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临床药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临床药理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3401374.jpg)
- 印晓星,张庆柱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978750677889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12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332页
- 主题词:临床药学-药理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临床药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临床药理学的性质和任务1
一、临床药理学的基本概念1
二、临床药理学的密切相关学科2
三、临床药理学的任务4
第二节 临床药理学的兴起与发展5
一、国内外发展概况5
二、临床药理学研究的新理论与新方法7
第二章 临床药物效应动力学10
第一节 临床用药中药效学的基本概念10
一、药物作用的特点10
二、药物安全性11
三、药物的量-效关系与量-效曲线12
四、药物的时-效关系与时-效曲线15
五、药物的构效关系16
六、药物蓄积和中毒17
第二节 受体与临床药效学17
一、受体的概念与特征17
二、受体的分类和信号转导机制18
三、受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19
四、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20
五、受体的调节21
六、受体理论与临床用药21
第三节 影响临床药效的因素23
一、药物因素23
二、机体因素25
三、其他因素27
第三章 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29
第一节 药物的跨膜转运29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32
一、吸收32
二、分布33
三、代谢34
四、排泄37
第三节 药物动力学基本理论38
一、药物在体内运动的速率论38
二、药物动力学参数及其临床意义40
三、药物动力学模型44
第四节 群体药物动力学56
一、群体药物动力学的基本概念56
二、群体药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步骤57
三、群体药动学参数的计算方法——NONMEM法57
四、群体药动学的临床应用58
第四章 药物临床研究与评价61
第一节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62
一、GCP形成的背景62
二、实施GCP的意义62
三、中国GCP的主要内容63
第二节 药物的临床研究与设计68
一、Ⅰ期临床试验68
二、Ⅱ期临床试验70
三、Ⅲ期临床试验74
四、Ⅳ期临床试验74
第三节 药物的生物等效性试验75
一、生物利用度的概念75
二、单剂量给药的人体生物利用度试验76
三、多剂量给药的人体生物利用度试验77
四、多种制剂生物利用度的比较研究77
五、生物等效性的评价方法77
六、生物等效性研究的常用方法78
第五章 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设计80
第一节 治疗药物监测概述80
一、治疗药物监测的意义80
二、治疗药物监测的原理81
三、治疗药物监测指征81
四、药物遗传学与基因检测83
第二节 治疗药物监测的方法及应用84
一、治疗药物监测的流程84
二、治疗药物监测的实施84
三、治疗药物监测案例分析86
第三节 临床给药方案设计87
一、给药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87
二、按生物半衰期设计给药方案88
三、通过稳态血药浓度设计给药方案89
四、稳态一点法和重复一点法93
第六章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警戒96
第一节 药物不良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分类96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基本概念96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方法98
第二节 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102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102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104
第三节 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定105
一、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定依据105
二、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判定方法106
第四节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109
一、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体系110
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程序111
三、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范围112
四、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113
第五节 药物警戒116
一、概述116
二、药物警戒与药物不良反应监测117
第七章 药源性疾病119
第一节 引起药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119
一、医源因素119
二、药物因素119
三、机体因素120
四、用药方式122
第二节 常见药源性疾病123
一、消化系统药源性疾病123
二、泌尿系统药源性疾病125
三、呼吸系统药源性疾病126
四、神经系统药源性疾病128
五、心血管系统药源性疾病130
六、血液系统药源性疾病131
七、免疫系统药源性疾病132
八、内分泌系统药源性疾病132
第三节 药源性疾病的处理原则133
第四节 药源性疾病的预防措施133
第八章 循证药学136
第一节 概述136
第二节 循证药学的实施步骤137
一、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137
二、寻找关于问题的最佳证据137
三、证据的评价139
四、证据的使用142
五、结果分析142
第三节 循证药学的应用143
一、循证药学与新药研究开发143
二、循证药学与药物应用评价144
三、循证药学与药物经济学145
四、循证药学与基本药物遴选146
五、循证药学与药学教育146
六、循证药学与中药疗效评价147
第四节 循证药学的前景与展望148
第九章 遗传药理学和临床合理用药149
第一节 遗传药理学概述149
一、遗传药理学的定义149
二、遗传药理学的起源与发展149
三、遗传多态性150
四、遗传药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150
五、遗传药理学的研究方法151
六、遗传药理学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意义152
第二节 药物反应相关基因多态性153
一、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153
二、药物转运体基因多态性156
三、药物受体基因多态性157
四、其他药物作用靶点的基因多态性160
第三节 常用药物的遗传药理学161
一、抗肿瘤药物161
二、抗精神病药物163
三、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164
第四节 遗传药理学为基础的精准医疗165
一、基因导向的精准医疗165
二、精准药物治疗的原则165
第十章 时间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167
第一节 概述167
一、时间药理学的基本概念167
二、时间药理学的研究内容167
三、时间药理学的研究方法168
第二节 时间药动学168
一、昼夜节律性对药物吸收的影响169
二、昼夜节律性对药物分布的影响169
三、昼夜节律性对药物代谢的影响170
四、昼夜节律性对药物排泄的影响170
五、时间药动学与给药系统170
第三节 时间药效学171
一、与敏感性有关的药物效应节律性171
二、与药物毒性有关的时间节律性172
三、与其他药物反应有关的时间节律性172
第四节 药物对人体节律的影响172
第五节 时间药理学的临床应用173
一、心血管系统药物的临床应用173
二、镇痛药的临床应用174
三、平喘药的临床应用174
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175
五、胰岛素的临床应用175
六、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临床应用176
七、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176
第十一章 药物相互作用178
第一节 概述178
一、基本概念178
二、性质和分类179
第二节 体外药物相互作用179
一、表现类型与发生原因179
二、常见药物配伍变化与注意事项181
第三节 药动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182
一、影响药物的吸收182
二、影响药物的分布183
三、影响生物转化过程185
四、影响药物的排泄187
五、与药物转运蛋白有关的相互作用188
第四节 药效学方面药物相互作用191
一、对受体的直接作用191
二、改变组织或受体的敏感性192
三、对神经递质的影响193
四、改变电解质平衡193
五、对受体以外部位的影响193
第五节 常见的严重药物不良相互作用194
一、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194
二、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195
三、严重的低血糖反应196
四、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196
五、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196
第六节 有害药物相互作用的预测196
第十二章 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性198
第一节 药物滥用198
一、基本概念198
二、药物滥用的原因199
三、药物滥用的方式200
第二节 药物依赖性201
一、基本概念201
二、致依赖性药物的分类202
三、常见致依赖性药物的滥用与依赖203
第三节 药物滥用的危害206
一、对个人的危害206
二、对社会的危害206
第四节 戒毒治疗207
一、戒毒治疗的概念207
二、脱毒治疗207
第五节 药物滥用的管制与防治210
一、国际药物滥用管制战略210
二、中国药物滥用的管制211
三、药物滥用的防治211
第十三章 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213
第一节 药物对妊娠妇女的影响213
一、妊娠期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213
二、妊娠期用药的特殊性215
第二节 药物对胎儿的影响217
一、胎盘对药物的转运217
二、胎儿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218
三、药物对胎儿的损害219
第三节 哺乳期妇女用药224
一、药物的乳汁转运224
二、哺乳期妇女临床合理用药226
第十四章 新生儿及儿童用药229
第一节 新生儿合理用药229
一、新生儿药代动力学特点230
二、新生儿用药的特有反应232
三、母亲用药对新生儿的影响235
四、新生儿治疗药物监测及需要进行监测的药物235
五、早产儿、新生儿抗菌药物的应用235
第二节 婴幼儿及儿童期用药236
一、婴幼儿药代动力学特点236
二、婴幼儿用药特点237
三、儿童期用药特点238
第三节 儿童用药原则239
第十五章 老年人临床用药243
第一节 老年人生理与生化功能的变化243
第二节 老年人药动学特点245
一、吸收245
二、分布246
三、代谢246
四、排泄247
第三节 老年人药效学特点247
一、神经系统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247
二、心血管系统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248
三、内分泌系统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248
四、免疫系统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248
第四节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248
一、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原因249
二、老年人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250
第五节 老年人合理用药对策255
第十六章 疾病对临床用药的影响259
第一节 疾病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259
一、疾病对药物吸收的影响259
二、疾病对药物分布的影响260
三、疾病对药物代谢的影响261
四、疾病对药物排泄的影响262
第二节 疾病对药效学的影响264
一、疾病引起受体数目的变化264
二、疾病引起的机体对药物敏感性改变265
三、疾病引起受体后效应机制改变266
第三节 疾病状态下的临床用药266
一、肝脏疾病时的临床用药266
二、肾脏疾病时的临床用药267
第十七章 肝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用药270
第一节 肝功能的检测指标与评估方法271
一、肝功能的主要检测指标271
二、肝脏功能的评估272
第二节 肝功能改变的病因273
一、肝功能改变的疾病因素273
二、肝功能改变的药物因素274
第三节 肝功能不全对药物作用的影响275
一、肝功能不全时的药动学特点275
二、肝功能不全时的药效学特点277
第四节 肝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方案调整278
一、肝功能不全患者的选药原则278
二、肝功能不全时需要调整剂量的药物类型279
三、肝功能不全时调整剂量的方法280
第十八章 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用药283
第一节 肾脏的排泄功能283
一、肾功能与药物排泄283
二、肾功能的评估方法与检测指标283
三、婴幼儿与老年人的肾功能284
第二节 肾功能减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285
第三节 肾功能不全对药物作用的影响286
一、肾功能减退时的药物体内过程变化286
二、肾功能减退时的药效学变化288
第四节 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方案调整288
一、肾功能减退患者的选药原则288
二、肾功能减退患者慎用的药物289
三、肾功能减退患者给药方案调整291
第五节 透析患者用药注意事项294
第十九章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297
第一节 我国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297
第二节 细菌耐药性298
一、细菌耐药性发生的机制298
二、细菌耐药性的控制措施300
第三节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301
第四节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307
一、非手术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307
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307
第五节 特殊病理、特殊人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309
一、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309
二、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310
三、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310
四、新生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310
五、小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311
主要参考文献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