
2.4.3 躯干肌肉的解剖58
2.4.4 上肢肌肉的解剖65
2.4.5 下肢肌肉的解剖68
2.5 本章小结72
第3章 神经的基本结构和机能88
3.1 神经的基本机能88
3.1.1 适应(orientation)88
3.1.2 协调(coordination)88
3.1.3 思维(conceptualthought)89
3.2 神经系统的解剖简介89
3.2.1 神经组织89
3.2.2 神经91
3.2.3 神经束92
3.2.4 神经节92
3.2.5 神经核团和神经中枢92
3.2.6 周围神经末梢93
3.3 神经元的机能93
3.3.1 神经元的特性93
3.3.2 突触95
3.4 运动单位96
3.4.1 运动单位的动作电位96
3.4.2 运动神经元的特性98
3.4.3 神经肌肉联系的特性100
3.4.4 运动单位的类型102
3.5 神经反射103
3.5.1 感觉受体103
3.5.2 反射弧106
3.6 本章小结108
第4章 肌筋膜触发点的病因和病理111
4.1 肌筋膜触发点的病因学111
4.1.1 引起肌筋膜触发点的原因和分类112
4.2 肌筋膜触发点发病的因素114
4.2.1 发病因素分类及简述114
4.2.2 导致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各种因素116
4.3 肌筋膜触发点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128
4.3.1 潜在的肌筋膜触发点概念128
4.3.2 骨骼肌肌筋膜触发点的发病机制129
4.3.3 触发点的功能单位扩散和转移130
4.3.4 肌筋膜触发点的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及其脊髓机制131
4.3.5 神经运动控制紊乱和局部生物力学平衡失调137
4.4 本章小结139
第5章 肌筋膜触发点的诊断与评估141
5.1 肌筋膜触发点产生的背景141
5.1.1 触发点存在的证据141
5.1.2 触发点的活动141
5.1.3 触发点疼痛的临床关联142
5.1.4 系统观点诊断触发点143
5.2 肌筋膜触发点的临床特征143
5.2.1 疼痛和牵涉痛144
5.2.2 原发、继发和关联触发点145
5.2.3 触发点的局部抽搐反应146
5.2.4 上半身肌筋膜触发点的临床特点147
5.2.5 下半身肌筋膜触发点的临床特点148
5.2.6 交感神经症状149
5.2.7 触发点与阿是穴149
5.2.8 触发点与经络穴位150
5.2.9 肌电图和影像学的检查150
5.2.10 其他特点150
5.3 临床诊断依据或标准151
5.3.1 目前常用的诊断标准151
5.3.2 不同部位肌筋膜触发点的临床症状155
5.3.3 不能忽视引起肌筋膜触发点的原发疾病155
5.4 骨骼肌触发点疼痛的评估156
5.4.1 触发点疼痛部位描绘156
5.4.2 触发点疼痛的评估157
5.5 常见引发肌筋膜触发点疾病的诊断160
5.5.1 肌骨骼系统疾病161
5.5.2 炎症性疾病163
5.5.3 营养性疾病166
5.5.4 内分泌疾病172
5.5.5 其他疾病175
5.6 本章小结175
第6章 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的治疗技术177
6.1 肌筋膜触发点疼痛治疗的基本原则177
6.1.1 确定和治疗基础病理损伤177
6.1.2 治疗引起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病理病变178
6.1.3 MTrPs的灭活178
6.2 针法治疗184
6.2.1 湿针技术187
6.2.2 干针技术192
6.3 牵张疗法195
6.3.1 单纯牵张疗法195
6.3.2 牵张和冷喷技术197
6.3.3 动力性牵张疗法198
6.3.4 骨骼肌的自我牵张方法198
6.4 按摩疗法199
6.4.1 按摩的普遍手法199
6.4.2 指压疗法201
6.4.3 颈部肌触发点的按摩要点202
6.5 理疗疗法202
6.6 运动疗法203
6.6.1 悬吊式锻炼技术204
6.6.2 震动训练技术205
6.6.3 Swiss球锻炼205
6.7 药物辅助疗法207
6.8 本章小结208
第7章 躯干部疼痛触发点209
7.1 头部和颈部疼痛209
7.1.1 头面部疼痛和头面部肌有关的牵涉痛209
7.1.2 颈部疼痛和颈部肌有关的牵涉痛213
7.2 背部疼痛和背部肌有关的牵涉痛222
7.2.1 冈上肌触发点222
7.2.2 冈下肌触发点224
7.2.3 大圆肌和小圆肌触发点224
7.2.4 背阔肌触发点225
7.2.5 肩胛下肌触发点226
7.2.6 菱形肌触发点227
7.2.7 锯肌触发点227
7.2.8 胸腰椎脊柱旁肌肉触发点229
7.3 胸部疼痛和胸部肌有关的牵涉痛230
7.3.1 锁骨下肌触发点231
7.3.2 胸骨肌触发点231
7.3.3 胸大肌触发点231
7.3.4 胸小肌触发点232
7.3.5 肋间肌和膈肌触发点233
7.4 腹部疼痛和腹部肌有关的牵涉痛234
7.4.1 腹直肌触发点234
7.4.2 其他腹肌触发点235
7.5 下背部疼痛和腹后壁肌肉有关的牵涉痛236
7.5.1 髂腰肌触发点236
7.5.2 腰方肌触发点237
7.6 会阴部疼痛和盆底肌有关的牵涉痛239
7.7 本章小结240
第8章 四肢疼痛触发点242
8.1 上肢疼痛触发点242
8.1.1 上臂疼痛和上臂肌触发点有关的牵涉痛242
8.1.2 前臂疼痛和前臂肌触发点有关的牵涉痛247
8.1.3 手指疼痛和手部肌触发点有关的牵涉痛252
8.2 下肢疼痛触发点254
8.2.1 臀部疼痛和臀部肌触发点有关的牵涉痛254
8.2.2 股部疼痛和股部肌触发点有关的牵涉痛257
8.2.3 腘窝疼痛触发点266
8.2.4 小腿疼痛和小腿肌触发点有关的牵涉痛267
8.2.5 足部肌触发点273
8.3 本章小结276
第9章 常见骨科疼痛的解析和病案277
9.1 常见骨科、神经科、康复科和运动医学科疼痛的解析277
9.1.1 偏头痛277
9.1.2 眩晕277
9.1.3 颈椎病278
9.1.4 胸廓上口综合征279
9.1.5 肩周炎279
9.1.6 网球肘280
9.1.7 腕管综合征280
9.1.8 桡骨茎突炎280
9.1.9 尺骨茎突炎280
9.1.10 上、中背部疼痛(背寒痛)281
9.1.11 下背痛(下腰痛)281
9.1.12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和急性腰扭伤282
9.1.13 腰肌疲劳综合征282
9.1.14 臀上皮神经炎282
9.1.15 坐骨神经痛和梨状肌综合征283
9.1.16 假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283
9.1.17 膝关节疼痛283
9.1.18 踝关节周围疼痛284
9.1.19 跟腱疼痛285
9.1.20 跟痛症285
9.1.21 第一跖趾关节炎285
9.2 触发点疼痛病例介绍285
第10章 肌筋膜触发点推拿手法治疗293
10.1 推拿手法与触发点293
10.1.1 触发点手法的作用293
10.1.2 触发点推拿手法的种类294
10.1.3 触发点手法操作的要求302
10.1.4 触发点手法的适应症、慎用症和禁忌症303
10.2 推拿手法与头项部触发点304
10.2.1 头痛304
10.2.2 颈椎病306
10.2.3 落枕308
10.2.4 胸廓上口综合征308
10.3 推拿手法与肩臂部触发点310
10.3.1 肩周炎310
10.3.2 肱骨外上髁炎311
10.3.3 肱骨内上髁炎312
10.3.4 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312
10.3.5 腕管综合征313
10.4 推拿手法与胸背部触发点314
10.4.1 胸肋迸伤314
10.4.2 背寒症315
10.5 推拿手法与腰臀部触发点316
10.5.1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316
10.5.2 假性腰椎间盘突出症317
10.5.3 腰肌劳损318
10.5.4 臀上皮神经炎319
10.5.5 梨状肌综合征319
10.5.6 阔筋膜紧张症320
10.6 推拿手法与下肢部触发点322
10.6.1 膝关节疼痛322
10.6.2 踝关节周围疼痛323
10.6.3 跟腱周围炎324
10.6.4 跟痛症324
第11章 肌筋膜触发点中医药治疗327
11.1 中医对病因的认识327
11.1.1 风寒湿热邪为患327
11.1.2 阴血亏虚328
11.1.3 肝郁脾虚328
11.1.4 正气亏虚328
11.1.5 劳损及损伤328
11.2 病理机制概括329
11.3 辨证论治329
11.3.1 中药内治329
11.3.2 中药外治330
第12章 肌筋膜触发点针灸治疗332
12.1 触发点针刺治疗332
12.1.1 体针选穴332
12.1.2 针具选择332
12.1.3 进针与刺法333
12.1.4 针刺的感觉333
12.1.5 肌筋膜触发点针刺的补泻法333
12.2 触发点灸法治疗334
12.2.1 艾灸的制作334
12.2.2 操作方法334
12.3 十二经穴位与肌筋膜触发点的关系334
12.3.1 手太阴肺经穴与触发点334
12.3.2 手阳明大肠经穴与触发点337
12.3.3 足阳明胃经穴与触发点341
12.3.4 足太阴脾经穴与触发点348
12.3.5 手少阴心经穴与触发点352
12.3.6 手太阳小肠经穴与触发点354
12.3.7 足太阳膀胱经穴与触发点357
12.3.8 足少阴肾经穴与触发点369
12.3.9 手厥阴心包经穴与触发点373
12.3.10 手少阳三焦经穴与触发点375
12.3.11 足少阳胆经穴与触发点379
12.3.12 足厥阴肝经穴与触发点386
12.4 常见肌筋膜触发点疼痛的针灸治疗389
12.4.1 头颈部痛389
12.4.2 上肢痛390
12.4.3 腰臀部痛391
12.4.4 下肢痛391
12.5 本章小结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