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职业风险与工伤保障 演变与转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职业风险与工伤保障 演变与转型](https://www.shukui.net/cover/12/30278283.jpg)
- 乔庆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070973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42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53页
- 主题词:工伤事故-劳动保险-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职业风险与工伤保障 演变与转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文献回顾17
1.引言17
2.国内职业安全(风险)与工伤保险文献回顾19
2.1 国内职业安全(风险)文献回顾20
2.2 国内工伤保险基本理论文献回顾31
2.3 中国工伤保险制度建设文献回顾34
2.4 工伤保险技术研究文献回顾43
2.5 国内学者对外国工伤保险研究文献回顾49
3.国外职业风险和工伤保险文献回顾52
3.1 国外职业风险研究回顾52
3.2 国外工伤保险文献回顾53
4.综合评述56
第二章 中国工伤保险的演进与转型60
1.引言60
2.转型期的背景61
2.1 经济体制的转型61
2.2 政府角色的转换63
2.3 发展理念的转变65
2.4 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的转变67
3.工伤保险的转型69
3.1 转型之前的工伤保险69
3.2 工伤保险转型的第一阶段(1986—1996)71
3.3 工伤保险转型的第二阶段(1996—2003)74
3.4 工伤保险走向成熟时期(2004—)76
4.结论78
第三章 工伤保险替代和补充保障的发展与转型82
1.引言82
2.工伤保险替代和补充保障形式83
2.1 雇主责任保险83
2.2 团体意外伤害保险84
2.3 雇主责任制85
2.4 雇员自我责任86
3.工伤保险替代和补充保障的转型与发展87
3.1 雇主责任保险的发展88
3.2 团体意外伤害保险的发展90
4.替代和补充保障的评价91
4.1 保障效果评价92
4.2 制度效率评价94
4.3 与工伤保险统一性的矛盾95
5.结论96
第四章 转型期职业风险的变化和特征98
1.引言98
2.转型期职业风险变化的表现99
2.1 职业危害内容和种类增加99
2.2 职业风险结构变化101
2.3 受害对象扩张和危害后果转移107
2.4 职业风险在产业和行业之间聚合与分配109
2.5 职业风险重心转移113
2.6 职业风险地域分布转移116
3.转型期职业风险变化的效应121
3.1 职业风险危害深化121
3.2 职业风险受害群体年轻化126
3.3 造成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长期潜在危害128
3.4 增加了工伤保险发展和完善的迫切性129
4.转型期职业风险变化的原因130
4.1 职业风险变化的直接原因130
4.2 职业风险变化的深层原因133
5.转型期职业风险的特征139
5.1 风险的扩张性与上升性139
5.2 风险的领域分散性与行业集中性140
5.3 防控的无序性143
6.职业风险的发展趋势145
第五章 转型期工伤保险制度分析150
1.引言150
2.工伤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有效性分析151
2.1 工伤保险覆盖面概述151
2.2 工伤保险的行业分布153
2.3 工伤保险的地区发展155
2.4 各类经济主体的参保状况158
3.工伤保险基金充足性与稳定性分析159
4.工伤保险制度效率分析164
4.1 保障水平分析164
4.2 保障效果分析167
4.3 制度成本效益分析168
5.转型期工伤保险制度评价172
5.1 企业和工伤保险管理部门的双重逆选择172
5.2 制度刚性不足174
5.3 地区之间缺乏互济性176
5.4 制度内部脱节导致工伤保险制度效率低179
6.结论181
第六章 转型期特殊群体的工伤保障183
1.引言183
2.老工伤者的保障问题184
2.1 老工伤问题的产生184
2.2 问题的解决186
3.灵活就业者的工伤保障191
3.1 灵活就业者工伤保障的难点191
3.2 灵活就业者工伤保障问题的解决途径194
4.农民工的工伤保障196
4.1 农民工工伤社会保险政策和实践现状197
4.2 解决农民工工伤保障的新思路200
5.结论205
第七章 国外典型国家工伤保险制度及其借鉴206
1.引言206
2.工伤保障世界范围的演进207
2.1 工业化前的工伤保障207
2.2 工业化时期的工伤保障208
3.典型国家的工伤保险制度211
3.1 德国工伤保险制度212
3.2 美国工伤保险制度221
3.3 阿根廷工伤保险制度225
3.4 日本工伤保险制度228
4.国际工伤保险制度的规律总结231
4.1 制度实施技术的趋同化231
4.2 制度目标的趋同化232
4.3 保障对象和保障范围扩张233
4.4 制度发展方向在探索中明确234
5.结论234
第八章 工伤保障制度的未来发展236
1.引言236
2.建制理念与目标指向237
2.1 发达国家工伤保险理念和目标总结237
2.2 中国工伤保障建制理念和目标的确立240
3.工伤保障制度的宏观构建244
3.1 发达国家的制度架构借鉴245
3.2 双层的工伤保障模式246
3.3 优化的中国工伤社会保险制度250
4.责任分担与协作机制255
4.1 工伤保障中的政府职能255
4.2 工伤保障中的市场机制258
4.3 工伤保障中的企业责任262
4.4 政府、市场与企业的协作265
5.管理体制的优化269
5.1 我国现行工伤保险管理体制269
5.2 优化的工伤保险管理体制271
6.工伤保障实施的相关制度保证273
6.1 劳动合同制度273
6.2 劳动和安全监察制度275
6.3 就业政策278
6.4 工伤保险司法救济制度281
7.结论285
第九章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87
1.研究结论287
1.1 职业风险发生了全面深刻的变化287
1.2 工伤保险制度转型具有滞后性和不完全性288
1.3 工伤保险制度有效性有待提高289
1.4 应从工伤保险制度发达的国家汲取可资借鉴的经验289
1.5 应实现工伤保险的两个转化290
1.6 制度优化需要环境条件和相关的制度保障291
2.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92
2.1 工伤保险精算的细化292
2.2 职业安全卫生体系及标准的科学化293
2.3 职业伤害事故救援机制及运作294
2.4 企业安全生产激励的实施295
参考文献297
附录 新中国工伤保险60年大事记309
致谢342