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山地环境理论与实践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山地环境理论与实践](https://www.shukui.net/cover/46/30029833.jpg)
- 钟祥浩,刘淑珍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423535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678页
- 文件大小:347MB
- 文件页数:689页
- 主题词:山地-环境地质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山地环境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3
第一章 国内外山地研究历史进程综述3
第一节 山地研究历史简述3
第二节 山地研究历史进程评述15
参考文献17
第二章 近30年来中国山地研究进展与展望19
第一节 《山地学报》(原《山地研究》)创刊的时代背景19
第二节 山地综合性研究概述20
第三节 中国山地研究展望34
参考文献39
第三章 山地科学体系构建46
第一节 山地系统复杂性与特殊性46
第二节 人-山关系地域系统复杂性51
第三节 山地科学体系52
参考文献55
第四章 山地环境学研究56
第一节 山地环境研究发展趋势与前沿领域56
第二节 山地环境系统研究新框架61
第三节 山地环境学研究对象、理论与重点领域67
参考文献74
第五章 山地分类77
第一节 山地概念77
第二节 中国山地分类80
第三节 中国山地类型划分指标体系87
第四节 中国山地分类体系与命名95
第五节 基于GIS的中国山地大尺度分类96
参考文献99
第六章 山地环境动力系统101
第一节 山地环境动力系统概述101
第二节 山地构造动力系统105
第三节 山地外营力系统108
第四节 山地重力动力系统113
参考文献117
第二篇 特殊环境下的生态过程特征121
第七章 金沙江干热河谷环境特征与生态退化121
第一节 金沙江干热河谷环境特征与生态系统演化121
第二节 干热河谷元谋土地荒漠化特征及原因分析131
第三节 干热河谷土地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139
第四节 干热河谷生态退化及恢复与重建途径145
第五节 干热河谷元谋盆地冲沟沟头形态学特征152
第六节 干热河谷元谋盆地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对冲沟侵蚀的影响157
参考文献161
第八章 高山山地环境与生态163
第一节 横断山环境特征及其资源、生态效应163
第二节 横断山东缘中段地区垂直自然带174
第三节 贡嘎山垂直自然带181
第四节 贡嘎山暗针叶林带自然与退化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特征193
第五节 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的科学意义及其应用前景200
第六节 贡嘎山森林植被与冰川退化迹地的植被演替205
第七节 贡嘎山晚更新世以来环境变化与生态效应212
第八节 贡嘎山地貌特征及地貌发育史221
参考文献231
第九章 高原高寒山地环境与生态效应233
第一节 青藏高原地质环境的演变与生态系统的形成233
第二节 青藏高原地貌环境特征与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237
第三节 青藏高原气候环境的复杂性与生态系统的分布240
第四节 青藏高原土壤环境与生态系统244
第五节 西藏高原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环境灾害成因分析246
第六节 西藏高原洛扎冰湖溃决危险度评价252
第七节 高原山区的一种特殊灾害生态现象258
参考文献262
第十章 高原高寒山地冻融作用与冻融侵蚀264
第一节 寒冷环境土壤侵蚀类型264
第二节 西藏高原土壤侵蚀类型268
第三节 西藏高原土壤侵蚀评价体系及监测方法273
第四节 界定西藏冻融侵蚀区分布的一种新方法276
第五节 我国冻融侵蚀调查与评价方法280
第六节 我国土壤冻融侵蚀现状及防治对策285
第七节 我国水土流失调查评价方法若干问题的思考291
参考文献294
第三篇 山地生态退化与生态建设299
第十一章 中国山地生态系统299
第一节 山地生态系统的地域分异299
第二节 山地生态系统分区302
第三节 山地生态系统类型及生物多样性306
第四节 山地退化森林生态系统315
参考文献324
第十二章 长江上游生态退化与对策325
第一节 生态环境特点325
第二节 生态退化现状与特点329
第三节 退化生态恢复与重建原理与对策340
第四节 退化生态恢复重建途径343
参考文献348
第十三章 长江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与生态效应350
第一节 川江流域地貌环境特征与林业生态评价350
第二节 生态经济分区与防护林体系分类及其功能定位363
第三节 江岸带防护林布局与发展前景分析386
第四节 森林植被变化对洪水的影响分析404
第五节 森林植被变化对削洪减灾功能的影响409
参考文献415
第四篇 高原山地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419
第十四章 西藏高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分析419
第一节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技术路线与方法419
第二节 气候变化与生态效应420
第三节 土地利用与土地退化趋势423
第四节 土地沙漠化现状与发展趋势426
第五节 水土流失现状特点与变化趋势428
第六节 植被状况与变化趋势431
第七节 水生态现状及变化435
第八节 农村与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分析441
参考文献445
第十五章 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性与生态安全战略446
第一节 西藏生态环境脆弱性特点446
第二节 西藏高原生态安全战略449
第三节 西藏高原土壤侵蚀敏感性分布规律及其分区452
第四节 西藏高原生态环境稳定性评价457
参考文献462
第十六章 西藏生态功能区划研究464
第一节 研究背景464
第二节 生态功能区划的原理、原则与流程465
第三节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467
第四节 生态服务功能评价471
第五节 生态功能区划474
第六节 分区功能评价475
参考文献477
第十七章 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478
第一节 生态安全屏障内涵478
第二节 构建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必要性478
第三节 生态安全屏障构建原理与基本思路487
第四节 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分区与功能定位490
第五节 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497
第六节 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布局499
参考文献506
第十八章 中国山地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508
第一节 构建中国山地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性508
第二节 中国山地生态安全屏障的宏观构架510
第三节 开展中国山地生态安全屏障亚区保护与建设研究的思路515
参考文献518
第五篇 山地环境与发展521
第十九章 山地环境与农牧业发展521
第一节 西藏“三农”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521
第二节 西藏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探讨525
第三节 西藏高原草地退化沙化532
第四节 西藏高原北部草地退化驱动力系统分析545
第五节 基于ETM+影像的高寒草地退化评价模型550
第六节 西藏高原草地退化及防治对策558
第七节 基于山地农业地貌特点的陡坡耕地退耕对策561
参考文献572
第二十章 西藏主体功能区划研究573
第一节 主体功能区划技术流程与方法573
第二节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576
第三节 生态系统保护程度584
第四节 国土空间开发支撑条件594
第五节 西藏主体功能区划方案607
第六节 西藏小城镇体系发展思路及其空间分布和功能分类607
第七节 西藏高原城镇化动力机制的演变与优化615
参考文献622
第二十一章 青藏高原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624
第一节 高原生态安全面临的压力与问题626
第二节 高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630
第三节 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构建与可持续发展636
参考文献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